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各项安全管理活动的危害类别、危险程度进行定性或半定量分析,从而对建安、调试、生产运行期间的风险做出有效的综合评价,帮助明确现有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及需要改进或加强的地方,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高核电厂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比较;控制措施;核电厂
引言
自民用核电发展以来,其工程建造、设备调试、运行生产过程的安全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核电站实施科学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安全工作更是倍受政府与社会舆论等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通过建立符合核电站实际安全生产特点的有效风险评价模型,正确考虑安全事故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改进安全管理决策,必然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可以有效促进核电站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概述
1.1危险源的定义, 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的确定
“危险源”即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为“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需要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目前关于风险评价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常见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事件树分析(ETA)等。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是否具有逻辑性、一致性和合理性,同时应广泛考虑人员能力、工艺特点、资源状况。根据其性质,危险源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类。下面选取二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比较。
1.1.1矩阵法
矩阵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法,以经验为基础,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后果构成矩阵,风险级别分别为一(高)、二(较高)、三(中)、四(低);具体分级标准见表2.1。
1.1.3二种风险评价方法具体应用举例
以蓄电池充放电操作为例,分别采用矩阵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如下:
(一)矩阵法(定性分析):
根据表2.1,将蓄电池充放电操作导致的危害、事故后果和发生频率特征确定后,得到相应的严重度和发生概率。再经过矩阵查表后,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3
(二)LEC法(半定量分析):
通过查询相关数据以及经验可以分别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将三者相乘得到危险等级(D)。见表2.4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三门核电的应用
1.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现状
1.1.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危害因素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从2010年,公司着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双体系达标工作开始全面展开,经过对所划分的活动单元进行系统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采用矩阵法和LEC法,公司共发掘有关危险、危害因素897条。核电厂建安、调试检修生产过程中来自系统、设备、生产环境、作业工艺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基础开挖、土石方爆破作业时,易因爆破方案不当、违规操作、或警戒不到位等原因而造成物体打击、中毒窒息、坍塌、放炮;
2、切割、打磨、焊接作业中,易因人员失误或设备损坏引发物体打击、灼烫、触电、物理爆炸、火灾、机械伤害;
3、钢筋绑扎、模板工程及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时因防护不当或违规操作易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
4、发电机、氢气站因氢气泄露等原因可能發生火灾爆炸;
5、变压器、电力电缆雷击、维修动火或人为引发火灾;
6、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无可靠接地等原因存在触电危害;
7、高温高压介质(水、蒸汽)失控存在烫伤的危害;
8、惰性气体(氮、氩、二氧化碳等),密闭(负压)场所、容器内可能造成的缺氧的窒息危害;
9、设备、通道、作业平台的高度变化、孔洞或高空作业失误等可能造成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危害;
10、坑边、池边、水边可能造成的淹溺危害;
11、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可能造成的机械危害和车辆伤害;
1.2采用定量法进行风险评价分析的探讨
公司在风险评价过程中采用矩阵法和LEC半定性的分析方法。此二种方法广泛考虑核电厂工艺特点、资源状况,人员能力。公司对辨识出的897余条危险源,运用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采用矩阵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依靠核电厂安全管理手段进行控制,是符合安全管理客观要求的。
3、结语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是核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包括定性关系又含有定量关系,甚至包含偶然因素;既有严密细致的技术因素,又不能忽略长期的经验积累。目前三门核电开展的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仍以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式为主,这是由核电厂危险源分布特点决定的。核电厂危险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占绝大多数为低危险度等特点,依靠现有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低风险控制持续改进,并绝对控制高风险事件,尤其是核安全相关事故事件的发生,确保不出现颠覆性安全问题,符合核电厂安全生产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 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2]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3] 罗 云 风险分析与管理 [M].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139-161.
[4] 孙 斌 田水承.事故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西安. [J]. 中国矿业,2006第8期.
