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长,这山间有几间老瓦屋,挡住了我们工程的重要出入口,我们挨家挨户地劝说,可就有一户人家不同意,无论我们和那位老人怎么沟通他也不同意搬走,科长您看这怎么办?”科长皱了皱眉头,“小李,肯定是你态度不好,快去买点水果开车带我去见见老人家。”说罢便起身出发。
开车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一间破旧的瓦屋前,科长亲自拿着水果,带着笑脸迎了进去。这的确是间上了年纪的老房子,一副改革开放前的样子,只有一间纸糊的窗子还能依稀透点光,家中别说电器,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毛泽东主席画像下面,一个老人颤巍巍坐在长椅上,吃力地看着《毛泽东选集》。科长放下水果,到老人身边俯下身子说道:“老人家,我们是政府的,您看这房子住得太久了,下大雨了还有一定的危险,我们把您接到子女身边,再给您一笔拆迁费养老,您看行么?”老人家沉下了脸,看看窗外蒙着轻雾的山峦摇了摇头。“科长,您说的这些我们都说过,老人的孙子孙女也想把他接到城里享福,可老人死活不同意啊。”科长沉默许久,皱起了眉头:“老人家,中国发展进步了,城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您在这里无依无靠,为什么不进城和子女一起生活,互相也有个照应?”老人缓缓站了起来,向门口蹒跚走去,科长见状忙上去搀扶。
“我也想跟着子女享福去,但是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呢?80年前,我们在这里一起端过枪、架过炮,就在这里!”老人指了指这大山,“他们先走了,我不能走啊!”老人颤抖的声音愈发激动,“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你们都住城里了,谁陪他们啊!他们把新中国从鬼门关里架了出来,谁记得他们啊!”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下了两道热流。科长忙搀着老人找了一处地方坐了下来,安慰道:“老人家,政府知道红军当年在这里长征吃过苦,知道这山里流着红色的血液,我们就是为了宣传这种精神,您看这报告,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一个长征纪念馆,让更多人能想起能记得当初红军战士在这里为了新中国奋斗过。老人家,您看,等我们纪念馆竣工以后,我们给您在馆上安排一间住处,每周会有志愿者过来照顾您,您看行么?”阳光穿过薄雾照在老人执拗的脸上,他吃力地站了起来,向科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开车走了几个小时的山路,终于到了一间破旧的瓦屋前,科长亲自拿着水果,带着笑脸迎了进去。这的确是间上了年纪的老房子,一副改革开放前的样子,只有一间纸糊的窗子还能依稀透点光,家中别说电器,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毛泽东主席画像下面,一个老人颤巍巍坐在长椅上,吃力地看着《毛泽东选集》。科长放下水果,到老人身边俯下身子说道:“老人家,我们是政府的,您看这房子住得太久了,下大雨了还有一定的危险,我们把您接到子女身边,再给您一笔拆迁费养老,您看行么?”老人家沉下了脸,看看窗外蒙着轻雾的山峦摇了摇头。“科长,您说的这些我们都说过,老人的孙子孙女也想把他接到城里享福,可老人死活不同意啊。”科长沉默许久,皱起了眉头:“老人家,中国发展进步了,城里的条件越来越好,您在这里无依无靠,为什么不进城和子女一起生活,互相也有个照应?”老人缓缓站了起来,向门口蹒跚走去,科长见状忙上去搀扶。
“我也想跟着子女享福去,但是我走了,谁来照顾他们呢?80年前,我们在这里一起端过枪、架过炮,就在这里!”老人指了指这大山,“他们先走了,我不能走啊!”老人颤抖的声音愈发激动,“他们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了自己,你们都住城里了,谁陪他们啊!他们把新中国从鬼门关里架了出来,谁记得他们啊!”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流下了两道热流。科长忙搀着老人找了一处地方坐了下来,安慰道:“老人家,政府知道红军当年在这里长征吃过苦,知道这山里流着红色的血液,我们就是为了宣传这种精神,您看这报告,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一个长征纪念馆,让更多人能想起能记得当初红军战士在这里为了新中国奋斗过。老人家,您看,等我们纪念馆竣工以后,我们给您在馆上安排一间住处,每周会有志愿者过来照顾您,您看行么?”阳光穿过薄雾照在老人执拗的脸上,他吃力地站了起来,向科长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