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也才有创新. 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有疑不会问,有疑不敢问或有疑不想问的被动学习状态而变成积极、主动、有效的思考、探究、自主学习,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特点、教材特点注意方法的引导,习惯的培养并让激励评价及时跟进,从而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思考,爱上提问,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中喜欢的一道家常菜.
【关键词】 民主;方法;习惯;评价
课堂回顾:
课例1:《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课教学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方法. 课中在学生通过先学——小组交流——个别汇报的时候,当汇报同学说到什么是组合图形?如何利用分割法计算书中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下面的同学就开始了激烈的提问:
生1:你能再说说什么是简单图形吗?简单图形是不是就是单个的图形?
生2:为什么那梯形的高是5 ÷ 2?
生3:5 2表示什么
生4: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它们一定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吗?
生5:如果分割完后的两个图形不是完全一样的梯形,这组合图形的面积又该如何来计算呢?
生6:(边上台边分边说)我能像这样把它分成3个三角形来计算吗?
生7:你为什么这样分?这不是更麻烦吗?
生8:除了用分割法,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
从学生课中的提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带着思考在学习的,边学边思,边听边思,把同学的汇报与自己的课前思考融在一起,并能快速的在自己不懂或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提出自己的疑问. 其次,他们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在提问题时能扣准本课要学习、要解决的主要知识点,从解法上、思路上、算法上去提问题,甚至敢于对书中提示的方法进行大胆质疑,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整个课堂因学生这恰如其分的质疑、释疑而顿生精彩.
这个片断是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及“提高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课题实践中所呈现的两个真实的学生课堂学习片断,这与平时有些教师常反映出的“学生有疑不敢问、有疑不会问、有疑不想问”的教学现象形成明显对比.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才能激起学生这自发自觉的问题意识,自主提出这么多可探究的问题,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喜欢的一道家常菜呢?
一、转换角色,在轻松与民主中让学生敢于提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 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 要让学生把提问当成学习过程中的一道家常菜,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注意放低教师身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把心中的想法、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在交流中让教师的引导更具针对性、同时也在消除学生惧怕提问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敢于提问的驱动力.
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在爱的交流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多交流,特别是班上的那些中下生,更需教师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及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一来,面对课堂、面对教师,学生心情就会比较轻松,自然有话也比较敢讲.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一种民主自由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有话就有机会表达、有想法就有机会展现的舞台.
二、方法引领,让学生在模仿与创新中学会提问
要让学生喜欢上提问,在消除学生惧怕心理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一次成功的提问经验带给学生的除了自信,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继续往下努力的动力,只要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情,那么探究过程中的主动质疑、自主提问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件难事.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根据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并逐步掌握提问的方法,进而在方法感知及顿悟的过程中掌握提问的一般方法,并在融会贯通中从学会提问到善于提问.
三、“常规”促进,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自觉提问
持续的坚持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就像人每天就要吃饭一样.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就要让提问变成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一项常规作业,在实践、交流与互动中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让质疑伴随学生学习左右.
四、评价跟进,让学生在激励与赏识中乐于提问
能促动孩子心灵深处的就是能挑动起学生兴趣的激励评价. 要让每名学生都爱上提问,评价激励是少不了的. 教师一句改善性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或带着过程性评价的表彰手段在学生心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推动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来,并在这推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提问,敢于提问.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会提问是极其重要的. 小学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重视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加强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关注学生提问习惯养成,培养学生提问兴趣,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从“学问”到“会问”直至“敢问”“善问”“乐问”,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尝试中品尝提问的魅力,感受问题生成的精彩,从而在愉快学习中也把提问当成自己学习过程中乐享的一道“家常菜”.
【关键词】 民主;方法;习惯;评价
课堂回顾:
课例1:《组合图形的面积》
本课教学采用的是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方法. 课中在学生通过先学——小组交流——个别汇报的时候,当汇报同学说到什么是组合图形?如何利用分割法计算书中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下面的同学就开始了激烈的提问:
生1:你能再说说什么是简单图形吗?简单图形是不是就是单个的图形?
生2:为什么那梯形的高是5 ÷ 2?
生3:5 2表示什么
生4:为什么你认为这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它们一定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吗?
生5:如果分割完后的两个图形不是完全一样的梯形,这组合图形的面积又该如何来计算呢?
生6:(边上台边分边说)我能像这样把它分成3个三角形来计算吗?
生7:你为什么这样分?这不是更麻烦吗?
生8:除了用分割法,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
从学生课中的提问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学生是带着思考在学习的,边学边思,边听边思,把同学的汇报与自己的课前思考融在一起,并能快速的在自己不懂或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提出自己的疑问. 其次,他们掌握了提问的技巧,在提问题时能扣准本课要学习、要解决的主要知识点,从解法上、思路上、算法上去提问题,甚至敢于对书中提示的方法进行大胆质疑,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整个课堂因学生这恰如其分的质疑、释疑而顿生精彩.
这个片断是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及“提高学生课堂提问能力”的课题实践中所呈现的两个真实的学生课堂学习片断,这与平时有些教师常反映出的“学生有疑不敢问、有疑不会问、有疑不想问”的教学现象形成明显对比. 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养,才能激起学生这自发自觉的问题意识,自主提出这么多可探究的问题,让提问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喜欢的一道家常菜呢?
一、转换角色,在轻松与民主中让学生敢于提问
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自由、安全的环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发挥. 宽松的学习环境,可以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 要让学生把提问当成学习过程中的一道家常菜,在教学中,首先我们要注意放低教师身段,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很自然地把心中的想法、心中的疑惑表达出来,在交流中让教师的引导更具针对性、同时也在消除学生惧怕提问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敢于提问的驱动力.
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要关爱学生,在爱的交流中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多交流,特别是班上的那些中下生,更需教师能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交流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及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心与爱护. 这样一来,面对课堂、面对教师,学生心情就会比较轻松,自然有话也比较敢讲.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一种民主自由的交流环境,让学生有话就有机会表达、有想法就有机会展现的舞台.
二、方法引领,让学生在模仿与创新中学会提问
要让学生喜欢上提问,在消除学生惧怕心理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学会提问,一次成功的提问经验带给学生的除了自信,更重要的是给了学生继续往下努力的动力,只要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信手拈来的事情,那么探究过程中的主动质疑、自主提问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件难事. 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根据知识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课堂中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理解并逐步掌握提问的方法,进而在方法感知及顿悟的过程中掌握提问的一般方法,并在融会贯通中从学会提问到善于提问.
三、“常规”促进,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自觉提问
持续的坚持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习惯,就像人每天就要吃饭一样. 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提问习惯,就要让提问变成学生平时学习中的一项常规作业,在实践、交流与互动中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让质疑伴随学生学习左右.
四、评价跟进,让学生在激励与赏识中乐于提问
能促动孩子心灵深处的就是能挑动起学生兴趣的激励评价. 要让每名学生都爱上提问,评价激励是少不了的. 教师一句改善性的、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或带着过程性评价的表彰手段在学生心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正面导向作用,推动学生更积极的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中来,并在这推动的过程中让学生爱上提问,敢于提问.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这无疑是告诉我们教师这样一个道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会提问是极其重要的. 小学数学课堂是充满生命力的场所,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重视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加强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关注学生提问习惯养成,培养学生提问兴趣,让学生对数学问题从“学问”到“会问”直至“敢问”“善问”“乐问”,让学生在不断参与、尝试中品尝提问的魅力,感受问题生成的精彩,从而在愉快学习中也把提问当成自己学习过程中乐享的一道“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