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了十几年的初中,突然调入高中,加上原是师范保送上的大学,没接触过高中课程,拿到教材,开始心里有点慌。逃避和退缩不是我的性格,“混”也不是我的处世哲学,我从“学生”的心态做起,边学边摸索,教完五本必修教材,有了一些浅薄的看法。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怕贻笑大方,抛砖引玉。
苏教版语文五本必修教材,我学起来最累的是文言文,想必学生与我会有同感。初中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基本不涉及语法。而高中文言文较之初中,难度上了好几个台阶。如何让学生不畏难、愿接受是当务之急。我把它的教学落在了“读”上。下面就文言文的朗读做初浅的探讨。
一、读通文句
文言文与现代语言毕竟存在时间的差距,尽管小学初中也都接触过文言文,但要想读顺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字音的认读就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那些通假字、多音字、古今异读字、冷僻字等都需要解决。
以《赤壁赋》为例,举酒属客(zhǔ) 冯虚御风(píng)、泣孤舟之嫠妇(lí)、酾酒临江(shī)、驾一叶之扁舟(piān)……诸如此类读音不解决,就如流水被堵,无法顺畅。有些教材有注音,有些需查字典。多音字则需据义定音,如:取之无禁,“禁”取“禁止”之义,因而读jìn;又如:卒莫消长,“长”取“增长”之义,因而读zhǎng。这道工序我往往让学生预习完成,上课只作检查和纠正,因为它很费时,而且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基本可以完成。
读顺的第二步要求是节奏准确,这在上课检查学生朗读时教师便可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无乃尔是过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学生易读成“无乃/尔是/过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这些误读往往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句式和意义造成的,因此我会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作为要点与学生探讨。当学生明白“无乃……与”是固定句式,“也”在此作句中了语气词而非连词,“谋”与“动”是两个词,正确的节奏就很容易划出来了:“无乃/尔是过/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读懂内容
文章反复读顺后,我们就要帮学生实现稍难的目标:读懂内容。这是一项繁琐而枯燥的工作,刚开始我从头到尾一句句串讲,发现学生兴趣索然,后来检测发现效果也不佳,这逼得我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也许是最简洁有效的办法。我让学生把文下重点词解释注到文章中,然后一小段一小段反复读,读到有感觉、意思呼之欲出为止。然后从最要紧处开始解读文章,比如作者的观点、千古名句、有争议处等,即使不一句句串讲,学生也能听懂、看明白。
三、读透情感
读一篇文章就是与作者交流的过程,若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永远无法领略文章的魅力。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有它特定的背景、心情,每一个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经历、阅历,学生开启了这些,才能触摸文章的灵魂。学生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作者彼时彼刻的心境,才能读出情感。
如《陈情表》,只有了解了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才能体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因而“愿乞终养”的拳拳之心。只有悟透了这些情感,学生才能融入文章,才能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深情地朗读。而成功的朗读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甚至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变得更纯、更美。
四、美读活读
大浪淘沙,传至今天,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精华。让学生记忆、积淀、内化,将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篇文言文初读一般要求慢速,字正腔圆,便于听者接收信息;熟练后则根据情感需要处理语速和音调,意在引起共鸣。光这些还吸引不了学生,我会玩一些花样,增加趣味。针对具体的文章,我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如给优美散文配乐,在教《赤壁赋》《兰亭序》等文章时,配上背景音乐,不管是单读还是齐读,学生都很投入,学生说怕读不好“玷污”那么美的音乐。如开诗歌朗诵会,学生在青春期爱表现,总想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分成几个组,“单挑”或“群架”,形式由小组自己策划。学生在处理技巧上还是可圈可点的,背诵自是不在话下。如演讲比赛,竞争是一种天性,更是一种乐趣,尤其学生,血气方刚,总想超越别人。在教论说文的时候(如《劝学》《师说》《六国论》《阿房宫赋》等),就可以让学生演讲,学生参赛过的作品想必终身难忘。如表演读,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让学生模拟现场,眉飞色舞地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背诵不再让学生那么讨厌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都是“读”在教学中的意义。古人教学,没有那么多的理论和技术,就是摇头晃脑、一遍一遍地读,而他们的文学涵养却比我们捣碎嚼烂的现代教学要高太多。因此我总反思,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师做了太多无用功,占用了学生太多宝贵的青春光阴?与其如此,不如返璞归真,还学生朗读的时间。
