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3年底,画报人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南,繼续领略云南之美。
从红河梯田到大理洱海,从文山广南到德宏芒市,等等等等,这些年来,云南39.4万平方公里之大,画报人的足迹跨越东南西北,从未停歇。纵然有太多的地方,我们在不同季节,去过不止一次,但只要与激情相伴,便从不会有乏味的旅程。
这一趟,我们更有不寻常的收获。在滇西方向,我们沐浴着一路阳光,全程温暖敞亮,无数美景逐个细数,心旷神怡,这趟3000公里的行程昭告了一个事实:云南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避寒圣地。
但在滇东南方向,同事却在微信中频频发图,传递出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理应更加温暖的红河、文山两地,却被漫天飞雪和雨雾严实笼罩!12月中旬一场多年不遇的寒流,在云南诸多地区携来罕见的大雪,使行程瞬间变得步履难行!云南大雪,是喜是忧?你是否能想象雪中梯田的景致?是否能想象广南榕树披上银装?无论如何,这一切都让行程变得与众不同!
这就是云南,充满张力和想象力的奇幻之地。每一趟行程,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一路向西 追寻阳光的旅程
向西路径:昆明——大理——剑川——洱源——腾冲——芒市——隆阳——巍山——昆明
我个人觉得,云南冬天的阳光可以申报个世界自然遗产,顺带,在云南晒太阳种种行为,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雾霾横行的年代和地区,阳光不是没有,而是不透。既然干净而暖和的阳光现在都成了奢侈品,那么云南冬日暖阳算不算暴殄天物?
一路向西,迎着阳光,高歌前行。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我们的行程接近3000公里,跨越一两个气候带,线路看起来几乎囊括整个云南西部,但事实上只是徜徉了其中几个点而已。从剑川到腾冲,从芒市到巍山,沿途风情各异,景观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每天推窗都能看见的朝阳,以及阳台上缓慢下沉的落日。
我们的行李箱中,从羽绒服到短袖T恤一应俱全,全副武装,然而想象中的寒流从未发生。这是云南冬季最美好的一面:鲜花蓄势待发,河流休养生息,天空碧蓝如洗,云海遍地蒸腾。更重要的是,作为奢侈品的干干净净的阳光,每一天都在高原山间肆意挥洒,照亮旅程。
这年年底,较为特殊,云南习惯性冬季晴空主旋律中,竟意外哼出不少插曲,从滇西返回昆明之后,有白雪带来惊喜,有大雾封锁航程,有寒流各种侵袭。这愈发让我们怀念起那些滇西旅程中的美好日夜。
在任何时候,一路有阳光,真好。
洱海 鸥飞碧海 水映长空
抵达大理时,正值中午,洱海波平如镜,苍山若隐若现。
对人称“风城”的大理而言,据说一年只刮两场风,每场半年,这样难得的静风天气称得上百日未遇。特地从东岸路过,故意要领略传说中的“中国最美骑行线” 观感如何。
洱海东岸目前已修好高标准的环湖公路,一面邻水,一面靠山,无论对自驾还是骑行,甚至步行者而言,这条路都是一条梦幻般的旅途。驱车行驶在黝黑宽敞的路面上,迎着清凉微风,走走停停,一路美景伴随,限速瞬间失去意义,谁会舍得开快车?
从东岸隔洱海看苍山,只见一道黛色屏障高耸入云,山影倒映在湖中,随波变形,形同巨龙。如果正值月圆,则著名的大理四大绝景之二“苍山雪、洱海月”可同时收入眼底。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洱海东岸也是每一位摄影师梦寐以求的“电筒光”现象多发地,这种学名叫“丁达尔现象”的局部光影,在其他地区要想碰到唯有痴痴等待,但在这里,一年四季均会高频率发生在苍洱之间,尤其在夏秋之交,苍洱携手合作,每天奉上视觉盛宴。
在小普陀岛,我们首次遇到鸥飞碧海的灵动场面。红嘴鸥,现在也成了洱海的冬季名片,齐刷刷的一群精灵,在晴空丽日下,竟把小普陀岛烘托成海上仙山……
纵然美景如斯,仍碍于行程紧凑,不得不含恨离去,下一站:剑川!
剑川 大丽高速旁的博大壮丽
百年前,剑川就以木雕工艺闻名于世,白族工匠的艺术细胞在剑川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这只是我们对剑川的既有印象,事实上剑川石雕的工艺水准绝不在木雕之下,因此当代剑川被赋予一个极其形象的封号,叫做“一剑双雕”。能够出孕育这种艺术品的地方,理所当然也必须是古典韵味厚实之处。
剑川古城不大,但古风依然,大宅遍地。西门街附近的古建筑群中,大量使用的木雕构建,水准之高,工艺之复杂,已然让人瞠目结舌。但在古典家具厂,现代化工具与传统手工的结合,则催生出更令人震撼的当代木雕精品。这些木雕在走出剑川之后,再次公开出现的地点将包括中国大陆各地,乃至港澳台甚至海外。
在西门街二号鲁家大院,我们见到97岁高龄的张德和老人,正在院中安详静享难得的冬日暖阳。眼前这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她代表的是剑川民族手工艺品的最高水准。剑川白族手工艺品“德和布扎”正出自她的手下。她现在的身份是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大师。在她影响之下,她的家族正在将这一技艺日臻精益求精,将布扎这一传统工艺品推向更高更远的层次。传统一直在延续,从未消失。
