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作为陶瓷的故乡,陶瓷文化在中国文明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龙窑作为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使用了3000多年,大部分只剩余遗迹或完全湮灭了。碗窑土陶文化村以龙窑为基础,从1738年到现在,己有276年的历史,碗窑土陶文化村今后的发展要坚持生态旅游和文化保护的双重模式。
关键词:碗窑土陶文化村龙窑旅游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土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陶器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因此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刘申亭和李景珍,2013)。以制陶术的发明或制陶业的流行作为划分蒙昧社会同野蛮社会的界限(摩尔根,1997),这个说法或许一点都不夸张。在遥远的古代,当史前人类随着历史的进程,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开始居有定所。考古学家认为,随着人类定居生活的开始,原始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火的发明和使用,进而发现被火烘烧过的泥土变得坚硬的现象,于是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逐步发明了陶,其制作技法便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逐步发展、不断完善。但恩格斯(1884)认为,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木制的容器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在中国使用了3000多年的龙窑,大部分只剩余遗迹或完全湮灭了。现存的少部分龙窑,历时几百年来窑火不绝,见证了古代当地陶瓷生产曾达到的技术高峰,也通过其产品和造窑的技术体现了明清直至当代手工业发展情况、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更显出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学术价值是龙窑文化生态保护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源宝库,对于龙窑在现代发展中借鉴古人烧制技术工艺,研究土陶原料构成因素及烧成条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李燕娟,2009)。
龙窑作为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借鉴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相关研究。如理查德兹(1996)认为:遗产旅游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过程,或者作为一种产品。为了在旅游动机和遗产旅游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人们必须了解动机的形式。莫西卡多(2001)则认为遗产旅游是由旅游者与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经历。
1、研究区域概况
碗窑土陶文化村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委会,距离博尚镇7km,临沧城25km,毗邻临沧机场,有机场公路与临沧市相连,交通便利 。项目所在地临翔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652km2,东与景东、镇源、景谷、云县相连,南连双江,西连耿马,北接云县,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约83km,地处东经99°49′-100°26′,北纬23°29′-24°16′,位于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为临沧大雪山,海拔3429m,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730m。气候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主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8℃-17.9℃,年平均降水量1157mm,全年无明显寒暑之分。碗窑村委会辖2个村民小组(碗窑、腊托),共488户1843人,其中碗窑组360户1431人;碗窑组制作土陶工艺的有286户。
2、研究结果
2.1碗窑村陶器情况
碗窑村的陶器制作从1738年到现在,己有276年的历史,经历了由产品单一到多样、由弱到强、由粗到细腻的发展历程。2011年,全村有286户生产和营销陶器,年产陶器12万余件,陶器产业总收入115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0.46%。村内现存有龙窑、老七田窑、白老倌坟窑、十字路窑2条、新路坡窑3条、关山窑、对门山窑2条共计11条土陶窑,是体现悠久的土陶文化的实物载体。碗窑村的陶器产品主要有缸、盆、坛、罐、碗、钵、碟、杯、壶等。品种多样,并有花草龙凤等图案嵌于外壁,产品远销思茅、德宏、保山、缅甸、越南等地区和国家。
2.2碗窑村旅游资源分类
山岳风景资源 :周边的群山
水体风景资源: 腊托河
古迹名胜资源:古民居、古大门、古桥
④艺术文物资源:土陶窑
⑤生物风景资源:古树丛
⑥特色工艺资源:土陶器具
2.3碗窑村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一个旅游服务中心
由于碗窑旅游区景点分布的特殊性,规划在入村口(勐托公路转弯处)布置整个旅游区的服务中心。
规划布置以旅游接待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保安、停车、休憩等内容。
一条主要旅游环线
旅游环线是连贯整个碗窑旅游区的组织要素。规划将旅游线路环绕贯穿整个村落,聯系11条土陶窑和其他主要旅游景点。
一个旅游接待中心
在古民居保留较好且环境相对优越的关山片村民聚居点和滨河区域布置为整个旅游区的旅游接待中心。规划布置以旅游接待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娱乐、餐饮、住宿等内容。设施配套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服务和接待区。
④.4四个重点旅游内容
重点旅游内容是指开发条件较好,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内容。规划将碗窑旅游区中的土陶民俗文化、古村落风貌、自然生态山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作为重点旅游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避免旅游开发建设中的投资浪费。
3、碗窑村文化保护思路
