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城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诸城市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诸城经验”。2007年以来,诸城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农村社区化这一造福农民的新机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诸城的县域内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在全国予以推广。
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2公里社区服务圈农村社区化
精彩档案: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服务中心考察,对农村社区化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形式,最根本的是要有利于巩固基层政权、服务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你们的做法给基层党建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经验。”2009年11月,他又致信中共诸城市委,充分肯定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明显成效。
重点解读:诸城高度重视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07年以来,在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基层主要依托分散的村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使农村各项事业实现集约式发展。
中共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说:“农村社区化服务,使诸城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公共服务的便利,正是诸城市建设农村社区的初衷。与其他地方不同,诸城不是在几个合并的村庄设一级机构,也不是以建制村为基础、依托村“两委”组织运行,而是规划了208个社区,每个社区涵盖5至6个村,在中心村设立服务中心,为半径2公里内的农民提供服务。
谈起农村社区,大杨家庄子社区民警马明深有体会:“社区定位很明确,它不是级行政机构,不是经营性组织,设立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等8个服务站,职能就是两个字——服务。”他指着墙上的监视屏说,过去派出所警力有限,一村驻一警根本不现实。现在,每个社区都有警务室,民警进村巡逻,摄像实时监控,保证了周边治安。
事实证明,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是牵动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影响深远的创新之举,基层党建、治安警务、司法调解、劳动保障乃至农家书屋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在社区服务中心找到了有效平台,国家、省、市许多部门纷纷在诸城召开现场会,从本部门角度推广诸城经验,实现了推动工作开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诸城实践被民政部誉为“农村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诸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典型和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2008年10月,中宣部调度中央级媒体集中宣传诸城农村社区化。
农村的文明小特区
关键词“四带联创”公共设施文明辐射。
精彩档案:2009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诸城农村社区文明中心村创建工作。2009年9月,他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讲话中指出山东诸城“文明中心村”等典型经验具有特色,是实践中的创造,展示了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各地要适应村庄集约化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开展“文明中心村”创建活动,整合创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综合服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文明创建扩大覆盖面、增强规模效应。
重点解读:诸城208个中心村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乡村文明的亮点,成为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的关键节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被专家誉为农村的“文明小特区”。
2009年春节刚过,一位港商到诸城考察,最后将7000万元的红木加工项目选在了离城区25公里外的乔庄村,除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港商最满意的是,乔庄是个社区中心村,公共服务齐全。
3年前,诸城针对有限的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和乡镇驻地、边远村庄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实际,作出建设农村社区的部署。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服务中心所在的中心村有发展潜力的原则,在全市规划了208个农村社区,为群众就近提供“揽子”公共服务。而这些服务,中心村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诸城市深入开展以“中心城区带乡镇驻地、乡镇驻地带社区中心村、社区中心村带社区非中心村、村庄带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四带联创”文明诸城,发挥了中心村的“承接点”和“辐射源”作用,带动了整个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周到便捷的社区化服务,让中心村的自身优势得到发掘。邱家七吉村抓住诸城中新校搬迁至本村的机遇,开发公寓住宅楼,扩建超市,大杨家庄子村针对社区医院因名医坐诊外地病员增加的现象,开发食宿服务业务,十里四村成为中心村后,依托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带动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致富,入社社员户年均收入达到27万元:西见屯村成为中心村后,探索出“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带动400多户从事蛋鸡标准化养殖,农民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书屋透射出磁石般的吸引力。208个中心村每村书屋平均在3000册书以上,最大的书屋超过2万册,全部实行“卡通”信息化管理,人均藏书量远远高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3册的标准,达到人均1.48册。
中心村的活力,既来自于自身的发展,更来自于城乡、村企的文明共建。诸城市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将中心村的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等方式参与中心村文明创建,以桑莎、得利斯、希努尔等名牌名字命名的社区,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个个农村社区就是一个个公共服务圈,而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圈逐渐成为文明辐射圈。2009年,诸城先后4次参加全国性专题宣传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
