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华社电 记者王立彬 刘华 魏玉坤 潘洁 8848.86米:作为世界最高峰的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8日公布。自然资源部权威人士说,同上一次测量结果相比,此次测量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测量精度:“最好的一次”
  “我们这一次珠峰高程测量,精度在历史上是最好的。”2020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
  珠峰测高的精度,最主要的就是“从头到脚”的起算面。这一次通过航空重力测量,精度提高到5厘米,上一次是15厘米左右,提高了三倍。“这一项就提高了10厘米精度,所以说这一次精度非常高。”党亚民说。
  高精度,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比如这一次测量,测绘队员在峰顶观测时间比较长,约比过去观测时间延长了一倍。上一次在珠峰峰顶用GNSS测雪面高,精度约几厘米,这次为1到2个厘米,也提高很多。此次观测,我国首次把航空重力引入到珠峰测量,在珠峰地区观测了1万多平方公里的航空重力,精度比世界最高水平还要好,保证了珠峰海拔起算面精度大幅提升。
  “测量珠峰,一个是测珠峰的头;一个是测珠峰的脚,这就是确定起算面。这次两个精度都提高了,就能说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精度是历史上最好的一次。”党亚民说。
  科技创新:最多的“第一次”
  相隔15年,科技世界换了人间。2020年珠峰高程测量的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较2005年明显提高,包括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计算,国产仪器全面担纲高程测量,国产重力仪首次登顶实测峰顶重力值,同时融入国产航空重力仪测量数据,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等。
  此次测量,我国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利用通信专网和北斗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信号同时接收、实时解析和质量预评估。航空遥感、激光雷达、卫星遥感等数据都引入进来,对观测结果进行验证。珠峰高程测量属于一次综合测绘技术运用,对珠峰的冰川、实景三维也进行了研究,这在历史上都是第一次。
  国产技术装备担纲是最大亮点。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我国测绘尤其是测绘仪器制造上了一个大台阶。这一次珠峰测量用到各种仪器,如峰顶的GNSS接收机、北斗接收机、雪深雷达、航空重力遥感等装备都是我国自己研发的。
  “经过在珠峰这个世界最高实验平台上的测试或者说考试,我们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在数据精度、可靠性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党亚民说。
  值得注意的是,北斗与GPS数据融合有效提升峰顶大地高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同GPS大地高成果一致性较好,精度均为±2.0厘米。同时,中尼首次联合构建了珠峰地区全球高程基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仅相差7.2厘米,成果符合性好。
  数月演算:最多的数据
  “采集到各类数据多达1TB,有这么多数据要处理,所以需要耗费超过半年时间才能发布最终的珠峰高度。”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主任郭春喜对记者说。
  据介绍,自然资源部大地测量数据处理中心从6月中旬拿到所有外延数据,8月中旬加上航空重力数据,将之与地面数据融合;然后与尼泊尔数据进行比对,到10月中旬,整个结果验收。
  这些数据成果,在为珠峰高程精确测定提供重要支撑的同时,也为珠峰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调查、地壳运动监测、地形测绘、基础建设等提供重要数据和技术支撑;为做好全国现代测绘基准体系维护与更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服务自然资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测绘保障。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系统以及国产仪器装备,是对我国测绘科技水平的检验,彰显了我国综合实力与测绘技术进步。
  每年长高4毫米:最高峰在成长
  “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也是最年轻的山峰之一,造山运动还没有结束。”党亚民说,作为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产物,喜马拉雅山在不断地隆升。“珠峰在碰撞前沿,整体上向长春和北京方向移动,每年移动速率是3厘米左右,10年30厘米,100年就是3米;在垂直运动方向,珠峰整个地区每年隆升4毫米左右。”
  郭春喜对记者说,珠峰高程受地球板块运动和地震等因素影响。珠峰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受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挤压影响,不断隆起。2005年珠峰高程测量距今已过去15年,这期间珠峰高程一直在发生长期性与随机性变化。从总体趋势上看,珠峰是在长起来的,但“长高”的速度并不快;珠峰垂直运动要远远小于水平运动,“横向比纵向要长得快”。
  “珠峰和周边地区150年隆升60厘米。1934年距珠峰只有9公里左右的地方发生一次大地震,对珠峰造成的影响特别大,珠峰降了63厘米,抵消了过去150年的变化。”党亚民说,对珠峰每年几毫米几厘米的变化要定期测量,这是科学的要求,也是我国测绘法对国土测绘的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变化快,地图更新频繁。从理论上讲,10到15年重测一次珠峰比较好,稍微长一点没关系,但必须进行定期測量。”
其他文献
