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础日语、日语精读——很多人往往会把这两门课程混为一起来看待,认为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课程的教学内容差不多,形式也是读写为主听说同行。虽然这两门课程的性质、设置和授课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从高耗时的特点来看,很有必要好好斟酌,如何做好这两门课程的衔接,来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转变,也值得我们探索。
关键词:基础日语;日语精读;衔接
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这两门课程名称不同,但是课程设置的理念、授课方式大同小异,学生也往往将这两门课认同为同一门课程。其实并非如此。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课时,达到每周8-10节课,学生的日语水平基本取决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当下日语教学中,学生课外接触到的日语知识越来越多;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越来越要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的重要性,因此,这两门课程的设置理念、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学手段有必要因时制宜地进行反思和修订,调整好这两门课程的衔接。
一、基础日语课程现状的新情况
基础日语课作为日语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其重要性不可置疑。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也越来越新,日语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1、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快速化
在招生工作中,发现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重视喜好大于现实情况,毕业时喜好在选择就业中也占有很重要因素。而也不能否认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是调剂生,他们对日语或者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喜欢日语而选择日语专业的学生,自身对日语、日本有相当的了解,不满足于入门阶段的介绍和教学;而如何打消调剂生对日语学习的困惑,也是入门阶段教师必须注意到的分层教学。
以往的单词、句型、课文、练习的模式,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需要灵活、多趣的教学模式,并且加入短、平、快的教学,例如网课、线上教学、APP程序等。
2、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时代的变迁,使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大变化,对应要求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也发生变化。各类企业经营环境和模式的国际化,也带来了网络化、数据化的需求,涉外企业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还要求具备各种知识和能力,具有全方位的适应性。
3、教学的多途径化
现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面对面,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授课不仅仅在教室里,通过网络程序,诸如ZOOM等网络会议工具,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网课、慕课,和学习小程序,也是年青一代所热衷的。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沟通也方便。而年轻学生也更加喜欢这种方式。
二、新情况下基础日语教学的变革
要实现基础日语课的先学功能,可以采取各种手段。
1、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促进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能灵活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基础日语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的作用,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编写出任务和游戏化的学习软件、或利用微信小程序的打卡功能,使学生在课下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打卡点评进行指导。这样,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同时,会使教师省下许多精力。
2、重视基礎日语课和视听课程的融合
基础日语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会讲结合会话练习,每一课都有对应内容的会话。视听内容一般分解为听力和视听课程,听力设置在第二学期开始,听说课设置在第四学期开始。这种安排方法还是建立的以往闭塞的外语学期的基础上,打好基础了才开始接触视听说。而现在的学生是看着日本动漫、动画片、电影长大的,再以割裂的形式来学习基础日语,不免过时。
听力课程在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开始融入授课,到第二学期单独设置听力课,能够让学生对听力不会有抵触感,对学生的考级能够起到衔接作用。视听内容的融入,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又能够让学生熟悉日本文化。视听课程引导下,学生在课余也会逐渐地观看日语影视资料和新闻等,锻炼综合日语能力。
三、日语精读课的现状
精读日语是基础日语课程的提升阶段,应该是视听说三种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中日两国语言的融合、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理解、对日本社会初步认识阶段。而学生在经过1-2年的基础日语学习之后,也具备了适应和接受日语学习、甚至自学的能力。
正是学生们可以大量学习的阶段,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由于授课内容篇幅增加,而课时量却减少了,所以不得不压缩成了“阅读课”,词汇、句型、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语言难度的增加,而学生在语句上理解困难,往往老师采取了翻译的方式。这个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时间统筹安排等原因,是现实中“教与学”很难统一达到的问题。
四、日语精读课的重要作用
在这些年来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日语精读课有三个作用:
1、继续教授日语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日语能力。
2、全面地介绍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世情。
3、锻炼学生的日语思辨能力,激发学习日语的主动性。
日语精读课程不有别于日语基础课的教,更要侧重学生租住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因此精读课的内容也要更全面、更综合性;不仅是文学性的,文化、历史、科学、社会、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的文章,都是教学内容的很好选择,从而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上也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考力。
五、做好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课的衔接
如何做好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的衔接,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实现从“教”到学生为主的“学”的转变,从“扶”着学到学生“主动学”的转变。
