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家们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与艺术。不同文化在接触交流中不免会让艺术家们产生创作冲动,至少有一小部分的创作灵感是来源于文化差异之间的碰撞。该文试通过西方艺术绘画和日本江户时期日本浮世绘产生的融合来进一步加强与增进人们对东西方艺术交流的认知,以更好地探索与协调中西两种不同的绘画方式。
关键词:西方艺术;日本浮世绘;中西融合;表现手法
一、日本浮世绘的起源
1.1浮世绘的背景与题材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盛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市民阶级崛起和世俗小说盛行的江户文化背景下,受明清版画的影响而形成的以歌舞伎生活和江户美景为题材的风俗画。“浮世绘”一词特指日本的风俗画,最先出现在被誉为最早的浮世绘画师——菱川师宣所绘的《月次之游》序中,其反映了俗世烟火的虚浮和人生短暂的日本“物哀”审美取向。
二、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对整体日本绘画的影响
2.1浮世绘在空间透视上的变化
说起浮世绘的透视其实笔者最初想到的是我们中国山水绘画的散点透视,画者以不同观察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画者的需要,移动立足点来进行观察,从各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中,呈现二维的画面。日本浮世绘正如中国绘画一样整体趋于平面,但不同的是浮世绘更加具有装饰性。在司马江汉的《西洋画谈》中提到了西方绘画的优越性,在这一书中他的论述十分坚决,以至于到现在还对很多日本与中国画家有影响:“没有如实表现现实的绘画不是好的绘画。写实绘画也并非局限于使用透视法,东方绘画不讲究细节的准确性,但是一幅图画如果没有细节的准确,便算不上是图画。客观真实的绘画,是将所有的绘画对象—山水、花鸟虫草、牛羊、树石等—完全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画出来,这样画出来才活泼生动。”于是此后日本画家们便对新兴的西方绘画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况且在笔者看来他们本就十分擅长吸收新的事物。以之前圆山应举的《写生贴:追和逃》为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那时的画家可能对人对人体结构等各方面处理较为简略,但在衣服的处理方面却显得十分灵动飘逸,这让笔者想到了中国的两种典型的人物衣褶的画法“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前者笔法刚劲,所画人物的衣物都紧贴于身体,仿佛刚刚从水中出来。后者笔法多变,线如莼菜条,笔法飘逸。总体来说和日本当时的绘画形式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偏向平面,并且用衣纹的穿插叠压来表现平面中的空间,这可能与早前的日本画家都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有关。
反观之后的日本绘画,在渐渐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则以后,开始尝试调整画面中人物的大小试图体现空间透视。首先是奥村政信的《吉原双陆游戏图》,这幅画是以一个大型茶馆为题材,可以明显的看出画中茶馆的柱子与房屋的框架结构以长直线准确的表现出远近空间关系,还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遵循着近大远小的规律。同时人物身上的衣纹线条还是残留着东方色彩,线条婉转多变,与建筑结构的直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2西方绘画对浮世绘明暗表现的影响
在18世纪日本艺术家非常推崇中国文人画,而中国文人画家例如徐渭,朱耷等通常追求意笔草草,不求形似。以画抒写胸中意气,即景生情。此前的日本绘画更加偏向平面色块,以扁平化的形态呈现给观众,给人以简洁的美感,更类似一种装饰性绘画。
在写实绘画传入日本后,似乎给日本画家重新认识自然世界指出了一条明路。在本多利明在1789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就曾提到:“西洋绘画技艺的高超,意在正确的描绘物象,使图画与原物看起来完全相像,因此他们的绘画很有实用的功能。欲达此目的有规可循。西洋人将百日光线分为光和影两部分,并使用远近透视法以正确的描画原物。如欲从正面画人鼻,日本绘画无法表现鼻梁中线。使用西洋画法,于鼻一侧画出阴影,则鼻梁高度立显。”
2.3日本浮世绘在轮廓线上所受到的影响
笔者在这里用葛饰北斋的《强奸》与《女人与章鱼》为例,来讲一下浮世绘在轮廓线上所受到的影响,在这两张木刻版画的底稿上,葛饰北斋一次又一次的刻画着人物的轮廓线,寻找人物本身的结构,已求得最准确最生动的人物轮廓线。这样的画面本就需要反复精心设计,而不能像先前学习“南画”的意笔草草,不求形似。所以相比中国画的意在笔先而言,日本木刻画家的工作方法在本质上说其实是更加接近西方而不是东方。像葛饰北斋的另一件作品《鬼脸图》,这张画相比于同时期葛饰北斋和其他画家的任何一张作品来说可能均不相同,十分接近17世纪的意大利素描。画面中出现了明暗的表达、结构的探寻,暗部的形状贴合结构,笔触感的刻画类似于西方的钢笔画。同时也反映出葛饰北斋对寻求形式美和西方艺术有着更多的联系,对西方的素描有着强大的好奇心。
三、小结
由此可见,西方绘画对日本浮世绘带来的影响的毋庸置疑的,百余年来中西艺术的交流从未间断。本篇文章仅仅是从表现手法这个浅层而外在的方面来思考西方艺术所带来的影响,其实东西方对世界的认知在传统上就很不相同,他们所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对外来艺术的反应过程,并非对外来美术和风格的全盘接受。相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的反应是一个吸收和转换的过程,但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扭曲的现象。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差异多么巨大才能充分的欣赏到这些艺术家在不同时代中取得的创造性成就,他们努力的去挑战东西方文化带来的差异,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法,达到东西方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夫也.《日本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Michael Sullivan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井上靖(日).《西域物语》[M].新潮社.昭和五十二年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千容.浅析浮世绘绘画元素在现代商业插画中的应用[J].视觉艺术.2019
[6]范骞.浅谈自然崇拜对日本美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21).
