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番茄生理病害近年来种类增多,发生普遍,直接影响了番茄的正常生长发育和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正确诊断番茄生理病害,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予以调节和矫正,对番茄高效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缺素症、极端温度影响、畸形果、着色不良、遗传与生理失调、卷叶等六类常见的生理性病害的症状和预防措施,以期减少番茄生理性病害的发生,确保番茄的品质。
【关键词】番茄;生理病害;症状;预防措施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田间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的偏差,各类药剂的影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非常普遍。加之番茄生理性、病理性(特别是病毒病)病害常常混发,群眾辨别诊断困难,极易造成防治时机延误。目前生理性病害已成为影响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因子。
1 主要缺素症(营养不良)
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过多的水分、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果实营养不良。其症状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果实发育不良,结果减少,严重时果底腐烂或产生斑点。
1.1 缺钙、硼
缺钙、缺硼易引起脐腐病,此病始发于幼果脐部,初为水浸状暗褐色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发展为下陷、革质、褐色或黑色坏死区域,潮湿时斑上腐生黑色霉状物。坚硬的褐色区域可以扩展至果实内部,使病果提早变红。
预防措施:一是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二是深耕土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少土壤中钙的流失;三是适时浇水,尤其是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防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四是生长前期要稳施氮肥,避免营养生长过旺,在坐果期可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或1000~1200倍钙硼合剂。每10d左右喷1次,或用美林高效钙和其他钙制品喷洒幼果,间隔5~7d喷一次,每穗果连喷2~3次。另外,在幼果期要及时摘除脐腐果,以减少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保证健果生长。
1.2 缺钾
番茄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缺钾时,叶脉保持绿色,但主叶脉之间的叶片组织褪绿,叶片卷曲,呈赤绿色,严重时叶片沿叶缘发生灼伤。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钾不足降低了果实中酸的含量,同时导致果实内部褪色。
有时即使土壤中钾的含量不低,由于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为果实发育和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钾素,使果实成熟时仍表现出缺钾症状。土壤中的钾供应不足时,果实的发育就以损害叶片为代价,通常当结3~4穗果后,老叶出现缺钾症状尤为明显。若根系发达,那么症状出现较迟。
预防措施:栽培时施足钾肥。钾肥易挥发和淋失,因此应采取基施、追施及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1.3 缺磷
苗期磷素不足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紫,有时土壤中并不缺磷,但因低温、干旱阻碍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导致出现缺磷症状。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番茄在幼苗期需磷量大,应底施、深施。磷易被土壤胶体固定,所以施磷肥时可与腐熟好的有机肥混合施或开沟集中施,可采用颗粒状磷肥,以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番茄生长中后期应叶面喷施补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1.4 缺铁
铁虽属微量元素,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铁不足可使叶片褪绿。碱性的土壤会阻碍植株对铁的吸收,应配施铁肥,但不宜过量。一般采用硫酸亚铁,底肥施2~7.5 kg/667㎡,叶面喷施0.2%~1%的水溶液。
1.5 缺镁
病状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但在果实膨大盛期,靠果实近的叶往往先发生。开始时叶中部叶脉间黄化和变成黄褐色,然后慢慢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直至一部分变成枯斑。防治方法主要是增高地温和施用有机肥,应急时可一周喷2~3次1%~2%硫酸镁水溶液。