3.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府引导,基层负责制订相应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将传统文化保护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进行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力度。对各级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一定造诣、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卓有成就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从而提高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使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共识。
3.2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要从基础抓起
培养立志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在中小学增设农村传统文化兴趣班.将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体育等融人到课堂教学中,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培养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充分发挥乡镇文体工作人员的作用,组建原生态艺术团、安排民俗风情聚会、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展示碗窑村文化。
3.3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要把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由文化部门牵头编撰出版农村传统文化丛书(集),对碗窑村一些农村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溯源,还原其本来面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真实再现其原貌;也可以由文化旅游部门按照传统方法打造农家餐饮文化、农家传统养生、农家村庄院落及旅游纪念品等:对农村文化生活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真正的文化需求,组建文艺队伍开发传统文艺节目,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农村传统文化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
4主要结论
5.1碗窑村陶器产品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围绕陶器生产和加工等,结合当前政策机遇和区位优势等,应开发一些有深度和内涵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
5.2碗窑村陶器历史悠久,政府应重视对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和保护。
参考文献
1.Moscardo G. Chapterl: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 The Great Debates.In B. Faulkner, G. Moscardo, E. Law(eds). Tourism in the 21st Century:Lessons from experience[M]. London:Continuum, 2001:126.
2.Richards. 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Wallingford[M]. CABI publishing, 1996: 78.
3.刘申亭, 李景珍. 中国民间土陶艺术的社会及历史文脉探析[J]. 设计艺术研究, 2013, 3(3): 56-61.
4. 李燕娟. 石湾龙窑保护初探[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9(4): 65-68.
5.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古代社会[M]. 杨东莼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10.
6.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第三版), 2003: 36.
关键词:碗窑土陶文化村龙窑旅游
中图分类号:G353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土陶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中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从原始社会到现代文明,陶器一直伴随着炎黄子孙,因此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刘申亭和李景珍,2013)。以制陶术的发明或制陶业的流行作为划分蒙昧社会同野蛮社会的界限(摩尔根,1997),这个说法或许一点都不夸张。在遥远的古代,当史前人类随着历史的进程,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人类开始居有定所。考古学家认为,随着人类定居生活的开始,原始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通过火的发明和使用,进而发现被火烘烧过的泥土变得坚硬的现象,于是根据生活和生产的需要逐步发明了陶,其制作技法便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而逐步发展、不断完善。但恩格斯(1884)认为,在许多地方,也许是在一切地方,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木制的容器涂上黏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在这样做时,人们不久便发现,成型的黏土不要内部的容器,也可以用于这个目的。
在中国使用了3000多年的龙窑,大部分只剩余遗迹或完全湮灭了。现存的少部分龙窑,历时几百年来窑火不绝,见证了古代当地陶瓷生产曾达到的技术高峰,也通过其产品和造窑的技术体现了明清直至当代手工业发展情况、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更显出其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学术价值是龙窑文化生态保护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源宝库,对于龙窑在现代发展中借鉴古人烧制技术工艺,研究土陶原料构成因素及烧成条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李燕娟,2009)。
龙窑作为一个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旅游开发可以借鉴国内外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相关研究。如理查德兹(1996)认为:遗产旅游可以被定义为一种过程,或者作为一种产品。为了在旅游动机和遗产旅游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人们必须了解动机的形式。莫西卡多(2001)则认为遗产旅游是由旅游者与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经历。
1、研究区域概况
