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基层医院儿科是儿童看病的主要地方,本文就基层儿科用药安全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给广大同仁提供合理用药的帮助,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呵护儿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基层医院儿科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6-011前言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药物日益增多,但是专门针对儿童研发的药物相对还是较少。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位成年人应尽的责任,而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帮助,基层医院更是起重要作用。基层医院儿科是儿童看病治疗的主要地方,本文就基层儿科用药安全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在儿科用药安全方面提供帮助,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全方位呵护儿童的健康发展。
2基层儿科门诊特点
随着国家对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层医院的快速成长,很多基层医院已经成为患者就诊的首选。但是随着门诊人次逐年增加,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儿科医生相对其他医生,他们工作量更大,更累,有时还得不到患儿家人的认可,加上基层医院条件相对艰苦,因此基层医院很难留住儿科医生[1]。儿科医生缺乏或人员不足就成了基层医院的通病。在此形势下,基层儿科的用药安全更值得关注。
3基层儿科用药现状
基层医院儿科是儿童看病的主要地方,其用药安全关系着众多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人们对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良反应被报道,儿童的用药安全形势严峻,以下是一些儿科用药安全方面常见的问题。
3.1药物选择不合理
临床医生药物选择不合理是基层儿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滥用抗菌药物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如轮状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功能性紊乱等[2]。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国内许多研究表示至少70%的腹泻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因为滥用抗菌药物会使肠道正常菌落受到抑制,导致菌落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的病症出现。因此选择合理的药物,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小儿恢复健康的时间,还能避免其他病症的出现[3]。
3.2药物配伍不合理
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常将2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但是处方中没有强调药物联合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医生不熟悉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为了方便给药,缩短给药时间和控制液体摄入量,常常会把两种以上药物开在一组液体医嘱中应用。如果是儿科的常用抗病毒药物注射用炎琥宁和维生素C等药物,混合在同一容器使用时,则容易出现絮状沉淀。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注射用炎琥宁可以在ph6-8的溶液中保持稳定,但是遇到酸或碱时会产生沉淀。因此炎琥宁在临床上要避免和酸或碱的药物配伍使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配伍问题,但是它不仅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降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因此临床药物的配伍要注意其合理性,要了解药物的理化特点。
3.3给药途径不合理
苦口良药利于病,但是对于小儿来言,越是苦的药物依从性就越差,因此在临床上,为了让药物更好地起效,缩短患儿的病程,临床医生更愿意使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甚至有些患者的家属还主动要求输液。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滴注是直接把药物送到血液中,相对于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更高,但是危险性也更高,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静脉炎、药疹等,而且小儿的血管较细,注射操作难度大,因此在临床选择给药途径时要慎重。
3.3药物剂型不合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520种,各省均有其增补目录,加上非基药,市场上常用药物有数千种,但是针对小儿研发的专用剂型不到10%,而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就约占总患病人数的五分之一[4]。小儿使用成人药品,使得剂量严重不准确,某些剂型破坏后,还有可能改变了药物的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途径,比如肠溶胶囊剂,拆开了胶囊后,药物就不具有肠溶的特点,其靶向作用也就不复存在。
3.4 ADR(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
儿童的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很难防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更容易患病。同时由于肝肾功能生长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因此易发生ADR(药物不良反应)[4]。而对于很多的ADR,临床医生没有做好监测,没有及时上报或处理,以致延误了病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4如何解决基层儿科用药安全问题
4.1 关注小儿的机体特点
小儿的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和成人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儿科用药时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2)小儿抵抗力差,容易受外界各种病原体感染;(3)小儿各大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中毒;(4)某些药物会影响其身体发育甚至是智力的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5)小儿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的调节失衡。关注小儿的机体特点能更好地了解药物在其体内的代谢情况,对小儿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5]。
4.2 提高专业水平
临床医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熟悉并且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配伍注意事项等。为儿童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选择合适的配伍以及合适的给药途径来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使用药物时,要增强自己技术水平,避免给药的过程中对小儿造成技术失误上的伤害。用药后,要密切关注药物的效果,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综合选药,用药,用药后观察三步骤,全方位保障小儿的健康。
4.3 促进儿科药物的发展
国家应该增加对儿科药物研发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科研力量开发更多的儿科药物,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厂家能够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儿科药物的研发,为更多的小儿带去更好的治疗药物,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药物在说明书上有儿科使用的详细说明,为更多的医生提供临床指导。
总之,增强儿科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江荣.基层儿科医生缺少的原因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6).
[2] 刘国平.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J].甘肃医药,2012,31(7).
[3] 康杰.小儿腹泻的合理治疗与药物选择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
[4] 王利芝.基层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09,22.
[5] 陈登明,张晓春.对儿科用药安全问题的探讨[J].求医问药,2012,10(6).
