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矿产资源仍然采用传统的高开采、低利用的粗放式开发利用模式,造成了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90%左右的能源和80%以上的工业原料都是以矿产为原料的,因此矿产的开发利用方法尤为重要,而发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可有效缓解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
【关键词】 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生态环境
引言: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对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矿业产业迅猛增长,但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功能急剧退化、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響到生态环境以及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矿产资源采取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措施,减少开采不可再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活动、车辆运输过程的碾压、采矿人员践踏等活动,改变土壤的紧密度和坚实度,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使土壤持水量降低。矿产资源的开采可能会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并且改变土地利用状态。某些矿产资源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害,因此废石堆场和选矿厂周边的土地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后很难在生长出植被,而以土地为生的农牧民要生存,压力又会转嫁到其他的土地上,导致大范围的土地功能退化。
2、对植被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矿人员和作业机械对地表植物的践踏、碾压,原有的植被在外力的影响下,特别是受到汽车和机械的反复碾压时,会遭到破坏,形成次生裸地,导致矿区范围内及边缘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逐步形成土地沙化现象,这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难以自然恢复。
3、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井下爆破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干扰,都将使原来栖息在工程区附近的各种野生动物受到惊吓而迁移至别处安身。虽然矿区范围相对较小,相对于当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来说,有可能是主要栖息、产仔繁殖的主要区域,若开采活动不利,将会导致某类野生动物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灭绝。
4、对景观资源的影响
景观生态系统通过内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内物种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过程而逐步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其物种组成、物种数目、丰度以及食物网的结构都是与当地环境相适合的“最佳选择”。各景观要素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的渠道畅通,使景观发挥着正常的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景观的保护功能使景观具有某种稳定性。随着采矿项目建设的实施,区域部分地表植被将被清除、修建人工设施、挖毁原有地貌、废石堆置等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也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原有景观结构,使原本畅通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破坏了原有景观的稳定性,对区域景观格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露天矿山的开采,大面积的削山辟地,严重破坏了区域的原有景观。地下矿山的开采将改变土地的承载力,若地下采空区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地表时将引发地面塌陷,使平坦的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塌陷区。矿区道路的修建将是永久性的改变地貌,原来的天然草地将变成路面,改变了原来的径流空间分布和水量平衡。
总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减少这种影响首先就是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即所谓的节约,另一个方面就是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循环经济,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
二、积极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提高认识,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强化资源管理
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达成共识: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源大量消耗带来的资源枯竭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司生存的制约因素。在矿产品生产领域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建设集约型矿业,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水平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弃物排放。加强深部和复杂难采铁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使铁、锰、铬矿的采选回收率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推广溶浸采矿技术,开发深井采矿技术,探索矿山无废采矿技术等,提高有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推广先进适用的资源综合回收工艺及选矿技术,采用超细粉碎设备和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浮选设备,提高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选矿回收率。
加强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新建矿山不得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的准入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不得颁发、延续采矿许可证。强化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督检查,引导和强制矿山企业切实提高矿产资源采选水平。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的政策措施,促进矿产资源节约开发。
3、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统一规划,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坚持采气采煤一体化,加强煤层气和煤炭的综合勘查和综合开发,鼓励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对煤层气富集区勘查开发活动必须统筹规划。重点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散元素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选矿过程中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与铁矿伴生的铌、稀土、钒、钛等资源。加强伴生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油气资源领域硫资源综合回收,弥补资源的不足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资源和废水利用,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以产生量大和利用潜力大的矿山废弃物为重点,研究推广煤矸石发电和建筑材料生产等技术和工艺,使煤矸石利用率和粉煤灰利用率提高。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拓展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领域,充分利用尾矿资源中的有用成分。提高矿山废水的循环利用效率,矿业用水复用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铁、铜等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水平,有效替代资源的开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机制。推动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计划,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资源等的调查工作,全面评价综合利用潜力。严格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地质勘探报告评审备案制度。对暂不能综合开采或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用组分的尾矿,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明确尾矿开发的准入条件和技术要求等规定,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先用地供给,提供信贷金融支持。实行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名录制度,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有效引导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大对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推进煤层气、煤矸石、难选冶黑色金属、共伴生有色多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多金属尾矿资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和带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绿色矿业认证制度,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人类在开采矿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为减少矿产品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彻底摆脱低效、高耗、重污染等开发利用模式,矿业权人和矿产品利用企业必须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不仅使我国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还能更好的减少矿产品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秀丽,孙亚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调查关系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5):10-13.
[2]杨娴,邵燕敏,汪寿阳.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8,23(3):201-207.
