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沟的侘寂之美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u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总觉得时间是有形状的,有时呈线状,急急流过,一去不复返,有时又呈链状,明明已经流逝了,却又会打个转,回到原地。一些花儿,盛开,萎败,以为花事终了,却想不到,还会在另一个时空再次见到她们的盛开。就像今年,我居然奢侈地看到了三次梨花的盛放。
  三月中旬,我与北京小别,去西安出差。临行前,我路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校园,特意去看了看那几株高大的梨树,看到树枝上挂满了小小的花苞,包裹得紧紧地,少女一般紧张、羞涩。天气尚冷,她们蜷缩着小小的身体,还不打算开花。
  五个小时之后,我来到西安。西安的街头春意正闹,秦岭的山麓,华清池的河边,大明宫的道旁,隨处都是盛开的花。一日看遍长安花,印象最深的还是梨花。在大明宫遗址公园,我们与几株梨树相遇,树并不十分高大,花也并不繁复,安静地开着。在这个千年之前的旧宫殿遗址跟前,一树一树的花见证过盛世繁华,也见证过颓败与冷寂。同行的漂亮妹妹从树丛中走过,一阵风吹来,片片花瓣落在她粉色的风衣上,仿若无声的叹息。
  十天后,我回到北京,看到公安大学校园里的梨花开了,一团团,一簇簇,开得繁花似锦,开得兴高采烈,像极了大学校园里那些元气满满的年轻生命。我不无醋意地跟身旁的伙伴说:“趁我不在北京,居然开得那么好。”伙伴笑着说:“她们是开好了等你回来。”
  公安大学的那几株梨树十分高大,树枝撑起一大片白色的世界,在碧蓝碧蓝的苍穹映衬下,白色的梨花美得宛若春天的仙子。每天,我都会被梨花仙子牵引着,情不自禁地过来看看。看她们亭亭如盖,看她们灿如烟霞,看她们翩然起舞,也看着片片花瓣飘落枝头。我告别一地落英,如同告别今年的春天。
  又过数日,有朋友相邀,一起赴京郊平谷梨树沟采风,不禁有些诧异:“去梨树沟看梨花吗?梨花不是已经谢了吗?”
  从北京市区去往京郊才一个多小时车程,却如同沿着时间的锁链,再一次从暮春回到初春。气温越来越低,而在京城开败了的花,也如同倒带回放一般,又一次俏生生地站在了枝头。
  进入梨树沟赏花之前,我们在村口的一幢屋舍前停留,朝向大路的墙面上,是一整面墙做的黑板报。黑板上字迹清晰,写的是宣传计划生育的内容,时间停留在2001年。方正的字迹带出笔底的铿锵,世纪之初的人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他们大概不会想到,十多年后,计划生育政策会彻底改变。2019年的春天,我们与流逝的2001年在村口重逢。
  整个村子已经衰败不堪了,到处都是摇摇欲坠行将倒塌的屋舍,掩映在枯黄的茅草丛里,房屋主人搬离时丢弃的旧衣裳、破碎的碗、旧箩筐散落在屋前屋后,无辜地承受着烈日的曝晒和暴雨的侵袭。
  说来奇怪,如此破败的屋舍,却并不让人感觉凄凉萧条,原因是这个山谷里遍地都是盛开着的梨花。一堵破旧的院墙上,会有一株梨花开得正旺,俏皮地伸出墙来,探头张望。植物是最不懂得逢迎的生物,她们不需要看谁的脸色存活,只要气温合宜,心情舒畅,她们就想开花。开花是植物情不自禁地表达,是按捺不住的冲动,是想唱就唱的投身融入。几只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它们是寂寞梨花最殷勤的探访者。
  在春风的调和下,颓败的,新生的,相映成趣;生机盎然的,行将朽坏的,都在这个春天里共生。
  此刻,我突然想到日本美学中的一个词,叫作“侘寂之美”。“侘”传递的是自然、野趣、老朽、朴直、冷瘦、枯萎、寂寞、幼拙、静谧等等含义,而“寂”是指时间的冻结,时间的光泽。一个物件,在手中传递,在时间中穿梭,逐渐耗损,以褪色、生锈、失去光泽、沾污、变形、皱缩、干枯和爆裂作为语言,记录太阳、风、雨水、炎热和寒冷。以“侘寂”的审美眼光欣赏,杂乱的草、孤独的花、破败的墙,无不具有独特的美感。欣赏侘寂之美,欣赏的是凋零、凄凉、孤独、隐匿、离群索居,以及并不以此为憾的泰然。
  踩着去年秋天的落叶,我们向一树一树盛开的梨花问好,也向一栋一栋老旧的屋舍问好。
  同行的老郭好奇地推开一间屋舍的门,试图探究一段尘封的往事。满是尘土的屋子里,堆满了杂物。突然,杂物里钻出一只野猫,惊恐万状地朝外逃窜。它大概许久没有见到人类了,或者从来不曾见过人类,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要侵入它的领地。
  我们为惊扰了猫而抱歉,又好奇地想:这些房屋的主人,他们都去了哪里?他们怎么舍得自己曾经住过的家园如此破败?怎么舍得屋前屋后的梨树如此寂寞地开?
