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京剧专场演出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x_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于9月12日至13日组织全省京剧票社的160多名京剧演职人员,在广东省老干部活动中心三楼礼堂举办了两场京剧专场演出。
  两场演出,节目精彩感人,舞台上下互动热烈,掌声阵阵。其中,《毛主席党中央指引方向》(《沙家滨》选段)、《绣红旗》(《江姐》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智取威虎山》选段)、《永葆战斗青春》(《红色娘子军》选段)、《仇恨入心要发芽》(《红灯记》选段)、《枪林弹雨军民隔不断》(《平原作战》选段)、《家住安源》(《杜鹃山》选段)、《决不让美李匪帮一人逃蹿》(《奇袭白虎团》选段)等观众熟悉的唱段深得观众喜爱。《沙家滨·斥敌》《蝶恋花·古道别》《红灯记·赴宴斗鸠山》《红灯记·刑场斗争》四个折子戏更是把观众带回到那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和对敌斗争的残酷战场当中。重温和回顾起那风火年代,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和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这一伟大抗战精神的共鸣情绪达到了高潮。
  在抗战期间,京剧界的先辈们有许许多多反抗日寇侵略者的壮举,可歌可泣。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举办的这个专场演出,在演职员中和出席观看演出的观众中,有参加过抗战的老八路京剧票友,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随志愿军赴朝前线演出的原志愿军京剧团(广州京剧团前身)退役老京剧演员。这些老同志和票友等文艺工作者当年都亲历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战争。他们积极支持和参与这次演出活动,表示一定要牢记历史,牢记我们过去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和平,维护世界秩序,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开创中华民族美好的未来。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简介】
  广东京剧艺术促进会是在广州京剧团撤销建制以后,为继续弘扬京剧艺术,促进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在原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政府和广州军区主要领导的关怀和倡导下于1994年7月4日组建的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是为振兴广东地区京剧艺术的普及、发展,满足省、市和本省驻军离退休老同志和广大京剧爱好者学习、观赏京剧的文艺需求的服务性团体。在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该会历届同仁不辱使命,勤奋进取,团结广大京剧艺术爱好者,不遗余力地为京剧观众服务,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京剧艺术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上级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和肯定。
其他文献
我科在2004年5~9月应用1%盐酸布替萘芬乳膏(商品名:迈可抒,成都鹤鸣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生产)治疗浅部真菌病80例,收到良好效果,结果总结如下。
“文景之治”,是中国作为大一统国家所出现的第一个盛世。所谓盛世,亦称治世,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得到良好治理,亦即达到“善治”。从根本上说,“善治”的实现关键取决于依法治理。“文景之治”之所以出现,固然与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这些政策及相关法令得以有效执行。汉文帝时大臣张释之以严于守法、秉公执法而闻名,他与汉文帝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从中可以窥见“治世
江苏省丰县农广校以提高农民持证比重和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为抓手,大范围开展农业实用技术、职业农民、创业农民、农业信息技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五类农民培训和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及农业专业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至今,共开展学历教育和培训农民50.7万人,架起了全县农民向高效农业和二、三产业转移的立交桥。  一、努力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