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共犯需同时具备共同犯意和共同行为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23456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盗窃是司法实践中最常见、做多发的案件,多人共同实施盗窃行为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实际案件中,在认定共同盗窃时,经常出现事先商量、事中参与、事后分赃方面的争议;特别是在分赃差异较大情况下,被告人及辩护人往往提出不是共同犯罪的辩解。准确判断是否系共同盗窃犯罪,需综合考虑是否同时具备共同犯意和共同行为,准确区分犯意联络与单纯犯意告知、共同行为还是“同时犯”。
  关键词:共同盗窃;犯意联络;犯意告知;共同行为;同时犯
  对于多人盗窃案件中,各人所盗窃财物归各人所有,如果事先知情,一般认为属于事先约定赃款赃物的分配,与事后分配赃物赃款具有相同的法律意义,是共同犯罪。多人如果同时在同一地点实施盗窃,即使没有分到他人窃得的财物,在无相反证据证明情况下,一般即认为是共同盗窃,每个行为人均需对全案总额负法律责任。但实际案件中,情况更为复杂,多人盗窃是否系共同犯罪,需结合具体案情分析,只有同时具备共同犯意和共同行为才能予以认定。
  案例一:
  张甲、王甲相约去一户人家偷东西,谁偷到的就算谁的。后二人进入该户人家,各自寻找财物,盗窃完毕后,互相之间未询问对方偷到了什么东西,也未要求对方分好处给自己。盗窃完后一起逃离现场。直至被抓获归案,二人都不知道对方偷到了什么财物。
  案例二:
  张乙、王乙相约去邻村盗窃,约定各人所盗财物归各人所有。后二人到了邻村,分头行动,各自进入不同农户家中实施盗窃,盗窃完毕二人又一起回家。
  案例三:
  张丙、王丙系狱友,二人出狱后偶遇,于是说再去“干一票”(指盗窃)。后二人窜入一小区,分别进入不同住户内实施了盗窃。盗窃完毕后,二人各自独自逃离现场。
  案例四:
  张丁对王丁說自己准备晚上去某工厂内偷东西,王丁说正好自己也准备晚上去该工厂偷东西。当晚,二人分别从家中携带了作案工具来到该工厂不同仓库实施了盗窃,盗窃完毕后二人相遇,既未询问对方偷到什么东西,也未要求对方分好处,后二人一起逃离现场。
  对于案例一,理论界和实务界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就是属于共同犯罪——在共同的盗窃犯意下实施犯罪,只不过分工不同、分赃事先已约定而已。
  对于案例二、三、四,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则都有争议。支持共同犯罪的观点,其理由主要是:事先的约定或者互相通气等,均属于事先达成共同犯意;在具体实施盗窃行为时,就算分开进行,因事先的约定存在,互相之间也有精神上的支持;盗窃完成后是分开逃跑还是一起逃跑,不影响共同犯罪的认定。反对共同犯罪的观点,其理由主要是:事先的通气行为不能一概简单地认定为达成了共同犯意;具体实施盗窃行为时,如果空间是被完全隔离开的,又无其他电话联络等行为,则各行为人之间实质上没有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不符合共同犯罪的行为特征;盗窃完毕的后续行为对认定是否共同犯罪有补充证明作用,如果盗窃完毕后各自逃离,甚至他人还在盗窃时,一人就先行顾自己逃离了,则反映出行为人互相之间根本就没有共同实施犯罪、共同分担风险、互相帮助、互相掩护的心理。
  笔者认为,准确区分多人盗窃是否共同犯罪,需判断是否同时具备共同犯意和共同行为。在共同犯意的判断中,需厘清是“犯意联络”,还仅是“犯意告知”。单纯的“犯意告知”是无法成立共同犯罪的。因为对于普通公民,举报犯罪、与犯罪作斗争,不是法律义务,仅仅是道德要求。意图实施犯罪的人,将自己准备实施犯罪的意图告知了另外一个公民,该公民如果没有任何帮助行为——精神上的或行为上的,是不成其为共犯的。进一步来分析,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互相告知了犯意,但没有互相帮助行为的,也不能成立共犯。共同行为则需判断相互之间对各自的行为是否知情、认可(包括明示的和默示的)。如果各自的行为无法互相支持,则难以成立共犯;如果一方的行为超出对方知情、认可的范畴,也不成立共犯,即“实行犯过限”。
  案例一不仅有盗窃的犯意联络,而且对于赃物进行了事先约定,在同一空间范围内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是典型的共同犯罪。虽然事实上确实存在一犯罪嫌疑人不知道另一犯罪嫌疑人盗窃到了何种财物,但这种“不知情”是事先犯意联络中“各人偷的东西归个人”约定的必然结果之一。案例二具体实施盗窃行为是分开进行的,但是这种分开是事先约定好的,是合意所确定的内容之一,并且盗窃完毕后还一起回家——为实施犯罪一起出发、一起回去,充分反映了二人之间的行动一致、精神支持,有犯意联络、有共同行为,应认定为共同犯罪。案例三事先说一起去盗窃,但是约定的内容不明确;在具体实施犯罪行为时,在不同的物理空间各自行动,互相之间没有帮助行为;盗窃完毕后不顾对方,只顾自己逃走。事先的“约定”或许勉强可以认定为犯意联络,但各自行为则完全没有互相支持、互相帮助的效用,难以认定为共同盗窃犯罪。案例四仅仅是犯意的告知,虽一起返回,但这时各自的盗窃行为已经实施完毕,故不是共同犯罪,这在理论上称之为“同时犯”。
