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摄影工作室的一层大厅选择温暖友好的粉橙色,向来客释放出善意。 Kazushi Miyamoto(宫本一史) 日本一级建筑师,2013年—2014年就读于美国UCL大学建筑系。2019年创立123architects。 与北京798艺术区一街之隔的七棵树创意园是许多电影和摄影工作室的落脚地,相对798艺术区画廊、文创产业与旅游地混杂的气质,七棵树如同他的名字,安静而独立。低层独栋建筑散落在园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摄影工作室的一层大厅选择温暖友好的粉橙色,向来客释放出善意。
Kazushi Miyamoto(宫本一史)
日本一级建筑师,2013年—2014年就读于美国UCL大学建筑系。2019年创立123architects。
与北京798艺术区一街之隔的七棵树创意园是许多电影和摄影工作室的落脚地,相对798艺术区画廊、文创产业与旅游地混杂的气质,七棵树如同他的名字,安静而独立。低层独栋建筑散落在园区里,灵感与创意也在这些“盒子”里落地生根。
被视为造梦艺术的摄影摄像,利用色彩、光影定格下的瞬间成为拍摄者与被拍者记忆里的高光点,创作过程也需要所有人“浸入式”地投入特定情境、角色设定中,在结束后进行抽离。基于这一灵感,在接到北京某摄影工作室的设计需求后,日本建筑师Kazushi Miyamoto(宮本一史)决定让整栋空间的游历过程变成一场“舞会(Masquerade)”—乘兴而来,尽兴而归是他的诉求,为原有的工业化外立面戴上舞会用的“假面”则是设计方案中第一个大胆的决定。以现有结构为基础,Kazushi从正门两侧划出一条弧线,曲面结构的十字星形立柱以弧线为基准相互连接,为原建筑外立面戴上了一副“面具”。整栋建筑最具标识性的设计元素为每一位进入者赋予了足够的仪式感——进入建筑内部,犹如戴上“假面”奔赴一场舞会。
建筑原有外立面外加盖的“面具”为进入空间制造出仪式感,也为二楼区隔出了独立的弧形阳台空间。
项目总体构想是将传统的摄影工作室转换成一个“艺术画廊”,在激发使用者感官的同时,邀请他们彼此互动,提供一种鼓励探索精神的独特体验。
“面具”表层肌理将红砖堆砌的独特纹路与银漆饰面相结合,与原有拱形门之间形成对话关系,也为二楼区隔出了半圆形的阳台空间。从内部看,弧形墙面和切割拱形门洞则成为入口大厅的视觉焦点。这个粉橙色的空间由不规则弧形墙面围合而成,中部的挑空设计为二层增添了一处景观,当中悬挂的定制吊灯则以柔和光源通过漫反射的方式铺满整个大厅,营造出明亮温暖的氛围,也为每一位进入者释放出友好的讯息。连接橙色大厅与影棚的,是作为接待室和休息室的白色房间,进入的过程像是穿梭于温暖安宁的洞穴之间,最终抵达尽头双层挑高的纯白色影棚。考虑到影棚对于不同置景、搭建的适配性,建筑师以白色释放出空间最大的自由度,也以大面积落地窗将最好的采光区域纳入这个主要工作间。布帘作为灵活的软性分隔方式则为空间自由组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出于综合性艺廊的设定,建筑师将餐厅、盥洗室等纳入整体考量,在用餐、淋浴等基本功能之外,每个空间都可以单独做拍摄用。纯白底色配以复古装饰相框的餐厅像是一个小型展映厅,以白色配以浅灰色门帘、灰绿色墙面的化妆室、淋浴间,则以莫兰迪的柔和配色实现过渡。
工作室二层的VIP化妆间以点状光源提供了最适宜摄影妆面的照明方式。
工作室的餐厅、盥洗室都可以用作摄影空间。
双层挑高的影棚拥有整栋建筑最饱满的采光。二楼VIP空间对于镜面、反光镜球等元素的大量使用让空间具备了更加强烈的戏剧化张力。
整个二层空间只面向VIP开放,空间视觉元素则以不同大小、材质的圆形实现呼应。主厅顶部的凸面镜、VIP化妆间的点状照明、VIP盥洗室的反光镜球,以不同的“圆”为二楼室内空间串起一条内在的视觉线索,也借由反光、反射等方式让拍摄对象体验到被瞩目的戏剧效果,以更快进入拍摄状态。
与大多数影棚以拍摄空间为主,弱化其他功能考量的布局不同,“舞会(Masquerade)”以行走动线为内在逻辑将不同空间串联的方式,不仅从视觉上赋予更多惊喜,也为前来拍摄的创作者提供了从一而终的美感与灵感。从戴上假面进入舞池直到离席,色彩、光影与风格化的表达不仅为来者搭台造梦,也为每一个瞬间定格的画面赋予更多能量。
其他文献