  柴福善老师是平谷县的通儒,他告诉我们,村民已经整体搬迁了,这里将打造一个生态旅游区。这些梨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了,每年梨花盛开的季节,山谷堪比世外仙境。
  沿着盘旋的山道往上走,整修过的道路宽敞平整,道旁有一圈低矮的围栏,做成了长城的形状,越往上,景区完成度越高,整洁而规则。再往上走,就能看到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修建的明长城,顺着远处的山脉巍然起伏。
  站在高处往下看,山谷里的梨花烂漫无拘,争相吐艳,有的独自在起伏的山林里隐逸,有的三五成群结成联盟,有的大片集结蔚然成林。在中国的古诗词中,“梨花”与“雪”是关联紧密的一对意象,常常互作本喻,相互抬举,相互衬托,于是“白色”便有了清洁、纯情、冷傲、皎洁的意味。色彩再绚烂的花,站在梨花一起,不觉就显得俗艳了,淡极始知花更艳,梨花是最懂得以退为进的花,以无为胜有为,以无色胜有色。
  梨花丛中,还伴生着几株粉色的桃花,深深浅浅地勾勒着色彩,如同少女的笑靥。迎面遇见不少专程从城里过来赏花的游客,带着春天的喜悦满意而归。
  朝着来路张望,我心想,那些旧屋舍早晚会被整修,也许会做成旅舍,也许会做成乡间咖啡吧,也许会被拆除平整,等我下次再来,梨树沟又会变成什么样呢?
其他文献
胡宝林,陕西宝鸡人,陕西省作协会员。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等报刊,获第二届丝绸之路青年散文大赛银奖、第六届秦岭文学奖等。著有散文集《此生此地》。  秋雨初霁的午后,阳光重新轻抚渭河边上的原野和山梁。在河水南畔最引人注目的制高点上,一片古希腊式的雄伟建筑掩映在梧桐树叶鲜绿和金黄的摇曳中。这片建筑的顶端,是一个奇特的圆盘造型,既像一个日晷,又像巨大的青铜镜,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
期刊
布拉格  我从未去过布拉格,  我也从未亲眼见过那里  阴郁而干净的蓝天  和成片的红瓦房顶。  听说它们像一顶顶安静的  帽子,戴在茫然者  和忧郁者头上。  钴蓝色的教堂塔尖、钟楼  和信仰的孤寂里,  长眠着那个软弱的人。  但作为神他是强大的,  强大到令人怀念。  但我更想以人的名义说出  他的名字——  弗朗兹·卡夫卡,  一个熄灭启示的人,  一个人类无法摆脱的影子人。  你可以终生
期刊
五月  暴雨中的鸢尾花不再开口  它趴在蛛网深处  任由静寂把天地缩小,再缩小  将远近化成晚风,一片片陷入往昔  落在地上,倒映出无穷山水  五月,停在屋檐里  呢喃出二月的纸鸢,三月的纺  四月的天空  却不知一颗石头攻占了山丘  它们靠近,将淡蓝劈成深蓝扔进池子  风在呻笑,  扒开那些凹陷的细碎  把清醒与悲凉刻成小碑伫立在小山旁  沉默的依旧沉默,降落的仍在降落  我背过脸,寻求光亮  
期刊
邹贤中,1990年生于湖南衡阳,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作家班学员。作品散见《安徽文学》《作品》《奔流》《火花》《美文》等刊物,入选多省市中考模拟试卷,曾获广东省高校中篇小说奖等多项奖项。  1  元宵一过,轰轰烈烈的春耕生产就拉开了序幕。当然,春耕的起始时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这得看农人的勤懒情况。如果勤快,过完大年初三就可以下田干活了。这时,田里的水混杂着冰凌渣子,奇寒无比,沁人骨髓,大部分