来不及寻访剑川千狮山,石宝山、老君山、沙溪等等著名景观,但夜拍剑川星空,却成为此行最高潮的部分。零下五度,与剑川摄影达人杨继培驱车直上海拔3000米之上,沿途风车林立,群星闪耀,几乎伸手可摘。一行人在寒风中抖成一团,频频按动快门,各种造型,彻底嗨翻,与群星相约不眠,离天三尺三,直到夜未央。
腾冲 误入画卷深处 飞临火山之巅
从剑川返回大理,再从大理直抵腾冲,这中间我们错过了洱源,稍感遗憾。茈碧湖畔的梨花村,本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梨园”,最佳季节在每年三四月份,彼时落花如雪、古村如画,相当值得期待,留待下次。而腾冲银杏村,却正值黄叶染大地的黄金时间,此行绝对不容错过。
银杏村,云南景中新贵,位于腾冲江东,其名号的突然爆发仅在最近三四年间。它的横空出世填补了滇西冬季色彩空白。驱车从腾冲县城前往银杏村,不过半小时行程。我们到达时黄叶潮已近尾声,但举目所见,仍然摄人心魄,黄色毫无疑问是村中主色调,腾冲纯净的冬日阳光,穿透树上片片黄叶,再投射在满地黄叶上,使这种高贵的色彩在整个村庄肆意弥漫。一个几百人的小小村庄,最多时竟有上万人流连于此,这是什么概念?真心提醒那些想拍婚纱照的2014新人们,人生中有些地点最好不要错过。 在腾冲,火山、热海、湿地、银杏村、和顺古镇等等这些独一无二的景区,都被自然之手巧妙地安排在合理的线路之中,彼此距离很近。离银杏村不远,便有著名的大、小空山等候。这两处火山都属于腾冲火山群的一部分,按相对海拔而言,高不过百米,外观不秀不险,魅力何在?山分两种,一种长得漂漂亮亮,另一种重在内涵,腾冲火山明显属于后者。
但若完整看到火山全貌,则会彻底改变这印象。乘热气球飞临火山之巅是最佳选择,这也是我们蓄谋已久的想法。上午起风之前,我们坐上热气球大篮子, 徐徐升起,锥形火山逐渐从腾冲植被丰厚的大地上脱颖而出,极目所见,远远近近不下数十座之多。而在最远处,一道白云缠腰的巨大绿色屏障出现在天际,那显然是高黎贡山。
极边之城腾冲,其自然人文景观之丰富,绝不是三五天的旅行所能领略,即便是我们来过多次的和顺,如果不留出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也很难在这个“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古今传奇中进入角色,我们这次选择在外围田园中遥望和顺,一分一秒地等待清晨的阳光在来凤山后蓄足能量,然后突然弹出,抹在依山而建的层层建筑上,整个村庄刹那间变得像一座庞大的殿宇。是的,几百年来,和顺一直沐浴在如此温柔的照耀之中。
芒市 黑河老坡 遭遇“火山喷发”
不走寻常路,自有新发现。
从保山市腾冲辗转到德宏州梁河,再直抵芒市黑河老坡,这一路较为辛苦,并非常规线路,但又一次被证明是英明选择。芒市高峰黑河老坡用非比寻常的绝美风景,对长途跋涉的旅人给予了超值回报,让我们大为惊艳。
从芒市大坝子到黑河老坡,直线距离大约仅十几公里,但盘山公路的蜿蜒曲折大大超出想象,足足把行程延展出50公里以上。作为芒市的重要自然景观,黑河老坡这座亚热带高峰的魅力,我们很早以前在网络上就曾领略过一二,心生向往已不是一两天。
黑河老坡的惊艳,总是以很突然的方式出现。差不多一直快到顶峰时,你还沉浸在山路为啥没有尽头的狐疑之中,猛然间,一个巨大的草坡出现了,草坡上一道巨长的木栈道继续向上,仿佛天梯。沿着这道天梯,不顾天光已晚,我们顽固攀爬上去。身后,零散的白云正在向晚霞的节奏迅速转化。又一个突然间!发现身后的山脊上,一道冲天的白雾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喷薄而起,一头连着大地,一头连着几千米的高空,目睹大自然在这里上演的超级壮观一幕,当时我们就震惊了!
残阳如血的一刻,“喷发火山”将被涂抹上怎样的颜色?我们在山坡上静静观察。突然一只野猪从不远处的山梁上跑过,被大伙一阵惊呼,原本从容有度的野猪,立马慌张逃窜进丛林深处。此时,“火山”果然变色,大地进入“土豪金”模式,冲天云烟与山下的精致木屋一起,成就滇西之旅最精彩的一刻。
隆阳 青龙街私访老茶馆
离开芒市,前路变成归程,保山隆阳区是必到的一站。
隆阳区,古代永昌府的府治所在,而在永昌府设置之前,此地还有个更传奇的县名,叫做不韦县。县名来历与秦代名相吕不韦相关。隆阳区是中国历史上最边远的名郡之一,在云南,这里也是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青龙街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解读了永昌历史。位于隆阳区板桥镇的青龙街,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曾繁华一时。目前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与当代诸多“崭新的古镇”有别的是,当今青龙街的石板路,路边建筑物,乃至赶集的状态等等,仍是原汁原味的古旧状态,尤其是老茶馆,连经营都仍沿袭200年前的方式不变,号称“云南最老茶馆”名符其实。
午后,保山板桥镇青龙街上,几个老人安静地坐在街边,各种奇装异服的年轻人梳着飞扬的发型,不羁地走在路上;身后几个年轻的女子,红艳且性感十足的高跟鞋如马蹄一般,一声声叩响石板街。石板路上,农妇拖着沉重的板车走过,几辆花花绿绿的摩托车呼啸而去。格子门边,一位老妇人,正在专心纳着一双绣花鞋,全然不顾几米外摄影师的存在。
找到老茶馆并不困难,全镇就只有这家茶馆。门口的大锅热气腾腾,老板娘的茶壶嘴指引着茶客就坐的方向,墙上挂着蒙尘的马灯,你可以想象它真的被点燃的样子,因为茶馆的地板居然还是纯粹的“土地”,但已经被反复踩踏了两百年!
一名老汉,赤脚蹲在凳子上,抬起一个青花瓷茶壶,倒了一杯,然后点上烟斗,他并不着急喝下去,这是完全属于他的下午时间,他一声不吭,懒得看我。在这条街上,有多少淡定的老汉,在这里守着茶壶、叼着烟斗,被时光打磨,或者打磨了时光呢?
