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时期,在幼儿科学小实验教学课堂,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为了有效培养幼儿科学意识,要重视加强科学小实验教学水平,通过有效的教学分析,在科学小实验教学过程,通过各种实验材料的合理投放能够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幼儿实践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深入工作实际,对其进行几点有效阐述。
关键词:幼儿教学 实验材料投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03-01
在幼儿科学教学课堂,有效的材料投放提高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结合幼儿教学实践,提出了实验材料合理投放的实践对策。
1.材料的投放必须紧扣具体目标
合理进行“科学小实验”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因此,相关人员应当重视幼儿科学小实验中各种实验材料的投放问题,首先,材料的投放应当与具体实验目标紧密结合。由于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其往往不能够注意到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因此,材料的投放应当以无剩余为基本原则。
例如,在进行“沉与浮”的科学小实验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提供与实验概念有关的材料,例如一盆水、一些小石子、铁钉和几片塑料片等较为简单的材料,且实验目标明确。这种合理有效的材料投放有助于讓幼儿通过观察材料即明确实验的目的,从而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了解科学概念,有助于自身科学探索素养的训练。
2.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易理解性
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受到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时,应当注意其易理解性与可操作性。合适的实验材料能够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从而使其调动脑海中相关经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与此同时,实验材料应当选择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其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幼儿园“自然角”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放置土豆幼苗、小鱼、打算幼苗等动植物,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到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对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内容具有较为直接的理解。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充分的易理解性,有助于幼儿对生活中易于忽略的变化过程产生浓厚兴趣。
3.材料的投放应突出操作性
与此同时,具备一定操作性的实验材料,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幼儿的思维习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因此,为防止幼儿在操作时出现注意分散的情况,幼儿教师应当以让尤为培养操作技能、思维方式与探索能力为目标,选择操作性强的实验材料。
例如,在“认识自己的小脚”的科学实验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脱去鞋袜,亲自在硬、软、粗糙、光滑的平地上行走,抑或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脚,或者闻一闻,再沾上颜料在白纸上走一走。这种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有助于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有趣的小脚,从而提升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材料的投放必须充足
充足的材料投放有助于减少幼儿在等待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以确保其注意力和思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高度集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为幼儿的科学小实验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持,以避免幼儿出现争抢等行为,可以有效保证幼儿安全。
例如,在进行“调味师”的科学小实验过程中,幼儿教师倘若只为幼儿提供勺子等工具,但没有为每人提供糖、酱油、醋和盐等用品,幼儿往往会将公用的材料占为己有,从而出现争抢等行为,同时会将四种调味品混在一起,导致实验失败。此时,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的注意力从争抢转移到调味上,为幼儿每人提供一份调味品,以实现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如,在进行“有趣的玻璃片”的小实验时,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份包括凹、凸、平三片玻璃的实验材料,从而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过程。
5.材料在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投放科学小实验材料时应当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不同的幼儿由于在认知规律、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其这一差异,尊重每一位幼儿的自主选择,尽力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实验探索。这种措施有利于幼儿在今后学习过程中良好思维习惯与探索能力的养成。因此,对于同一种科学小实验,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不同的实验材料、提供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喜好与思维,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材料组合。
例如,在进行“‘称’的概念”的科学小实验时,教师可以投放电子秤、秤杆、天平秤以及待称量的物体等,让幼儿首先学会如何称量,其次再学习如何用不同的称量工具进行称量。这种具有一定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材料投放方式,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随着幼儿科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应该提高对于实验材料投放的认识,要积极进行实际分析,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进一步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丹.在生活中开展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243
[2]赵青.幼儿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开发途径[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24-27
关键词:幼儿教学 实验材料投放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11-0003-01
在幼儿科学教学课堂,有效的材料投放提高了幼儿学习积极性,也利于教学活动有效开展,为了进一步分析,本文结合幼儿教学实践,提出了实验材料合理投放的实践对策。
1.材料的投放必须紧扣具体目标
合理进行“科学小实验”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因此,相关人员应当重视幼儿科学小实验中各种实验材料的投放问题,首先,材料的投放应当与具体实验目标紧密结合。由于幼儿的各方面能力尚未发育完善,因此其往往不能够注意到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因此,材料的投放应当以无剩余为基本原则。
例如,在进行“沉与浮”的科学小实验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提供与实验概念有关的材料,例如一盆水、一些小石子、铁钉和几片塑料片等较为简单的材料,且实验目标明确。这种合理有效的材料投放有助于讓幼儿通过观察材料即明确实验的目的,从而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了解科学概念,有助于自身科学探索素养的训练。
2.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易理解性
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受到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因此,幼儿教师在进行科学小实验材料投放时,应当注意其易理解性与可操作性。合适的实验材料能够紧密联系幼儿实际生活,从而使其调动脑海中相关经验,更好地完成实验目标。与此同时,实验材料应当选择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并以此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便于其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幼儿园“自然角”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放置土豆幼苗、小鱼、打算幼苗等动植物,让幼儿通过观察感受到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对自然科学与生命科学内容具有较为直接的理解。这种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具有充分的易理解性,有助于幼儿对生活中易于忽略的变化过程产生浓厚兴趣。
3.材料的投放应突出操作性
与此同时,具备一定操作性的实验材料,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幼儿的思维习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因此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力往往高度集中。因此,为防止幼儿在操作时出现注意分散的情况,幼儿教师应当以让尤为培养操作技能、思维方式与探索能力为目标,选择操作性强的实验材料。
例如,在“认识自己的小脚”的科学实验中,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脱去鞋袜,亲自在硬、软、粗糙、光滑的平地上行走,抑或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脚,或者闻一闻,再沾上颜料在白纸上走一走。这种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有助于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有趣的小脚,从而提升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材料的投放必须充足
充足的材料投放有助于减少幼儿在等待过程中浪费的时间,以确保其注意力和思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高度集中。因此,幼儿教师应当为幼儿的科学小实验提供足够的材料支持,以避免幼儿出现争抢等行为,可以有效保证幼儿安全。
例如,在进行“调味师”的科学小实验过程中,幼儿教师倘若只为幼儿提供勺子等工具,但没有为每人提供糖、酱油、醋和盐等用品,幼儿往往会将公用的材料占为己有,从而出现争抢等行为,同时会将四种调味品混在一起,导致实验失败。此时,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的注意力从争抢转移到调味上,为幼儿每人提供一份调味品,以实现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如,在进行“有趣的玻璃片”的小实验时,教师可以为每一位幼儿准备一份包括凹、凸、平三片玻璃的实验材料,从而让幼儿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验过程。
5.材料在投放时要有层次性和递进性
除此之外,幼儿教师在投放科学小实验材料时应当注重层次性与递进性。不同的幼儿由于在认知规律、思维发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因此,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其这一差异,尊重每一位幼儿的自主选择,尽力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实验探索。这种措施有利于幼儿在今后学习过程中良好思维习惯与探索能力的养成。因此,对于同一种科学小实验,幼儿教师可以投放不同的实验材料、提供不同的活动方式,让幼儿依据自己的喜好与思维,选择合适自身发展的材料组合。
例如,在进行“‘称’的概念”的科学小实验时,教师可以投放电子秤、秤杆、天平秤以及待称量的物体等,让幼儿首先学会如何称量,其次再学习如何用不同的称量工具进行称量。这种具有一定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材料投放方式,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总之,随着幼儿科学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教师应该提高对于实验材料投放的认识,要积极进行实际分析,从而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进一步为幼儿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许丹.在生活中开展大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6):243
[2]赵青.幼儿科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开发途径[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0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