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盲女,引领西藏盲童触摸“色彩”生活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xuehai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藏拉萨江苏路的一小巷深处,有一所普通的藏式院落。进入院落后,记者看见,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士正在“自如”地上下楼梯,并且穿梭于各个房间。孩子们只要一听到她的声音,脸上便会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有着一双漂亮大眼睛的外国女士原来是一位盲人。而就是这位来自万里之外的失明女子,在这所藏式院落里生活了7年,引领着一群失去光明的孩子第一次开始认识自我,第一次开始拥有梦想,第一次触摸到一种有“色彩”的生活。她就是来自德国的萨布瑞亚,国际盲人无国界组织驻藏代表、西藏残联盲人康复及培训中心的项目专家。
  自1998年起,萨布瑞亚在丈夫保罗的协助下致力于西藏的盲童教育,用心传递笑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点亮他们心灵的“眼睛”。
  
  “我可以在黑暗里读书,你行吗?”
  
  一听到有人来了,活泼可爱的藏族孩子们一下子拥了上来,其中一个孩子大胆地抓着记者的手,边摸边问:“你是谁呀?”萨布瑞亚告诉记者,很多孩子刚来时表现得很害羞,很自卑,非常自闭,不愿意與人交流。他们的家人也认为孩子到这里不一定能改变什么或是学到什么。但时间久了,当孩子们慢慢掌握了一些知识与技能后,他们开始变得乐观自信,对生活充满热情。
  当被别人骂成“傻子”的时候,孩子们学会了报以一笑,并回答:“我不是傻子,只是眼睛看不见而已。”或者予以回击道:“我可以在黑暗里读书,你行吗?”他们还会骄傲地问:“你会汉语吗?会英语吗?会电脑吗?”
  “她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儿子、女儿。”孩子们的变化令父母惊喜,由此对萨布瑞亚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这里的孩子不仅充满自信,还在编织着自己人生的梦想。现年9岁的其美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谈到最大的梦想,他说想当一名出租车司机。虽然知道自己眼睛看不见无法开车,但他并不因此而气馁。“我自己不能开车,我可以开一家出租车公司,我当老板,雇其他人替我开车。”其美说着,脸上流露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17岁的玉珍现在已进入正规学校就读,但每到周末,她都会回到盲童学校。玉珍说:“这儿就像我的家,萨布瑞亚和保罗就是我的阿爸阿妈。”玉珍对学习英语有着强烈的兴趣,萨布瑞亚正在联系将她送到国外学习。玉珍说,毕业后她一定会回到盲童学校当一名英语盲文教师。“就像萨布瑞亚老师一样,用爱心换取西藏盲童的开心。”
  
  “孩子们需要我一天,我就会留一天。”
  
  在过去的7年里,萨布瑞亚不断地在西藏各地寻访盲童的下落,并且将一些盲童带回西藏盲童学校。与此同时,萨布瑞亚还开办了盲文师资培训班,希望能培养更多的专业盲文教师。2000年11月,西藏残联与盲文无国界组织合作开展的助盲项目正式实施。培训中心成立以来,学生已从起初的6名增加到现在的40余名,同时拥有6名专职教师。
  现年31岁的桑布是盲童学校的盲文英语教师。他告诉记者,他原本是一名导游,25岁那年因车祸导致双目失明。刚失明时,很痛苦,很茫然,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废人。经朋友介绍来到盲童学校后,孩子们的乐观自信与勤奋好学,让桑布深受感染。他的人生开始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就是学好盲文,把自己所学的全都教给这里的孩子。
  盲童学校的孩子从4岁到17岁、18岁不等。除了几个年龄太小的幼童之外,孩子们大都可以读、写,使用盲文打字机和盲人电脑,并能熟练地运用汉、藏、英三种语言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这比一般正常健全的西藏儿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还要多。在学校,盲童不仅要接受初级教育、基本生活技能训练,还可以选择盲人按摩、音乐、美术、手工编织等一些适合盲人从事的职业技能培训。“正因为看不见,盲童才应该掌握更多的技能,”萨布瑞亚说,“这会让他们感到完全有能力对自己和社会负起责任。”
  如今,盲童学校的不少盲童纷纷走出培训中心开始了新的生活。玉珍等4名学生被送到正规小学就读,而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丹增、吉拉等8人在拉萨开办了盲人按摩中心,不少客人慕名而至,生意很不错。
  “我之所以决定留在西藏帮助这里的盲人,是因为我自己也是盲人,我能体会失明给孩子带来的迷茫与痛苦,但我更了解失明并非不可逾越的缺陷,我希望能够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盲人找回自信,找回自己人生的价值。”萨布瑞亚动情地说。当问起今后还打算在西藏待多久,萨布瑞亚笑笑说:“只要孩子们需要我一天,我就会待一天,直到有人能够代替我完成这些孩子的心愿,我仍愿意默默地祝福他们。”
  
