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学生觉得生物难学,是因为他们对这门功课不感兴趣,未人人从中体会到乐趣。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兴趣,就能帮助他们找到学习这门课的动力,学好生物课。
如何让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使学生爱上它,是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无论在哪个班任教,我上的第一堂课都会精心地去准备,如果我能在第一节课上,运用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拿下”这些学生,那么以后的课就会轻松很多。课上我从不拘泥于课本,会列举许多相关事例,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懂得生物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洞庭湖、鄱阳湖等降到最低水位,云南连年大旱,美国、欧洲的极端寒冷天气等等,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教学方法要新颖灵活
一成不变的课堂就像死水一潭,只有富有变化,丰富多彩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物课堂上要长久地吸引住学生,就得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将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亡和睡着时的状态。
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制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重点知识实验化。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
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却向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概念和理论教学非常枯燥。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勤钻研,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那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爱生物,并努力学好生物课。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源县树河中学)
如何让生物课变得生动有趣,进而使学生爱上它,是初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经验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无论在哪个班任教,我上的第一堂课都会精心地去准备,如果我能在第一节课上,运用自己的能力和个人魅力“拿下”这些学生,那么以后的课就会轻松很多。课上我从不拘泥于课本,会列举许多相关事例,激发学生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使其懂得生物并不遥远,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洞庭湖、鄱阳湖等降到最低水位,云南连年大旱,美国、欧洲的极端寒冷天气等等,都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
教学方法要新颖灵活
一成不变的课堂就像死水一潭,只有富有变化,丰富多彩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生物课堂上要长久地吸引住学生,就得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巧用比喻化疑难。细胞膜的结构像花生糕:花生米像蛋白质分子,爆米花像磷脂分子,花生米以不同的深度覆盖、镶嵌或贯穿于其中。将糖类和ATP比喻成家里的粮食和口袋里的现金。高温和低温对酶的影响,比喻成人死亡和睡着时的状态。
妙用诗词添兴趣。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有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可形象地表述为“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表明不需要能量,“直下”表明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主动运输:可形象地表述为“逆水行舟用力撑”,“逆水”表示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行舟”表示需要载体,“用力撑”表示需要能量。
口诀谐音助记忆。如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记成“携一两本淡色书来”。植物必需的七种微量元素记成“铜棚新炉贴馍馍”(铜硼锌氯铁钼猛)。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线(放线菌)蓝(蓝藻)子。
理论知识实际化。讲无氧呼吸时,我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发挥:长跑后我们总感到腰酸背痛,为什么呢?因为长跑时氧气供应不足,我们的体细胞会进行少量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组织里乳酸积累过多会使人腰酸背疼;制酒时为什么要密封?因为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制酒时若密封不严,酒曲就会进行有氧呼吸,降低酒精产量,如果酒曲不纯,混有乳酸菌,则制酒的同时产生乳酸,降低酒精质量。
重点知识实验化。有识之士都认为:有标本就不用挂图,有实物就不用标本,有动手实验就不用实物。让学生多动手、多做实验其意义远比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本身要好得多。亲自动手实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能通过实验操作发现新问题。
用趣闻轶事引领主题。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却向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遂其心愿吗?”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许多教师认为概念和理论教学非常枯燥。其实,只要具有幽默感,做到“雅俗结合”,用风趣的语言、材料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就能将繁重沉闷化为轻松活跃,将繁杂化为简洁,将单薄变为丰富。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热爱学生,勤钻研,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那一定会让我们的学生更加喜爱生物,并努力学好生物课。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源县树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