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艺术与工艺美术一样,也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的首要功能;只是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本文就建筑艺术加以论述,从而启发设计人员为建筑的艺术而贡献力量。
关键词:建筑艺术实用性 艺术性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建筑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其他艺术性文化,一方面与建筑的使用功能密切联系,通过功能表达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运用大量投资、材料和劳动方能实现。因此,建筑是实用的艺术,它不同于其他精神产品(如文学、音乐、绘画)之处,在于它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其艺术性体现在建筑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的和谐统一之中。对于建筑学的研究可以有很多途径,建筑作为物质产品,体现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正因为如此,建筑作品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成为了不可分隔的有机联系。
贝聿铭也曾说过:“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这就充分说明了建筑作为一种及其重要的人类生活必须,还担负着向社会上的大多数民众传达表情的神圣使命。建筑的艺术性本质上不仅指感官上的审美体验,而且是一种思想或方法,这种观念的艺术性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个建筑作品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艺术性,当一个建筑可以促进社会、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的审美观、价值观时,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具有了内涵。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实质意义又以建筑的具体形态来表现,而建筑形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官感受和心灵体验。
一、建筑艺术及其分类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钢筋水泥建筑、钢木建筑等;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有中国式、日本式、伊斯兰式、意大利式、英吉利式、俄罗斯式等等;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可以分为古希腊式、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从流派上来分类,就更多了,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就有历史主义、野性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有机建筑、高度技术等不胜枚举的流派。
二、建筑的形态美
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以自己的理想通过修建建筑来改造周围的环境,而建筑也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用自己的模式来制约人际关系,因此建筑形式和它对于人的使用效益是紧密相连的。“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种风格的建筑都有一种独特的形态和使用功能与之相对应。无论是阿拉伯的拱券,还是中国的坡屋顶,都源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当地的气候、人的行为习惯协调,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征。如阿拉伯多使用半圆形拱券,不仅为了表达人们对月亮的崇拜,而且因为这种半圆形拱券力学性能最佳。从西方建筑发展看,无论是敬仰自然神的古希腊神庙,还是宗教神权统治下的拜占庭、哥特式教堂,从后来充满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建筑到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建筑和信息化时代的智能化建筑,它们因为其形式符合建筑本身的具体环境和表达意义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艺术品。
建筑的形态美包括建筑结构美,科学的、合理的技术构成往往是美的構成。一个完美的结构必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这种结构的完美性,是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方面。如中国传统古建筑,构建繁多,组合在一起和谐与美,这不只是因为它的形态带来的美感,而是因为每一种构筑法则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功能需求。它们体现的美不是华而不实的美,而是技术构成的美。
19世纪、20世纪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现代建筑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建筑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近百年建筑发展史也证明:建筑技术的进步,使之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随着新建筑结构技术和体系的出现,就会出现与之对应的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建筑的形态美和物质功能性的统一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不看戏剧,不欣赏画展,不读小说,但却不可能不住住宅,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是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事实上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决定了建筑物具有纪念性。比如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广场、巴黎的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非洲的原始村落,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迹,成为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建筑与工艺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英