巍山 小城最具云南范儿
从古老的保山青龙街到同样古老的巍山城,走了几百公里,还是走不出历史的代入感。
巍山,可能是当今最具云南范儿的小城。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由内至外散发出的温热气息跟建水、大理完全不同,它的安静气质,透着骨子里的典雅,与其他旅游重镇的热闹劲儿也差别挺大。
巍山的味道,在干净透彻的冬日阳光下,体味得更为真切。这座街道狭窄的小城內密密麻麻地簇拥着成片的传统民居,却有着北京城一样规整的中轴线,中轴线的一头赫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城门——拱辰楼,这座城门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比北京天安门历史更久。楼阁南侧高悬的“雄魁六诏”匾额,透露了当年蒙化城(巍山旧称)的不俗身份——这里是南诏古国发祥地。与拱辰楼遥相呼应的是古城星拱楼,据说巍山人家凡有重要事件,只要在此贴张布告,立马全城皆知。而这些布告,多以标准文言文写成,古文功底差点都不一定能看懂。巍山是一座十足的活在当下的古城,生活在这里的人家,大都在几个世纪里沿袭着相同的血脉,遵循不变的家风。
巍山坝子北部的东莲花村,则显示出一个传统乡村在建筑上所能达到的极高水准。东莲花村历史可追溯自元代初期,但极盛时期则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民国年间,出身于东莲花村的重量级“马锅头”们从马帮贸易中收获了巨额财富,转而建造大量豪宅,其保存之完整,数量至之众多,装饰之精美,建筑之大气,令参观者无不由衷赞叹。午后,在马家大院,守着一杯清茶,听长者追忆大院主人家的传奇,不胜唏嘘。 琢木郎村,位于巍山东部山中,是纯粹的彝族大寨子,有关这个据说是南诏王族后裔建造的村落,已经有大量的精美摄影作品在报章杂志上屡见不鲜。琢木郎村绝对是摄影师值得翻山越岭的大片出产地,出现在镜头中的绝不仅仅只是玄妙的光影,还包括那些华丽的彝族传统服饰,这种服饰据说正是当地居民作为南诏王族后裔的证据之一。
事实上,还有更多面的巍山:巍宝山、红河源、太极顶……值得流连。行游巍山,应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
一路向南 像雾像雨又像风
向南路径:昆明—玉溪—建水—元阳—蒙自—河口—文山—丘北—富宁—广南—昆明
今年微博上有个段子:昆明的网友都忙着晒雪地美景,沈阳的“神回复”连忙出来“插科打诨”:“昆明都下雪了,沈阳还在等待,情何以堪。”一场大雪,是今年上天给予云南的新年礼物,从昆明的一片暖阳包围之中出发,到几天后邂逅最意外的超低温和大雪,这真是一次奇妙的际遇。
风霜雪雨,是一路向南遭遇的种种,去建水的坡头乡拜会纳楼土司府,遭遇“能见度0米”的大雾,一路摸索走进乡政府的大院,却在办公楼前10米内找不到任何建筑物,果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站在我的对面,我却看不到你;在河口到文山的老路上,铺天盖地的大雾再次来袭,资深老驾也无能为力,只能以10码的时速慢慢挪移;最难忘的是在广南回文山的路上,一场漫天大雪悄无声息地光顾,把俏皮的喀斯特地貌生生变成了北国风光……
大雪封路的焦虑、冰天雪地的兴奋,是我们这些南方人一辈子可能只有几次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是借助跟山峰的交会,才了解我们的毅力和勇气;借助跟大海的相遇,才了解我们的渺小和孤独;借助鲜花的芬芳,才看到了我们的喜悦和美丽;借助动物的呢喃,才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柔软与慈悲……所有发生在外面的感动与邂逅,都是我们一次又一次与自己的相遇,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去发现,去遭遇。
建水 深山中的土司府
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那就是纳楼长官司署,它既庄严又华伟,着实让人望而惊叹:地处偏僻的深山老林中能出现如此大观之建筑,可想主人之富有,工匠之技艺超前。
纳楼长官司署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时期世代统治红河两岸地区的纳楼茶甸副长官司(彝族土司)的衙门。它雄踞红河北岸山腰,占地面积2895平方米,大小房舍共70余间。衙署的正大门台阶重重,气势森严。四周砌有高大坚固的护墙,护墙四角又各盖有一座三层楼的碉堡。正厅宽敞明亮,土司老爷的宝座居中,两旁陈设着刀、枪、剑、戟等物件,这是审理事务、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从天井一侧绕到厨房,巨大的灶台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大灶台上原来还安放了一口巨型铁锅和一个偌大的饭甑。由于饭甑太大,依靠在梁上安一个滑轮,方能把饭甑抬起。
曾经的土司衙门,代表的是权势与威严,而今天徜徉在这些老宅之内,最大的感觉是一种安详——老屋如故人,以它那特有的民居,以它古老而华丽的建筑风格,无声地诉说着许多久远的往事……在村里乱逛,一不小心就会邂逅美轮美奂的木刻门窗、石雕柱脚,实在是让人惊喜不已。不管你向左向右,总会不期然地遇上一条或让你惊喜、或让你安然、或让你期待的小巷,长街短巷,总希望不期然地遇上一位相悦的女子,然后牵着她的手走进巷子深处,不回头……
蒙自 一段峥嵘往事的记忆
穿过百年历史烟云,回溯旧日时光,真让人觉得蒙自是一个奇特而动人的地方: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云南省第一个官办电报局,接着专为进出口贸易设立的海关诞生了,法国政府开始在此驻设领事馆,意、德、美、日等国的领事馆也接踵而至。作为中国首批“约开商埠”,蒙自演绎了太多传奇。
在南湖东南隅,那幢中国殿堂式建筑,依然是110年前落成时的格局,风尘仆仆的长窗依稀流露出哥特式的风格,这就是曾经气势非凡的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在那个已经永远逝去的时代,这里有过無比的华丽、热闹和辉煌,每一个角落里都弥漫着奢靡的气息,那法国人从遥远的欧罗巴带来的。
时光回到1938年,南湖堤岸上突然出现了一群风度翩翩的读书人,男的衬衣洁白,女的裙裾飘飘,倩影映入明净的湖中,搅动了一池春水,引得许多过路人驻足观看。由于昆明西南联大校舍不敷,设文学院和法商学院于蒙自,是为蒙自分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京津著名大学的师生云集蒙自,政府安排,绅士让房,把他们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于是,西南联大师生融进了南湖的风景。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则进南湖散步或读书。湖中碧波荡漾,荷叶田田;堤边绿树成阴,柳枝婆娑。蒙自优美的景致和悠闲的情调给这些远离故都的客人极大的慰藉。陈寅恪和汤用彤正是在他们永不疲倦的阳台神侃中,展现着哲学与史学的对谈;诗人闻一多则蛰居斗室,足不出户,独自沉醉于《楚辞》的华美辞章中,进行着他的《<天问>注疏》,于是也就有了郑天挺劝闻先生每日“何妨一下楼”的那番佳话;朱自清在他的《蒙自杂记》里,也留下了对南湖生活的美好记忆……
