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诞生于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次留洋运动的早期油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曾经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处于被边缘及半遗忘状态。今天我们把它作为历史阶段的一个整体来看待,将相关的学术问题和艺术史实研究纳入到这个命题之下,或将能够更加明了客观地看清它。
《中国收藏》:20世纪早期油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刘礼宾:20世纪早期油画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能与中国当时所处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契合。无论是从题材、笔墨还是风格上,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油画的某种特征。
业内有研究认为,由早期油画,可以牵扯出很多的研究课题,比如说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早期油画对于西画东渐,并不是开端,而是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时期。
《中国收藏》:对于以徐悲鸿为首的这些大师的价值,从20世纪早期油画的学术研究上来说应当如何界定?
刘礼宾:20世纪早期油画先驱们,不管是留日也好,还是留欧美也罢,多少都怀抱救亡图存的壮志和悲情,他们考虑的是民族复兴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油画的时候注重和西方科学文化之间有一种主观的能动性,注重油画对国画的借鉴意义。这虽然是一种学习的姿态,但至少表示在文化交流上已经是对等的姿态,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价值观使他们每个人的选择都基于自然而然的个人主义,没有被误导、被强迫。虽然他们热情地模仿西方,但绝对不是趋炎附势的姿态;他们怀着一份激情天然地成为现代主义绘画在中国的第一代人。他们的这种“西学东用”的态度,也决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民族化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有着诸多争论。
谈到早期油画先驱,我觉得不能放在这个概念下去一概而论。例如,相比之下,常玉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画家。但是我反而认为他和我们今天谈到的“20世纪早期油画”关系不大。因为他常年居住在国外,他的作品很纯粹,受中国题材和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响很明显,然而,他在当时却较少为大众所识,直到后来才慢慢被发掘。他身上有那个时期艺术家的特征共性,但从作品上来看却与中国当时所处的特殊时代没有多大联系和交集。
除此之外,像关良、卫天霖、刘海粟,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徐悲鸿、林风眠不相上下,都是属于开宗立派级别的大师,油画家的数量虽不多,但他们作品的价格却不高。还有一些早期的油画家几乎被人遗忘,比如沙耆、李铁夫、朱士杰、周碧初等人,虽然在技法上,后人已超越了他们,但从整体的艺术修养、对待艺术的态度、贯注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时代的关系来说,他们作品的先行意义和艺术价值是应当得到艺术史和艺术品市场肯定的。
《中国收藏》:20世纪早期油画正因为时代的特殊而显得特殊,甚至有比较新锐的观点称其是中国油画史的“悲剧”,因为这一期间那些大师的作品都处于青春期,是幼稚的,对此您如何看待?
刘礼宾: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观点,认为我们不应高估早期油画这份遗产,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实践既来不及展开、锤炼、发扬,更不可能自我完成。与同期的美国画家、俄罗斯画家、日本画家相比,他们的作质相对幼稚、脆弱,只有青春期,没有成熟期。
我不赞成这种的观点。还是以徐悲鸿先生为例,对于他而言,这一时期恰恰是他创作成熟的时期。你指的幼稚、稚拙,是以什么来比较、衡量呢?看到另一个人比这个人画得更好,就说这个人稚拙?我想不能这么说。
毕竟,早期油画先驱这一批能称之为大师的人,他们都是从西方学成归来,本身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对于中西文化结合、交融,他们做得很地道。在中国油画短短100年的历史当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量,早期油画都可谓是一块内涵颇深的领域,现在在艺术史的探讨中总会出现某些偏激的“误区”,要么厚古薄今,要么薄古厚今。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去看看庞薰先生的作品,或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中国收藏》:放眼到世界艺术史当中,早期油画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刘礼宾:早期油画因为时间短,要说它反过来怎么去影响世界油画艺术还谈不上。它和当年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油画有着类似的地方。
而对于整个民国艺术史来说,油画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油画变革的重要时期,对此后中国艺术的影响都非常大。早期油画的海外归来派将国外传统的写实技法和油画形式引入中国,主动以这种域外艺术形式表现社会现实。即使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虽然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之处,但对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功劳。
《中国收藏》:从拍卖市场看,20世纪早期油画相对“低调”,这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刘礼宾: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个市场有多低调。像徐悲鸿、林风眠、这些大师的作品价格并不低。或许应该这么形容,高价都聚集在这个市场的顶尖部分,中下部的尚待发掘。
在我看来,打个或许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有些时候的高价、天价,有点儿像“造星”的感觉。如果在拍场上低调,通常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对于作者的造诣业界公认,但很难找到他的作品;要么就是受重视程度不够高。
另一方面我认为,这种状态跟人们的欣赏习惯也有关。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油画,但到了三四十岁往上,出于回归、认识传统的因素,往往更加偏爱国画。而这个年龄段,正是有能力进行收藏的时期。
《中国收藏》:20世纪早期油画最为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刘礼宾:20世纪早期油画最为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能与中国当时所处的时代,从某种程度上契合。无论是从题材、笔墨还是风格上,这一时期的作品都带有明显的中国油画的某种特征。
业内有研究认为,由早期油画,可以牵扯出很多的研究课题,比如说民国时期的美术教育,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课题。早期油画对于西画东渐,并不是开端,而是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时期。
《中国收藏》:对于以徐悲鸿为首的这些大师的价值,从20世纪早期油画的学术研究上来说应当如何界定?