文“建筑”一词本意为“巨大的工艺”。前面已经说过,建筑同工艺一样是从实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仅有实用又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往往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给予加强,有的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绘画(主要是壁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欧洲古典建筑中的雕刻、壁画就是当时建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去掉了这些东西,那么这些建筑也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是群体取胜,造成群体序列的性格和序列展开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这些附属的艺术,如华表、石狮、灯炉、屏障、碑碣等,单独的古建筑也常用壁画、匾联、碑刻、雕塑来加以说明。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综合性,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性。自古以来,人类花费在非实用方面的财富和这方面的创造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把建筑的美看重,有时甚至超过实用价值。日本在爱知县甚至建造了一座别致的音乐桥。这是一条人行便桥,全长仅31 米,宽两米,桥两侧栏杆装有109 块不同规格的音响栏板。过桥的人,只要拿起木槌,轻击栏板,不管你懂不懂音乐,会不会唱歌,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回来时,敲击桥的另一侧,就会响起日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故乡》。人们称誉它是“石琴桥”、“声情并茂的建筑物”⋯⋯你大概想不到,这座小桥最初的设计提出者,竟是一个爱哼小曲的中学生呢!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审美功能比重大些,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建筑本身也要具有和谐的比例,角度、尺寸、序列、韵律,也要考虑周围的环境,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四、建筑艺术性的实例
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古罗马的建筑是精华。在罗马,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在艺术性上的体现。
顶峰时期,罗马统治着一个5400万人口的大帝国,疆域从苏格兰延伸至非洲,从西班牙直至土耳其。由于腐败、疾病与其周边的敌对势力,当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最终崩溃之后,欧洲陷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
“罗马”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文明。时至今日,罗马依然是古代的世界中心,那里散布的断壁残垣使人浮想联翩。这些古老的罗马名胜,包括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与古罗马广场(如图1、图2、图3),使历史重现。古罗马圆形竞技场有两千年之久,参观这座建筑令工程师的心都会为之悸动,能让你有机会参与角斗士的游戏。这座非凡的古建筑,其设计和建造都是一个奇迹,因此仍然获得了世人的一致称赞。
图1古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
图2古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
图3古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
罗马圆形竞技场会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罗马人的故事。他们是伟大的工程师,而不是艺术家。这座建筑的实用性大于观赏性。坦丁的长方形廊柱大廳是古罗马广场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建筑。残存的巨大拱门如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只显现出原址(一个宏伟庞大的审判大厅)的三分之一。大厅本身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奢华地布置着雕像、喷泉、色彩斑斓的镶饰大理石以及一个镀金青铜天花板。毫无疑问,罗马人超越了先前所有的欧洲人,创造了一个更为壮丽史诗般的纪念碑,让欧洲各国拍手叫绝,惊叹不已。
罗马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基督教,都在古罗马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们的传播带给古罗马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罗马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在罗马,我们看了世界著名的建筑,所有这些建筑都有一定的功用,有些其实用性大于艺术性,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四、结束语
不可否认,房子就是给人安居乐业,遮风避雨之用。但是各种建筑都有它艺术性的体现,工程师们更是想方设法在建筑的实用性上尽可能深厚的传达其艺术性上的观点。
参考文献:
【1】肖大威,肖群.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4】王建成.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D];山西大学;2004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关键词:建筑艺术实用性 艺术性
