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生活为本源,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要学生以敞开的心扉抒发心灵的自由天地,展示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生活;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09-001
俞旭初老师在南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召开的南京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曾用“四不”形容过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寫自己——不真;写社会——不深。”真可谓一针见血。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但另一方面与老师的教学观念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的思想必须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一、作文水平的提升,缘自对生活的关注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丰富作文的内容
1.1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我要求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和父母谈心,去商店购物,与他人聊天……让学生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小题材,并学习生活的技能,将自己参与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
1.2关注社会,拓宽眼界。我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关注“大写真”“东方时空”等电视节目,或读报、看杂志。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
2.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1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还应治愈学生的“厌写症”,营造“我要写”“我想写”的写作氛围。因此,我在作文指导训练中,不断变化写作训练方式,认真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文题。
如结合阅读进行补写、续写、改写训练。现行语文教材具有很多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潜在素材,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安排一些趣味作文训练,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
还可以创设事件性新闻热点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利用文字材料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家庭、学校、社区所发生的一些新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前不久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我让学生尝试扮演一个记者的角色,深入到运动员或观众中去,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发现,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当我收上学生作文时,我竞发现了许多篇有独特视角和见解的文章。
2.2在实践的基础上再现生活。学生的作文应走向真实的生活,所以,多年来,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作文,学生一扫无话可说的烦恼,取而代之的是一吐为快、洋洋洒洒的快乐。
记得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亲人,结果一个班几十位学生的作文竟像同一张底片印出的照片,千篇一律,都是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每日辛勤地劳作,但又是如何如何地关心自己……虽然学生们在文中“直抒胸臆”:啊,他(她)是多么的伟大啊!但总给人情不真、意不切之感。后来,我利用九九重阳节的机会,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亲或周围的人如何对待老人,并将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结果,几十篇作文虽然角度各异,但无一不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①《妈妈,你也会做奶奶》文章作者通过对妈妈不赡养奶奶的言行描写,对天下所有这样的妈妈发出呼吁:“妈妈,您也会老,您也会成为奶奶,难道您希望儿子将来也这样对待您吗?”
②《妈妈,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这篇文章的作者年幼丧父,柔弱的母亲肩负起了父亲的重担,含辛茹苦地抚养小作者;更感人的是,文中的妈妈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去世而“放弃”赡养老人的义务,相反,对待公婆她比亲闺女还贴心!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真挚的爱。
③《外婆、奶奶都是妈》,这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妈妈对待外婆和奶奶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揭示出了农村中普遍存在的赡养老人的问题,发人深省。
二、释放心灵,抒写个性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以情感人,必须从说真话开始,理想中的学生写作状况应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可是,很多教师为应考而教,过多注重作文的结构形式,忽略了作文内容是否客观真实,也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畏手畏脚,言不由衷。所以,作文教学应释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敞开心扉抒写个性。
1.还学生以敞开心扉的自由天地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所以,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明白,他们应能用笔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作文,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基于此,教师应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他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不是非按照教师的喜好加以纠正不可。试想,教师如以自己成人的眼光或世俗的眼光来看待那些稚嫩的习作,手舞大刀,将其“砍”得体无完肤,让学生觉得灰头土脸,了无生趣。长此以往,他们写作积极性怎么可能不受到打击乃至重创呢?
