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初中信息技术改革的步伐逐渐加快,教师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Excel属于一种计算机系统本身就带有的应用软件,操作性比较强,在各个方面应用比较广泛,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新课程改革下的Excel教学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
1.Excel应用软件的学习特点
(1)实用性比较强。Excel应用软件在社会各个行业应用得十分广泛,特别是办公方面。因此,实用性较强,这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本领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会给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2)知识点比较零碎。Excel应用软件的操作学习虽然也是一个系统性与渐进性的学习,但是有较多的知识点是需要靠记忆巩固的,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已经熟练地掌握,但是一旦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的操作中,他们往往是不知所措。
(3)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Word和Powerpoint相比,Excel应用软件的操作学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其中一些技巧性的操作,对于正处在智育成长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有些难度,而函数与公式、 数据筛选等内容的操作又让他们感到迷惑,因此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Excel应用软件教学策略
(1)让学生一开始就对Excel应用软件产生兴趣。我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通过课件的方式首先来介绍Excel应用软件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历史,然后是通过与Word、PowerPoint窗口作比较,让学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时候学生虽然议论纷纷,但还是不能准确地回答我的问题。于是我便带领学生来认识Excel应用软件的基本图标,例如自动求和、排序等,同时在学生认识的过程中也不断演示其软件的功能。在此期间我不断地给学生介绍Excel应用软件在实际生活中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Excel应用软件的基本图标,对其功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产生兴趣。
(2)用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经验告诉我用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将2008年奥运会奖牌榜 的Word文件发送到学生桌面, 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排名,让学生尝试着怎样能做得又对又快。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Excel应用软件,他们只能是想其他的办法:有的学生用电脑系统中本身所带有的计算器进行计算,也有的学生用纸笔进行计算。过了大约15分钟,学生终于算出来了。这时候我再给学生用Excel软件进行演示:首先将Word表格复制到Excel中, 然后对数据进行自动求和、 复制公式、 排序, 再用 “填充” 功能, 填写序号。 整个统计操作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演算出来了。学生大为惊呼,都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我趁热打铁引出了下一阶段要学习的内容。
(3)遇到难点,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在学习中,教师要采取递进的方式来增加学习难度。教学中,随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指点。如我在Excel应用软件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5个任务作业:前两个是基础作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操作。第三个任务作业是如何设置图表中的对象等。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对第三个任务进行探索,来检验之前他们所掌握的技能。第四个、第五个任务作业是能否根据数据的性质和题目的要求恰当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饼状图、柱形图、折线图)。这个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比较大的,但是只要他们认真分析还是能够做得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时地跟踪学生的作业进展,并且启发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去做,让他们多尝试不同的图标所赋予的不同功能。很多功能是学生在摸索中找到的,势必会让他们加深印象,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后的长时间内不至于完全忘掉。
(4)采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由于课堂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里面都有计算机学习得比较好的学生,这样,每当布置一个任务作业的时候,小组内总会有人又好又快地完成,然后我就让他担当这节课 “小教师” 的角色, 和教师一起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适当地照顾那些不好意思问教师问题的学生,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11(7).
[2]李永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J].青海教育,2004(Z2).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城中学)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学
1.Excel应用软件的学习特点
(1)实用性比较强。Excel应用软件在社会各个行业应用得十分广泛,特别是办公方面。因此,实用性较强,这是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本领的基本操作。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好这部分内容会给以后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2)知识点比较零碎。Excel应用软件的操作学习虽然也是一个系统性与渐进性的学习,但是有较多的知识点是需要靠记忆巩固的,我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即使在课堂上已经熟练地掌握,但是一旦将其应用在实际问题的操作中,他们往往是不知所措。
(3)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Word和Powerpoint相比,Excel应用软件的操作学习主要是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其中一些技巧性的操作,对于正处在智育成长阶段的初中学生来说难免有些难度,而函数与公式、 数据筛选等内容的操作又让他们感到迷惑,因此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2.Excel应用软件教学策略
(1)让学生一开始就对Excel应用软件产生兴趣。我在上课的一开始就通过课件的方式首先来介绍Excel应用软件的基本情况与发展历史,然后是通过与Word、PowerPoint窗口作比较,让学生找出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时候学生虽然议论纷纷,但还是不能准确地回答我的问题。于是我便带领学生来认识Excel应用软件的基本图标,例如自动求和、排序等,同时在学生认识的过程中也不断演示其软件的功能。在此期间我不断地给学生介绍Excel应用软件在实际生活中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这样学生不仅初步认识了Excel应用软件的基本图标,对其功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产生兴趣。
(2)用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中,经验告诉我用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我将2008年奥运会奖牌榜 的Word文件发送到学生桌面, 让学生进行计算和排名,让学生尝试着怎样能做得又对又快。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Excel应用软件,他们只能是想其他的办法:有的学生用电脑系统中本身所带有的计算器进行计算,也有的学生用纸笔进行计算。过了大约15分钟,学生终于算出来了。这时候我再给学生用Excel软件进行演示:首先将Word表格复制到Excel中, 然后对数据进行自动求和、 复制公式、 排序, 再用 “填充” 功能, 填写序号。 整个统计操作只用了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演算出来了。学生大为惊呼,都迫不及待地去尝试。我趁热打铁引出了下一阶段要学习的内容。
(3)遇到难点,师生共同探讨、分析。在学习中,教师要采取递进的方式来增加学习难度。教学中,随着学生对技能的掌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给学生布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指点。如我在Excel应用软件教学中给学生设计了5个任务作业:前两个是基础作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本上掌握了操作。第三个任务作业是如何设置图表中的对象等。学生根据前面所学的内容对第三个任务进行探索,来检验之前他们所掌握的技能。第四个、第五个任务作业是能否根据数据的性质和题目的要求恰当选择不同的图表类型(饼状图、柱形图、折线图)。这个难度对于初中生来讲是比较大的,但是只要他们认真分析还是能够做得出来。在整个过程中我不时地跟踪学生的作业进展,并且启发学生采用什么方式去做,让他们多尝试不同的图标所赋予的不同功能。很多功能是学生在摸索中找到的,势必会让他们加深印象,可以让他们在掌握后的长时间内不至于完全忘掉。
(4)采用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的方式进行。由于课堂人数较多,教师不可能顾及到每个学生,基于这种情况,我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里面都有计算机学习得比较好的学生,这样,每当布置一个任务作业的时候,小组内总会有人又好又快地完成,然后我就让他担当这节课 “小教师” 的角色, 和教师一起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适当地照顾那些不好意思问教师问题的学生,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11(7).
[2]李永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J].青海教育,2004(Z2).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新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