法国作家雨果在著名的《巴黎圣母院》中说过:“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雨果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俄国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历史的年鉴。”他们都认为建筑艺术反映人类深刻的文化。当代艺术家简森在《世界美术史》中说:“当我们想起任何一种重要的文明的时候,我们有一种习惯,就是用伟大的建筑来代表它。”
建筑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其他艺术性文化,一方面与建筑的使用功能密切联系,通过功能表达文化内涵,另一方面它需要通过运用大量投资、材料和劳动方能实现。因此,建筑是实用的艺术,它不同于其他精神产品(如文学、音乐、绘画)之处,在于它既是物质产品,也是精神产品,其艺术性体现在建筑的功能、目的和方法、手段的和谐统一之中。对于建筑学的研究可以有很多途径,建筑作为物质产品,体现着一定时代一定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的生产水平,作为精神产品,其视觉形象体现了一定时代的审美观。正因为如此,建筑作品的经济性和艺术性成为了不可分隔的有机联系。
贝聿铭也曾说过:“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这就充分说明了建筑作为一种及其重要的人类生活必须,还担负着向社会上的大多数民众传达表情的神圣使命。建筑的艺术性本质上不仅指感官上的审美体验,而且是一种思想或方法,这种观念的艺术性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一个建筑作品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其艺术性,当一个建筑可以促进社会、城市文化的发展,可以影响人的审美观、价值观时,我们可以说这个建筑具有了内涵。建筑所反映的文化内涵和实质意义又以建筑的具体形态来表现,而建筑形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感官感受和心灵体验。
一、建筑艺术及其分类
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以其功能性特点为标准,建筑艺术可分为纪念性建筑、宫殿陵墓建筑、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园林建筑、生产建筑等类型。从使用的建筑材料来分类,有木结构建筑、砖石建筑、钢筋水泥建筑、钢木建筑等;从民族风格上来分类,有中国式、日本式、伊斯兰式、意大利式、英吉利式、俄罗斯式等等;从时代风格上来分类,可以分为古希腊式、古罗马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古典主义式等。从流派上来分类,就更多了,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就有历史主义、野性主义、新古典主义、象征主义、有机建筑、高度技术等不胜枚举的流派。
二、建筑的形态美
建筑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人们以自己的理想通过修建建筑来改造周围的环境,而建筑也反过来会影响人们的心理感受,用自己的模式来制约人际关系,因此建筑形式和它对于人的使用效益是紧密相连的。“存在即合理”,任何一种风格的建筑都有一种独特的形态和使用功能与之相对应。无论是阿拉伯的拱券,还是中国的坡屋顶,都源于本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与当地的气候、人的行为习惯协调,反映了一定的地域特征。如阿拉伯多使用半圆形拱券,不仅为了表达人们对月亮的崇拜,而且因为这种半圆形拱券力学性能最佳。从西方建筑发展看,无论是敬仰自然神的古希腊神庙,还是宗教神权统治下的拜占庭、哥特式教堂,从后来充满人文精神的文艺复兴建筑到工业化大生产的现代建筑和信息化时代的智能化建筑,它们因为其形式符合建筑本身的具体环境和表达意义而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一种带有社会属性的艺术品。
建筑的形态美包括建筑结构美,科学的、合理的技术构成往往是美的構成。一个完美的结构必然上升到了美学的高度,这种结构的完美性,是美学思想中的重要方面。如中国传统古建筑,构建繁多,组合在一起和谐与美,这不只是因为它的形态带来的美感,而是因为每一种构筑法则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它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功能需求。它们体现的美不是华而不实的美,而是技术构成的美。
19世纪、20世纪科技和工业化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现代建筑的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使建筑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变化。近百年建筑发展史也证明:建筑技术的进步,使之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随着新建筑结构技术和体系的出现,就会出现与之对应的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建筑的形态美和物质功能性的统一
建筑的物质功能性是指建筑的实用性、群众性、耐久性。所谓实用性,即是说,建筑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用”,而不是为了“看”。即使是纪念碑、陵墓也要考虑举行纪念仪式时人流活动的具体要求。其它各类艺术,美可以是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而建筑却必须和实用联系在一起。建筑的实用性特点,影响着人们的审美观。即是说,建筑物对人类生活的功能好坏,往往决定着人们观感的美与丑,因而建筑的审美意义,有赖于实用意义。试想,一座通风不良、噪声震耳、光线幽暗的车间,打扮得再花哨,也不会引起工人的美感;一座华贵高大的楼房,如果风一吹就要倾倒,那么色彩无论怎么鲜艳,多姿多彩,住在这座楼房里的人也不会觉得它美。相反,如果实用功能处理得好,住起来很舒适,即使外形简单一般,也会给人以美的感受。即使是艺术比重大的建筑,比如展览馆、歌剧院、大会堂、高级酒店、园林,如果用起来让人别扭,也会被认为“华而不实”。建筑的实用性是艺术性的基础,而艺术性中也常常包含着实用性。建筑的物质功能性还表现在它的群众性上。没有一个人能离开建筑,建筑的审美是带“强制性”的。人们可以不听音乐,不看戏剧,不欣赏画展,不读小说,但却不可能不住住宅,不可能对矗立在自己眼前的建筑视而不见。因为它是物质存在,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管你自觉还是不自觉,有兴趣还是无兴趣,都会经常面临着各种类型、不同形式的建筑物,这些建筑都会“逼迫”人们提出自己的审美评价。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另一表现是在于它的耐久性。建筑是巨大的、造价可观的物质实体,一旦建成,除非地震火灾和战争破坏,它都会长期保留下去,很难被人遗忘或丢失,事实上成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纪念碑。建筑的物质功能性决定了建筑物具有纪念性。比如希腊的神庙、罗马的广场、巴黎的铁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非洲的原始村落,还有数不清的古城市、古村镇,当初并不是为了纪念而专门建筑的,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了纪念性很强的遗迹,成为人们欣赏的历史文化了。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建筑与工艺没有质的区别,只有量的区别。”英
