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梓萌:《新闻联播》新鲜女主播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6月5日晚7点整,全国观众惊奇地发现,两张年轻的新面孔出现在了《新闻联播》的主播台前,其中那个漂亮的女主播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0秒、9秒、8秒……眼前红色的提示器不断地变换着数字,那是《新闻联播》直播前的倒计时。如今,回想起6月5日晚那些跳动的数字,李梓萌的心绪不由得回到了从前。
  
  幸运之神如此眷顾我
  
  李梓萌,原名李萌,是一个地道的沈阳女孩。1977年出生的她,18岁时就已经身高1.74米,出落成一副模特身材。
  梓萌的小学时代是在沈阳市和平区第一小学度过的。她现在还与很多小学老师、同学保持着很好的联系。在这其中,最让梓萌牵挂的,是当年的班主任老师蒋秀英。“她是教语文的,是当时沈阳市最好的语文老师,不夸张地说,没有她的教育和培养,就没有今天的我。她培养了我演讲、主持、写作的才能,还推荐我去参加各种比赛,鼓励我全面发展。”梓萌感激地说道。
  梓萌上中学后,在沈阳市第126中学及东北育才学校的教育培养下,有了更多播音主持方面的锻炼。但实际上,那时的她还没有奢望日后从事风光而又迷人的主持人职业。因为她觉得当主持人是很光鲜,但自己还不够格。
  高三那年,各高校发来招生简章。和老师研究报考院校的时候,细心的梓萌突然在如山的院校材料中发现了北京广播学院。细细研究起来,她知道了:许多天天在电视上看到的“国脸”都是在这所大学里成长起来的。于是,她暗暗下定了决心。
  然而,想要考入北京广播学院,当上一名主持人,专业考试这一关是必须要通过的。梓萌虽然自信,但她其实并没有接受太多的专业训练,她对与那么多高手过招还心存忐忑。
  梓萌的专业考试经历颇具戏剧性:“那时的专业考试共分三次,要从近3000人中挑出10个,然后把录像带送到北京,由那里的老师定。初试就像海选,分十几个考场,读文章并回答老师的问题;复试时又把我们带进了电台的直播间,围绕一个话题进行现场评论;第三轮才会到辽宁电视台进行录像,决定进京的人选。虽然前两轮都顺利通过了,但到第三轮时,我还是心里没底,甚至都不想去考了!我记得最后一轮录像那天,我差点都忘了考试的事,正好和妈妈一起路过辽宁电视台才想起来。我毫无准备,头发乱糟糟的就进去了。进了电视台,我才发现考生多得把楼梯都占满了,而且所有人都在精心地化妆、背台词,我在其中是最不像考生的一个,这下子我就更没信心了。考试出来后,监考老师跟我说了句‘你还不错’,最后公布结果,没想到我的专业成绩居然是全省第一名。”
  1992年,梓萌如愿进入理想中的大学。可大学生活刚开始,她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心理调整期。在这里,她突然发现自己从小到大一直伴随的优越感消失了。“我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一个省平均还不到两个,他们都是综合素质特别好的才子、才女,而学校对我们的要求又特别高,所以我突然发现自己一点都不突出,很多人都比我强。”认识到了差距,天生不服输的她便开始对专业课下“狠手”:白天拉着室友练习仪态,晚上躲在被窝里研究发声。她如此疯狂,甚至被同学赠了个“播音疯子”的“光荣称号”。同时,为了锻炼能力,她在课余时间跑到一些经纪公司打工,凭借招人喜爱的外形,为香烟做促销主持人,为手机做促销小姐,为名车做过解说员。
  正所谓“梅花香自苦寒来”,勤奋刻苦的梓萌终于用实力获得了幸运之神的眷顾。大四实习时,她幸运地走进了中央电视台。能跟邢质斌、李瑞英等播音界前辈学习,让她一直感恩命运。
  
