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和文化密切相连,不可分割。《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了英语课程总目标由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组成,这说明在英语教学中,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能只教授语言技能,文化的传递也同样重要。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加强文化渗透的措施,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文化的了解,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文化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
由我校一名骨干教师执教的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5单元 “Why do you like pandas”第一课时,教师个人素质不错,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活动丰富,教师设置了很多活动包括 “Memory Challenge”,“Pairwork” 以及自拍学生视频做听力练习等,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也很好,对于功能句型Why questions及其回答Because…操练相当到位,一堂课下来基本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掌握效果极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很精彩,然而却少了一些东西。正如我们一位资深英语专家在评课时指出不能把英语课上成单纯的语言课。这堂课讲了很多的濒危动物,那么教师在讲述这些动物时,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关于这些动物的简单英文介绍,诸如现有数量,生活习性,唤起学生们对这些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呢?
我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传递。笔者曾在大学任教三年,在大学英语课程里,有效地导入文化教学是常态。然而中学英语不像大学英语会有专门的英美文化课程来系统介绍英美文化,当然对于中学生而言,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不需要那么高。但如果学习语言仅仅是停留在积累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中所表现的英语国家的思想、文化等也很重要。那么如何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中美文化的差异有个粗浅的认识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学英语文化意识五级标准,即“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恰当地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及告别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文化习俗。”这说明我们国家还是很重视学生的文化意识的。
在西方,关于文化的最早定义来自英国人文学家E.Tylor,他说:“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及习惯的复杂整体。”(Tylor,1871)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正如美国教育家H.Seelye指出的那样,没有必要去给别人未作的文化下定义,只要保持文化范围广阔,不管怎样下定义都可以,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可行和得到实施(Seelye,1974:22)。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英语的虚席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导入文化教学:
一、 认真挖掘教材在教材中渗透文化教育
教材是文化教育的载体。教材选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本围绕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人教版七上教材Unit 1 My name is Gina.为例,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打招呼及介绍自己姓名。中国人在与较为熟悉的人打招呼时常问对方“去哪儿?”或“吃过了吗?”如果你把这些问候直译为英文“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dinner yet?”那会让英美人感到茫然,困惑,甚至引起误解。比如你问“Where are you going?”对方的心里极有可能反应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再比如你问“Have you had dinner yet?”对方不会认为这只是客气的寒暄,而 认为这是真的要请他吃饭了。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普及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知道如何正确打招呼了。
二、通过课堂教学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平时一言一行不妨来点“西化”。比如无论何时跟学生碰面都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下午/晚上好。)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您/你)”来打招呼,与他们寒暄时也以问天气为话题。在学生任何时候帮助老师的情况下都说thank you,因为在英美国家他们的礼貌即使在家里,即使别人只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也要致谢。晚辈帮助了长辈,长辈也要致谢。再比如圣诞节到了,英语老师可以放一些圣诞歌曲,或者有关圣诞的小视频给学生看看,让他们在了解圣诞节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圣诞的英语。
三、在课上多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的异同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10 单元阅读文章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为例,这篇课文介绍了中西方在庆祝生日时所持食物的不同。西方人过生日通常会买蛋糕插上蜡烛许愿,如果能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愿望就能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会在生日大脑里藏一颗糖,吃到了糖的小孩子是幸运的。而在中国传统生日食品中是长寿面以及鸡蛋寓意长寿和新生。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先布置了学生回家查找各国是如何庆祝生日的,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介绍了很多国家庆祝生日的传统习俗。如: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在寿星的鼻子上面涂奶油寓意滑滑的坏运气抓不住。在墨西哥,生日那天要尽早向寿星祝贺,以图吉利。所以寿星常常会在凌晨被朋友叫醒。不同国家过生日的方式不一样,收礼物的方式也不一样。西方人喜欢当面打开并致谢,而中国人则不好意思当场打开。在荷兰过生日的人不仅会收到礼物还会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别人。通过对这些传统习俗的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加强了。
四、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课外跨文化活动
笔者就曾给学生布置了假期作业,拍一些照片记录你们家是如何过年的或者你去了哪里旅游等到开学回来,每次上课前5分钟用于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分享自己见闻的办法组织大家进行文化欣赏和文化讨论,学生们深感受益。同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文化参观或者听文化讲座,比如我们就曾请过一些外籍教师给学生们做一些有趣的简单的关于他们在自己国家生活的讲座。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多多欣赏英文电影,阅读符合他们水平的英文刊物、报纸直接感受异域风情。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慢慢地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生的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有效的文化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增强文化意识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eelye,H.N.1974.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ors.Skokie,III.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and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2]Tylor,E.B.1871.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and Custom.London:John Murray.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陈琳,王蔷,成小唐.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永碧.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英语广场, 2012(12).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文化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
由我校一名骨干教师执教的公开课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下册第5单元 “Why do you like pandas”第一课时,教师个人素质不错,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活动丰富,教师设置了很多活动包括 “Memory Challenge”,“Pairwork” 以及自拍学生视频做听力练习等,学生兴趣很高,效果也很好,对于功能句型Why questions及其回答Because…操练相当到位,一堂课下来基本的单词、短语及句型掌握效果极好,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堂课很精彩,然而却少了一些东西。正如我们一位资深英语专家在评课时指出不能把英语课上成单纯的语言课。这堂课讲了很多的濒危动物,那么教师在讲述这些动物时,是否可以加入一些关于这些动物的简单英文介绍,诸如现有数量,生活习性,唤起学生们对这些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呢?