文“建筑”一词本意为“巨大的工艺”。前面已经说过,建筑同工艺一样是从实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仅有实用又是不够的,还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还要讲究艺术性。比如,住宅建筑最基本的要求是舒适、亲切、顺眼;园林建筑讲究清新、自然、雅致;游乐场所的建筑则应轻快、活泼;而纪念性的建筑则应崇高、庄严。实用功能性与审美功能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同时,建筑的审美功能,往往借助于其它艺术门类给予加强,有的还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雕塑、绘画(主要是壁画)、园艺、工艺美术以至音乐都能融合到建筑艺术中去。比如欧洲古典建筑中的雕刻、壁画就是当时建筑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去掉了这些东西,那么这些建筑也就黯然失色了。再比如,中国的古代建筑是群体取胜,造成群体序列的性格和序列展开的效果,也往往要依靠这些附属的艺术,如华表、石狮、灯炉、屏障、碑碣等,单独的古建筑也常用壁画、匾联、碑刻、雕塑来加以说明。从这个意义上,也说明了建筑具有一定的艺术综合性,具有鲜明的审美功能性。自古以来,人类花费在非实用方面的财富和这方面的创造是相当惊人的。尤其是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把建筑的美看重,有时甚至超过实用价值。日本在爱知县甚至建造了一座别致的音乐桥。这是一条人行便桥,全长仅31 米,宽两米,桥两侧栏杆装有109 块不同规格的音响栏板。过桥的人,只要拿起木槌,轻击栏板,不管你懂不懂音乐,会不会唱歌,就能奏出一首法国民谣《在桥上》。回来时,敲击桥的另一侧,就会响起日本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民歌《故乡》。人们称誉它是“石琴桥”、“声情并茂的建筑物”⋯⋯你大概想不到,这座小桥最初的设计提出者,竟是一个爱哼小曲的中学生呢!当然,建筑的实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在不同的建筑对象中可以各有偏重。有的审美功能比重大些,甚至占主要的地位,比如纪念碑、游乐园、陵墓等;有的比重大体相等,如商店、学校、医院等;有的比重小些,如仓库、厂房、桥梁等。但即使审美比重小的建筑在建设时也离不开一定审美观念的支配,建筑本身也要具有和谐的比例,角度、尺寸、序列、韵律,也要考虑周围的环境,比如前面所说的仓库、厂房、桥梁等,就要考虑合适的位置,适当的高度等,也是直线和曲线的组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也具有了审美功能性。
四、建筑艺术性的实例
任何一种建筑形式都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体验,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古罗马的建筑是精华。在罗马,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在艺术性上的体现。
顶峰时期,罗马统治着一个5400万人口的大帝国,疆域从苏格兰延伸至非洲,从西班牙直至土耳其。由于腐败、疾病与其周边的敌对势力,当罗马帝国在公元476年最终崩溃之后,欧洲陷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时期。
“罗马”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文明。时至今日,罗马依然是古代的世界中心,那里散布的断壁残垣使人浮想联翩。这些古老的罗马名胜,包括古罗马圆形竞技场与古罗马广场(如图1、图2、图3),使历史重现。古罗马圆形竞技场有两千年之久,参观这座建筑令工程师的心都会为之悸动,能让你有机会参与角斗士的游戏。这座非凡的古建筑,其设计和建造都是一个奇迹,因此仍然获得了世人的一致称赞。
图1古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
图2古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
图3古罗马广场和圆形竞技场
罗马圆形竞技场会告诉我们很多关于罗马人的故事。他们是伟大的工程师,而不是艺术家。这座建筑的实用性大于观赏性。坦丁的长方形廊柱大廳是古罗马广场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建筑。残存的巨大拱门如今仍然屹立在那里,只显现出原址(一个宏伟庞大的审判大厅)的三分之一。大厅本身有一个足球场那么长,奢华地布置着雕像、喷泉、色彩斑斓的镶饰大理石以及一个镀金青铜天花板。毫无疑问,罗马人超越了先前所有的欧洲人,创造了一个更为壮丽史诗般的纪念碑,让欧洲各国拍手叫绝,惊叹不已。
罗马一个具有浓厚宗教传统的国家。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无论是最初的多神教还是后来持续久远的基督教,都在古罗马的广袤土地上找到了繁殖的土壤。它们的传播带给古罗马的不仅仅是宗教的信仰,还涉及到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诸多方面,并以其强势的姿态给社会和生活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建筑艺术在罗马的繁荣和发展亦是见证了这个铁一样的历史演变进程,并以其各个时期的艺术形式和建筑风格昭示出这种演变的真实风貌。
在罗马,我们看了世界著名的建筑,所有这些建筑都有一定的功用,有些其实用性大于艺术性,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性。
四、结束语
不可否认,房子就是给人安居乐业,遮风避雨之用。但是各种建筑都有它艺术性的体现,工程师们更是想方设法在建筑的实用性上尽可能深厚的传达其艺术性上的观点。
参考文献:
【1】肖大威,肖群.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王发堂.建筑艺术鉴赏原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赵慧宁.建筑环境与人文意识[D];东南大学;2005年
【4】王建成.建筑艺术中的科学技术[D];山西大学;2004年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