  有人情味儿的主播才是好主播
  
  1996年,梓萌正式分配到央视。和别人一样,刚入职场的她还是很青涩害羞的小女孩,处处都小心翼翼。进入办公室的第一天,她紧张得一直不敢抬头。快下班时,她偶然一瞥,正巧看到《新闻联播》的著名播音员李瑞英走进来,她紧张得一下子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李瑞英看到她这个样子后笑了,拍拍她的肩膀,告诉她随便些,她紧张的神经方才松弛下来。
  刚开始,梓萌只是做些幕后文案之类的工作,但她兢兢业业,能力出色,台里领导也渐渐注意到了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孩。2000年,正赶上台里上新节目,在一位前辈的推荐下,梓萌得到了在《整点新闻》中出镜的机会。
  梓萌知道机会难得,那几天她都兴奋异常,睡不好觉,一直在琢磨自己如何来个完美亮相。对她来说,挑战确实是巨大的,最大的难点是直播,根本不允许出错。每每想到这些,这个一向开朗乐观的女孩不由得心中忐忑。
  上阵前的几次演练中,梓萌突然找不到感觉了!这很致命!听着耳边一片否定的声音,她心情沮丧极了。离开播只有几个小时了,梓萌去演播室配合工作人员进行调光和调音等准备工作。可谁也没想到,当她坐上了主播台的位子,又忽然变得自信了,一切变得自如。节目一开始,她非常放松地来了两句开场白——耳机里,制片人告诉她:“对了,就是这个感觉!”
  梓萌的心中豁然开朗。“这句话就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不仅让我找到自信,也让我开始有意识地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她果然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主持虽略显青涩,但她清新、亲和的风格还是受到了台里上下的一致好评。当然,她也偶尔会有犯迷糊的时候。一次走下播音台,李瑞英大姐特意过来提醒她:你衣服的扣子位置不对。从那一刻起,她更深地体会到一点:做一名央视的新闻播音员,连细节都不能马虎。她也感激前辈们的提携。“他们就是这样,时刻关注你的成长,却一点儿也不打击你,给你不断学习进步的信心。”
  工作渐渐步入正轨,梓萌对主持人这一行业有了更多的体会。一次,同事收到了一封小观众的来信,信中写道:我真羡慕你们每天早晨开着红色的跑车、后面跟着宠物小狗、走上央视主播台的样子。同事读完信,大家都笑了。可笑过之后,梓萌心想:观众的这种想法也许有些天真,可仔细想来,这不正是观众对我们主持人给予的极大关注吗?
  越体会到观众的深切期盼,梓萌越觉得自己要更加努力,带给他们最好的新闻节目。渐渐地,她在实践中总结出了自己对新闻节目的理解——有人情味儿的主播才是好主播。因此,她也沿着这个思路努力塑造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坚持我独特而低调的风格
  