关键词: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比较;控制措施;核电厂
引言
自民用核电发展以来,其工程建造、设备调试、运行生产过程的安全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在核电站实施科学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安全工作更是倍受政府与社会舆论等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通过建立符合核电站实际安全生产特点的有效风险评价模型,正确考虑安全事故风险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改进安全管理决策,必然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率,可以有效促进核电站本质安全水平的提高。
1、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概述
1.1危险源的定义, 风险评价、风险等级的确定
“危险源”即为“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安全科学理论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风险”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评价”为“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对所有已经识别的危险源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估风险的可容许性,确定风险等级,确定需要制定目标、管理方案加以控制的危险源,根据风险分级的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
目前关于风险评价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规定,常见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矩阵法、事件树分析(ETA)等。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是否具有逻辑性、一致性和合理性,同时应广泛考虑人员能力、工艺特点、资源状况。根据其性质,危险源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半定量、定量三类。下面选取二种最具有代表性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简单的阐述和比较。
1.1.1矩阵法
矩阵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法,以经验为基础,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后果构成矩阵,风险级别分别为一(高)、二(较高)、三(中)、四(低);具体分级标准见表2.1。
1.1.3二种风险评价方法具体应用举例
以蓄电池充放电操作为例,分别采用矩阵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结果如下:
(一)矩阵法(定性分析):
根据表2.1,将蓄电池充放电操作导致的危害、事故后果和发生频率特征确定后,得到相应的严重度和发生概率。再经过矩阵查表后,得出风险级别。见表2.3
(二)LEC法(半定量分析):
通过查询相关数据以及经验可以分别确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将三者相乘得到危险等级(D)。见表2.4
1、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在三门核电的应用
1.1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现状
1.1.1职业健康安全危险、危害因素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工作从2010年,公司着手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双体系达标工作开始全面展开,经过对所划分的活动单元进行系统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采用矩阵法和LEC法,公司共发掘有关危险、危害因素897条。核电厂建安、调试检修生产过程中来自系统、设备、生产环境、作业工艺的危险、危害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
1、基础开挖、土石方爆破作业时,易因爆破方案不当、违规操作、或警戒不到位等原因而造成物体打击、中毒窒息、坍塌、放炮;
2、切割、打磨、焊接作业中,易因人员失误或设备损坏引发物体打击、灼烫、触电、物理爆炸、火灾、机械伤害;
3、钢筋绑扎、模板工程及脚手架搭设、拆除作业时因防护不当或违规操作易引发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
4、发电机、氢气站因氢气泄露等原因可能發生火灾爆炸;
5、变压器、电力电缆雷击、维修动火或人为引发火灾;
6、电气设备因绝缘损坏、无可靠接地等原因存在触电危害;
7、高温高压介质(水、蒸汽)失控存在烫伤的危害;
8、惰性气体(氮、氩、二氧化碳等),密闭(负压)场所、容器内可能造成的缺氧的窒息危害;
9、设备、通道、作业平台的高度变化、孔洞或高空作业失误等可能造成的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危害;
10、坑边、池边、水边可能造成的淹溺危害;
11、起重机械、厂内机动车辆等可能造成的机械危害和车辆伤害;
1.2采用定量法进行风险评价分析的探讨
公司在风险评价过程中采用矩阵法和LEC半定性的分析方法。此二种方法广泛考虑核电厂工艺特点、资源状况,人员能力。公司对辨识出的897余条危险源,运用人员丰富的工作经验采用矩阵法、LEC法进行风险评价,依靠核电厂安全管理手段进行控制,是符合安全管理客观要求的。
3、结语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是核电厂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厂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既包括定性关系又含有定量关系,甚至包含偶然因素;既有严密细致的技术因素,又不能忽略长期的经验积累。目前三门核电开展的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活动仍以定性、半定量的分析方式为主,这是由核电厂危险源分布特点决定的。核电厂危险源具有数量多,分布广,且占绝大多数为低危险度等特点,依靠现有的安全管理手段,对低风险控制持续改进,并绝对控制高风险事件,尤其是核安全相关事故事件的发生,确保不出现颠覆性安全问题,符合核电厂安全生产客观条件。
参考文献
[1] 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
[2]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3] 罗 云 风险分析与管理 [M].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6:139-161.
[4] 孙 斌 田水承.事故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西安. [J]. 中国矿业,2006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