  实务中,区分“犯意联络”和“犯意告知”、认定对他人行为是否知情及是否认可,难点还是在于证据审查。因为事先商量的过程、内容,一般仅有参与的犯罪嫌疑人才知晓,定案的依据或许只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如果犯罪嫌疑人不予供述,或有的供述有的不供述,则认定是否属于共同犯罪存在困难,需结合案件其他客观事实和证据来综合分析。特别是犯罪嫌疑人之间的关系(如是熟人或曾有过共同盗窃的前科,则是共同盗窃犯罪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对于判断是否共同犯罪有重要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该文对白盆珠水库土坝渗流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认为土坝第一期砼心墙防渗效果显著,能满足坝体坝基渗流稳定安全的要求。虽然第二期砼防渗心墙未建,在3种工况下左右岸坡坝体及第
随着警卫部队正规化建设的进程。部队传统的工作方式、执勤手段等必然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充分利用现代最新科技成果,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警卫部队的战斗
各国中央银行的独立程度有很大不同。有些学者(包括贝德、帕金、艾尔赛奈、麦斯安德罗、特贝里尼等)认为,中央银行越独立,通货膨胀率越低。本文旨在考察中央银行独立性与增长
<正>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金融业结构大调整、大重组的形势,我国金融业重组该探索一条怎样的路径来实现其突破性的发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如何转型?又如何将其纳入组建金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私有化已经浮出水面,因此,房屋赠与或转让的现象日趋增多,如何办理私人住宅转让,使住宅转让符合国家的法律范围,已成为今后一段间的具体工作,在这个问题上,对房屋赠与的办理方式、生效时间以及房屋赠与是否应予以限制等持有不同的观点。笔者综合不同观点着重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私人住宅;房屋赠与;法律保护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各地
11月16日,水利厅在广州召开东江流域三大水库联合调度方案编制成果评审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林旭钿主持会议。
摘 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有权对侦查机关的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引导侦查机关全面准确收集、固定和完善证据。确定正确的侦查方向,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改善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之间的配合和制约,从根本上保证案件的侦查质量和诉讼质量。  关键词:检察;监督缺陷;引导;侦查取证  一、检察引导侦查取证的特征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公检法机关“分工责任、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是引导侦查取
<正> 我国邮政储蓄自1986年开办以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截止到1991年底,存款总额已达315.32亿元,以1986年为基期,1987至1991五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24%。邮政储蓄存款额的日益增大,使得邮政储蓄在金融领域的作用不断地加强。以往我们在谈论邮政储蓄时,只强调其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和引导消费的职能,将其与专业银行的储蓄存款职能相提并论,而忽略了邮政储蓄另一个特有的职能,即作为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进行调控手段的职能。
今年以来,随着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的精神,全国深化改革开放之势如火如荼,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最近召开的中共天津市党代会通过的《关于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
摘 要:司法的公信力是一定社会的司法机构通过其职权活动使国家司法在整个社会生活当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公共信用。这种公共信用一方面体现为民众对司法的充分信任与依赖、对司法权威的自觉服从,另一方面则体现为法律在整个社会权威已经树立,社会公众对法律持有十足的信心。司法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是构成司法公正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提高司法公信力,研究程序公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