  幸运之神继续眷顾着梓萌。《国际时讯》栏目要开播了,主持人虚位以待。“《国际时讯》的制片人和主编对于选择主持人是很慎重的,从北京多个名牌院校挑来各路精兵强将轮番试镜,当时我在《整点新闻》,播音组的老师觉得我业务能力还可以,就推荐我去试一试,结果经过反复磨合,在老师的鼓励和领导的信任下,我很幸运地和《国际时讯》一起走过了开播的第一天和日后的风风雨雨。”
  《国际时讯》播出后,梓萌的知名度得到了空前提高,她时尚、大方和充满亲和力的播报风格迅速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不少专家称,她成功地突破了传统播音的严肃性和规则性,体现出了新时代播音的崭新内涵。而观众之所以喜欢她,理由是她的主持亲切自然,区别于其他主持人:她总是略微倾斜地坐在桌前,语言轻松活泼,好像身边的一个朋友在向你讲述今天发生的新鲜事儿。
  不过,当然也有不同评价:有观众认为她的动作和表情太夸张,“眉毛挑得太高”,“晃来晃去的,都快从屏幕里跳出来了”,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这种风格开始被更多的观众接受。“我一直在寻找着一种个人的独有的风格,做播音这行,不能只当一个传声筒,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进一步的加工,把它真正变成‘我的新闻’,只有这样,从自己口中播出的新闻才能有一种人情味儿,更为观众所接受。”
  被人喜欢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梓萌的代价就是又一个栏目——《文化报道》的主持工作派到了她头上。她的休息时间变得越来越少。从《整点新闻》到《国际时讯》,再到《文化报道》,梓萌当起了晚睡早起的工作狂人。刚开始,由于一时半会还没从工作状态平复下来,她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早上起来却又困得要死。她觉得自己必须要坚持,一个月之后,她终于适应了这种节奏。可谁知道她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
  在问起怎么看待自己的幸运时,梓萌给出了一个很理性的回答:“我觉得幸运与坎坷并不矛盾。”
  如果我们把她的这句话拆解开来,那就是:天道酬勤,幸运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梓萌小时候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个行踪诡秘的间谍,现在回头想想,她置之轻松一笑:“每个小女孩都是爱做梦的,但长大后,就自然不自然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梦去实现了。”
  正因为梓萌这四五年的辛苦努力,现今,幸运之神才得以把一份更大的幸运放在了她的手中。今年6月5日晚7时整,人们在《新闻联播》节目中见到了她。这位被誉为“央视最新潮、最时尚、最靓丽的播音主持人”的女孩,这一次,将其代表的“青春活力”与《新闻联播》代表的“传统稳健”实现了成功对接。
  在越来越被关注的同时,对于这个重大机遇的来临,梓萌有着很清醒的头脑:“我知道自己和前辈比还差得很远,坚守风格的同时,我要向他们多学习。”
  对李梓萌的采访即将结束时,她告诉我,她其实是个很低调的人,她一再地对我说:“我从没奢望过登陆《新闻联播》。而且我是一名新闻工作者,不是一个明星。”
  处于这么高的起点,又拥有如此平和的心态,还怕未来走不远吗?
  (责编/俞媛媛)
  E-mail:[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当我们梦想成功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更刻苦的准备?当我们希望改变别人,我们知道什么时候改变自己吗?    今年27岁的杨勇毕业于四川大学计算机系,他性格外向,擅长交际。杨勇不喜欢IT从业人员的循规蹈矩,选择做了某企业的一名市场销售人员。几个月后,他因业绩突出,被提拔为雅安地区的销售经理。后来该企业轰然倒下,直至淡出市场。见证了一个企业从辉煌到败落,竟如此之迅速,杨勇的内心感慨不已。从雅安到成都的大巴上
期刊
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调查,调查显示,这个世界上没有目标的人占27%,你问他要什么东西,他都搞不清楚。还有60%的人是模糊的,你问他要钱吗,他说,废话,钱怎么不要?你问他要多少,他说越多越好。他说他要买房子,但是却不知道究竟买什么房子。还有10%的人有短期的目标。只有3%的人有清晰的长期目标,有五年到十年以上的目标。   哈佛大学根据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25年以后,这些人产生了很大的差别:27%没有目
期刊
林小燃:我是豌豆人    冬天,对我而言,是一场需要忍耐和盼望的旅行。目前是它的最后部分,一切都变得有所希望。阳光在白日里已经说得上灿烂,天空有一种隐约因轻寒而生的静美,所有的树木、街道、路灯一律换上楚楚动人的表情。这些是它最后的可爱之处。整个冬天里我渐渐沉淀得安宁静默。  我换租了一套公寓,陈旧而干净的老房子,有封闭良好的阳台,阳光充沛无比,还有南方城市稀罕的暖气供应。我在阳台上放了一张舒服的藤
期刊
当秦远以面试和笔试综合评分第三名的好成绩应聘到这家德国知名电子公司中国分公司的时候,秦远着实兴奋得一夜未睡,并且连夜把这个消息用E-mail的方式告诉给远在全国各地的同学和朋友们。能成为跨国公司的白领丽人,这是一件令多少女孩子羡慕的事情啊!但事实上,一切真的如office lady表面那样的光鲜夺目吗?陶醉在兴奋当中的秦远是否也为此做好了准备了呢?    三套职业装和一天的关系    虽然西风东渐
期刊
好友卫,年长我一岁。他才华横溢,是小城里首屈一指的文案。  卫早我两年参加工作,我分配到单位从事文秘和宣传工作时,他专门设宴为我庆贺。酒足饭饱后,卫打发走了所有的同学和朋友,神秘兮兮地伏在我耳边,向我传授了他所总结的三则“处世绝学”:  一曰:凡事请勿言“易”。无论领导或是同事安排你去做任何工作,无论这项工作是否能顺利完成,你都要说“这事难度不小,我只能尽力而为!”事后,无论你是否尽力而为之,无论
期刊
同行相轻同室操戈好辛苦    从学校毕业,我就投身销售业,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日用品公司做市场业务员。我每天要到所辖区域的超市、百货店去查询我们公司代理的日用品上柜情况,最关键是要不遗余力地进行推销,让商家征订我们公司的货。用Boss的话说,就是要利用一切手段把同类公司乃至同事都给排挤出局,才是成功的销售个案;而且业绩是要直接与个人薪资挂钩的。   那时候,我总要和客户絮叨其它公司同行的坏话,说他们
期刊
JAKOB为了我,在尽他的努力,固执得可爱。我的心忽然就被他的“古板”柔化了,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爱他?    每一个女孩,不管漂亮与否,骨子里总是梦想着有一场浪漫的爱情,玫瑰花、巧克力,再加上一点男朋友制造的惊喜。但是,没有浪漫细胞的JAKOB却用他的古板赢得了我的芳心,他爱我的方式让我的浪漫梦想破灭,却又让我感到甜蜜。     初识古板的德国帅哥    上大学时,我一直梦想着到以浪漫闻名于世的法国
期刊
一般的饰品店都开在人流量大的闹市区,为的是招揽人气。而23岁的张晓眉却在并不繁华的西安市糖坊街开了家小饰品店。个性化的做法让她经营得有声有色,月收入上万元。她是如何化普通为神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打拼经历吧!    女老板的苦恼:  如何让生意持续火爆     张晓眉1982年出生在美丽的南方小城北海,2000年她从桂林旅游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了北海市,在一家旅行社做导游。2001年情人节那
期刊
她说自己只是个爱做梦的孩子,醒来后想把梦境变成现实,便努力去做了,幸运的是,梦想成真了。    22岁的田原拥有非同寻常的简历:16岁时以歌手和作家的双重身份签约唱片公司,成为乐队主唱;17岁出版首张全英文唱片《A Wishful Way》及个人首部长篇小说《斑马森林》;18岁出演第一部影片《蝴蝶》……   法国时间2006年5月27晚,田原主演的《江城夏日》在第59届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一种关注”
期刊
她从大学毕业起,就做老板的私人秘书,后来,老板的事业红红火火,她跟着老板走南闯北,没有功劳至少苦劳也有一大箩。后来,公司的业务也从中国发展到了国外,老板成了空中飞人,她自然也成了把公司当家的人。再后来,老板遭遇家庭危机,作为同性,她更加同情老板,恨不得为老板分担一切。  在老板眼中,她始终是乖巧能干可信赖的人。当然,在老板的记忆中,她永远都是从学校刚毕业的模样,甚至很多时候,老板会在众人面前炫耀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