【关键词】 基层医院儿科用药安全
【中图分类号】R9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66-011前言
虽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可供选择的药物日益增多,但是专门针对儿童研发的药物相对还是较少。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位成年人应尽的责任,而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支持帮助,基层医院更是起重要作用。基层医院儿科是儿童看病治疗的主要地方,本文就基层儿科用药安全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给广大同仁在儿科用药安全方面提供帮助,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全方位呵护儿童的健康发展。
2基层儿科门诊特点
随着国家对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基层医院的快速成长,很多基层医院已经成为患者就诊的首选。但是随着门诊人次逐年增加,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儿科医生相对其他医生,他们工作量更大,更累,有时还得不到患儿家人的认可,加上基层医院条件相对艰苦,因此基层医院很难留住儿科医生[1]。儿科医生缺乏或人员不足就成了基层医院的通病。在此形势下,基层儿科的用药安全更值得关注。
3基层儿科用药现状
基层医院儿科是儿童看病的主要地方,其用药安全关系着众多儿童的健康成长。随着人们对儿童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等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儿童不良反应被报道,儿童的用药安全形势严峻,以下是一些儿科用药安全方面常见的问题。
3.1药物选择不合理
临床医生药物选择不合理是基层儿科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滥用抗菌药物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在小儿腹泻治疗方面,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是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其发病因素多种多样,如轮状病毒感染或者自身功能性紊乱等[2]。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国内许多研究表示至少70%的腹泻不应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因为滥用抗菌药物会使肠道正常菌落受到抑制,导致菌落平衡失调,导致一系列的病症出现。因此选择合理的药物,不仅能够有效地缩短小儿恢复健康的时间,还能避免其他病症的出现[3]。
3.2药物配伍不合理
为了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常将2种以上的药物配伍使用,但是处方中没有强调药物联合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往往会造成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比如医生不熟悉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为了方便给药,缩短给药时间和控制液体摄入量,常常会把两种以上药物开在一组液体医嘱中应用。如果是儿科的常用抗病毒药物注射用炎琥宁和维生素C等药物,混合在同一容器使用时,则容易出现絮状沉淀。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注射用炎琥宁可以在ph6-8的溶液中保持稳定,但是遇到酸或碱时会产生沉淀。因此炎琥宁在临床上要避免和酸或碱的药物配伍使用。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配伍问题,但是它不仅容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还降低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感,因此临床药物的配伍要注意其合理性,要了解药物的理化特点。
3.3给药途径不合理
苦口良药利于病,但是对于小儿来言,越是苦的药物依从性就越差,因此在临床上,为了让药物更好地起效,缩短患儿的病程,临床医生更愿意使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甚至有些患者的家属还主动要求输液。值得注意的是,静脉滴注是直接把药物送到血液中,相对于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更高,但是危险性也更高,更容易出现严重的过敏性反应,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肺水肿、静脉炎、药疹等,而且小儿的血管较细,注射操作难度大,因此在临床选择给药途径时要慎重。
3.3药物剂型不合理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有520种,各省均有其增补目录,加上非基药,市场上常用药物有数千种,但是针对小儿研发的专用剂型不到10%,而我国患病儿童的比例就约占总患病人数的五分之一[4]。小儿使用成人药品,使得剂量严重不准确,某些剂型破坏后,还有可能改变了药物的稳定性及药代动力学途径,比如肠溶胶囊剂,拆开了胶囊后,药物就不具有肠溶的特点,其靶向作用也就不复存在。
3.4 ADR(药物不良反应)认识不足
儿童的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各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免疫功能较差,很难防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更容易患病。同时由于肝肾功能生长发育尚不完善,对药物的清除能力差,因此易发生ADR(药物不良反应)[4]。而对于很多的ADR,临床医生没有做好监测,没有及时上报或处理,以致延误了病情,严重损害了儿童的身体健康。
4如何解决基层儿科用药安全问题
4.1 关注小儿的机体特点
小儿的机体处于生长发育的初级阶段,和成人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在儿科用药时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小儿新陈代谢旺盛,药物在体内吸收,代谢、排泄的过程一般比成人为快;(2)小儿抵抗力差,容易受外界各种病原体感染;(3)小儿各大系统功能尚不完善,容易出现不良反应或者中毒;(4)某些药物会影响其身体发育甚至是智力的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5)小儿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的调节失衡。关注小儿的机体特点能更好地了解药物在其体内的代谢情况,对小儿的用药安全至关重要[5]。
4.2 提高专业水平
临床医生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熟悉并且掌握常用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配伍注意事项等。为儿童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选择合适的配伍以及合适的给药途径来保障儿童的用药安全。使用药物时,要增强自己技术水平,避免给药的过程中对小儿造成技术失误上的伤害。用药后,要密切关注药物的效果,观察是否有不良反应出现。综合选药,用药,用药后观察三步骤,全方位保障小儿的健康。
4.3 促进儿科药物的发展
国家应该增加对儿科药物研发方面的支持,鼓励社会科研力量开发更多的儿科药物,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厂家能够投入更多的经费用于儿科药物的研发,为更多的小儿带去更好的治疗药物,同时也希望更多的药物在说明书上有儿科使用的详细说明,为更多的医生提供临床指导。
总之,增强儿科用药安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黄江荣.基层儿科医生缺少的原因探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3,(6).
[2] 刘国平.小儿腹泻的药物治疗[J].甘肃医药,2012,31(7).
[3] 康杰.小儿腹泻的合理治疗与药物选择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
[4] 王利芝.基层儿科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外医疗,2009,22.
[5] 陈登明,张晓春.对儿科用药安全问题的探讨[J].求医问药,201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