1.6 缺锌
锌不足可使叶脉叶片变黄,并发展成黑色斑点或变紫。缺锌严重的,会阻碍植株生长。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硫酸锌0.02%~0.1%水溶液预防。
2 极端温度影响
2.1 日灼果
在阳光下,温度过高易导致果皮灼伤,使其暴露的一边变成淡褐色革质。不同品种类型间灼伤的程度有差异。防止日灼果最主要的方法是避免果实受到阳光的直射,可采用较好叶冠的品种,定植时把花序安排在畦的内侧,整枝、打顶时注意保护果实,高温季节注意土壤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可使用遮阳网进行保护。
日灼果遇到雨水和雾水时,灼伤部分很容易发生黑霉病,这两种病易同时发生。
2.2 果实冻伤
无论是采收前或收后储藏期,如遇长时间低温(0~10℃)可使果实冻伤,使果实未完全成熟就脱落,或果实组织自行开裂、腐烂。有时在收获时不表现症状,但在储藏几日后症状随之出现。防止办法是避开低温。
3 常见畸形果种类
3.1 尖顶果
主要是由于使用浓度过高的植人物生长调节剂造成~。如棚室栽培时,使用浓度过高的2,4-滴钠盐或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保花保果,或处理花朵过早,或重复处理,或采用浸花处理均易导致尖顶果的出现。一般情况下2,4-滴钠盐的浓度以15~20mg/kg为宜,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的浓度以30~50 mg/kg为宜,随气温升高调节剂浓度变稀,应适期处理,避免重复。
3.2 椭圆形、偏心形、菊形、多心室及脐裂形等畸形果
育苗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期(3片真叶后)苗床温度太低,持续低温,又遇土壤过湿和氮肥过多,花芽的细胞分裂作用旺盛,较易形成畸形果。所以,保持适宜的育苗条件是防止畸形果的关键,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8℃,白天应保持在18℃以上,同时控制苗床的氮肥用量和土壤湿度,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畸形果的产生还与缺钙、硼有关。因此,床土配置时肥料要均衡,要有充足的钙、硼元素,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土壤中水分发生剧烈变化,保持地温在15℃以上。
3.3 裂果
发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强光、干旱、暴雨及土壤水分的急剧变化。不同品种类型间裂果差异较大,一般薄皮品种比厚皮品种严重,大果型品种比小果型品种严重。另外,土壤中缺钙、硼或根系吸收受阻,导致果皮老化,易诱發裂果。
预防措施:首先选择抗裂果品种;其次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后遇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变化;再次是要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土壤,施足有机肥,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定植后中耕蹲苗,让根系充分生长,形成强健的根群,较好的吸收养分和水分,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时注意果穗上方留2~3片叶,让果穗隐藏在枝叶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引起裂果,注意适量补施钙、硼元素。另外,在结果期叶面喷洒复合微肥或海岛素(氨基寡糖素)等生长调节剂,可减轻裂果发生程度。
4 着色不良
果实的色素含量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着色较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合成,果实成熟时呈黄褐色。
在果实膨大期间,若氮、钾不足,叶绿素分解成茄红素的过程则会受到影响,易形成黄色果;高温条件下,茄红素含量下降,而温度过低时,果实内的分解酶活性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着色不良的果实或果实带黄,特别是高温期果实受到阳光直射的部分黄色更强。
绿肩果的发生,除品种特征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阳光直射,导致果实温度过高,抑制了果肩部的茄红素的形成而引起的。另外,施氮过多、缺钾、土壤干燥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绿肩果。
为了提高果实的着色,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肥水供应,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与整枝。
5 遗传与生理失调
5.1 肥大症(空洞果)
该病症主要是在低温弱光、植株长势不良条件下,使用果实膨大剂,由于植株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或夜温过高而形成的。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运输到果实中去,可引起果实空洞。所以膨大剂要在植株长势壮、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极易出现空洞果。
