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高校学生在大四阶段的逃课现象是高校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学生逃课的原因,认为逃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大四阶段所面临的就业、升学等压力造成,也有跟风的群体效应因素。对高校学生的逃课现象,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应该在课程设置特别是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方面作出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实际状况,提高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校;逃课;原因;对策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高校学生逃课现象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据调查,在我国高校的学生逃课情况中,专业课的逃课率为20%,是逃课比例最少的课程;而对于一些公共类课程,逃课率则达到50%。不同年级学生的逃课率也不一样,其中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逃课率最低,大四学生的逃课率最为严重。很多任课教师不得不通过加强课堂点名的方式来防范学生逃课,比如广东珠海某一高校教师课堂上通过学生手机蓝牙进行点名。将学生的蓝牙设为学号号码,通过电脑搜索周围手机蓝牙进行迅速点名。
一、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
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据笔者所做调查,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其无用是逃课的主要原因。高校学生逃课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逃课现象最严重发生在四年级学生群体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选择。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行为较为独立,其逃课的原因大多数是出于对毕业后出路的考虑。
(2)跟风是学生逃课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有个别大四的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出路并无明确选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听课。但这些学生有时也会选择逃课,在宿舍上网或外出游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从众心理。“从众是个体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方面重要的机制之一,也是个体自我调节和防卫的心理途径之一。”[1]个体在集体活动中的意识是模糊的,所以当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的选择而集体“人心惶惶”时,没有明确选择的个体常常会选择从众。大量学生逃课现象在大四阶段逐渐被认同,所以一些学生在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即使有时间正常上课,但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也会选择逃课。
(3)在大四阶段,必修课基本上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只有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1)应该注意到大四学生的实际处境。大四阶段是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面临着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选择,大多数学生选择逃课并非是由于懒惰,而更多地出自于迷惘。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他们发现所学课程并不能马上带来实效,且大四阶段的学分对他们来说已经并不太重要时会跟风产生厌学的情绪。
针对学生的这一思想,教师要进行纠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珍惜大学这段宝贵的青春年华。高校对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设置上都是精心安排的,但在当下“读书无用论”和长期以来关于应试教育舆论的影响下,大四学生并不太信任高校课程设置。
(2)针对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也应该对大四的课程设置作出调整。“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四学生已成为高校中心理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2]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最大,不仅来自情感,也来自就业和升学。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必须精心安排。针对要考研的学生,应该开设考研辅导课程;针对准备去国外深造的学生,应该增多双语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针对打算找工作的学生,应该设置一些社会实践课程,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长期以来,在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上,虽然出现了专业必修课程,但由于过度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大四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导致了大四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出现了疲于应付的状况。大学四年级特别是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应该是大学本科生继续深造或走向社会的一个衔接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注大四学生的年级特点,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新调整大四课程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使用效率、使学生有效规划人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宗粤.从众现象的成因及特征[J].社会,1998(10).
[2]李 期.论高校大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关键词:高校;逃课;原因;对策
现阶段,我国高校在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但高校学生逃课现象也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据调查,在我国高校的学生逃课情况中,专业课的逃课率为20%,是逃课比例最少的课程;而对于一些公共类课程,逃课率则达到50%。不同年级学生的逃课率也不一样,其中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逃课率最低,大四学生的逃课率最为严重。很多任课教师不得不通过加强课堂点名的方式来防范学生逃课,比如广东珠海某一高校教师课堂上通过学生手机蓝牙进行点名。将学生的蓝牙设为学号号码,通过电脑搜索周围手机蓝牙进行迅速点名。
一、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原因
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根据笔者所做调查,学生逃课现象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或认为其无用是逃课的主要原因。高校学生逃课主要集中在三年级下学期和四年级,逃课现象最严重发生在四年级学生群体中。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毕业后的去向选择。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思想相对来说较为成熟,行为较为独立,其逃课的原因大多数是出于对毕业后出路的考虑。
(2)跟风是学生逃课的另外一个原因。也有个别大四的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出路并无明确选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去听课。但这些学生有时也会选择逃课,在宿舍上网或外出游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从众心理。“从众是个体社会认知和社会适应方面重要的机制之一,也是个体自我调节和防卫的心理途径之一。”[1]个体在集体活动中的意识是模糊的,所以当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的选择而集体“人心惶惶”时,没有明确选择的个体常常会选择从众。大量学生逃课现象在大四阶段逐渐被认同,所以一些学生在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结束后,即使有时间正常上课,但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也会选择逃课。
(3)在大四阶段,必修课基本上是没有的,一般来说只有选修课。相对于必修课,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二、高校学生逃课现象的对策
(1)应该注意到大四学生的实际处境。大四阶段是处于人生十字路口上的关键阶段,很多学生面临着工作或进一步深造的选择,大多数学生选择逃课并非是由于懒惰,而更多地出自于迷惘。对于不少学生来说,他们发现所学课程并不能马上带来实效,且大四阶段的学分对他们来说已经并不太重要时会跟风产生厌学的情绪。
针对学生的这一思想,教师要进行纠正。教师应该教育学生珍惜大学这段宝贵的青春年华。高校对大学本科四年的课程设置上都是精心安排的,但在当下“读书无用论”和长期以来关于应试教育舆论的影响下,大四学生并不太信任高校课程设置。
(2)针对大四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也应该对大四的课程设置作出调整。“从一定意义上说,大四学生已成为高校中心理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一个群体。”[2]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最大,不仅来自情感,也来自就业和升学。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必须精心安排。针对要考研的学生,应该开设考研辅导课程;针对准备去国外深造的学生,应该增多双语教学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针对打算找工作的学生,应该设置一些社会实践课程,以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长期以来,在大四学生的课程设置上,虽然出现了专业必修课程,但由于过度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大四学生的具体情况,这导致了大四学生对于某些课程出现了疲于应付的状况。大学四年级特别是大学四年级下学期,应该是大学本科生继续深造或走向社会的一个衔接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注大四学生的年级特点,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新调整大四课程安排,对于提高学生的时间使用效率、使学生有效规划人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宗粤.从众现象的成因及特征[J].社会,1998(10).
[2]李 期.论高校大四学生的教育和管理[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