【关键词】 矿产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生态环境
引言:
矿产资源指经过地质成矿作用,使埋藏于地下或出露于地表、并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矿物或有用元素的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集合体。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是有限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工业生产水平也逐步提高,对矿产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断增多,矿业产业迅猛增长,但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采方式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系统功能急剧退化、环境质量恶化趋势加剧、资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響到生态环境以及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矿产资源采取节约与综合利用的措施,减少开采不可再生资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对土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矿山开采活动、车辆运输过程的碾压、采矿人员践踏等活动,改变土壤的紧密度和坚实度,造成土壤板结、通透性差,使土壤持水量降低。矿产资源的开采可能会使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并且改变土地利用状态。某些矿产资源具有腐蚀性和放射性等危害,因此废石堆场和选矿厂周边的土地受到一定程度污染后很难在生长出植被,而以土地为生的农牧民要生存,压力又会转嫁到其他的土地上,导致大范围的土地功能退化。
2、对植被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开采活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矿人员和作业机械对地表植物的践踏、碾压,原有的植被在外力的影响下,特别是受到汽车和机械的反复碾压时,会遭到破坏,形成次生裸地,导致矿区范围内及边缘区域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逐步形成土地沙化现象,这种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甚至难以自然恢复。
3、对动物资源的影响
各种施工机械的噪声、井下爆破噪声及施工人员的活动干扰,都将使原来栖息在工程区附近的各种野生动物受到惊吓而迁移至别处安身。虽然矿区范围相对较小,相对于当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来说,有可能是主要栖息、产仔繁殖的主要区域,若开采活动不利,将会导致某类野生动物因为丧失了栖息地而灭绝。
4、对景观资源的影响
景观生态系统通过内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系统内物种的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过程而逐步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其物种组成、物种数目、丰度以及食物网的结构都是与当地环境相适合的“最佳选择”。各景观要素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的渠道畅通,使景观发挥着正常的生产功能和保护功能。景观的保护功能使景观具有某种稳定性。随着采矿项目建设的实施,区域部分地表植被将被清除、修建人工设施、挖毁原有地貌、废石堆置等占用了大量土地,同时也污染了环境,破坏了原有景观结构,使原本畅通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受阻,破坏了原有景观的稳定性,对区域景观格局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露天矿山的开采,大面积的削山辟地,严重破坏了区域的原有景观。地下矿山的开采将改变土地的承载力,若地下采空区顶板导水裂隙带发育至地表时将引发地面塌陷,使平坦的地表形成大小不等的塌陷区。矿区道路的修建将是永久性的改变地貌,原来的天然草地将变成路面,改变了原来的径流空间分布和水量平衡。
总之,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要减少这种影响首先就是减少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利用即所谓的节约,另一个方面就是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建立循环经济,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
二、积极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提高认识,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强化资源管理
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使全社会达成共识:矿产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源大量消耗带来的资源枯竭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公司生存的制约因素。在矿产品生产领域大力倡导资源节约,建设集约型矿业,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提高矿产资源开发水平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减少储量消耗和矿山废弃物排放。加强深部和复杂难采铁矿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和应用,使铁、锰、铬矿的采选回收率平均提高3-5个百分点。推广溶浸采矿技术,开发深井采矿技术,探索矿山无废采矿技术等,提高有色金属矿产回采率。推广先进适用的资源综合回收工艺及选矿技术,采用超细粉碎设备和高效节能、环保的大型浮选设备,提高有色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的选矿回收率。
加强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准入管理和监督检查。新建矿山不得采用国家限制和淘汰的采选技术、工艺和设备,制定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的准入标准,达不到要求的不得颁发、延续采矿许可证。强化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督检查,引导和强制矿山企业切实提高矿产资源采选水平。积极探索矿产资源税费征收与储量消耗挂钩的政策措施,促进矿产资源节约开发。
3、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低品位、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对具有工业价值的共伴生矿产,统一规划,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坚持采气采煤一体化,加强煤层气和煤炭的综合勘查和综合开发,鼓励煤矿瓦斯的综合治理和综合利用,对煤层气富集区勘查开发活动必须统筹规划。重点加强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稀散元素矿产等共伴生矿产资源开采、选矿过程中的综合开发利用。合理开发利用与铁矿伴生的铌、稀土、钒、钛等资源。加强伴生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油气资源领域硫资源综合回收,弥补资源的不足和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加强矿山固体废弃物、尾矿资源和废水利用,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水平。以产生量大和利用潜力大的矿山废弃物为重点,研究推广煤矸石发电和建筑材料生产等技术和工艺,使煤矸石利用率和粉煤灰利用率提高。加快新技术、新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拓展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领域,充分利用尾矿资源中的有用成分。提高矿山废水的循环利用效率,矿业用水复用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铁、铜等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水平,有效替代资源的开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完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激励引导机制。推动实施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计划,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低品位、共伴生矿产、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尾矿资源等的调查工作,全面评价综合利用潜力。严格矿产资源综合勘查和综合评价的地质勘探报告评审备案制度。对暂不能综合开采或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含有用组分的尾矿,应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明确尾矿开发的准入条件和技术要求等规定,鼓励和支持矿山企业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改造项目和综合利用项目,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优先用地供给,提供信贷金融支持。实行定期发布鼓励、限制和淘汰的技术、工艺、设备名录制度,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有效引导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发展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
按照“再勘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加大对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评价矿山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以矿山企业为主体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工程,推进煤层气、煤矸石、难选冶黑色金属、共伴生有色多金属、矿山固体废弃物和多金属尾矿资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引导和带动矿产资源领域循环经济发展。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绿色矿业认证制度,安全、环保可持续地发展矿业经济。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多,因此人类在开采矿产品的同时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为减少矿产品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彻底摆脱低效、高耗、重污染等开发利用模式,矿业权人和矿产品利用企业必须开展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发展矿产资源循环经济,不仅使我国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且还能更好的减少矿产品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余秀丽,孙亚光.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地质调查关系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5):10-13.
[2]杨娴,邵燕敏,汪寿阳.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战略与决策研究,2008,23(3):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