预防措施:首先控制开花期、幼果期的昼夜温度,以15~28℃为宜;其次注意结果期的肥水供应;再次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朵时,不要处理未成熟的花蕾或使用浓度过高的调节剂。
5.2 豆疹病
在绿色果实的果皮上产生较黑的小斑点,当果实成熟时斑点则变成金黄色,如果实暴露在阳光下,斑点干涸并可能开裂,从而导致黑霉病和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豆疹病是通过一个退化的基因引起的遗传性失调而发生的。
5.3 成熟果上的斑渍
果壁上颜色不均匀,呈淡绿色或近于无色,有时在果内褐色腐烂,原因不详。但一般认为与光照、水分不足或氮肥施用过多有关。
5.4 筋条果
果肉组织的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筋,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果,此病多发于温室、大棚保护地生产中。
黑筋条果是因为光照弱,营养生长过旺,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当,氮肥施用量过多而造成的;白筋果则是因为缺钾,吸收氨态氮肥过多所致。两种筋条果都是因果实发育中生理代谢不正常而形成。
预防措施: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棚室内空气湿度不宜太大,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白天注意保持通风。不要过多施用氮肥,特别是不要过多施氨态氮肥,适量增施钾肥和硼肥。合理密植,通过整枝、水肥及温度管理使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
5.5 网纹果
即从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网纹状,一般成熟较晚。网纹果主要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根系不能很好吸收磷、钾,或磷、钾在植株体内移动困难,使植株生理失调、代谢紊乱而形成的。生产中注意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土壤干旱,增施磷、钾肥,培育强健的根系。
6 病毒性卷叶和生理性卷叶识别
6.1 病毒病为害
病毒病易导致番茄植株卷叶,叶片卷曲丛生,严重时只有叶脉而无叶肉。病毒病通过带毒的蚜虫、粉虱或汁液接触传播,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番茄植株感染黄化花叶病毒后,植株矮化,顶芽幼叶细长,呈螺旋状下卷,中下部叶片向上卷。感染黄化曲叶病毒后,顶芽幼叶色淡,黄化,叶片向上卷曲。番茄一旦被病毒感染,药物防治十分困难,为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减少初侵染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min,进行种子消毒,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发病初期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用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杀灭传毒蚜虫、粉虱。
6.2 生理性卷叶
从番茄的卷叶情况可以看出土壤的墒情。如果土壤水分过于饱和,番茄叶片会上卷,如果土壤干旱,番茄叶片则会下卷,此时要根据番茄的卷叶情况适时浇水。在番茄采收前后,第一果穗叶片稍卷,或整株叶片卷曲成筒状,变脆,这主要是由高温干旱,番茄气孔关闭而导致的。
防治措施:坐果后适时浇水施肥,并覆盖遮阳网,晴天白天盖、晚上揭,阴天不盖。
参考文献
[1]吕纪增.棚室番茄常见营养性生理病害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6(02).
[2]李明珍,刘东林,李和平.番茄常见生理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1).
[3]王旭强,徐金和,陈志东.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品种筛选初报[J].上海蔬菜,2008(01).
【关键词】番茄;生理病害;症状;预防措施
番茄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田间温度、水分、养分、光照的偏差,各类药剂的影响,生理性病害发生的非常普遍。加之番茄生理性、病理性(特别是病毒病)病害常常混发,群眾辨别诊断困难,极易造成防治时机延误。目前生理性病害已成为影响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因子。
1 主要缺素症(营养不良)
土壤中营养成分少或植株吸收营养能力较低都可导致植株营养不良,过多的水分、低温以及植株根部受伤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茎叶、果实营养不良。其症状表现:植株生长缓慢,叶片褪绿,果实发育不良,结果减少,严重时果底腐烂或产生斑点。
1.1 缺钙、硼
缺钙、缺硼易引起脐腐病,此病始发于幼果脐部,初为水浸状暗褐色斑点,之后病斑逐渐扩大发展为下陷、革质、褐色或黑色坏死区域,潮湿时斑上腐生黑色霉状物。坚硬的褐色区域可以扩展至果实内部,使病果提早变红。
