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象奥运盛典那样的暄嚣,象世界杯赛那样热闹的电影院,如今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曾经为能弄到几张电影票而不惜排上几个小时长队的那些人,如今却不知上哪儿去了;曾经是广大人民群众娱乐消费中的“基本口粮”,现在已成了少数衣食无忧的“精神贵族”们周末晚宴上的一杯甜羹。电影的花样年华难道只能象旧上海的奢华浮靡一样,尘封于那些怀旧者的梦里,难道电影真的“老了”不成?
纵览如今的电影院,大都被那些满大街花花绿绿的影碟店取而代之,而电影则被装进了那一张张薄薄的光盘,被喜好它的人带回了家中,放进了柜里,电影成了一部分人茶余饭后的收藏品。人们在电影院里再也感受不到当年《卖花姑娘》时的盛景了。
此情此状,不免让人生出一丝悲凉与落寞,心中一直在想,究竟是电影抛弃了观众还是观众背叛了电影,抑或象那首老歌里唱的那样,“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记得在七十年代的农村,电影通常只能在晚上放映。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人为了能在白天里看上一场电影,竟然在数九寒冬,顶着凛冽的寒风迎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足足走了几十里路赶到县城,整整看了一天的电影,直看到华灯初上,夜阑人静。在回家的路上,在白茫茫的旷野中,几个年轻人还边走边唱,依然陶醉在电影的氛围里。那一天看了什么电影如今已记不得了,只记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以及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吱吱声,还有对电影的那份眷恋。
不曾想到,我四十岁以前的人生居然与电影相伴了近三十年。从七十年代“看”电影,八十年代“学”电影,九十年代“写”电影,到新千年里“编”电影,电影成了我的精神伴侣,成了我人生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伴我度过了三十年的雪月风花。
我为电影打工,我靠电影生活。多少年就这么过来了,而现在愈来愈感到电影这片土地已不再肥沃,电影已不能给予我们想要的全部;也许人们苛求于电影的太多,电影这副单薄的身板承载不起人类社会这过于沉重的负载。电影已不再是过去的电影,而我们也不再是过去的我们了。
与电影相伴相恋了几十年,忽然觉得电影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被电影感动的那份真诚,如今早已被生活的重压深埋于我们内心的最底层;越来越觉得生活其实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大电影,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情愿或不情愿地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历经了太多的精彩与失落,太多的娱悦与痛楚;身心的疲惫和焦灼,尘世间的纷扰与困惑,使人们已倍感到生活的煎熬。又有谁还愿把自己关在四堵墙的黑房子里,面对着一块白布去为那些苍白的人间故事而消磨时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现在的人大多已经习惯于麻木,习惯于不被感动,习惯了没有电影的日子。电影似乎失却了那往日的光彩,犹如美人迟暮,蜡烛将尽。也许这并不是电影本身的错。
电影在历经过往日的辉煌之后归于平淡,归于寂寞,归于无奈。电影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电影在渐渐地变“老”。那些好莱坞斥巨资拍摄的“超级大片”,充其量也不过是夕阳中的晚霞,抑或晚霞中一道美丽的彩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电影正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秋日午后的残阳下孤独而悠闲地注视着窗外的风景……
面对着如此境遇的电影,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只有在心中默默地想——为那曾经的感动,为曾经给我们灰蒙蒙的天空以及灰蒙蒙的岁月涂上一抹亮色的电影,为多少年来与我们一起成长的电影,为我们曾经的最爱和梦想,让我们坚守,坚守住对电影的一腔真诚,坚守住对电影的一往情深,坚守住对电影的一份承诺——永远陪伴电影,直至它渐渐地老去。
纵览如今的电影院,大都被那些满大街花花绿绿的影碟店取而代之,而电影则被装进了那一张张薄薄的光盘,被喜好它的人带回了家中,放进了柜里,电影成了一部分人茶余饭后的收藏品。人们在电影院里再也感受不到当年《卖花姑娘》时的盛景了。
此情此状,不免让人生出一丝悲凉与落寞,心中一直在想,究竟是电影抛弃了观众还是观众背叛了电影,抑或象那首老歌里唱的那样,“是我们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你和我”,又有谁能说得清呢?
记得在七十年代的农村,电影通常只能在晚上放映。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人为了能在白天里看上一场电影,竟然在数九寒冬,顶着凛冽的寒风迎着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足足走了几十里路赶到县城,整整看了一天的电影,直看到华灯初上,夜阑人静。在回家的路上,在白茫茫的旷野中,几个年轻人还边走边唱,依然陶醉在电影的氛围里。那一天看了什么电影如今已记不得了,只记得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以及踩在雪地上发出的吱吱声,还有对电影的那份眷恋。
不曾想到,我四十岁以前的人生居然与电影相伴了近三十年。从七十年代“看”电影,八十年代“学”电影,九十年代“写”电影,到新千年里“编”电影,电影成了我的精神伴侣,成了我人生中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电影伴我度过了三十年的雪月风花。
我为电影打工,我靠电影生活。多少年就这么过来了,而现在愈来愈感到电影这片土地已不再肥沃,电影已不能给予我们想要的全部;也许人们苛求于电影的太多,电影这副单薄的身板承载不起人类社会这过于沉重的负载。电影已不再是过去的电影,而我们也不再是过去的我们了。
与电影相伴相恋了几十年,忽然觉得电影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被电影感动的那份真诚,如今早已被生活的重压深埋于我们内心的最底层;越来越觉得生活其实就是一部现实版的大电影,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情愿或不情愿地出演着不同的角色。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历经了太多的精彩与失落,太多的娱悦与痛楚;身心的疲惫和焦灼,尘世间的纷扰与困惑,使人们已倍感到生活的煎熬。又有谁还愿把自己关在四堵墙的黑房子里,面对着一块白布去为那些苍白的人间故事而消磨时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现在的人大多已经习惯于麻木,习惯于不被感动,习惯了没有电影的日子。电影似乎失却了那往日的光彩,犹如美人迟暮,蜡烛将尽。也许这并不是电影本身的错。
电影在历经过往日的辉煌之后归于平淡,归于寂寞,归于无奈。电影的黄金时代过去了,电影在渐渐地变“老”。那些好莱坞斥巨资拍摄的“超级大片”,充其量也不过是夕阳中的晚霞,抑或晚霞中一道美丽的彩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电影正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秋日午后的残阳下孤独而悠闲地注视着窗外的风景……
面对着如此境遇的电影,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只有在心中默默地想——为那曾经的感动,为曾经给我们灰蒙蒙的天空以及灰蒙蒙的岁月涂上一抹亮色的电影,为多少年来与我们一起成长的电影,为我们曾经的最爱和梦想,让我们坚守,坚守住对电影的一腔真诚,坚守住对电影的一往情深,坚守住对电影的一份承诺——永远陪伴电影,直至它渐渐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