期刊
一  夏雨忽至,雨轻柔,风初歇,我从午睡的酣畅中醒来。窗上的雨滴在敲鼓,鼓瑟和谐,伴着院墙外的牵牛花。  粉白相间的牵牛花,花香袅袅,淡青花绕竹篱开,雨滴落在花叶间,恰似牵牛花平仄的喜泪。一颗颗、一瓣瓣,温润无骨,脱卸蓝裳着茜衫,是我小院儿外最可人的姑娘。  秦观、梅尧臣、杨万里,几位宋朝的男子该是和我一样喜爱牵牛花仙子吧,他们笔下牵牛花是常见的客人。窗外雨滴依然不紧不慢地下着,下得滴滴点点滴滴,
期刊
无题  一定是过于炎热  鸣蝉嘶哑在树枝上  快艇飞速而过,卷起  崩裂的碎浪,像河流沉默的回声  树荫下的人们聊起  跳河的疯子、溺水的儿童、河神的传说  以及河面上泡肿发臭的猪  好像有那么一些人  来过,又没来过  好像有一些事物  看似消失,又似存在  回不去的故乡  秋天的田野  带着稻香的味道  有时是爷爷蹲在田畔吸旱烟  有时是烤红薯散出的香甜  干草在脚底发出沙沙的声响  这是一方
期刊
胡晓宜,记者,编辑。现居甘肃天水,曾获甘肃省新闻奖,作品散见《美文》《飞天》等。  一个人听肖邦  聆听肖邦,你会想到什么?  或许,每个人心中都不尽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诗性,以及淡淡的、浪漫的忧伤。  应该还有神性。  感觉上,他的音乐底色应该是蓝色。那种幽深的,明净的蓝色。  或者天空,或者海洋。 纵是一眼能望见底,却又有着无尽的忧思,让你不停地想要去靠近并探寻。  “为你弹奏肖邦的夜
期刊
秋日黄昏  行走在他乡的人  最害怕,路过  秋日的黄昏  南归的雁  勾勒出简易的方程  一种原始的算术  在日子的前端  搅起,晚风阵阵  松语  一盅酒话的长度  在燕子的嘴里衔着  十里松风满脸惊愕  我认真思量活着的真相  对门山上  清泉与老石的契约  在浓雾升起的地方  恍惚如昨  对视  推开门,与一座山峦对视  许多历史  是飞鸟抖落的动词  陌生的真理镶嵌其中  纷繁黑铁的时代
期刊
丘炎山,曾笔名南焱。1973年生于云南宣威。云南省作协会员。习作散见《诗选刊》《散文诗》《边疆文学》等刊,曾获孙犁散文奖等,著有诗集《安魂曲》、长篇报告文学《迤东望春》等。  1  十年前去过澳门,那座城市的印象如今已被时间稀释得模糊。大三巴牌坊、葡京赌场、妈阁庙那些可堪咀嚼的事物,早已如盐溶于水,只有其中的一段插曲至今依然清晰如昨。  那是2008年夏,我第一次到澳门溜达了三天。两天半后,最末一
期刊
我在这一天翻开黑色的笔记本,开始填写自己前天和昨天一起遗忘了的时间,空空的,似乎没有发生过什么,只有很讨厌的房东,还在我的耳边絮絮叨叨,他说我没有暂住证。我的心里很矛盾,我想,你凭什么要我对你低声下气呢?我重新合上日记本,什么也没有写,文字都很懒惰地睡着了,让我拿它们没有办法。  口袋还在睡,雨打湿了这个城市。  我于是又想起了多莉,她本是一个多么好的女孩,却消失在了我的故事里,轻的仿佛没有留下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