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与思维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翻译既是一种语言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汉英两种语言差异的原因可追溯至两个民族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本文拟对汉英思维方式进行比较,揭示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以期为翻译提供新思路,提高翻译的质量。
【关键词】思维方式;翻译;影响
一、引言
“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语言从属于思维,是思维的外衣。汉英思维的差异必然影响着汉英双语的存在”(傅敬民,2000:8)。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也是一种思维转换活动。汉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认识汉英思维差异有助于减少翻译过程中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各民族语言都体现着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汉英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英两种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翻译的影响,以期为翻译提供新思路,提高翻译的质量。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语重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英语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张爱琳(2002:83)认为汉民族注重直观感受,而英民族则倾向于分析世界。因此,英民族习惯使用抽象名词来指代具体的事物,而汉民族习惯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来指代抽象的事物。
(一)He has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
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二)望梅止渴
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例(1)中的抽象名词“visibility”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抽象名词加以表达,但汉语中的具体词“抛头露面”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原文含义。例(2)中的“望梅止渴”若照字面翻译,则英语读者势必读来将一头雾水,因此应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2.综合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还体现为:汉民族重综合性思维,英民族重分析性思维。陈定安(1998:37-38)认为: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抽象,重综合。这在语言上反映为:首先,汉语惯用概括词汇,而英语喜欢用具体词汇。其次,汉民族的综合性思维使其在思维上以整体为优先,而英民族的分析性思维则使其以部分为优先。如在时间上汉民族以年、月、日为先后顺序,英民族则相反。再次,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导致汉语重意合,不拘泥于语法形式。而英民族的思维特点则导致英语重形合,更加注重语法规范。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be deepened.
(二)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We oppose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of all forms.
例(1)和例(2)都是汉语中典型的“无主句”,在翻译过程中,须注意调整句式或补充逻辑主语。
3.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汉民族重视人伦,思维往往指向自身,是一种本体性思维(连淑能,2002:41)。西方人重视自然客体,思维的目标往往指向外界。刘宓庆(2006:498)指出“汉语注重主体性叙述,英语兼顾主体性与客体性描述,倾向于客体性描述”。因此中国人通常习惯于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一切事物,强调人的作用,如:“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译成汉语时改以人为中心来表述:“托马斯·杰佛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思维差异还表现为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句和非人称主语句,汉语则不喜被动句。
(一)Fuel is used by modern industry.
现代工业耗用燃料。
(二)It took me months to fulfill the task.
我花了几个月才完成任务。
(三)Horror oppressed her.
她感到惊恐不安。
例(1)为英语被动句,宜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较为地道,而例(2)是英语中的非人称主语句,例(3)则以物作主语,在翻译时都应进行相应的思维转换。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象、综合、主体思维,而英民族则为抽象、分析、客体思维。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若想进行汉英翻译,除了通晓汉英两种语言外,还须了解汉英思维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才能排除本族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提高译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傅敬民.翻译研究的思维视角[J].上海科技翻译,2000(1):8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40-46
[5]张爱琳.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J].重庆大学学报,2002,8(5):83
作者简介:许嘉琪,青岛科技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
【关键词】思维方式;翻译;影响
一、引言
“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最主要的工具,它的发展和使用都受制于思维。语言从属于思维,是思维的外衣。汉英思维的差异必然影响着汉英双语的存在”(傅敬民,2000:8)。翻译既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也是一种思维转换活动。汉英两个民族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汉英两种语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认识汉英思维差异有助于减少翻译过程中英式汉语或中式英语的出现。
二、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各民族语言都体现着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汉英两种语言也不例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汉英两种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对翻译的影响,以期为翻译提供新思路,提高翻译的质量。
1.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汉语重具体思维、形象思维,英语重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张爱琳(2002:83)认为汉民族注重直观感受,而英民族则倾向于分析世界。因此,英民族习惯使用抽象名词来指代具体的事物,而汉民族习惯使用具体形象的词来指代抽象的事物。
(一)He has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
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二)望梅止渴
Console oneself with false hopes.
例(1)中的抽象名词“visibility”在汉语中找不到相应的抽象名词加以表达,但汉语中的具体词“抛头露面”却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原文含义。例(2)中的“望梅止渴”若照字面翻译,则英语读者势必读来将一头雾水,因此应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
2.综合性思维与分析性思维
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还体现为:汉民族重综合性思维,英民族重分析性思维。陈定安(1998:37-38)认为:西方人重形式论证,崇尚个体思维,重分析;汉民族重悟性,重整体抽象,重综合。这在语言上反映为:首先,汉语惯用概括词汇,而英语喜欢用具体词汇。其次,汉民族的综合性思维使其在思维上以整体为优先,而英民族的分析性思维则使其以部分为优先。如在时间上汉民族以年、月、日为先后顺序,英民族则相反。再次,汉民族的思维特点导致汉语重意合,不拘泥于语法形式。而英民族的思维特点则导致英语重形合,更加注重语法规范。
(一)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ill be deepened.
(二)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We oppose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of all forms.
例(1)和例(2)都是汉语中典型的“无主句”,在翻译过程中,须注意调整句式或补充逻辑主语。
3.主体思维与客体思维
汉民族重视人伦,思维往往指向自身,是一种本体性思维(连淑能,2002:41)。西方人重视自然客体,思维的目标往往指向外界。刘宓庆(2006:498)指出“汉语注重主体性叙述,英语兼顾主体性与客体性描述,倾向于客体性描述”。因此中国人通常习惯于以人为中心来思考一切事物,强调人的作用,如:“American education owes a great debt to Thomas Jefferson”译成汉语时改以人为中心来表述:“托马斯·杰佛逊对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种思维差异还表现为英语中存在大量的被动句和非人称主语句,汉语则不喜被动句。
(一)Fuel is used by modern industry.
现代工业耗用燃料。
(二)It took me months to fulfill the task.
我花了几个月才完成任务。
(三)Horror oppressed her.
她感到惊恐不安。
例(1)为英语被动句,宜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较为地道,而例(2)是英语中的非人称主语句,例(3)则以物作主语,在翻译时都应进行相应的思维转换。
三、结语
综上所述,汉民族的思维方式属于形象、综合、主体思维,而英民族则为抽象、分析、客体思维。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若想进行汉英翻译,除了通晓汉英两种语言外,还须了解汉英思维的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才能排除本族语思维方式的干扰,提高译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傅敬民.翻译研究的思维视角[J].上海科技翻译,2000(1):8
[3]刘宓庆.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
[4]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2):40-46
[5]张爱琳.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J].重庆大学学报,2002,8(5):83
作者简介:许嘉琪,青岛科技大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