刘礼宾:20世纪早期油画先驱们,不管是留日也好,还是留欧美也罢,多少都怀抱救亡图存的壮志和悲情,他们考虑的是民族复兴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油画的时候注重和西方科学文化之间有一种主观的能动性,注重油画对国画的借鉴意义。这虽然是一种学习的姿态,但至少表示在文化交流上已经是对等的姿态,正是因为有着这种价值观使他们每个人的选择都基于自然而然的个人主义,没有被误导、被强迫。虽然他们热情地模仿西方,但绝对不是趋炎附势的姿态;他们怀着一份激情天然地成为现代主义绘画在中国的第一代人。他们的这种“西学东用”的态度,也决定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民族化成为学术界高度关注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有着诸多争论。
谈到早期油画先驱,我觉得不能放在这个概念下去一概而论。例如,相比之下,常玉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位画家。但是我反而认为他和我们今天谈到的“20世纪早期油画”关系不大。因为他常年居住在国外,他的作品很纯粹,受中国题材和中国文化元素的影响很明显,然而,他在当时却较少为大众所识,直到后来才慢慢被发掘。他身上有那个时期艺术家的特征共性,但从作品上来看却与中国当时所处的特殊时代没有多大联系和交集。
除此之外,像关良、卫天霖、刘海粟,他们在艺术史上的地位与徐悲鸿、林风眠不相上下,都是属于开宗立派级别的大师,油画家的数量虽不多,但他们作品的价格却不高。还有一些早期的油画家几乎被人遗忘,比如沙耆、李铁夫、朱士杰、周碧初等人,虽然在技法上,后人已超越了他们,但从整体的艺术修养、对待艺术的态度、贯注在作品中的思想和时代的关系来说,他们作品的先行意义和艺术价值是应当得到艺术史和艺术品市场肯定的。
《中国收藏》:20世纪早期油画正因为时代的特殊而显得特殊,甚至有比较新锐的观点称其是中国油画史的“悲剧”,因为这一期间那些大师的作品都处于青春期,是幼稚的,对此您如何看待?
刘礼宾:曾经看到过这样的观点,认为我们不应高估早期油画这份遗产,因为他们的才华与实践既来不及展开、锤炼、发扬,更不可能自我完成。与同期的美国画家、俄罗斯画家、日本画家相比,他们的作质相对幼稚、脆弱,只有青春期,没有成熟期。
我不赞成这种的观点。还是以徐悲鸿先生为例,对于他而言,这一时期恰恰是他创作成熟的时期。你指的幼稚、稚拙,是以什么来比较、衡量呢?看到另一个人比这个人画得更好,就说这个人稚拙?我想不能这么说。
毕竟,早期油画先驱这一批能称之为大师的人,他们都是从西方学成归来,本身又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对于中西文化结合、交融,他们做得很地道。在中国油画短短100年的历史当中,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考量,早期油画都可谓是一块内涵颇深的领域,现在在艺术史的探讨中总会出现某些偏激的“误区”,要么厚古薄今,要么薄古厚今。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如果去看看庞薰先生的作品,或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中国收藏》:放眼到世界艺术史当中,早期油画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刘礼宾:早期油画因为时间短,要说它反过来怎么去影响世界油画艺术还谈不上。它和当年美国殖民地时期的油画有着类似的地方。
而对于整个民国艺术史来说,油画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是中国油画变革的重要时期,对此后中国艺术的影响都非常大。早期油画的海外归来派将国外传统的写实技法和油画形式引入中国,主动以这种域外艺术形式表现社会现实。即使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虽然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技法方面都还存在诸多不够完善之处,但对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功劳。
《中国收藏》:从拍卖市场看,20世纪早期油画相对“低调”,这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刘礼宾: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个市场有多低调。像徐悲鸿、林风眠、这些大师的作品价格并不低。或许应该这么形容,高价都聚集在这个市场的顶尖部分,中下部的尚待发掘。
在我看来,打个或许不是很恰当的比方,有些时候的高价、天价,有点儿像“造星”的感觉。如果在拍场上低调,通常有两个原因,要么是对于作者的造诣业界公认,但很难找到他的作品;要么就是受重视程度不够高。
另一方面我认为,这种状态跟人们的欣赏习惯也有关。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喜欢油画,但到了三四十岁往上,出于回归、认识传统的因素,往往更加偏爱国画。而这个年龄段,正是有能力进行收藏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