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领域对深度学习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在内涵、特征与内在联系上存在差异,融入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学习范式模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课堂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A-0007-05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教育的目的,必然包含优秀思维品质的培育。然而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以“传递——接受”为范式的教学传统仍然处于支配地位,学生的学习多呈现出被动、肤浅的状态。由于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然而,以知识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未来社会往往要求学生掌握批判与创造、乐于协作、善于沟通等综合素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达成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度加工、融合与运用。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建构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型。鉴于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基本要素,可以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与运用,达成对于知识的深度加工,实现深度学习。
一、批判性思维与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汉语中的“深度学习”对应两个英文术语:deep learning与deeper learning,但两者却归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计算机领域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又称“深层结构学习”(deep structured learning)或“层级学习”(hierarchical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教育学领域的“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相对于“浅层学习”(shallow learning)而言。两种英文术语译文的雷同引发一些学者的误解,发出“机器都会深度学习了,更何况人!”这样的哀叹。
教育学领域里关于深度学习研究,肇始于瑞典学者弗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尔乔(Marton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课堂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6A-0007-05
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教育的目的,必然包含优秀思维品质的培育。然而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以“传递——接受”为范式的教学传统仍然处于支配地位,学生的学习多呈现出被动、肤浅的状态。由于缺乏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学生无法有效地将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然而,以知识化、网络化为特点的未来社会往往要求学生掌握批判与创造、乐于协作、善于沟通等综合素养。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达成知识的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创造,实现对于知识的深度加工、融合与运用。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建构利于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型。鉴于批判性思维是深度学习的基本要素,可以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学习与运用,达成对于知识的深度加工,实现深度学习。
一、批判性思维与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汉语中的“深度学习”对应两个英文术语:deep learning与deeper learning,但两者却归属于不同的学科领域。计算机领域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又称“深层结构学习”(deep structured learning)或“层级学习”(hierarchical learning),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教育学领域的“深度学习”(deeper learning),是相对于“浅层学习”(shallow learning)而言。两种英文术语译文的雷同引发一些学者的误解,发出“机器都会深度学习了,更何况人!”这样的哀叹。
教育学领域里关于深度学习研究,肇始于瑞典学者弗伦斯·马顿和罗杰·萨尔乔(Mar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