圓润的廓形和圆脚支撑在家居设计中成为主流,家具如同玩具一般萌趣可爱,成为居家生活的最佳伴侣,同时拥有满满治愈力。
“在稻田中漫步,在田野間烧烤,在微风下休憩,户外拥有无限可能。” 用脚丈量大地,用心去感受自然,生活无垠,户外无界。
编辑总监 孙信喜 前两天读到澎湃的一篇报道,记者称他为撰写文章所联系的36位重庆打工者中,疫情期间有13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开始在自己出生的县城或者农村生活,其中6位决定不再返程,“这个决定,不仅和城市工作机会丧失有关,也和他们对于未来的考量有关。疫情让一些人把返乡、安家或养老的计划提前了。” 当中国的包机将国人从某疫情区接回,多少人曾因登机前那条“欢迎回家”的横幅而热泪盈眶;身边的朋友里也不
品物流形 創始人张雷在意大利游学时被欧洲国家对传统技艺的重视深深触动。在2010年,带着对设计的全新认知,他回到了余杭。随他同行的还有在多莫斯设计学院(Domus Academy)结识的德国同学Christoph John和在米兰设计周偶遇的塞尔维亚设计师,后来成为了他妻子的Jovana Zhang。三位背景迥异的设计师,深度考察余杭当地传统和手工艺,并用各自的方式来解读与传达,共同塑造了今天的
“被用作背景的色彩构成,黄色、粉色与灰色和枣红各自形成鲜明对比,却在强烈撞色中保持平衡。” 1.Fabio Bortonali为My Home Collection(myhomecollection.it)设计的Tetris Totem模块化储物柜,由mdf板材组装成图腾雕塑,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力。2.石灰岩材质的Ondulation咖啡桌由车床改造而来,体现了传统意大利石材加工工艺,由Matal
巴西的原生魅力 来自巴西圣保罗的建筑兼室内设计师Gustavo Neves是设计界的新星,在他的作品中,你能强烈感受到自然材料的原生魅力,张扬个性的不只是设计手法,还是从传统工艺中汲取灵感与处理材料的方式。他最新的家具系列名为Ens?,也是日语中“圆”的意思,这系列极富雕塑感且保持野生美感的家具是对佛教艺术的诗意致敬,以及对不完美的美的最佳诠释。这套新系列家具与室内空间设计来自Gustavo N
经过一个漫长冬日的蛰伏,人们也许从未如此渴望春天。疫情引发的洗牌与革新为所有行业埋下未知,对于即将在45届中国家博会(广州)上亮相的首届“设计之春”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DesignSpring.ContemporaryChineseFurnitureDesignFair)总策展人温浩来说,这个“春天”的孕育过程,无论对于中国设计行业抑或是他本人,都必将是难忘的。“设计之春”首届当代中国家具设计展由
为了布置“公寓”,Daniela Gerini在入口处配备了Johanna Grawunder为Glas Italia公司设计的XX形状的前台。台面上放着Davide Groppi设计的Tetatet灯具,和Bitossi Ceramiche设计的花瓶。边上是Martin Eisler为Tacchini公司设计的Reversível小扶手椅。墙上的作品由公寓主人绘制。卧室的全身镜中反映出的,是Lu
宋涛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宋涛的画室是他心中的当代中国文人书房。位于798大千当代艺术中心二层的Yuan艺术设计博物馆。宋涛的绘画和雕塑作品。 宋涛是中国最早一批设计策展人、设计界推手,十几年前就开始经营设计师买手店、设计并推广艺术设计品。“设计”对于他来说,已经从具象的设计,延伸到对生活形态、社会文化、设计产业的思考。 在宋涛位于北京城郊的画室中,我们看到他作为艺术家、设计师、收藏家、策展人的多
EXHIBITION MUSEEA—The Arctic While the Ice is Melting 北極星闪烁,子午线交汇,时区不复存在——这就是北极的起点,是四百万在冰河之中生活了上千年的人们的家园。但日益恶化的气候问题正让这里变得岌岌可危,作为回应,知名创意工作室MUSEEA与40位极地研究者密切合作策划了名为The Arctic-While the Ice is Mel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