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医学教育虽起步较早,鉴于经费投入和国内环境限制,难于全面有效实施,且思想和行动上“偏重救治,漠视预防”。至于民国时期的医学教育事业状况如何,此文自不评论。笔者倒觉得,上述教科书进校园值得教育界重视,同时希望借此文能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和学者的重视,以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听到甚至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诸如身体突发状况、交通意外事故、紧急环境灾害、突发自然险情……甚至在饭店、菜场或超市消费时,都可能有各种紧急意外情况显现。在如何保证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无论是学生还是职业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镇,无论文化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社会地位有多大差异,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笔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学生校内外甚至课堂猝死,早上升旗晕厥,女生腹痛惊慌,运动会上学生体力不支出现的意外伤害,心脏骤停悲剧。如果我们具备或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又及时、有效、冷静地处理,大多数危险就会降低或预防。了解和掌握基本医学急救知识和技能,为各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争取宝贵的“生死一刻钟”,这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普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1.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向学生传播卫生科学知识,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影响,树立追求健康、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人生观。
2.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可以培养中小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预防的能力,降低在校园和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患病率和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3.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并克服心理障碍,以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也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学校健康教育同样涉及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中小学生又是健康教育的最佳人群。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角度看,要想真正形成并做到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良好风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整个社会进步、提高国民身体和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尤其中小学校健康教育開展得力度和教育效果。
三、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具体措施
1.医学知识进入课堂。
把其摆在与体育教育同等位置,使学生意识到医学知识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身边。前文中简述的民国高中教科书医学知识,完全可以为我们借鉴或学习。现今,医疗卫生保健视为学校工作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受到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的制约,校医的职责长期被限定在为学生处理日常病伤、为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方面,没有适当扩展。随着健康教学理念的深入,中小学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他们从认识上和业务能力上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尤其在新时期,中小学校医发挥着新的功能,其作用和地位应更加受到重视。
2.学生家长现身教师。
学生家长中若有从医者可现身课堂,给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基本医学常识,这样学生们既可了解掌握基本医学常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能增加家长和学生的亲和力以及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3.邀请知名专家或医学院学生志愿者讲座。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或医学院学生志愿者来校开展讲座,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例如,2015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部分研究生作为志愿者进入校园传授医学知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目的是培养小朋友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加深小朋友对健康生活的认知理解。志愿者为此精心准备了与小朋友生活密不可分的四个专题,分别从“用眼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健康”和“传染病预防”这四个方面入手,为小朋友宣传讲解。志愿者用自己的爱心、热情、耐心、细心与高度的责任感为小朋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受到了小朋友们及家长和学校的热烈欢迎和真心喜爱,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4.政府部门重视和社会宣传。
可以说,绝大多数政策的落实和愿望的实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医学常识进校园”也不例外,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须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制定相关政策,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编撰类似民国《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医学常识》的读本,使其进入校园和课堂,并认真落实;社会正面宣传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组织活动的开展、标语的设立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中小学生的医学知识,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总之,多管齐下,通力合作,打好全民尤其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这一硬仗,意义非凡。
综上,医学常识进入中小学校,是关爱学生、幸福家庭、和谐社会以及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应提高认识并全面落实,比民国时期做得更全面、更到位。
一、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必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会听到甚至遇到很多意外情况,诸如身体突发状况、交通意外事故、紧急环境灾害、突发自然险情……甚至在饭店、菜场或超市消费时,都可能有各种紧急意外情况显现。在如何保证生命安全的问题上,无论是学生还是职业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在城镇,无论文化水平是高还是低,无论社会地位有多大差异,每个人都是一样的。笔者也曾耳闻目睹过学生校内外甚至课堂猝死,早上升旗晕厥,女生腹痛惊慌,运动会上学生体力不支出现的意外伤害,心脏骤停悲剧。如果我们具备或掌握一些医学常识,又及时、有效、冷静地处理,大多数危险就会降低或预防。了解和掌握基本医学急救知识和技能,为各种需要紧急救治的患者争取宝贵的“生死一刻钟”,这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是普通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重要性
1.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向学生传播卫生科学知识,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影响,树立追求健康、珍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人生观。
2.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可以培养中小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预防的能力,降低在校园和平时生活中常见的患病率和各种危险因素的发生。
3.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可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并克服心理障碍,以便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4.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也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项内容。学校健康教育同样涉及整个人群、家庭和社会,中小学生又是健康教育的最佳人群。从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角度看,要想真正形成并做到人人讲卫生、户户爱清洁的良好风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整个社会进步、提高国民身体和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尤其中小学校健康教育開展得力度和教育效果。
三、医学知识进入中小学校园的具体措施
1.医学知识进入课堂。
把其摆在与体育教育同等位置,使学生意识到医学知识并不是高不可攀,它就在我们身边。前文中简述的民国高中教科书医学知识,完全可以为我们借鉴或学习。现今,医疗卫生保健视为学校工作系统的重要部分,也是落实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然而,受到思想观念和制度模式的制约,校医的职责长期被限定在为学生处理日常病伤、为学生进行健康体检方面,没有适当扩展。随着健康教学理念的深入,中小学的医务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工作任务,这就需要他们从认识上和业务能力上提高综合素质和水平。尤其在新时期,中小学校医发挥着新的功能,其作用和地位应更加受到重视。
2.学生家长现身教师。
学生家长中若有从医者可现身课堂,给学生讲解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基本医学常识,这样学生们既可了解掌握基本医学常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能增加家长和学生的亲和力以及学校与家长的沟通。
3.邀请知名专家或医学院学生志愿者讲座。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邀请知名专家或医学院学生志愿者来校开展讲座,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例如,2015年上海交大医学院部分研究生作为志愿者进入校园传授医学知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目的是培养小朋友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加深小朋友对健康生活的认知理解。志愿者为此精心准备了与小朋友生活密不可分的四个专题,分别从“用眼卫生”“口腔卫生”“饮食健康”和“传染病预防”这四个方面入手,为小朋友宣传讲解。志愿者用自己的爱心、热情、耐心、细心与高度的责任感为小朋友奉献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受到了小朋友们及家长和学校的热烈欢迎和真心喜爱,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4.政府部门重视和社会宣传。
可以说,绝大多数政策的落实和愿望的实现,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社会正能量的传递。“医学常识进校园”也不例外,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门须站在一个战略高度,制定相关政策,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编撰类似民国《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医学常识》的读本,使其进入校园和课堂,并认真落实;社会正面宣传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组织活动的开展、标语的设立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均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中小学生的医学知识,为其健康成长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总之,多管齐下,通力合作,打好全民尤其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这一硬仗,意义非凡。
综上,医学常识进入中小学校,是关爱学生、幸福家庭、和谐社会以及全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措施,应提高认识并全面落实,比民国时期做得更全面、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