关键词:西方艺术;日本浮世绘;中西融合;表现手法
一、日本浮世绘的起源
1.1浮世绘的背景与题材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期盛行的一种艺术形式,是在市民阶级崛起和世俗小说盛行的江户文化背景下,受明清版画的影响而形成的以歌舞伎生活和江户美景为题材的风俗画。“浮世绘”一词特指日本的风俗画,最先出现在被誉为最早的浮世绘画师——菱川师宣所绘的《月次之游》序中,其反映了俗世烟火的虚浮和人生短暂的日本“物哀”审美取向。
二、西方绘画在表现手法上对整体日本绘画的影响
2.1浮世绘在空间透视上的变化
说起浮世绘的透视其实笔者最初想到的是我们中国山水绘画的散点透视,画者以不同观察点,也不受下定视域的限制,而是根据画者的需要,移动立足点来进行观察,从各不同立足点上所看到的东西都可组织进自己的画面中,呈现二维的画面。日本浮世绘正如中国绘画一样整体趋于平面,但不同的是浮世绘更加具有装饰性。在司马江汉的《西洋画谈》中提到了西方绘画的优越性,在这一书中他的论述十分坚决,以至于到现在还对很多日本与中国画家有影响:“没有如实表现现实的绘画不是好的绘画。写实绘画也并非局限于使用透视法,东方绘画不讲究细节的准确性,但是一幅图画如果没有细节的准确,便算不上是图画。客观真实的绘画,是将所有的绘画对象—山水、花鸟虫草、牛羊、树石等—完全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画出来,这样画出来才活泼生动。”于是此后日本画家们便对新兴的西方绘画技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况且在笔者看来他们本就十分擅长吸收新的事物。以之前圆山应举的《写生贴:追和逃》为例子来说,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那时的画家可能对人对人体结构等各方面处理较为简略,但在衣服的处理方面却显得十分灵动飘逸,这让笔者想到了中国的两种典型的人物衣褶的画法“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前者笔法刚劲,所画人物的衣物都紧贴于身体,仿佛刚刚从水中出来。后者笔法多变,线如莼菜条,笔法飘逸。总体来说和日本当时的绘画形式有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偏向平面,并且用衣纹的穿插叠压来表现平面中的空间,这可能与早前的日本画家都深受中国绘画的影响有关。
反观之后的日本绘画,在渐渐吸收了西方绘画的透视法则以后,开始尝试调整画面中人物的大小试图体现空间透视。首先是奥村政信的《吉原双陆游戏图》,这幅画是以一个大型茶馆为题材,可以明显的看出画中茶馆的柱子与房屋的框架结构以长直线准确的表现出远近空间关系,还有人物之间的关系都遵循着近大远小的规律。同时人物身上的衣纹线条还是残留着东方色彩,线条婉转多变,与建筑结构的直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2西方绘画对浮世绘明暗表现的影响
在18世纪日本艺术家非常推崇中国文人画,而中国文人画家例如徐渭,朱耷等通常追求意笔草草,不求形似。以画抒写胸中意气,即景生情。此前的日本绘画更加偏向平面色块,以扁平化的形态呈现给观众,给人以简洁的美感,更类似一种装饰性绘画。
在写实绘画传入日本后,似乎给日本画家重新认识自然世界指出了一条明路。在本多利明在1789年出版的一本書中就曾提到:“西洋绘画技艺的高超,意在正确的描绘物象,使图画与原物看起来完全相像,因此他们的绘画很有实用的功能。欲达此目的有规可循。西洋人将百日光线分为光和影两部分,并使用远近透视法以正确的描画原物。如欲从正面画人鼻,日本绘画无法表现鼻梁中线。使用西洋画法,于鼻一侧画出阴影,则鼻梁高度立显。”
2.3日本浮世绘在轮廓线上所受到的影响
笔者在这里用葛饰北斋的《强奸》与《女人与章鱼》为例,来讲一下浮世绘在轮廓线上所受到的影响,在这两张木刻版画的底稿上,葛饰北斋一次又一次的刻画着人物的轮廓线,寻找人物本身的结构,已求得最准确最生动的人物轮廓线。这样的画面本就需要反复精心设计,而不能像先前学习“南画”的意笔草草,不求形似。所以相比中国画的意在笔先而言,日本木刻画家的工作方法在本质上说其实是更加接近西方而不是东方。像葛饰北斋的另一件作品《鬼脸图》,这张画相比于同时期葛饰北斋和其他画家的任何一张作品来说可能均不相同,十分接近17世纪的意大利素描。画面中出现了明暗的表达、结构的探寻,暗部的形状贴合结构,笔触感的刻画类似于西方的钢笔画。同时也反映出葛饰北斋对寻求形式美和西方艺术有着更多的联系,对西方的素描有着强大的好奇心。
三、小结
由此可见,西方绘画对日本浮世绘带来的影响的毋庸置疑的,百余年来中西艺术的交流从未间断。本篇文章仅仅是从表现手法这个浅层而外在的方面来思考西方艺术所带来的影响,其实东西方对世界的认知在传统上就很不相同,他们所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对外来艺术的反应过程,并非对外来美术和风格的全盘接受。相对于艺术家而言,他们的反应是一个吸收和转换的过程,但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扭曲的现象。我们只有认识到这些差异多么巨大才能充分的欣赏到这些艺术家在不同时代中取得的创造性成就,他们努力的去挑战东西方文化带来的差异,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法,达到东西方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夫也.《日本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Michael Sullivan :《The meeting of Eastern and Western Art》[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
[3]井上靖(日).《西域物语》[M].新潮社.昭和五十二年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黄千容.浅析浮世绘绘画元素在现代商业插画中的应用[J].视觉艺术.2019
[6]范骞.浅谈自然崇拜对日本美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