预防措施:一是科学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机肥做底肥外,还要用一定量的过磷酸钙,以防土壤缺钙;二是深耕土地,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减少土壤中钙的流失;三是适时浇水,尤其是结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应,严防忽干忽湿。开花结果期如遇高温干旱要及时浇水,雨季注意雨后排水,确保根系的正常功能;四是生长前期要稳施氮肥,避免营养生长过旺,在坐果期可叶面喷洒1%过磷酸钙或1000~1200倍钙硼合剂。每10d左右喷1次,或用美林高效钙和其他钙制品喷洒幼果,间隔5~7d喷一次,每穗果连喷2~3次。另外,在幼果期要及时摘除脐腐果,以减少植株体内的养分消耗,保证健果生长。
1.2 缺钾
番茄是需钾较多的作物。缺钾时,叶脉保持绿色,但主叶脉之间的叶片组织褪绿,叶片卷曲,呈赤绿色,严重时叶片沿叶缘发生灼伤。缺钾症状首先出现在老叶上,钾不足降低了果实中酸的含量,同时导致果实内部褪色。
有时即使土壤中钾的含量不低,由于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为果实发育和植株生长提供足够的钾素,使果实成熟时仍表现出缺钾症状。土壤中的钾供应不足时,果实的发育就以损害叶片为代价,通常当结3~4穗果后,老叶出现缺钾症状尤为明显。若根系发达,那么症状出现较迟。
预防措施:栽培时施足钾肥。钾肥易挥发和淋失,因此应采取基施、追施及叶面喷施相结合的方法,保证中后期钾素的供应。
1.3 缺磷
苗期磷素不足会使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变紫,有时土壤中并不缺磷,但因低温、干旱阻碍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导致出现缺磷症状。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较小,番茄在幼苗期需磷量大,应底施、深施。磷易被土壤胶体固定,所以施磷肥时可与腐熟好的有机肥混合施或开沟集中施,可采用颗粒状磷肥,以减少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番茄生长中后期应叶面喷施补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1.4 缺铁
铁虽属微量元素,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铁不足可使叶片褪绿。碱性的土壤会阻碍植株对铁的吸收,应配施铁肥,但不宜过量。一般采用硫酸亚铁,底肥施2~7.5 kg/667㎡,叶面喷施0.2%~1%的水溶液。
1.5 缺镁
病状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但在果实膨大盛期,靠果实近的叶往往先发生。开始时叶中部叶脉间黄化和变成黄褐色,然后慢慢扩展到整个叶片,但有时叶缘仍为绿色,直至一部分变成枯斑。防治方法主要是增高地温和施用有机肥,应急时可一周喷2~3次1%~2%硫酸镁水溶液。
1.6 缺锌
锌不足可使叶脉叶片变黄,并发展成黑色斑点或变紫。缺锌严重的,会阻碍植株生长。植株生长期可叶面喷施硫酸锌0.02%~0.1%水溶液预防。
2 极端温度影响
2.1 日灼果
在阳光下,温度过高易导致果皮灼伤,使其暴露的一边变成淡褐色革质。不同品种类型间灼伤的程度有差异。防止日灼果最主要的方法是避免果实受到阳光的直射,可采用较好叶冠的品种,定植时把花序安排在畦的内侧,整枝、打顶时注意保护果实,高温季节注意土壤水分供应,有条件的可使用遮阳网进行保护。
日灼果遇到雨水和雾水时,灼伤部分很容易发生黑霉病,这两种病易同时发生。
2.2 果实冻伤
无论是采收前或收后储藏期,如遇长时间低温(0~10℃)可使果实冻伤,使果实未完全成熟就脱落,或果实组织自行开裂、腐烂。有时在收获时不表现症状,但在储藏几日后症状随之出现。防止办法是避开低温。
3 常见畸形果种类
3.1 尖顶果
主要是由于使用浓度过高的植人物生长调节剂造成~。如棚室栽培时,使用浓度过高的2,4-滴钠盐或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保花保果,或处理花朵过早,或重复处理,或采用浸花处理均易导致尖顶果的出现。一般情况下2,4-滴钠盐的浓度以15~20mg/kg为宜,对氯苯氧乙酸(番茄灵)的浓度以30~50 mg/kg为宜,随气温升高调节剂浓度变稀,应适期处理,避免重复。
3.2 椭圆形、偏心形、菊形、多心室及脐裂形等畸形果
育苗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期(3片真叶后)苗床温度太低,持续低温,又遇土壤过湿和氮肥过多,花芽的细胞分裂作用旺盛,较易形成畸形果。所以,保持适宜的育苗条件是防止畸形果的关键,苗期最低温度不能长时间低于8℃,白天应保持在18℃以上,同时控制苗床的氮肥用量和土壤湿度,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畸形果的产生还与缺钙、硼有关。因此,床土配置时肥料要均衡,要有充足的钙、硼元素,有机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土壤中水分发生剧烈变化,保持地温在15℃以上。
3.3 裂果
发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温、强光、干旱、暴雨及土壤水分的急剧变化。不同品种类型间裂果差异较大,一般薄皮品种比厚皮品种严重,大果型品种比小果型品种严重。另外,土壤中缺钙、硼或根系吸收受阻,导致果皮老化,易诱發裂果。