苏教版语文五本必修教材,我学起来最累的是文言文,想必学生与我会有同感。初中文言文篇幅短小,故事性强,内容浅显,基本不涉及语法。而高中文言文较之初中,难度上了好几个台阶。如何让学生不畏难、愿接受是当务之急。我把它的教学落在了“读”上。下面就文言文的朗读做初浅的探讨。
一、读通文句
文言文与现代语言毕竟存在时间的差距,尽管小学初中也都接触过文言文,但要想读顺一篇陌生的文言文还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首先,字音的认读就存在相当大的困难,那些通假字、多音字、古今异读字、冷僻字等都需要解决。
以《赤壁赋》为例,举酒属客(zhǔ) 冯虚御风(píng)、泣孤舟之嫠妇(lí)、酾酒临江(shī)、驾一叶之扁舟(piān)……诸如此类读音不解决,就如流水被堵,无法顺畅。有些教材有注音,有些需查字典。多音字则需据义定音,如:取之无禁,“禁”取“禁止”之义,因而读jìn;又如:卒莫消长,“长”取“增长”之义,因而读zhǎng。这道工序我往往让学生预习完成,上课只作检查和纠正,因为它很费时,而且难度不是很大,学生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基本可以完成。
读顺的第二步要求是节奏准确,这在上课检查学生朗读时教师便可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季氏将伐颛臾》为例,“无乃尔是过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学生易读成“无乃/尔是/过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这些误读往往是因为学生不了解句式和意义造成的,因此我会把这些句子写在黑板上,作为要点与学生探讨。当学生明白“无乃……与”是固定句式,“也”在此作句中了语气词而非连词,“谋”与“动”是两个词,正确的节奏就很容易划出来了:“无乃/尔是过/与”“丘也/闻有国有家者”“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二、读懂内容
文章反复读顺后,我们就要帮学生实现稍难的目标:读懂内容。这是一项繁琐而枯燥的工作,刚开始我从头到尾一句句串讲,发现学生兴趣索然,后来检测发现效果也不佳,这逼得我不得不考虑改变策略。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也许是最简洁有效的办法。我让学生把文下重点词解释注到文章中,然后一小段一小段反复读,读到有感觉、意思呼之欲出为止。然后从最要紧处开始解读文章,比如作者的观点、千古名句、有争议处等,即使不一句句串讲,学生也能听懂、看明白。
三、读透情感
读一篇文章就是与作者交流的过程,若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就永远无法领略文章的魅力。每一篇文章的完成都有它特定的背景、心情,每一个作者都有他特定的经历、阅历,学生开启了这些,才能触摸文章的灵魂。学生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作者彼时彼刻的心境,才能读出情感。
如《陈情表》,只有了解了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经历,才能体会“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因而“愿乞终养”的拳拳之心。只有悟透了这些情感,学生才能融入文章,才能投入自己的情感去深情地朗读。而成功的朗读又提升了学生的情感,甚至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变得更纯、更美。
四、美读活读
大浪淘沙,传至今天,选入教材的文言文,都是经受了时间考验的精华。让学生记忆、积淀、内化,将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一篇文言文初读一般要求慢速,字正腔圆,便于听者接收信息;熟练后则根据情感需要处理语速和音调,意在引起共鸣。光这些还吸引不了学生,我会玩一些花样,增加趣味。针对具体的文章,我会采取相应的方法。如给优美散文配乐,在教《赤壁赋》《兰亭序》等文章时,配上背景音乐,不管是单读还是齐读,学生都很投入,学生说怕读不好“玷污”那么美的音乐。如开诗歌朗诵会,学生在青春期爱表现,总想展示自己最美的一面。分成几个组,“单挑”或“群架”,形式由小组自己策划。学生在处理技巧上还是可圈可点的,背诵自是不在话下。如演讲比赛,竞争是一种天性,更是一种乐趣,尤其学生,血气方刚,总想超越别人。在教论说文的时候(如《劝学》《师说》《六国论》《阿房宫赋》等),就可以让学生演讲,学生参赛过的作品想必终身难忘。如表演读,对于故事性较强的作品,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等,让学生模拟现场,眉飞色舞地读。通过这些形式的朗读,背诵不再让学生那么讨厌了。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都是“读”在教学中的意义。古人教学,没有那么多的理论和技术,就是摇头晃脑、一遍一遍地读,而他们的文学涵养却比我们捣碎嚼烂的现代教学要高太多。因此我总反思,是不是我们语文教师做了太多无用功,占用了学生太多宝贵的青春光阴?与其如此,不如返璞归真,还学生朗读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