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418004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经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者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 介入治疗 心律失常 综合护理
  当前,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力度不断加大,但患者于手术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等不良事件,对治疗效果造成较为恶劣的影响,故而应给予患者必要的治疗与护理[1]。本文以我院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对策与效果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接收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6-80岁,平均(65.2±3.2)岁,5例为窦性心动过缓,7例为心室颤动合并阿-斯综合征,18例为室性心动过速;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5-81岁,平均(64.9±3.4)岁,6例为窦性心动过缓,7例为心室颤动合并阿-斯综合征,17例为室性心动过速,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给予其相应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行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术前准备:护理人员于患者进入介入导管室后对其病情进行初步了解,术前已经表现为心律失常与血液动力学改变者应提前为其准备的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以及胺碘酮等急救药物以及除颤仪、吸引器、呼吸机等;(2)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会因起病急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事件,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进而对其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并针对手术治疗情况及形成心律失常的原因进行介绍,使患者以轻松的心态接受治疗;(3)术中护理:患者进入导管室手术间后应先对其血压、心率做好监测,若出现阵发性室速、窦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异常心电监护提示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尽快处理,帮助手术顺利进展;(4)药物处理:导管室护理人员应对抗心律失常常用药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不良反应等熟练掌握,如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应先给予其利多卡因、胺碘酮进行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者应给予其0.5-1.0mg阿托品静脉注射;(5)仪器处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与病情变化,若出现室速与室颤时,应尽快给予患者电复律,做好除颤准备,期间应保证心脏有足够的电流通过,转复后给予患者胺碘酮,避免恶性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必要时可将除颤仪设定为手动状态,确保患者室颤时可第一时间得到处理,为抢救节约时间。若出现缓慢型心律失常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及时给予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辅助治疗,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3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3个等级;(2)护理满意度:分为不满意、一般、满意以及非常满意。
  1.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经治疗后,心律失常相关症状完全且迅速缓解视为显效;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所有缓解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为无效[2]。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行分析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时,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组间对比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经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P<0.05),見表2。
  3 讨论
  虽然急诊介入治疗应用较为广泛,但急诊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所出现的心律失常大部分患者均没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因而除了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外,还应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
  综合护理较之于常规护理,其在具体的护理工作中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促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获得满足。就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而言,给予其综合护理时,充分考虑到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与手术治疗情况了解不全面、且心律失常事件的发生率高等因素,故而在护理中针对上述因素给予其相应护理后,不仅可提高其适应能力,且可使患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有效巩固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3-4]。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6.7%明显不及观察组的9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以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充分表明综合护理较之于常规护理的效果要好。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给予其相应的护理,患者行综合护理后,可有效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伟泽.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5,12(30):229-230.
  [2]张洁. 探究急诊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发生心律失常时的有效护理对策[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5(01):96-97.
  [3]徐佳丽,张慧.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中医分析及护理评价[J]. 环球中医药,2014,5(S1):148.
  [4]王秋菊,钟颖珠.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分析[J]. 当代医学,2012,6(12):138-139.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通过对我院难产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难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6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结果:与对照组(40%)对比,观察组的剖宫产率(16.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6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66例为研究组给予跌倒风险分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跌倒发生率、护理满意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防跌倒知识得分、健康行为得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通过分享加拿大Southlake中心和其他中心的经验及数据,本文比较了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和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室速消融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NICU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重症监护室,是专门为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持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包括人员标准、病区设施的要求、仪器设备保管与维修等,都需要一套严格程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面临着危重病儿多、疑难杂症多、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风险高等特点。  【关键词】 新生儿重症监护 风险分析 对策  如何识别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对新生儿风险发生的预见性,规避护理风险是护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 要】 作为护理管理的重要组织部门之一,护理部已经成为各大医院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护理部干事在护理部中的角色担当越来越突出。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相关经验,阐述了新时代下护理部干事應当具备的素质及能力,具有一定的实际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新时期 护理部 干事 素质 能力  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也越来越重视。护理行业也随之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