2、授课选材要全面,内容的难度要有梯度增加。
3、课后练习的梯度加深,注重语法和实用性的结合,以及自我评价等。
我们意识到了两门课程的衔接性,但是如何做好衔接以促进教学效果,将在一线教学中积累和反思,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王佳音.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2]动感教学 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李小俞.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3]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于春英.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1)
关键词:基础日语;日语精读;衔接
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这两门课程名称不同,但是课程设置的理念、授课方式大同小异,学生也往往将这两门课认同为同一门课程。其实并非如此。高校日语专业的学生对这两门课程的课时,达到每周8-10节课,学生的日语水平基本取决于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在当下日语教学中,学生课外接触到的日语知识越来越多;同时,在课程设置上越来越要求行业需求、岗位需求的重要性,因此,这两门课程的设置理念、教材的选择和使用、教学手段有必要因时制宜地进行反思和修订,调整好这两门课程的衔接。
一、基础日语课程现状的新情况
基础日语课作为日语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其重要性不可置疑。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学习者的思维方式也越来越新,日语学习和教学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1、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和快速化
在招生工作中,发现报考日语专业的学生重视喜好大于现实情况,毕业时喜好在选择就业中也占有很重要因素。而也不能否认还存在一部分学生是调剂生,他们对日语或者语言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因为喜欢日语而选择日语专业的学生,自身对日语、日本有相当的了解,不满足于入门阶段的介绍和教学;而如何打消调剂生对日语学习的困惑,也是入门阶段教师必须注意到的分层教学。
以往的单词、句型、课文、练习的模式,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学生需要灵活、多趣的教学模式,并且加入短、平、快的教学,例如网课、线上教学、APP程序等。
2、社会的多元化需求
时代的变迁,使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大变化,对应要求教育的培养理念和模式也发生变化。各类企业经营环境和模式的国际化,也带来了网络化、数据化的需求,涉外企业不仅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还要求具备各种知识和能力,具有全方位的适应性。
3、教学的多途径化
现在通讯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除了面对面,也可以通过电话、微信、QQ。授课不仅仅在教室里,通过网络程序,诸如ZOOM等网络会议工具,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教学。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网课、慕课,和学习小程序,也是年青一代所热衷的。不仅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沟通也方便。而年轻学生也更加喜欢这种方式。
二、新情况下基础日语教学的变革
要实现基础日语课的先学功能,可以采取各种手段。
1、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软件,促进学生的预习和自主学习。
现在的学生几乎都能灵活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在基础日语课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的作用,可以获得一定的效果。编写出任务和游戏化的学习软件、或利用微信小程序的打卡功能,使学生在课下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打卡点评进行指导。这样,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同时,会使教师省下许多精力。
2、重视基礎日语课和视听课程的融合
基础日语所使用的教材,一般都会讲结合会话练习,每一课都有对应内容的会话。视听内容一般分解为听力和视听课程,听力设置在第二学期开始,听说课设置在第四学期开始。这种安排方法还是建立的以往闭塞的外语学期的基础上,打好基础了才开始接触视听说。而现在的学生是看着日本动漫、动画片、电影长大的,再以割裂的形式来学习基础日语,不免过时。
听力课程在第一学期的中后期开始融入授课,到第二学期单独设置听力课,能够让学生对听力不会有抵触感,对学生的考级能够起到衔接作用。视听内容的融入,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学习的机会,又能够让学生熟悉日本文化。视听课程引导下,学生在课余也会逐渐地观看日语影视资料和新闻等,锻炼综合日语能力。
三、日语精读课的现状
精读日语是基础日语课程的提升阶段,应该是视听说三种能力的综合提升,对中日两国语言的融合、对日本文化的深入理解、对日本社会初步认识阶段。而学生在经过1-2年的基础日语学习之后,也具备了适应和接受日语学习、甚至自学的能力。
正是学生们可以大量学习的阶段,但是实际情况并不如此。由于授课内容篇幅增加,而课时量却减少了,所以不得不压缩成了“阅读课”,词汇、句型、课文讲解和课后练习。语言难度的增加,而学生在语句上理解困难,往往老师采取了翻译的方式。这个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方法落后、时间统筹安排等原因,是现实中“教与学”很难统一达到的问题。
四、日语精读课的重要作用
在这些年来的教学中,笔者认为日语精读课有三个作用:
1、继续教授日语语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日语能力。
2、全面地介绍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世情。
3、锻炼学生的日语思辨能力,激发学习日语的主动性。
日语精读课程不有别于日语基础课的教,更要侧重学生租住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的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训练。因此精读课的内容也要更全面、更综合性;不仅是文学性的,文化、历史、科学、社会、法律、科技等各方面的文章,都是教学内容的很好选择,从而使学生获取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教学上也要突出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考力。
五、做好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课的衔接
如何做好基础日语和日语精读的衔接,这是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实现从“教”到学生为主的“学”的转变,从“扶”着学到学生“主动学”的转变。
2、授课选材要全面,内容的难度要有梯度增加。
3、课后练习的梯度加深,注重语法和实用性的结合,以及自我评价等。
我们意识到了两门课程的衔接性,但是如何做好衔接以促进教学效果,将在一线教学中积累和反思,并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校基础日语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王佳音.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
[2]动感教学 动态管理——基础日语教学改革探微[J].李小俞.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05)
[3]基础日语课堂教学方法的新探索[J].于春英.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