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的农业基础还很脆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许多地方还是靠天吃饭,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田水利; 建设:意义; 对策
【分类号】:TV523
前言:搞好农田水利的发展原则和水利建设,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在此对如何搞好农田水利的发展原则及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水利工作者参考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 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迫切要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抓。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 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革,强化创新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设计工程,主要体现在国有和集体工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要切实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在体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所有权,落实管理责任,保证工作的运行和维护。在深化管理体制中,可以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搞活经营权。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快水价改革,实施农业水费计费,创新收费机制。
水利站和灌区工程占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部分,目前,在乡镇农田水利设施中,中小型水利工程比较多。做好乡镇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乡镇水利管理的重点工作,县级单位仅能对几个较大的国有单位进行管理,乡镇中的中小型水电站分布比较广,管理任务比较重,这就要求各乡镇水利部门要加强管理,改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员编制,规范乡镇级水利站管理。每个乡镇根据自己的区域特征,做好“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机制的治理。
灌区改革要以能否大力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做为检验灌区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要首先把支斗渠以下的小水利工程维护和经营管理责任与权力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然后整体推进灌区管理机构改革。
2.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把农田工程的使用和管理交给协会,赋予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的权利。同时,在协会内部实行责任管理,明确责、权、利,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农民自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维修,并保证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3.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2]。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减少水事矛盾和水事纠纷。
4逐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按 “一事一议专项使用、群众受益、民主管理、控制标准、积累使用”的原则实行。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力度,乡镇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乡镇政府和灌区水管单位要加强筹资筹劳管理,对出资出工情况要登记造册,年终做出决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5.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投入,选定扶持项目和范围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3-5]。在积极争取中央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地方财政应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对防洪工程进行修建和维修。
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長的机制。通过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三.小结
总之,改革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刊,2010(5):61-62.
[2] 赵占洲.彭阳县新农村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水利问题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105,122.
[3] 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4] 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77-78.
[5] 王冠军,陈献,柳长顺,等.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0(5):10-14.
关键词:农田水利; 建设:意义; 对策
【分类号】:TV523
前言:搞好农田水利的发展原则和水利建设,是增强农业抗灾能力,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及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开发潜力很大,在此对如何搞好农田水利的发展原则及建設提出了一些建议,供水利工作者参考因此,加大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不仅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一、 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和内涵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迫切要求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的局面。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需要;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国家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工程来抓。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二. 农田水利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1.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革,强化创新机制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设计工程,主要体现在国有和集体工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要切实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改革。在体改革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工程的所有权,落实管理责任,保证工作的运行和维护。在深化管理体制中,可以通过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模式搞活经营权。加强工程管理的同时,加快水价改革,实施农业水费计费,创新收费机制。
水利站和灌区工程占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部分,目前,在乡镇农田水利设施中,中小型水利工程比较多。做好乡镇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是乡镇水利管理的重点工作,县级单位仅能对几个较大的国有单位进行管理,乡镇中的中小型水电站分布比较广,管理任务比较重,这就要求各乡镇水利部门要加强管理,改善管理机构,完善管理人员编制,规范乡镇级水利站管理。每个乡镇根据自己的区域特征,做好“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理机制的治理。
灌区改革要以能否大力推行农民用水者协会管理做为检验灌区改革成败得失的标准,要首先把支斗渠以下的小水利工程维护和经营管理责任与权力移交给农民用水者协会,然后整体推进灌区管理机构改革。
2.发挥农民用水者协会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作用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把农田工程的使用和管理交给协会,赋予农民自主参与灌溉管理的权利。同时,在协会内部实行责任管理,明确责、权、利,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农民自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维修,并保证工程处于良好状态。
3.推进产权改革,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所有”的原则,以水权水价改革和水费计收机制,为工程良性运行和节约用水创造条件,积极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2]。明确小型水利工程的所有权,放开建设权,搞活经营权;对一些效益明显、受益范围明确的新建工程,要大胆支持和鼓励个体、联户、法人单位去投资兴建,做到自办自有、自建自管自受益,真正达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永续利用水资源的目的。以农户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归农户个人所有;对受益户较多的小型工程,可按受益范围组建用水合作组织,相关设施归用水合作组织所有;在政策、信贷、税收、土地征用等各个环节给予更多的支持。调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群众建设和经营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的积极性,有利于减轻集体经济压力、减少水事矛盾和水事纠纷。
4逐步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
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严格区分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与加重农民负担的政策界限,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农田水利建设筹资筹劳按 “一事一议专项使用、群众受益、民主管理、控制标准、积累使用”的原则实行。在切实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加大投入力度,乡镇通过有效的组织工作,引导农民出资出劳开展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建设。根据受益主体和筹资筹劳主体相对应的原则,在不影响村整体利益和长远规划的前提下,可按受益群体议事。要加强资金和劳务的监管,对引导资金和通过“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和劳务,都要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管理,接受群众监督。乡镇政府和灌区水管单位要加强筹资筹劳管理,对出资出工情况要登记造册,年终做出决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效率,严禁强行以资代劳或变相加重农民负担。
5.增加小型农田水利专项投入,选定扶持项目和范围
政府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3-5]。在积极争取中央农村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对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的建设和改造力度。地方财政应调整公共支出结构,加大对纯公益工程的投资额度,对防洪工程进行修建和维修。
增加政府投入,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長的机制。通过建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民兴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给予补助,并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在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时,继续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调整投资结构,切实增加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
三.小结
总之,改革和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体系、投入方式、组织形式,进一步适应农村税费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尽快建立农田水利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6]。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发展的方略,切实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支持力度。以政府安排补助资金为引导,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为主体,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为依托,以加强组织动员为纽带,以加快小型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逐步建立起保障农田水利建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 徐满杰.浅谈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及对策[J].科学之友:下旬刊,2010(5):61-62.
[2] 赵占洲.彭阳县新农村建设应重点解决的几个水利问题 [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6):105,122.
[3] 尹利海.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0(11):85.
[4] 邓彦波.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9):77-78.
[5] 王冠军,陈献,柳长顺,等.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中国水利,2010(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