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11月12日晚,江苏城市电视频道播放了一个新闻短片:一个男孩由于考试没考好。怕父母责罚,不敢回家,最后是被民警“押”回家的。这是多么可悲的一幕!的确,对于那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考试,家长、老师、社会的关注点往往是考试的成绩,而对孩子考后的心理却关注甚微。他们只知道在孩子考好时,或表扬几句,或给点钱,或送点礼物等;如果考不好,孩子们面临的常常是打骂、训斥。他们往往不考虑此时的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呢?
据笔者对一所郊区小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全校600多名学生大部分希望在自己考好时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鼓励、奖赏;考差时能得到老师、家长的安慰、鼓励和帮助,而不希望师长们漠视他们的考试,不要因一次、两次没考好而大加指责,甚至打骂;即使考得一般了,也希望师长们关心他们,激励他们。事实上,学生考差时,因惧于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罚等原因,67.5%人次的学生处于紧张害怕状态;53.4%人次的学生处于后悔伤心状态;只有6.3%人次的学生处于轻松平静状态;考好时,虽有78.4%人次的学生处于高兴状态,也有34.1%人次的学生处于非高兴状态,因为他们或担心下次考不好,或怕因高兴而骄傲退步;考得中等时,仍有29%人次的学生处于紧张害怕状态,后悔伤心的占35.2%人次,轻松平静的占36.8%人次,甚至还有5%人次是高兴的,4.5%人次是无所谓的。如此的紧张、如此的害怕、如此的伤心、如此的麻木,甚至连考好了也不高兴一下,这些孩子怎能面对“来日方长”的考场呢?这一调查结果,让人不得不担忧。因为现在的“考后”,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某次考试的终点,更是下次考试的起点,而并非是“句号”。因此,无论孩子们考了多少分,我们教师家长都应在关心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调节,让他们在考后都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那么,应该怎样调整孩子的考后心理呢?
1.了解孩子。考试后,老师家长不能光凭成绩的优劣忙着简单、草率,甚至以谩骂、武力的方式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考好、考差,进步、退步,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不能武断地以成绩的优劣去衡量。这时,更重要的是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所在。例如:可以通过分析试卷、个别交谈、集体交流,或者让孩子们以习作、日记的形式写考后感等,了解他们在每次考试中的收获、教训及心理状况。为客观评价做好铺垫。
2.初步调整。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玩、不稳定,喜欢表扬,更喜欢物质奖励。因此,教师家长们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考好的、进步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或奖励。例如:可以适当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买个玩具,给点零花钱,买点好吃的,带出去游玩等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对考差的、考得一般的孩子应该帮助其找出原因,及时辅导、鼓励,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如果有必要的也可以通过穿的、吃的、玩的来增强其求知欲,但切不可打击、挖苦他们,否则会加重他们的压力,甚至会使他们产生破罐破摔的心态,因为有些考差的孩子内心已很自责了。
3.跟踪调整。在考后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中。本着教育、关心孩子的目的,教师应继续关注他们的学习心态,并随时纠正他们已存在的不良心理,让调整得到真正的落实。作为家长,应时刻与孩子保持零距离,加强沟通,同时可以为孩子建立“考后记录袋”,专门收集有关孩子考试的成绩、考后感之类的资料,那将是孩子成长的宝贵财富。作为孩子自己,应对考试提高认识:考试是学习的一个环节,既是检测手段,又是评价方法,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应以平常心面对考试,反思考试,自觉调节好考后心态。
4.渐进调整。调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新一轮考试后孩子们也可能产生新的心理。因此,孩子们考后的心理调整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家长应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地去调整,对症下药,让孩子的考后心理快速地成熟起来。
李大钊先生说得好:“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希望更多的老师、家长帮助孩子走出考后的心理阴影,让孩子们“拿得起,放得下”,来个“考就考个泰然,玩就玩个尽兴”吧!
据笔者对一所郊区小学调查的结果显示:全校600多名学生大部分希望在自己考好时能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鼓励、奖赏;考差时能得到老师、家长的安慰、鼓励和帮助,而不希望师长们漠视他们的考试,不要因一次、两次没考好而大加指责,甚至打骂;即使考得一般了,也希望师长们关心他们,激励他们。事实上,学生考差时,因惧于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罚等原因,67.5%人次的学生处于紧张害怕状态;53.4%人次的学生处于后悔伤心状态;只有6.3%人次的学生处于轻松平静状态;考好时,虽有78.4%人次的学生处于高兴状态,也有34.1%人次的学生处于非高兴状态,因为他们或担心下次考不好,或怕因高兴而骄傲退步;考得中等时,仍有29%人次的学生处于紧张害怕状态,后悔伤心的占35.2%人次,轻松平静的占36.8%人次,甚至还有5%人次是高兴的,4.5%人次是无所谓的。如此的紧张、如此的害怕、如此的伤心、如此的麻木,甚至连考好了也不高兴一下,这些孩子怎能面对“来日方长”的考场呢?这一调查结果,让人不得不担忧。因为现在的“考后”,对于孩子们来说,既是某次考试的终点,更是下次考试的起点,而并非是“句号”。因此,无论孩子们考了多少分,我们教师家长都应在关心的同时,进行适当的调节,让他们在考后都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的心态,去迎接一次又一次的挑战。那么,应该怎样调整孩子的考后心理呢?
1.了解孩子。考试后,老师家长不能光凭成绩的优劣忙着简单、草率,甚至以谩骂、武力的方式评价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考好、考差,进步、退步,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的,因而不能武断地以成绩的优劣去衡量。这时,更重要的是走近孩子,了解孩子,从而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所在。例如:可以通过分析试卷、个别交谈、集体交流,或者让孩子们以习作、日记的形式写考后感等,了解他们在每次考试中的收获、教训及心理状况。为客观评价做好铺垫。
2.初步调整。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好玩、不稳定,喜欢表扬,更喜欢物质奖励。因此,教师家长们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具体情况,对考好的、进步的孩子进行表扬、鼓励或奖励。例如:可以适当满足孩子一个愿望,买个玩具,给点零花钱,买点好吃的,带出去游玩等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而对考差的、考得一般的孩子应该帮助其找出原因,及时辅导、鼓励,树立榜样,增强其自信心。如果有必要的也可以通过穿的、吃的、玩的来增强其求知欲,但切不可打击、挖苦他们,否则会加重他们的压力,甚至会使他们产生破罐破摔的心态,因为有些考差的孩子内心已很自责了。
3.跟踪调整。在考后的课内、课外教育教学中。本着教育、关心孩子的目的,教师应继续关注他们的学习心态,并随时纠正他们已存在的不良心理,让调整得到真正的落实。作为家长,应时刻与孩子保持零距离,加强沟通,同时可以为孩子建立“考后记录袋”,专门收集有关孩子考试的成绩、考后感之类的资料,那将是孩子成长的宝贵财富。作为孩子自己,应对考试提高认识:考试是学习的一个环节,既是检测手段,又是评价方法,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因此,应以平常心面对考试,反思考试,自觉调节好考后心态。
4.渐进调整。调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新一轮考试后孩子们也可能产生新的心理。因此,孩子们考后的心理调整应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家长应充满爱心、耐心、细心地去调整,对症下药,让孩子的考后心理快速地成熟起来。
李大钊先生说得好:“学就学个踏实,玩就玩个痛快。”希望更多的老师、家长帮助孩子走出考后的心理阴影,让孩子们“拿得起,放得下”,来个“考就考个泰然,玩就玩个尽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