2.崇尚个性,展示个性
什么是个性?《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定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特性”。崇尚个性,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一个最好的舞台。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倡导作文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不仅仅是形式的新颖别致,更突出的是内容的个性化、思想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所以,倡导作文个性化,即鼓励创造性思维。“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创新都是对前人观点的否定和超越。文章的创新首先是立意的创新,要使文章主题新颖深刻就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可以多向学生提供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观点,挖掘新意。比如蜡烛,既可以作为奉献精神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经不起烈火考验的软骨头”。又如愚公愚还是不愚,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见多才能识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释放心灵,抒写个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关键词:生活;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1)2-009-001
俞旭初老师在南师大田家炳教育书院召开的南京市作文教学研讨会上,曾用“四不”形容过中学生作文的现状:“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寫自己——不真;写社会——不深。”真可谓一针见血。我们的作文教学之所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初中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视野窄;但另一方面与老师的教学观念有着更直接的关系。我认为要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的思想必须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一、作文水平的提升,缘自对生活的关注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丰富作文的内容
1.1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小题材。我要求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家务,和父母谈心,去商店购物,与他人聊天……让学生从生活的各个角度去观察、感受生活中的小题材,并学习生活的技能,将自己参与生活的感受记录下来。
1.2关注社会,拓宽眼界。我要求学生每天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关注“大写真”“东方时空”等电视节目,或读报、看杂志。让学生把握时代的脉搏,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
2.再现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2.1多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解决了学生“言之无物”的问题,还应治愈学生的“厌写症”,营造“我要写”“我想写”的写作氛围。因此,我在作文指导训练中,不断变化写作训练方式,认真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文题。
如结合阅读进行补写、续写、改写训练。现行语文教材具有很多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潜在素材,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安排一些趣味作文训练,是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
还可以创设事件性新闻热点来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可以利用文字材料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也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如家庭、学校、社区所发生的一些新闻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前不久学校举行了一次运动会,我让学生尝试扮演一个记者的角色,深入到运动员或观众中去,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发现,然后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当我收上学生作文时,我竞发现了许多篇有独特视角和见解的文章。
2.2在实践的基础上再现生活。学生的作文应走向真实的生活,所以,多年来,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的作文,学生一扫无话可说的烦恼,取而代之的是一吐为快、洋洋洒洒的快乐。
记得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亲人,结果一个班几十位学生的作文竟像同一张底片印出的照片,千篇一律,都是写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每日辛勤地劳作,但又是如何如何地关心自己……虽然学生们在文中“直抒胸臆”:啊,他(她)是多么的伟大啊!但总给人情不真、意不切之感。后来,我利用九九重阳节的机会,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父母亲或周围的人如何对待老人,并将自己最深的感受写下来。结果,几十篇作文虽然角度各异,但无一不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
①《妈妈,你也会做奶奶》文章作者通过对妈妈不赡养奶奶的言行描写,对天下所有这样的妈妈发出呼吁:“妈妈,您也会老,您也会成为奶奶,难道您希望儿子将来也这样对待您吗?”
②《妈妈,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儿子》这篇文章的作者年幼丧父,柔弱的母亲肩负起了父亲的重担,含辛茹苦地抚养小作者;更感人的是,文中的妈妈并没有因为丈夫的去世而“放弃”赡养老人的义务,相反,对待公婆她比亲闺女还贴心!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真挚的爱。
③《外婆、奶奶都是妈》,这篇文章作者叙述了自己的妈妈对待外婆和奶奶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揭示出了农村中普遍存在的赡养老人的问题,发人深省。
二、释放心灵,抒写个性
白居易曾经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以情感人,必须从说真话开始,理想中的学生写作状况应是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可是,很多教师为应考而教,过多注重作文的结构形式,忽略了作文内容是否客观真实,也使得学生在写作时畏手畏脚,言不由衷。所以,作文教学应释放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敞开心扉抒写个性。
1.还学生以敞开心扉的自由天地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经历。所以,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明白,他们应能用笔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感受;作文,其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基于此,教师应先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然后去放大,鼓励学生按照他自己本来的样子去更好地发展,不是非按照教师的喜好加以纠正不可。试想,教师如以自己成人的眼光或世俗的眼光来看待那些稚嫩的习作,手舞大刀,将其“砍”得体无完肤,让学生觉得灰头土脸,了无生趣。长此以往,他们写作积极性怎么可能不受到打击乃至重创呢?
2.崇尚个性,展示个性
什么是个性?《现代汉语词典》上这样定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比较固定的特性”。崇尚个性,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时代的呼唤。新课标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作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一个最好的舞台。
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应倡导作文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不仅仅是形式的新颖别致,更突出的是内容的个性化、思想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所以,倡导作文个性化,即鼓励创造性思维。“有一千个莎士比亚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创新都是对前人观点的否定和超越。文章的创新首先是立意的创新,要使文章主题新颖深刻就不能人云亦云。我们可以多向学生提供一些人人皆知的题材或事件,鼓励学生提出与传统不同观点,挖掘新意。比如蜡烛,既可以作为奉献精神的象征,也可以理解为“经不起烈火考验的软骨头”。又如愚公愚还是不愚,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总之,见多才能识广,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只有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自由驰骋,释放心灵,抒写个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之适应新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