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助与配合,教师应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注重这方面的课堂教育。良好的合作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各方面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列举了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开展合作学习的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能动性和实践性,往往不能够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及意义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是指学生之间分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团体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能力,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重合作学习的路径,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团体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团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班级更是如此,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素质,也有助于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1.科学安排分组学习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学习兴趣等标准,把学生合理分组。这有利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完成幻灯片制作这个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配学习不同的内容。如A组擅长背景图案设计,B组喜欢程序制作。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长分组学习不同的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弱项进行强化锻炼。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爱好。教师应采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极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目标,采用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画不规则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些不规则图形,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这些不规则图形的画法,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了。
3.奖励优秀合作小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荣誉比个人荣誉更重要。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应只是单一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应进一步拓宽合作学习的路径。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组间的团队合作。在这种良性竞争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努力听讲,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既符合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将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志强.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永恒的主题[J].教育科研论坛,2011,(3).
[2]刘晔.兴趣:用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
关键词:小学 信息技术 合作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认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缺乏能动性和实践性,往往不能够正确、有效地掌握相关信息技术知识。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路径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及意义
1.合作学习的定义
合作是指学生之间分小组,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发挥团体合作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和能力,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的意义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重合作学习的路径,有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团体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团体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班级更是如此,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整体素质,也有助于学生走出校园,融入社会。
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
1.科学安排分组学习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的前提,就是将全班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的好坏、学习兴趣等标准,把学生合理分组。这有利于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完成幻灯片制作这个任务时,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兴趣和特长,合理分配学习不同的内容。如A组擅长背景图案设计,B组喜欢程序制作。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长分组学习不同的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弱项进行强化锻炼。
2.丰富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实际运用信息技术的爱好。教师应采用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熟练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学习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要求极强,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目标,采用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如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与游戏结合起来,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在教学“画不规则图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好一些不规则图形,然后在课堂上讲解这些不规则图形的画法,这样学生就能轻松掌握了。
3.奖励优秀合作小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集体荣誉比个人荣誉更重要。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应只是单一地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而应进一步拓宽合作学习的路径。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奖励制度,以激发学生学习和动手能力,有利于小组间的团队合作。在这种良性竞争中,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学习知识,努力听讲,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适合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这既符合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如何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将是现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努力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志强.创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永恒的主题[J].教育科研论坛,2011,(3).
[2]刘晔.兴趣:用兴趣叩响信息技术大门——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2).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