大师们的身影早已离开蒙自,他们的精神却从未走远,正如南湖边上那些栩栩如生的联大师生雕像群,它们提醒着我们,蒙自生活“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普者黑 冬天里的水墨春天
如果云南的红土高原是浓烈的巨幅油彩,那么丘北普者黑则是秀丽清逸的淡雅工笔。六七月是普者黑最美的季节,蓝天碧水下,竞相开放的高原荷花有万亩之多,在湖泊沿线形成“五里荷路”,进入深冬,普者黑魅力不减,蓝天、白云、碧波,高原把最美的颜色,都投影在玛瑙似的湖面上,迂回于一座座孤峰之间,青山影绰,菜畦、栅栏、芦苇,相映成趣,这里没有姹紫嫣红的斑斓,却是铺天盖地的清新。
进入深冬,普者黑还有一大乐趣——抓泥鳅。在撒尼人栽种的田里,一年四季都有泥鳅。雨季来临,湖水满了,田边稀泥里到处是“抢水”的泥鳅。不过,每年从农历三月栽下秧苗直到八九月不允许任何人下田逮泥鳅,以防踩坏秧苗,进入十月间,稻谷收割完毕后,就可以入田逮泥鳅了。有的撒尼汉子边挖田搭埂边逮泥鳅,有的稻田经过犁耙后,田里都泥平水清,晚上泥鳅喜爱游到田泥上休息或摆籽,这是逮泥鳅的好时机,一直可以持续到次年农历三月初。 泥鳅的吃法很多,一般常见的有清蒸、红焖、油炸,但无论烹饪方式如何改变,撒尼人的泥鳅煮酸菜很简单:必须抓半碗本地酸腌菜倒入锅中,再放几块黄姜,等到出锅上桌,一盆清香扑鼻诱人的泥鳅煮酸菜引得人馋虫大动,吃一口就停不下来。鱼米之乡的普者黑,泥鳅、鱼、虾和螺蛳应有尽有,这里镜子似的湖泊,一个连着一个,最适合放空自己,垂钓休闲一番,钓到的鱼可以拿到湖边的村子让当地彝族加工一下,这里的饭绝对是有机农家饭,加上大碗的南瓜,滚烫的红豆汤、小河虾,最简单的食材,带来最原汁原味的享受。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明星父子们在云南水乡普者黑放飞黑天鹅的情景,让观众感受了一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五个孩子面对天鹅的萌样也令人忍俊不禁。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等高寒地区的候鸟群,都会如约而至,在水草丰茂的普者黑度过寒冬。这也是一年中观鸟的最佳时机:用望远镜远远地观察鸟儿们仪态万千,用镜头捕捉鸟儿展翅高飞的瞬间,看到各种鸟儿像一大家子人过年一样聚在一起,不禁令人心底泛起陣阵温暖。等到日影西沉,倦鸟归林,就和一家人坐在农家小院面对远山,享受最惬意的亲子时刻:看着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看着月亮升起,静谧的夜,仰望久违的星空,放一盏亲手制作的荷灯,小虫子的鸣叫也如天籁之音一般动听。
剥隘 在柔情中怀想古镇流年
第一次到富宁,就深刻体会到“柔情富宁”的“柔”字是多么贴切美妙——富宁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连绵起伏的群山因有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滋润而不再显得粗犷,山因水而峻,水因山而秀,于是“柔”成了这里的主调。这里是云南的最东端,我们在最冷的时节拜访富宁,当文山其他地方已经飘洒着鹅毛大雪,这里也仅是一点温润的细雨。“柔”不仅体现在壮乡的山水田园间,更体现在壮民族的语言、歌舞、戏剧、礼仪之中。富宁各族人民的语言多受壮语影响,形成了细柔婉转的地方语言,聆听他们说话,就如听一曲柔美的旋律。
当然,探访富宁,最重要的一站是“让云南走向大海”的“出海重镇”—— 剥隘。滇桂交界上的剥隘古镇素有“滇粤津关”之称。始于南诏时期的邕州道,是由云南经广西至越南、然后出海的通道,在滇越铁路修通以前,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通道。大理国时期,邕州道日渐畅通,剥隘作为“滇之马帮、桂之航运”的水陆码头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到了明初,剥隘开始设立商铺,成为“滇桂粤湘”民间商品贸易的集散地,此时的剥隘达到繁盛高峰,各地客商在此修建会馆。夜幕降临,古镇初上华灯,粤东会馆、粤西会馆、江西会馆从睡梦中睁开了眼睛。那个年代的“土豪”们在剥隘修建了各式会馆,这和钱王之乡的会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商贸的频繁往来激发了他们在当地建“办事处”的欲望。商贸的发达带来了新鲜的资讯,同时更激发着思想的变革,剥隘也是解放军解放云南的第一站,近代的剥隘古镇曾先后出现过一批为革命理想献身的革命志士,例如文山地区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杏锦。
青石铺就的甬道古巷,沧桑斑驳的渡口码头,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再一次探访剥隘。 2007年,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剥隘镇迁建于距离老镇7公里的甲村村委会,原先的粤东会馆、江西会馆、观音庙、老人庭、剥隘大码头、石板街等主要文物古迹得到了迁建。粤东会馆是一幢二进四合院,供奉着关老爷的塑像,关老爷正襟危坐,左手拿书,右手捋着胡须,祭台前燃着的香氤氲在空中。革命时期,剥隘的粤东会馆曾是地下党时常聚集的地方。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两个身着长衫马褂的中年男子,将帽檐压得很低,他们不动声色坐在粤东会馆内,不时用余光扫描着四周……
从富宁县城至剥隘新镇,全程高速路,车行不到一小时便能站在了剥隘新镇的对岸。脚下是建设中的富宁港,它将成为云南通往两广、直达港澳的重要水运出海门户。这个传奇的小镇拥有陆路和水路两大交通优势,可以预见,一个更加秀美,集航运、旅游的新剥隘正在崛起。
2013年底,画报人兵分两路,一路向西,一路向南,繼续领略云南之美。
从红河梯田到大理洱海,从文山广南到德宏芒市,等等等等,这些年来,云南39.4万平方公里之大,画报人的足迹跨越东南西北,从未停歇。纵然有太多的地方,我们在不同季节,去过不止一次,但只要与激情相伴,便从不会有乏味的旅程。
这一趟,我们更有不寻常的收获。在滇西方向,我们沐浴着一路阳光,全程温暖敞亮,无数美景逐个细数,心旷神怡,这趟3000公里的行程昭告了一个事实:云南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避寒圣地。
但在滇东南方向,同事却在微信中频频发图,传递出一个难以置信的事实:理应更加温暖的红河、文山两地,却被漫天飞雪和雨雾严实笼罩!12月中旬一场多年不遇的寒流,在云南诸多地区携来罕见的大雪,使行程瞬间变得步履难行!云南大雪,是喜是忧?你是否能想象雪中梯田的景致?是否能想象广南榕树披上银装?无论如何,这一切都让行程变得与众不同!