对接新农村与新城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聚集融合发展
精彩档案
2008年5月1日,诸城市政府出台鼓励支持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的暂行办法,规定需新建、翻建住宅的农户,原则上进所在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非中心村农户进所在社区中心村建设住宅房屋,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4月7日,中共诸城市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着集约节约资源、加强社会管理、便于接受公共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的原则,在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影响和吸引本社区中心村周边村庄群众向中心村聚集融合,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 化道路。
重点解读:在全国首推农村社区化的诸城市,正依托农村社区这个平台,着力推动周边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聚合之间,传统的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观念和生产生活形态正在被打破,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诸城,正实现着由“2公里社区服务圈”向“新型农村居住区”的新跨越。
邹庆忠介绍说,最初建农村社区,在中心村设立服务大厅,很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打破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深入,他们发现,社区中心村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渐与城区别无二致,有的还好于城区,但周边村面貌改变不大,由此形成了新的“城乡差别”,许多外村人有了迁往中心村的愿望。
“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样的配套设施,不然就是换汤不换药。”这是中共诸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共识。3月,该市专门出台意见,确定今年10月10日前,全市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的集中供暖任务,两年内全市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全部建成并启用。目前,全市208个农村社区中心村现已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100%。
农民因聚而台,农村因聚而变。农村社区化、住宅公寓化、环境生态化208个社区中心村成为诸城乡村土地上208个靓丽的风景。“化”的过程,在让农村社区变得越来越有“城味”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进城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不仅如此,依托农村社区,向中心村聚集融合,正在催生一个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并推动着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变革,而那些改变了传统观念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新型农民,则成为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相融合的率先践行者。
诸城农村社区化的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一一通过建立城乡之间的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良性互动,实现城乡劳动力、人才、信息、资金等资源的整合,社区中心村已经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中心区和农民市民化的转换地,成为城市文明的承接点和放大文明效应的辐射源,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和推进乡一体化的支撑点,在传统农村和新型城镇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编辑 杜启洪
改革开放以来,诸城市先后创造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诸城经验”。2007年以来,诸城又创造性地探索出了农村社区化这一造福农民的新机制,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诸城的县域内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在全国予以推广。
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
关键词:2公里社区服务圈农村社区化
精彩档案:2008年5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诸城市龙都街道土墙社区服务中心考察,对农村社区化的做法给予肯定。他说:“创新党的基层组织形式,最根本的是要有利于巩固基层政权、服务群众,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你们的做法给基层党建提供了一种宝贵的经验。”2009年11月,他又致信中共诸城市委,充分肯定诸城市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明显成效。
重点解读:诸城高度重视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2007年以来,在农村全面开展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基层主要依托分散的村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使农村各项事业实现集约式发展。
中共诸城市委书记邹庆忠说:“农村社区化服务,使诸城基本实现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
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公共服务的便利,正是诸城市建设农村社区的初衷。与其他地方不同,诸城不是在几个合并的村庄设一级机构,也不是以建制村为基础、依托村“两委”组织运行,而是规划了208个社区,每个社区涵盖5至6个村,在中心村设立服务中心,为半径2公里内的农民提供服务。
谈起农村社区,大杨家庄子社区民警马明深有体会:“社区定位很明确,它不是级行政机构,不是经营性组织,设立医疗卫生、社区警务、社会保障等8个服务站,职能就是两个字——服务。”他指着墙上的监视屏说,过去派出所警力有限,一村驻一警根本不现实。现在,每个社区都有警务室,民警进村巡逻,摄像实时监控,保证了周边治安。
事实证明,诸城农村社区化建设是牵动农村改革发展全局、影响深远的创新之举,基层党建、治安警务、司法调解、劳动保障乃至农家书屋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在社区服务中心找到了有效平台,国家、省、市许多部门纷纷在诸城召开现场会,从本部门角度推广诸城经验,实现了推动工作开展和经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诸城实践被民政部誉为“农村社区建设的诸城模式”。诸城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典型和首批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示范市。2008年10月,中宣部调度中央级媒体集中宣传诸城农村社区化。
农村的文明小特区
关键词“四带联创”公共设施文明辐射。
