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特色化、典型性凸显

来源 :酒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an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葡萄酒产区特色化凸显
  “第三届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的结果比以往更加令人振奋,众多中国本土葡萄酒和世界顶级产区的知名葡萄酒同台竞技,凸显出了十分显著的特色化产区的特色葡萄品种,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成绩,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巨大变化和进步。从比赛来看,在中国的各个产区已经逐渐表现出具有各自产区风格的特色品种,像提到阿根廷我们就会想到马尔贝克一样,从此国内葡萄酒产区拥有了属于自己产区的特色葡萄品种。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葡萄酒、果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组委会主席杨强介绍说,与前两届大赛相比,第三届大赛的参赛国家和产区范围更广,囊括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葡萄牙、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智利、阿根廷、新西兰、加拿大、格鲁吉亚、塞浦路斯、匈牙利、保加利亚以及中国的胶东半岛、昌黎产区、怀涿盆地、京津产区、黄土高原产区、贺兰山东麓、河西走廊、天山北麓、南疆产区、西南产区及东北产区等国际国内主要葡萄酒产区。除了世界各大洲优秀产区均有不同数量产品获奖外,国内获奖产品呈现出了数量上升,种类多样化,特点更典型,产区分布广泛等明显趋势,六款中国葡萄酒获得金奖是值得中国葡萄酒人自豪的事情。
  纵观国产葡萄酒产业一直以来都是“赤霞珠一统天下”的格局,但是从这次大赛来看,这种格局正在被打破,每个产区个性化和典型性开始显现,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马瑟兰、赤霞珠,蓬莱产区小芒森,昌黎产区的白玫瑰,新疆产区的粒选赤霞珠产品等六款优秀的葡萄酒都获得了此次大赛的金奖,它们作为各产区的代表性品种,集中反映了所在产区的风土和环境特点,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赞誉。另外,评委团一致认为,此次参加大赛的产品种类和数量更多,酒品质量显著提升。
  领袖标杆在这里竖起
  你要说前几届大赛还没有成为你的“灯塔”,没有指引你的步伐,那么这次这九个字的意义才得到了升华,“领袖标杆在这里竖起”这句话才变的真正的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了!
  “从这次大赛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六款产品和来自南非岱歌酒庄的醅雅干红(2010)、西班牙宝帝园珍藏干红(2011)、法国荔仙庄的玛歌罗斯福干红(2009),澳大利亚宝石树酒庄的宝石树869西拉(2012)、美国帕拉迪酒庄的帕拉迪干红(2010)等十二款世界各国优秀代表产品一起荣获金奖,中国六款葡萄酒获得金质奖,也说明中国产区已经开始具备了和世界各领袖产区同台竞技的实力,这是本届大赛的最大亮点。”
  大赛评委会主席,国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段长青认为:“世界著名葡萄酒产区都有其最具代表性的品种,比如法国勃艮第的黑比诺,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桑娇维赛,西班牙里奥哈的天帕尼罗,澳大利亚的西拉等等。近年来,中国的优秀葡萄酒企业,根据各葡萄酒产区的特点,对于当地风土和环境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科学种植和精心培育最适宜的品种,在各个环节都做到了严格控制和精细化管理,加之成熟的工艺和技术,打造出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产品。”
  从“2014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的参赛作品可以看出,众多国内外优秀品牌云集这里,例如罗斯福玛歌干红产自法国名庄葡萄酒协会会员酒庄之一荔仙庄园,该庄园位于法国波尔多玛歌村,名列1855年列级名庄四级庄,是葡萄酒教父Alex Lichine的酒庄,该庄园酿酒师之一是国际著名酿酒师米歇尔-罗兰。悉数获奖的国外葡萄酒,大都出处不凡并且都多次获得过国际大奖,面对世界顶级产区的顶级好酒,在15位国内外专业评委的客观品鉴之下,中国葡萄酒的成绩无疑给中国葡萄酒行业带来了信心。
  这次大赛已经成为公正、公平的代名词,段长青强调:“葡萄酒质量大赛的前提一定是客观、严谨的,整个过程都要保证奖项的真实性,比如评委的人选,都是代表了各个方面的专家,比赛过程的各种细节,比如醒酒的时间以及酒的温度等都有很好的控制。”此外,在中国农业大学葡萄与葡萄酒研究中心的支持下,将建立获奖产品主成份物质指纹图谱——身份证档案。段长青介绍,建立获奖产品主成份物质指纹图谱主要是为了保证消费者的权益,避免市场上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确保获奖产品的真实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国产葡萄酒的品质一直是行业不断探讨的话题,但是葡萄酒的品质不是靠说的,是要靠一分耕耘的付出,才能收获今天的硕果的。正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中国葡萄酒产业已经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每一株葡萄到最后的葡萄酒都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和不懈努力的辛勤付出,这几年的成绩已经逐步凸显,以获奖的尼雅葡萄酒所在的葡萄园为例,一瓶好的葡萄酒,一定是从选地、栽培、酿造一直到储存整个环节的精益求精。
  段长青在大赛后分析说:“能够获奖对于每款葡萄酒来说都不是偶然,倒推它们的源头,都是从多年前就开始非常踏实的下功夫了,如果不是具备典型的风格特点,是很难在这么多优秀的葡萄酒中脱颖而出的。在18个金质奖的名单中,你会发现这个名单是符合葡萄酒产业规律的,也就是特色产区与特色品种的完美搭配。从中国获奖的作品也可以看出,中国葡萄酒产区正在走向一个更加自然和规律的方向,一瓶优秀的葡萄酒一定是按照葡萄酒产业规律走的。根据产区的环境、生态特点,选择适合的酒种,运用合适的工艺,采用个性化的酿造方式来表现葡萄品种和产区特点。只有认真做出来的酒才是具有独特风格的葡萄酒。”
  在这个品质为王的时代,能问鼎业内致力于竖立产品质量标杆的专业级大赛,无疑是对品牌的巨大肯定。例如,中信国安葡萄酒业旗下尼雅葡萄酒,在 “2014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中荣膺“金质奖”和“评委会特别奖”,用卓越的品质为中葡酒业续写又一辉煌。也许这就是国产葡萄酒差异性日益明显,品质迅猛发展的突出表现。
  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中国)质量大赛通过三届的积累和耕耘,不断革新和突破,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得到了葡萄酒行业更广泛的认可,并成为反映各产区风格和树立葡萄酒质量标杆的优秀国际平台。杨强表示:“具有代表产区典型风格产品的初步显现反映了中国葡萄酒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质化问题开始改善,对于目前处于行业低谷的葡萄酒产业是个非常利好的消息,这使得我们对国产葡萄酒充满信心。我们坚信,在全行业的不懈努力下,中国葡萄酒市场会更加趋于理智,国内葡萄酒产品经过调整必将满足消费的个性化和大众化等不同需求,中国葡萄酒产业发展会迎来一个灿烂的明天。”
  在今年3月份,“2014国际领袖产区葡萄酒质量大赛新闻发布会暨专家论坛”引起了行业的关注。当时,作为国家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体系的首席科学家,段长青教授提纲挈领,对国际知名的优秀葡萄酒产区的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解读,使在场听众对于全球葡萄酒领袖产区的分布和特点以及产业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的概念,对国内葡萄酒产区的特点也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寄予希望。在会后,有专家称:“随着消费者对于葡萄酒品质和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内葡萄酒行业需要走差异化、个性化的路线,”今天便得到了验证。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