这就是云南,充满张力和想象力的奇幻之地。每一趟行程,都有不一样的精彩。
一路向西 追寻阳光的旅程
向西路径:昆明——大理——剑川——洱源——腾冲——芒市——隆阳——巍山——昆明
我个人觉得,云南冬天的阳光可以申报个世界自然遗产,顺带,在云南晒太阳种种行为,可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在雾霾横行的年代和地区,阳光不是没有,而是不透。既然干净而暖和的阳光现在都成了奢侈品,那么云南冬日暖阳算不算暴殄天物?
一路向西,迎着阳光,高歌前行。楚雄、大理、保山、德宏……我们的行程接近3000公里,跨越一两个气候带,线路看起来几乎囊括整个云南西部,但事实上只是徜徉了其中几个点而已。从剑川到腾冲,从芒市到巍山,沿途风情各异,景观不同,唯一不变的是每天推窗都能看见的朝阳,以及阳台上缓慢下沉的落日。
我们的行李箱中,从羽绒服到短袖T恤一应俱全,全副武装,然而想象中的寒流从未发生。这是云南冬季最美好的一面:鲜花蓄势待发,河流休养生息,天空碧蓝如洗,云海遍地蒸腾。更重要的是,作为奢侈品的干干净净的阳光,每一天都在高原山间肆意挥洒,照亮旅程。
这年年底,较为特殊,云南习惯性冬季晴空主旋律中,竟意外哼出不少插曲,从滇西返回昆明之后,有白雪带来惊喜,有大雾封锁航程,有寒流各种侵袭。这愈发让我们怀念起那些滇西旅程中的美好日夜。
在任何时候,一路有阳光,真好。
洱海 鸥飞碧海 水映长空
抵达大理时,正值中午,洱海波平如镜,苍山若隐若现。
对人称“风城”的大理而言,据说一年只刮两场风,每场半年,这样难得的静风天气称得上百日未遇。特地从东岸路过,故意要领略传说中的“中国最美骑行线” 观感如何。
洱海东岸目前已修好高标准的环湖公路,一面邻水,一面靠山,无论对自驾还是骑行,甚至步行者而言,这条路都是一条梦幻般的旅途。驱车行驶在黝黑宽敞的路面上,迎着清凉微风,走走停停,一路美景伴随,限速瞬间失去意义,谁会舍得开快车?
从东岸隔洱海看苍山,只见一道黛色屏障高耸入云,山影倒映在湖中,随波变形,形同巨龙。如果正值月圆,则著名的大理四大绝景之二“苍山雪、洱海月”可同时收入眼底。基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洱海东岸也是每一位摄影师梦寐以求的“电筒光”现象多发地,这种学名叫“丁达尔现象”的局部光影,在其他地区要想碰到唯有痴痴等待,但在这里,一年四季均会高频率发生在苍洱之间,尤其在夏秋之交,苍洱携手合作,每天奉上视觉盛宴。
在小普陀岛,我们首次遇到鸥飞碧海的灵动场面。红嘴鸥,现在也成了洱海的冬季名片,齐刷刷的一群精灵,在晴空丽日下,竟把小普陀岛烘托成海上仙山……
纵然美景如斯,仍碍于行程紧凑,不得不含恨离去,下一站:剑川!
剑川 大丽高速旁的博大壮丽
百年前,剑川就以木雕工艺闻名于世,白族工匠的艺术细胞在剑川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这只是我们对剑川的既有印象,事实上剑川石雕的工艺水准绝不在木雕之下,因此当代剑川被赋予一个极其形象的封号,叫做“一剑双雕”。能够出孕育这种艺术品的地方,理所当然也必须是古典韵味厚实之处。
剑川古城不大,但古风依然,大宅遍地。西门街附近的古建筑群中,大量使用的木雕构建,水准之高,工艺之复杂,已然让人瞠目结舌。但在古典家具厂,现代化工具与传统手工的结合,则催生出更令人震撼的当代木雕精品。这些木雕在走出剑川之后,再次公开出现的地点将包括中国大陆各地,乃至港澳台甚至海外。
在西门街二号鲁家大院,我们见到97岁高龄的张德和老人,正在院中安详静享难得的冬日暖阳。眼前这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她代表的是剑川民族手工艺品的最高水准。剑川白族手工艺品“德和布扎”正出自她的手下。她现在的身份是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大师。在她影响之下,她的家族正在将这一技艺日臻精益求精,将布扎这一传统工艺品推向更高更远的层次。传统一直在延续,从未消失。
来不及寻访剑川千狮山,石宝山、老君山、沙溪等等著名景观,但夜拍剑川星空,却成为此行最高潮的部分。零下五度,与剑川摄影达人杨继培驱车直上海拔3000米之上,沿途风车林立,群星闪耀,几乎伸手可摘。一行人在寒风中抖成一团,频频按动快门,各种造型,彻底嗨翻,与群星相约不眠,离天三尺三,直到夜未央。
腾冲 误入画卷深处 飞临火山之巅
从剑川返回大理,再从大理直抵腾冲,这中间我们错过了洱源,稍感遗憾。茈碧湖畔的梨花村,本是一处鲜为人知的“世外梨园”,最佳季节在每年三四月份,彼时落花如雪、古村如画,相当值得期待,留待下次。而腾冲银杏村,却正值黄叶染大地的黄金时间,此行绝对不容错过。