碗窑土陶文化村位于中国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委会,距离博尚镇7km,临沧城25km,毗邻临沧机场,有机场公路与临沧市相连,交通便利 。项目所在地临翔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总面积2652km2,东与景东、镇源、景谷、云县相连,南连双江,西连耿马,北接云县,东西长约55km,南北宽约83km,地处东经99°49′-100°26′,北纬23°29′-24°16′,位于怒山山脉向南延伸部分横断山脉纵谷区的南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峰为临沧大雪山,海拔3429m,最低海拔为澜沧江河谷,海拔730m。气候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主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6.8℃-17.9℃,年平均降水量1157mm,全年无明显寒暑之分。碗窑村委会辖2个村民小组(碗窑、腊托),共488户1843人,其中碗窑组360户1431人;碗窑组制作土陶工艺的有286户。
2、研究结果
2.1碗窑村陶器情况
碗窑村的陶器制作从1738年到现在,己有276年的历史,经历了由产品单一到多样、由弱到强、由粗到细腻的发展历程。2011年,全村有286户生产和营销陶器,年产陶器12万余件,陶器产业总收入115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10.46%。村内现存有龙窑、老七田窑、白老倌坟窑、十字路窑2条、新路坡窑3条、关山窑、对门山窑2条共计11条土陶窑,是体现悠久的土陶文化的实物载体。碗窑村的陶器产品主要有缸、盆、坛、罐、碗、钵、碟、杯、壶等。品种多样,并有花草龙凤等图案嵌于外壁,产品远销思茅、德宏、保山、缅甸、越南等地区和国家。
2.2碗窑村旅游资源分类
山岳风景资源 :周边的群山
水体风景资源: 腊托河
古迹名胜资源:古民居、古大门、古桥
④艺术文物资源:土陶窑
⑤生物风景资源:古树丛
⑥特色工艺资源:土陶器具
2.3碗窑村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一个旅游服务中心
由于碗窑旅游区景点分布的特殊性,规划在入村口(勐托公路转弯处)布置整个旅游区的服务中心。
规划布置以旅游接待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保安、停车、休憩等内容。
一条主要旅游环线
旅游环线是连贯整个碗窑旅游区的组织要素。规划将旅游线路环绕贯穿整个村落,聯系11条土陶窑和其他主要旅游景点。
一个旅游接待中心
在古民居保留较好且环境相对优越的关山片村民聚居点和滨河区域布置为整个旅游区的旅游接待中心。规划布置以旅游接待和服务为主要功能,具有娱乐、餐饮、住宿等内容。设施配套齐全,并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服务和接待区。
④.4四个重点旅游内容
重点旅游内容是指开发条件较好,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内容。规划将碗窑旅游区中的土陶民俗文化、古村落风貌、自然生态山水田园风光、民族文化作为重点旅游内容。做到重点突出,避免旅游开发建设中的投资浪费。
3、碗窑村文化保护思路
3.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政府引导,基层负责制订相应的农村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规划。将传统文化保护费用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传统文化保护工作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进行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传承,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和展示力度。对各级在传统文化方面有一定造诣、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卓有成就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从而提高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热情与积极性,使抢救、保护、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各界和群众的共识。
3.2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要从基础抓起
培养立志于农村传统文化保护的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在中小学增设农村传统文化兴趣班.将传统艺术、传统工艺、传统体育等融人到课堂教学中,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培养传统文化的接班人;充分发挥乡镇文体工作人员的作用,组建原生态艺术团、安排民俗风情聚会、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农民展示碗窑村文化。
3.3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
农村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要把占领阵地和占领市场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由文化部门牵头编撰出版农村传统文化丛书(集),对碗窑村一些农村传统文化进行必要的溯源,还原其本来面目,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真实再现其原貌;也可以由文化旅游部门按照传统方法打造农家餐饮文化、农家传统养生、农家村庄院落及旅游纪念品等:对农村文化生活需求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农村真正的文化需求,组建文艺队伍开发传统文艺节目,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农村传统文化显示出无比诱人的文化韵味。
4主要结论
5.1碗窑村陶器产品丰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围绕陶器生产和加工等,结合当前政策机遇和区位优势等,应开发一些有深度和内涵的生态旅游服务和产品。
5.2碗窑村陶器历史悠久,政府应重视对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持和保护。
参考文献
1.Moscardo G. Chapterl:Cultural and Heritage Tourism: The Great Debates.In B. Faulkner, G. Moscardo, E. Law(eds). Tourism in the 21st Century:Lessons from experience[M]. London:Continuum, 2001:126.
2.Richards. 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Wallingford[M]. CABI publishing, 1996: 78.
3.刘申亭, 李景珍. 中国民间土陶艺术的社会及历史文脉探析[J]. 设计艺术研究, 2013, 3(3): 56-61.
4. 李燕娟. 石湾龙窑保护初探[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9(4): 65-68.
5.路易斯·亨利·摩尔根. 古代社会[M]. 杨东莼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7:10.
6.恩格斯.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第三版), 2003: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