“以前,井下往地面输送煤炭时需要大量人员值守在皮带机旁监测皮带机的状态和煤炭中的异物。而现在煤矿运用我们的系统,只需要看着一块电子屏幕,就能实时显示地下400米深处的场景……”11月17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山西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王宇介绍说。   王宇口中所说的系统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煤矿大脑”——煤矿运输智能监测系统。   随着矿井产能不断扩大,输送距离越来越长,设备
期刊
新华社电 记者董瑞丰 胡喆 张泉 我国面临的很多“卡脖子”技术问题,根子是基础理论研究跟不上——基础研究之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中央已多次强调。   12月7日,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召开,再次指明我国科技发展“大而不强”“基础研究及原始创新薄弱”“一些关键技术亟需突破”等问题,要求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以改革更大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很多方面不能“平地起高楼”   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
期刊
《物種起源》,查尔斯·达尔文著,新星出版社2020年11月出版  1859年11月24日,《物种起源》出版,首版当日便销售一空,此后160年来影响不衰。本书的译稿是一个失而复得的奇迹,译者韩安是中国近现代林业奠基人之一。译文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却因故未能出版。韩安之子韩乐理,根据父亲遗物中发现的十余卷原始译稿,历经数年重新录入、核改、校译,这一版宝贵的译文才终于问世。译自被认为更符合达尔文原始思想的
期刊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务院总理、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听取推进科技创新有关情况汇报并部署下一步工作。李克强指出,推动科技创新要引导各方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上来。注重重大科学问题研究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创新。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从“天眼”望天到
期刊
当地时间12月7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年度报告《2020世界知識产权指标》。报告指出,虽然2019年全球商标和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活动持续上升,但专利申请出现罕见下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持续推动全球知识产权事业显著发展,2019年中国继续在世界知识产权领域发挥引领作用并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大多数领域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中国专利申请数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洋 12月9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共同举办的2020年《山西法治蓝皮书》新闻发布会在太原举行。这是山西省第三部法治蓝皮书,它是国家发展蓝皮书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西省法治建设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全书分为总报告、分报告、法治政府、政法工作、依法治理、生态法治和特约报告7个板块,系统总结了山西法治建设的进程与创新实践,深入剖
期刊
摘要:“9.18事变”后日本全面占领东北,第二年成立伪满洲国并建立伪满洲中央银行。以此来控制、垄断东北的经济与金融。大肆搜刮东北的资源与财富,为日本全面侵华提供经济支撑,成为日本侵华活动重要的金融掠夺工具。   关键词:日本侵华;经济掠夺;殖民统治;伪满洲国;伪满洲中央银行   一、日本占领东北与伪满洲中央银行的建立   日本经过发动“九一八事变”武力占领东北、吞并“四行号”扶持伪满洲国等一系列动
期刊
“唯有优化创新生态,方能助推转型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表示,山西转型升级亟须用高新技术带动高新产业发展。  12月1日至5日,吴光辉参加了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山西行。20位两院院士、15位教授专家参加了此次活动,共同为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把脉问诊。  吴光辉与山西结缘已久。几年前,他在一次课题调研中发现,山西有很强的航空航天发展愿望,也有很好的基础条件
期刊
科学导报讯 记者马骏 12月7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CEO任正非到访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考察全国首座5G煤矿,与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翟红交流合作事宜。双方就加强5G技术应用、新材料产业发展等更大范围、更多领域的合作达成多项共识,为华阳集团及我国各行业智能化发展、高质量发展赋能,实现互利共赢。   任正非首先在华阳新材料科技集团新元公司总调度室观看集团公司转型发展及5G
期刊
12月5日,以“弘扬企业家精神,融入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的2020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中国食品发展大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在圆桌论坛环节,山西太行明珠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家声分享了如何“点米成金”,把小米做成一碗好饭。   “疫情挡不住企业做科研和产品的信心。”张家声表示,疫情期间,企业研发团队扎根研究基地,争分夺秒加快研发第四代方便小米粥产品。“疫情缓解以后,第四代产品已研发成功并迅速走入市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