银杏村,云南景中新贵,位于腾冲江东,其名号的突然爆发仅在最近三四年间。它的横空出世填补了滇西冬季色彩空白。驱车从腾冲县城前往银杏村,不过半小时行程。我们到达时黄叶潮已近尾声,但举目所见,仍然摄人心魄,黄色毫无疑问是村中主色调,腾冲纯净的冬日阳光,穿透树上片片黄叶,再投射在满地黄叶上,使这种高贵的色彩在整个村庄肆意弥漫。一个几百人的小小村庄,最多时竟有上万人流连于此,这是什么概念?真心提醒那些想拍婚纱照的2014新人们,人生中有些地点最好不要错过。 在腾冲,火山、热海、湿地、银杏村、和顺古镇等等这些独一无二的景区,都被自然之手巧妙地安排在合理的线路之中,彼此距离很近。离银杏村不远,便有著名的大、小空山等候。这两处火山都属于腾冲火山群的一部分,按相对海拔而言,高不过百米,外观不秀不险,魅力何在?山分两种,一种长得漂漂亮亮,另一种重在内涵,腾冲火山明显属于后者。
但若完整看到火山全貌,则会彻底改变这印象。乘热气球飞临火山之巅是最佳选择,这也是我们蓄谋已久的想法。上午起风之前,我们坐上热气球大篮子, 徐徐升起,锥形火山逐渐从腾冲植被丰厚的大地上脱颖而出,极目所见,远远近近不下数十座之多。而在最远处,一道白云缠腰的巨大绿色屏障出现在天际,那显然是高黎贡山。
极边之城腾冲,其自然人文景观之丰富,绝不是三五天的旅行所能领略,即便是我们来过多次的和顺,如果不留出足够的时间细细品味,也很难在这个“中国第一魅力名镇”的古今传奇中进入角色,我们这次选择在外围田园中遥望和顺,一分一秒地等待清晨的阳光在来凤山后蓄足能量,然后突然弹出,抹在依山而建的层层建筑上,整个村庄刹那间变得像一座庞大的殿宇。是的,几百年来,和顺一直沐浴在如此温柔的照耀之中。
芒市 黑河老坡 遭遇“火山喷发”
不走寻常路,自有新发现。
从保山市腾冲辗转到德宏州梁河,再直抵芒市黑河老坡,这一路较为辛苦,并非常规线路,但又一次被证明是英明选择。芒市高峰黑河老坡用非比寻常的绝美风景,对长途跋涉的旅人给予了超值回报,让我们大为惊艳。
从芒市大坝子到黑河老坡,直线距离大约仅十几公里,但盘山公路的蜿蜒曲折大大超出想象,足足把行程延展出50公里以上。作为芒市的重要自然景观,黑河老坡这座亚热带高峰的魅力,我们很早以前在网络上就曾领略过一二,心生向往已不是一两天。
黑河老坡的惊艳,总是以很突然的方式出现。差不多一直快到顶峰时,你还沉浸在山路为啥没有尽头的狐疑之中,猛然间,一个巨大的草坡出现了,草坡上一道巨长的木栈道继续向上,仿佛天梯。沿着这道天梯,不顾天光已晚,我们顽固攀爬上去。身后,零散的白云正在向晚霞的节奏迅速转化。又一个突然间!发现身后的山脊上,一道冲天的白雾如同火山喷发一般喷薄而起,一头连着大地,一头连着几千米的高空,目睹大自然在这里上演的超级壮观一幕,当时我们就震惊了!
残阳如血的一刻,“喷发火山”将被涂抹上怎样的颜色?我们在山坡上静静观察。突然一只野猪从不远处的山梁上跑过,被大伙一阵惊呼,原本从容有度的野猪,立马慌张逃窜进丛林深处。此时,“火山”果然变色,大地进入“土豪金”模式,冲天云烟与山下的精致木屋一起,成就滇西之旅最精彩的一刻。
隆阳 青龙街私访老茶馆
离开芒市,前路变成归程,保山隆阳区是必到的一站。
隆阳区,古代永昌府的府治所在,而在永昌府设置之前,此地还有个更传奇的县名,叫做不韦县。县名来历与秦代名相吕不韦相关。隆阳区是中国历史上最边远的名郡之一,在云南,这里也是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青龙街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解读了永昌历史。位于隆阳区板桥镇的青龙街,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曾繁华一时。目前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与当代诸多“崭新的古镇”有别的是,当今青龙街的石板路,路边建筑物,乃至赶集的状态等等,仍是原汁原味的古旧状态,尤其是老茶馆,连经营都仍沿袭200年前的方式不变,号称“云南最老茶馆”名符其实。
午后,保山板桥镇青龙街上,几个老人安静地坐在街边,各种奇装异服的年轻人梳着飞扬的发型,不羁地走在路上;身后几个年轻的女子,红艳且性感十足的高跟鞋如马蹄一般,一声声叩响石板街。石板路上,农妇拖着沉重的板车走过,几辆花花绿绿的摩托车呼啸而去。格子门边,一位老妇人,正在专心纳着一双绣花鞋,全然不顾几米外摄影师的存在。
找到老茶馆并不困难,全镇就只有这家茶馆。门口的大锅热气腾腾,老板娘的茶壶嘴指引着茶客就坐的方向,墙上挂着蒙尘的马灯,你可以想象它真的被点燃的样子,因为茶馆的地板居然还是纯粹的“土地”,但已经被反复踩踏了两百年!
一名老汉,赤脚蹲在凳子上,抬起一个青花瓷茶壶,倒了一杯,然后点上烟斗,他并不着急喝下去,这是完全属于他的下午时间,他一声不吭,懒得看我。在这条街上,有多少淡定的老汉,在这里守着茶壶、叼着烟斗,被时光打磨,或者打磨了时光呢?