我们常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教学离不开文化的传递。笔者曾在大学任教三年,在大学英语课程里,有效地导入文化教学是常态。然而中学英语不像大学英语会有专门的英美文化课程来系统介绍英美文化,当然对于中学生而言,英美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不需要那么高。但如果学习语言仅仅是停留在积累单词、短语和句型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中所表现的英语国家的思想、文化等也很重要。那么如何在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中美文化的差异有个粗浅的认识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学英语文化意识五级标准,即“了解英语交际中常用的体态语,如手势、表情等;恰当地使用英语中的称谓语、问候语及告别语;了解英语国家的饮食习俗;对别人的赞扬、请求、致歉等做出恰当的反应;初步了解英语国家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历史等;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文化异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文化习俗。”这说明我们国家还是很重视学生的文化意识的。
在西方,关于文化的最早定义来自英国人文学家E.Tylor,他说:“文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及习惯的复杂整体。”(Tylor,1871)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正如美国教育家H.Seelye指出的那样,没有必要去给别人未作的文化下定义,只要保持文化范围广阔,不管怎样下定义都可以,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可行和得到实施(Seelye,1974:22)。
对于初中生而言,在英语的虚席过程中,老师可以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导入文化教学:
一、 认真挖掘教材在教材中渗透文化教育
教材是文化教育的载体。教材选材丰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基本围绕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人教版七上教材Unit 1 My name is Gina.为例,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如何打招呼及介绍自己姓名。中国人在与较为熟悉的人打招呼时常问对方“去哪儿?”或“吃过了吗?”如果你把这些问候直译为英文“Where are you going?”“Have you had dinner yet?”那会让英美人感到茫然,困惑,甚至引起误解。比如你问“Where are you going?”对方的心里极有可能反应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再比如你问“Have you had dinner yet?”对方不会认为这只是客气的寒暄,而 认为这是真的要请他吃饭了。
我们在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普及这些背景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知道如何正确打招呼了。
二、通过课堂教学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平时一言一行不妨来点“西化”。比如无论何时跟学生碰面都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下午/晚上好。) How are you(你好吗?) 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您/你)”来打招呼,与他们寒暄时也以问天气为话题。在学生任何时候帮助老师的情况下都说thank you,因为在英美国家他们的礼貌即使在家里,即使别人只是为自己做了一件很小的事也要致谢。晚辈帮助了长辈,长辈也要致谢。再比如圣诞节到了,英语老师可以放一些圣诞歌曲,或者有关圣诞的小视频给学生看看,让他们在了解圣诞节的过程中,学习有关圣诞的英语。
三、在课上多向学生介绍中西方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的异同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Unit 10 单元阅读文章 Birthday Food Around the World 为例,这篇课文介绍了中西方在庆祝生日时所持食物的不同。西方人过生日通常会买蛋糕插上蜡烛许愿,如果能一口气吹灭所有蜡烛愿望就能实现。在英国,人们有时会在生日大脑里藏一颗糖,吃到了糖的小孩子是幸运的。而在中国传统生日食品中是长寿面以及鸡蛋寓意长寿和新生。笔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先布置了学生回家查找各国是如何庆祝生日的,在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地介绍了很多国家庆祝生日的传统习俗。如: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在寿星的鼻子上面涂奶油寓意滑滑的坏运气抓不住。在墨西哥,生日那天要尽早向寿星祝贺,以图吉利。所以寿星常常会在凌晨被朋友叫醒。不同国家过生日的方式不一样,收礼物的方式也不一样。西方人喜欢当面打开并致谢,而中国人则不好意思当场打开。在荷兰过生日的人不仅会收到礼物还会把自己的礼物分给别人。通过对这些传统习俗的理解,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加强了。
四、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英语课外跨文化活动
笔者就曾给学生布置了假期作业,拍一些照片记录你们家是如何过年的或者你去了哪里旅游等到开学回来,每次上课前5分钟用于展示他们的成果,通过这样的分享自己见闻的办法组织大家进行文化欣赏和文化讨论,学生们深感受益。同时有条件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搞文化参观或者听文化讲座,比如我们就曾请过一些外籍教师给学生们做一些有趣的简单的关于他们在自己国家生活的讲座。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多多欣赏英文电影,阅读符合他们水平的英文刊物、报纸直接感受异域风情。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教育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慢慢地积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学生的教育讲究“润物细无声”,点点滴滴,潜移默化。有效的文化渗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增强文化意识从而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eelye,H.N.1974.Teaching Culture:Strategie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ors.Skokie,III.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and 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2]Tylor,E.B.1871.Primitive Culture:Researche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Mythology,Philosophy,Religion,Language,Art,and Custom.London:John Murray.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陈琳,王蔷,成小唐.全日制义务教育实验稿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刘永碧.浅议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J]英语广场,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