精彩档案:2009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视察诸城农村社区文明中心村创建工作。2009年9月,他在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讲话中指出山东诸城“文明中心村”等典型经验具有特色,是实践中的创造,展示了近年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各地要适应村庄集约化发展的新趋势,大力开展“文明中心村”创建活动,整合创建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提供综合服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文明创建扩大覆盖面、增强规模效应。
重点解读:诸城208个中心村作为公共服务产品的集散地,成为乡村文明的亮点,成为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的关键节点,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被专家誉为农村的“文明小特区”。
2009年春节刚过,一位港商到诸城考察,最后将7000万元的红木加工项目选在了离城区25公里外的乔庄村,除了良好的区位优势,港商最满意的是,乔庄是个社区中心村,公共服务齐全。
3年前,诸城针对有限的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大多集中在城区和乡镇驻地、边远村庄些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实际,作出建设农村社区的部署。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服务中心所在的中心村有发展潜力的原则,在全市规划了208个农村社区,为群众就近提供“揽子”公共服务。而这些服务,中心村居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诸城市深入开展以“中心城区带乡镇驻地、乡镇驻地带社区中心村、社区中心村带社区非中心村、村庄带农户”为主要内容的“四带联创”文明诸城,发挥了中心村的“承接点”和“辐射源”作用,带动了整个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周到便捷的社区化服务,让中心村的自身优势得到发掘。邱家七吉村抓住诸城中新校搬迁至本村的机遇,开发公寓住宅楼,扩建超市,大杨家庄子村针对社区医院因名医坐诊外地病员增加的现象,开发食宿服务业务,十里四村成为中心村后,依托大森林特种动物养殖合作社,带动本村村民和周边村民致富,入社社员户年均收入达到27万元:西见屯村成为中心村后,探索出“支部+协会”的发展模式,带动400多户从事蛋鸡标准化养殖,农民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书屋透射出磁石般的吸引力。208个中心村每村书屋平均在3000册书以上,最大的书屋超过2万册,全部实行“卡通”信息化管理,人均藏书量远远高于全国图书馆人均藏书量0.3册的标准,达到人均1.48册。
中心村的活力,既来自于自身的发展,更来自于城乡、村企的文明共建。诸城市坚持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将中心村的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纳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同时,通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捐赠等方式参与中心村文明创建,以桑莎、得利斯、希努尔等名牌名字命名的社区,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个个农村社区就是一个个公共服务圈,而随着社区功能的不断完善,公共服务圈逐渐成为文明辐射圈。2009年,诸城先后4次参加全国性专题宣传文化工作经验交流会,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大典型。
对接新农村与新城镇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聚集融合发展
精彩档案
2008年5月1日,诸城市政府出台鼓励支持农民居住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的暂行办法,规定需新建、翻建住宅的农户,原则上进所在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非中心村农户进所在社区中心村建设住宅房屋,享受一系列扶持政策。2009年4月7日,中共诸城市委发布的《关于推进农村社区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本着集约节约资源、加强社会管理、便于接受公共服务、提升生活质量的原则,在农村社区中心村规划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影响和吸引本社区中心村周边村庄群众向中心村聚集融合,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 化道路。
重点解读:在全国首推农村社区化的诸城市,正依托农村社区这个平台,着力推动周边村向社区中心村聚集、融合。聚合之间,传统的以家族为圈、以村庄为界的观念和生产生活形态正在被打破,农村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诸城,正实现着由“2公里社区服务圈”向“新型农村居住区”的新跨越。
邹庆忠介绍说,最初建农村社区,在中心村设立服务大厅,很重要的是为了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缺失的问题,打破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随着农村社区化服务与建设的深入,他们发现,社区中心村从公共服务到基础设施、经济条件渐与城区别无二致,有的还好于城区,但周边村面貌改变不大,由此形成了新的“城乡差别”,许多外村人有了迁往中心村的愿望。
“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房子,还要有跟城里人样的配套设施,不然就是换汤不换药。”这是中共诸城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共识。3月,该市专门出台意见,确定今年10月10日前,全市完成110个农村社区居住点的集中供暖任务,两年内全市农村社区和社区服务中心集中供暖设施全部建成并启用。目前,全市208个农村社区中心村现已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村庄普及率达到100%。
农民因聚而台,农村因聚而变。农村社区化、住宅公寓化、环境生态化208个社区中心村成为诸城乡村土地上208个靓丽的风景。“化”的过程,在让农村社区变得越来越有“城味”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进城就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不仅如此,依托农村社区,向中心村聚集融合,正在催生一个新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并推动着不断适应这种变化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变革,而那些改变了传统观念和生活生产方式的新型农民,则成为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相融合的率先践行者。
诸城农村社区化的实践,在新农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两轮驱动中,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一一通过建立城乡之间的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良性互动,实现城乡劳动力、人才、信息、资金等资源的整合,社区中心村已经成为农村公共服务的中心区和农民市民化的转换地,成为城市文明的承接点和放大文明效应的辐射源,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极和推进乡一体化的支撑点,在传统农村和新型城镇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
编辑 杜启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