巍山 小城最具云南范儿
从古老的保山青龙街到同样古老的巍山城,走了几百公里,还是走不出历史的代入感。
巍山,可能是当今最具云南范儿的小城。同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由内至外散发出的温热气息跟建水、大理完全不同,它的安静气质,透着骨子里的典雅,与其他旅游重镇的热闹劲儿也差别挺大。
巍山的味道,在干净透彻的冬日阳光下,体味得更为真切。这座街道狭窄的小城內密密麻麻地簇拥着成片的传统民居,却有着北京城一样规整的中轴线,中轴线的一头赫然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城门——拱辰楼,这座城门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比北京天安门历史更久。楼阁南侧高悬的“雄魁六诏”匾额,透露了当年蒙化城(巍山旧称)的不俗身份——这里是南诏古国发祥地。与拱辰楼遥相呼应的是古城星拱楼,据说巍山人家凡有重要事件,只要在此贴张布告,立马全城皆知。而这些布告,多以标准文言文写成,古文功底差点都不一定能看懂。巍山是一座十足的活在当下的古城,生活在这里的人家,大都在几个世纪里沿袭着相同的血脉,遵循不变的家风。
巍山坝子北部的东莲花村,则显示出一个传统乡村在建筑上所能达到的极高水准。东莲花村历史可追溯自元代初期,但极盛时期则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民国年间,出身于东莲花村的重量级“马锅头”们从马帮贸易中收获了巨额财富,转而建造大量豪宅,其保存之完整,数量至之众多,装饰之精美,建筑之大气,令参观者无不由衷赞叹。午后,在马家大院,守着一杯清茶,听长者追忆大院主人家的传奇,不胜唏嘘。 琢木郎村,位于巍山东部山中,是纯粹的彝族大寨子,有关这个据说是南诏王族后裔建造的村落,已经有大量的精美摄影作品在报章杂志上屡见不鲜。琢木郎村绝对是摄影师值得翻山越岭的大片出产地,出现在镜头中的绝不仅仅只是玄妙的光影,还包括那些华丽的彝族传统服饰,这种服饰据说正是当地居民作为南诏王族后裔的证据之一。
事实上,还有更多面的巍山:巍宝山、红河源、太极顶……值得流连。行游巍山,应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
一路向南 像雾像雨又像风
向南路径:昆明—玉溪—建水—元阳—蒙自—河口—文山—丘北—富宁—广南—昆明
今年微博上有个段子:昆明的网友都忙着晒雪地美景,沈阳的“神回复”连忙出来“插科打诨”:“昆明都下雪了,沈阳还在等待,情何以堪。”一场大雪,是今年上天给予云南的新年礼物,从昆明的一片暖阳包围之中出发,到几天后邂逅最意外的超低温和大雪,这真是一次奇妙的际遇。
风霜雪雨,是一路向南遭遇的种种,去建水的坡头乡拜会纳楼土司府,遭遇“能见度0米”的大雾,一路摸索走进乡政府的大院,却在办公楼前10米内找不到任何建筑物,果真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你站在我的对面,我却看不到你;在河口到文山的老路上,铺天盖地的大雾再次来袭,资深老驾也无能为力,只能以10码的时速慢慢挪移;最难忘的是在广南回文山的路上,一场漫天大雪悄无声息地光顾,把俏皮的喀斯特地貌生生变成了北国风光……
大雪封路的焦虑、冰天雪地的兴奋,是我们这些南方人一辈子可能只有几次的经历。很多时候,我们是借助跟山峰的交会,才了解我们的毅力和勇气;借助跟大海的相遇,才了解我们的渺小和孤独;借助鲜花的芬芳,才看到了我们的喜悦和美丽;借助动物的呢喃,才感觉到了自己内心的柔软与慈悲……所有发生在外面的感动与邂逅,都是我们一次又一次与自己的相遇,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去发现,去遭遇。
建水 深山中的土司府
处别具特色的古建筑,那就是纳楼长官司署,它既庄严又华伟,着实让人望而惊叹:地处偏僻的深山老林中能出现如此大观之建筑,可想主人之富有,工匠之技艺超前。
纳楼长官司署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时期世代统治红河两岸地区的纳楼茶甸副长官司(彝族土司)的衙门。它雄踞红河北岸山腰,占地面积2895平方米,大小房舍共70余间。衙署的正大门台阶重重,气势森严。四周砌有高大坚固的护墙,护墙四角又各盖有一座三层楼的碉堡。正厅宽敞明亮,土司老爷的宝座居中,两旁陈设着刀、枪、剑、戟等物件,这是审理事务、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从天井一侧绕到厨房,巨大的灶台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大灶台上原来还安放了一口巨型铁锅和一个偌大的饭甑。由于饭甑太大,依靠在梁上安一个滑轮,方能把饭甑抬起。
曾经的土司衙门,代表的是权势与威严,而今天徜徉在这些老宅之内,最大的感觉是一种安详——老屋如故人,以它那特有的民居,以它古老而华丽的建筑风格,无声地诉说着许多久远的往事……在村里乱逛,一不小心就会邂逅美轮美奂的木刻门窗、石雕柱脚,实在是让人惊喜不已。不管你向左向右,总会不期然地遇上一条或让你惊喜、或让你安然、或让你期待的小巷,长街短巷,总希望不期然地遇上一位相悦的女子,然后牵着她的手走进巷子深处,不回头……
蒙自 一段峥嵘往事的记忆
穿过百年历史烟云,回溯旧日时光,真让人觉得蒙自是一个奇特而动人的地方:一百多年前,就有了云南省第一个官办电报局,接着专为进出口贸易设立的海关诞生了,法国政府开始在此驻设领事馆,意、德、美、日等国的领事馆也接踵而至。作为中国首批“约开商埠”,蒙自演绎了太多传奇。
在南湖东南隅,那幢中国殿堂式建筑,依然是110年前落成时的格局,风尘仆仆的长窗依稀流露出哥特式的风格,这就是曾经气势非凡的蒙自海关税务司署。在那个已经永远逝去的时代,这里有过無比的华丽、热闹和辉煌,每一个角落里都弥漫着奢靡的气息,那法国人从遥远的欧罗巴带来的。