  “盲人只是看不见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们愚蠢……”
  
  “盲人只是看不见而已,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手脚笨拙,更不意味着他们愚蠢。”这是萨布瑞亚在告别光明世界后的岁月里,逐步形成的一种信念,并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盲童教育中。现年35岁的萨布瑞亚因患某种眼疾,12岁时不幸双目失明,随后她被送进了盲人学校。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萨布瑞亚不仅完成了盲人学校的全部课程,并且考入了德国波恩大学。
  在波恩大学期间,对神秘东方的浓厚兴趣让萨布瑞亚选择了中亚学作为研修专业,着重学习藏、蒙学,她还专门学习了藏文,最初学习藏文是在电脑听音分析器的帮助下进行学习。通过学习藏文,她产生了开发藏文盲文的念头,并根据盲文的特点和藏文字结构的特点,开始开发比较可行易学的藏盲文。1997年,即将大学毕业的萨布瑞亚慕名来到拉萨旅游,旅行途中她特别关注这里盲人的生活处境。当她得知这里许多盲童生存艰难,少有机会接受教育时,心情十分沉重。
  萨布瑞亚说,她刚来时,发现这里的很多人歧视盲人,并粗鲁地叫他们“夏果”(藏语“瞎子”的意思),认为他们之所以成为盲人是因果报应,是前世造了孽。“没有知识,缺乏生存的技能以及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使这里的盲童们不仅看不到常人的世界,更无法体验心灵的光明。”萨布瑞亚说。
  “留在西藏,给雪域高原上的盲童创造受教育的机会。”萨布瑞亚心中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当萨布瑞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她在西藏结识的外国朋友时,他们都认为她的想法太不切实际,她是盲人,可能连自己都照顾不好,又怎么去帮助别人。而惟一认可、并认为萨布瑞亚能够从事这项工作的,便是她在拉萨旅游期间邂逅的来自荷兰的保罗。
  1998年6月,萨布瑞亚为建立西藏助盲项目向德国政府申报并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当萨布瑞亚打电话告诉保罗她准备只身前往西藏时,让她万万想不到的是,保罗居然说他会辞去工作与她同去。“这让我感到十分意外和感动,我想是共同的理想与信念让我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保罗是我生命当中最重要、也是给我最大支持的人,我想没有他,也许我早就放弃了。”萨布瑞亚眼睛湿润了。2000年,德国邦德机构授予她“金鹿奖”,这一奖项颁发给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的有所作为者,是代表德国政府给予的最高荣誉。2001年,荷兰驻华大使贺飞烈赶到拉萨,代表荷兰女王授予萨布瑞亚夫妇二人“爵士勋章”。
  据西藏自治区残联副理事长旺青格烈介绍,目前该项目国内外援助资金投入已达到500多万元。“这对异域夫妇为西藏的盲童教育付出了很多,他们的敬业精神始终感染着我们这些在西藏从事残疾人工作的人。”旺青格烈感叹道。(新华社供本刊专稿)
其他文献
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在识字教学中可采取趣味识字教学,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和识字量。文章从趣味识字教学的概述和出现的主要原因、趣味识字教学的
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经验,就砖混结构房屋产生裂缝的一般原因,裂缝形态及预防治理措施作一论述.
提出并研究开发了基于Web的机械设计材料库系统.该系统包括常规材料库和动态材料库,提供多级别用户服务,具有查询、添加、修稿和删除功能.
本文从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学习长效动力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方法,作为物理教师,笔者认为,除了尽心尽力上好物理课外,教师还应注意研究学生
目的总结小儿预防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进行预防接种的240例小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小儿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予以
为了适应强化冶炼和炼钢新技术发展的需要,钢包普遍采用高导热性的耐火材料,虽然包龄有所提高,但是也使得钢水散热速度加快,钢包外壳温度过高,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天津钢
2012年7月1日,《军人保险法》出台,对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随军未就业军人配偶保险等问题从法律层面做出了规定。全军军人保险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总后勤部
目前掘进工作面的通风难于管理,很需要经常不断地进行监控.应用现代技术设计一套风量自动检测装置,对巷道的通风情况进行日常检测,显示巷道的实际供风量,并且在危险情况下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