预防措施:首先选择抗裂果品种;其次合理浇水。避免干旱后遇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变化;再次是要加强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土壤,施足有机肥,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定植后中耕蹲苗,让根系充分生长,形成强健的根群,较好的吸收养分和水分,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时注意果穗上方留2~3片叶,让果穗隐藏在枝叶之间,避免阳光直射引起裂果,注意适量补施钙、硼元素。另外,在结果期叶面喷洒复合微肥或海岛素(氨基寡糖素)等生长调节剂,可减轻裂果发生程度。
4 着色不良
果实的色素含量受温度、光照和土壤条件的影响较大,着色较适宜温度为20~26℃,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茄红素的合成,果实成熟时呈黄褐色。
在果实膨大期间,若氮、钾不足,叶绿素分解成茄红素的过程则会受到影响,易形成黄色果;高温条件下,茄红素含量下降,而温度过低时,果实内的分解酶活性低,这两种情况都会形成着色不良的果实或果实带黄,特别是高温期果实受到阳光直射的部分黄色更强。
绿肩果的发生,除品种特征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温、阳光直射,导致果实温度过高,抑制了果肩部的茄红素的形成而引起的。另外,施氮过多、缺钾、土壤干燥的情况下也易发生绿肩果。
为了提高果实的着色,应加强肥水管理,保证有充足的肥水供应,增施磷、钾肥,合理密植与整枝。
5 遗传与生理失调
5.1 肥大症(空洞果)
该病症主要是在低温弱光、植株长势不良条件下,使用果实膨大剂,由于植株营养状况不能满足果实膨大的需要或夜温过高而形成的。植株徒长,光合产物不能顺利运输到果实中去,可引起果实空洞。所以膨大剂要在植株长势壮、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肥条件好的情况下才可使用,否则极易出现空洞果。
预防措施:首先控制开花期、幼果期的昼夜温度,以15~28℃为宜;其次注意结果期的肥水供应;再次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花朵时,不要处理未成熟的花蕾或使用浓度过高的调节剂。
5.2 豆疹病
在绿色果实的果皮上产生较黑的小斑点,当果实成熟时斑点则变成金黄色,如果实暴露在阳光下,斑点干涸并可能开裂,从而导致黑霉病和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豆疹病是通过一个退化的基因引起的遗传性失调而发生的。
5.3 成熟果上的斑渍
果壁上颜色不均匀,呈淡绿色或近于无色,有时在果内褐色腐烂,原因不详。但一般认为与光照、水分不足或氮肥施用过多有关。
5.4 筋条果
果肉组织的维管束部位坏死变成黑筋,或果肉维管束变白成为白筋果,此病多发于温室、大棚保护地生产中。
黑筋条果是因为光照弱,营养生长过旺,栽培密度大,整枝不当,氮肥施用量过多而造成的;白筋果则是因为缺钾,吸收氨态氮肥过多所致。两种筋条果都是因果实发育中生理代谢不正常而形成。
预防措施:适量浇水,切忌大水漫灌。光照不足时,温度不宜太高,棚室内空气湿度不宜太大,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白天注意保持通风。不要过多施用氮肥,特别是不要过多施氨态氮肥,适量增施钾肥和硼肥。合理密植,通过整枝、水肥及温度管理使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平衡。
5.5 网纹果
即从果实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网纹状,一般成熟较晚。网纹果主要是因为土壤含水量较低,根系不能很好吸收磷、钾,或磷、钾在植株体内移动困难,使植株生理失调、代谢紊乱而形成的。生产中注意适时适量浇水,防止土壤干旱,增施磷、钾肥,培育强健的根系。
6 病毒性卷叶和生理性卷叶识别
6.1 病毒病为害
病毒病易导致番茄植株卷叶,叶片卷曲丛生,严重时只有叶脉而无叶肉。病毒病通过带毒的蚜虫、粉虱或汁液接触传播,高温干旱有利其发生。番茄植株感染黄化花叶病毒后,植株矮化,顶芽幼叶细长,呈螺旋状下卷,中下部叶片向上卷。感染黄化曲叶病毒后,顶芽幼叶色淡,黄化,叶片向上卷曲。番茄一旦被病毒感染,药物防治十分困难,为此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施轮作,减少初侵染源;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30min,进行种子消毒,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菌;发病初期喷高锰酸钾1000倍液;用10%吡虫啉1500~2000倍液杀灭传毒蚜虫、粉虱。
6.2 生理性卷叶
从番茄的卷叶情况可以看出土壤的墒情。如果土壤水分过于饱和,番茄叶片会上卷,如果土壤干旱,番茄叶片则会下卷,此时要根据番茄的卷叶情况适时浇水。在番茄采收前后,第一果穗叶片稍卷,或整株叶片卷曲成筒状,变脆,这主要是由高温干旱,番茄气孔关闭而导致的。
防治措施:坐果后适时浇水施肥,并覆盖遮阳网,晴天白天盖、晚上揭,阴天不盖。
参考文献
[1]吕纪增.棚室番茄常见营养性生理病害及防治[J].农村百事通,2006(02).
[2]李明珍,刘东林,李和平.番茄常见生理病害的症状识别及防治方法[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21).
[3]王旭强,徐金和,陈志东.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品种筛选初报[J].上海蔬菜,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