时光回到1938年,南湖堤岸上突然出现了一群风度翩翩的读书人,男的衬衣洁白,女的裙裾飘飘,倩影映入明净的湖中,搅动了一池春水,引得许多过路人驻足观看。由于昆明西南联大校舍不敷,设文学院和法商学院于蒙自,是为蒙自分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京津著名大学的师生云集蒙自,政府安排,绅士让房,把他们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于是,西南联大师生融进了南湖的风景。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则进南湖散步或读书。湖中碧波荡漾,荷叶田田;堤边绿树成阴,柳枝婆娑。蒙自优美的景致和悠闲的情调给这些远离故都的客人极大的慰藉。陈寅恪和汤用彤正是在他们永不疲倦的阳台神侃中,展现着哲学与史学的对谈;诗人闻一多则蛰居斗室,足不出户,独自沉醉于《楚辞》的华美辞章中,进行着他的《<天问>注疏》,于是也就有了郑天挺劝闻先生每日“何妨一下楼”的那番佳话;朱自清在他的《蒙自杂记》里,也留下了对南湖生活的美好记忆……
大师们的身影早已离开蒙自,他们的精神却从未走远,正如南湖边上那些栩栩如生的联大师生雕像群,它们提醒着我们,蒙自生活“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
普者黑 冬天里的水墨春天
如果云南的红土高原是浓烈的巨幅油彩,那么丘北普者黑则是秀丽清逸的淡雅工笔。六七月是普者黑最美的季节,蓝天碧水下,竞相开放的高原荷花有万亩之多,在湖泊沿线形成“五里荷路”,进入深冬,普者黑魅力不减,蓝天、白云、碧波,高原把最美的颜色,都投影在玛瑙似的湖面上,迂回于一座座孤峰之间,青山影绰,菜畦、栅栏、芦苇,相映成趣,这里没有姹紫嫣红的斑斓,却是铺天盖地的清新。
进入深冬,普者黑还有一大乐趣——抓泥鳅。在撒尼人栽种的田里,一年四季都有泥鳅。雨季来临,湖水满了,田边稀泥里到处是“抢水”的泥鳅。不过,每年从农历三月栽下秧苗直到八九月不允许任何人下田逮泥鳅,以防踩坏秧苗,进入十月间,稻谷收割完毕后,就可以入田逮泥鳅了。有的撒尼汉子边挖田搭埂边逮泥鳅,有的稻田经过犁耙后,田里都泥平水清,晚上泥鳅喜爱游到田泥上休息或摆籽,这是逮泥鳅的好时机,一直可以持续到次年农历三月初。 泥鳅的吃法很多,一般常见的有清蒸、红焖、油炸,但无论烹饪方式如何改变,撒尼人的泥鳅煮酸菜很简单:必须抓半碗本地酸腌菜倒入锅中,再放几块黄姜,等到出锅上桌,一盆清香扑鼻诱人的泥鳅煮酸菜引得人馋虫大动,吃一口就停不下来。鱼米之乡的普者黑,泥鳅、鱼、虾和螺蛳应有尽有,这里镜子似的湖泊,一个连着一个,最适合放空自己,垂钓休闲一番,钓到的鱼可以拿到湖边的村子让当地彝族加工一下,这里的饭绝对是有机农家饭,加上大碗的南瓜,滚烫的红豆汤、小河虾,最简单的食材,带来最原汁原味的享受。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明星父子们在云南水乡普者黑放飞黑天鹅的情景,让观众感受了一把人与自然的和谐,五个孩子面对天鹅的萌样也令人忍俊不禁。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等高寒地区的候鸟群,都会如约而至,在水草丰茂的普者黑度过寒冬。这也是一年中观鸟的最佳时机:用望远镜远远地观察鸟儿们仪态万千,用镜头捕捉鸟儿展翅高飞的瞬间,看到各种鸟儿像一大家子人过年一样聚在一起,不禁令人心底泛起陣阵温暖。等到日影西沉,倦鸟归林,就和一家人坐在农家小院面对远山,享受最惬意的亲子时刻:看着夕阳渐渐沉入地平线,看着月亮升起,静谧的夜,仰望久违的星空,放一盏亲手制作的荷灯,小虫子的鸣叫也如天籁之音一般动听。
剥隘 在柔情中怀想古镇流年
第一次到富宁,就深刻体会到“柔情富宁”的“柔”字是多么贴切美妙——富宁地处云贵高原的边缘地带,连绵起伏的群山因有着纵横交错的河流滋润而不再显得粗犷,山因水而峻,水因山而秀,于是“柔”成了这里的主调。这里是云南的最东端,我们在最冷的时节拜访富宁,当文山其他地方已经飘洒着鹅毛大雪,这里也仅是一点温润的细雨。“柔”不仅体现在壮乡的山水田园间,更体现在壮民族的语言、歌舞、戏剧、礼仪之中。富宁各族人民的语言多受壮语影响,形成了细柔婉转的地方语言,聆听他们说话,就如听一曲柔美的旋律。
当然,探访富宁,最重要的一站是“让云南走向大海”的“出海重镇”—— 剥隘。滇桂交界上的剥隘古镇素有“滇粤津关”之称。始于南诏时期的邕州道,是由云南经广西至越南、然后出海的通道,在滇越铁路修通以前,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通道。大理国时期,邕州道日渐畅通,剥隘作为“滇之马帮、桂之航运”的水陆码头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到了明初,剥隘开始设立商铺,成为“滇桂粤湘”民间商品贸易的集散地,此时的剥隘达到繁盛高峰,各地客商在此修建会馆。夜幕降临,古镇初上华灯,粤东会馆、粤西会馆、江西会馆从睡梦中睁开了眼睛。那个年代的“土豪”们在剥隘修建了各式会馆,这和钱王之乡的会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商贸的频繁往来激发了他们在当地建“办事处”的欲望。商贸的发达带来了新鲜的资讯,同时更激发着思想的变革,剥隘也是解放军解放云南的第一站,近代的剥隘古镇曾先后出现过一批为革命理想献身的革命志士,例如文山地区的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杏锦。
青石铺就的甬道古巷,沧桑斑驳的渡口码头,无不深深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们再一次探访剥隘。 2007年,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剥隘镇迁建于距离老镇7公里的甲村村委会,原先的粤东会馆、江西会馆、观音庙、老人庭、剥隘大码头、石板街等主要文物古迹得到了迁建。粤东会馆是一幢二进四合院,供奉着关老爷的塑像,关老爷正襟危坐,左手拿书,右手捋着胡须,祭台前燃着的香氤氲在空中。革命时期,剥隘的粤东会馆曾是地下党时常聚集的地方。此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两个身着长衫马褂的中年男子,将帽檐压得很低,他们不动声色坐在粤东会馆内,不时用余光扫描着四周……
从富宁县城至剥隘新镇,全程高速路,车行不到一小时便能站在了剥隘新镇的对岸。脚下是建设中的富宁港,它将成为云南通往两广、直达港澳的重要水运出海门户。这个传奇的小镇拥有陆路和水路两大交通优势,可以预见,一个更加秀美,集航运、旅游的新剥隘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