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国家体系的制度生成及其思想基础

来源 :欧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k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主权国家体系的形成是20世纪国际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本文以主权国家从产生到全球林立为历时背景,阐述了国际体制的变革历程,对国际制度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作了深入分析,以期对国际政治的历史与现实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作出把握。
其他文献
本文在传统的非营利组织经济分析方法基础上,以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为切入点.从国际经验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我国经济发展实证角度发现非营利组织发展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外在一致性,最后提出关于非营利组织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联机理的四个理论推断。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当日,胡锦涛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4号公布了《反分裂国家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005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特别是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中的一件大事。《意见》体现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内容、方式和程序等作了科学规范,是指导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纲领性文件。
由全国人大颁布的《电子签名法》,已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的实施将有利于网络经济的发展。
2005年4月18日,首都各大报纸刊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2005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要抓好的重要工作。
国际政治包括了三方面特性,即缺乏中央权威而产生的无政府性,主要由国家间社会与经济的交往而产生的社会性,世界生产关系中享有不同权力与利益的社会力量所形成的阶层性,信奉不同政治意识形态(保守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的人对这三种特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强调,,由此产生了不同的国际政治观: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这三种国际观对于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去理解,分析国际关系的不同属性是有用的,但这三种属性共存在国际关系的现实中,在国际关系的具体研究中仍应兼收并蓄,否则不能全面地理解国际关系的复杂性。
期刊
“全球市民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而逐渐兴起,在对传统国家行为的自私失望之余,人们对“全球市民社会”推进民主化,解决全人类问题的能力寄予了很高的希望,本文从分析“全球市民社会”功能发挥的三个层次入手,指出国家在市民社会,国家和国际社会三个层次上均对“全球市民社会”起着制约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辩证在看待它的发展,不能认为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本文最后还讨论了我们对“全球市民社会”应持有的态度。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柱石。“没有一支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自上世纪中叶起,“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就成为响彻云天的口号。如今,我们不仅要学习解放军的好思想、好作风和过硬的军事本领,还要学习建军78年来创造的管理经验,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改善行政管理工作。
信息技术革命给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带来的深刻影响,使得信息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关系研究的新视野。根据各种理论本身的流派渊源和立论特点,本文将迄今为止的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纳入“新自由主义/乐观主义”,“新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实用主义”的分析框架之内,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鉴于西言信息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日臻成熟和国内理论体系的滞后,作者认为有必要重新界定国际政治中的某些基本概念,以适应变化中的国际关系,为我国制订和实施前瞻性的外交战略作出理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