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韩故城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aohu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批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青铜重器历经千年风雨惊现于河南新郑,被誉为一曲“青铜时代的绝唱”。
  
  1923年,河南新郑县南街李家楼的乡绅李锐挖出宝物的消息不胫而走。
  这年的8月下旬,河南新郑县的天气出奇炎热。乡绅李锐眼看菜园里的蔬菜日见枯萎,决定打井灌溉。
  8月25日,当直径2米的水井挖掘到9米深时,突然碰到一件坚硬物。仔细一看,是一件浑身长满绿锈的铜器。
  这是一件大铜鼎,高约50厘米,口径约40厘米,3条腿粗壮有力,鼎身铸满狰狞的纹饰。经过挖掘,又发现了密密匝匝、东倒西歪、形制各异的一批青铜器物和小件玉器(图1)。
  
  


  (1)出土的大铜鼎
  
  为保护文物不流失,北洋陆军第14师师长靳云鄂派出工兵驻守李家楼菜园,亲自主持了考古发掘。
  此时,驻郑州的北洋陆军第14师师长靳云鄂发现李锐挖宝卖宝,马上阻止,并追回了被卖的部分文物。同时,派工兵驻守新郑李家楼菜园,亲自主持继续考古发掘。
  这是一座规模宏大,深达10多米的双墓道大墓。棺椁已严重腐朽,仅存墓主人的几块残骸。
  这次发掘,共出土各种器物91件、碎铜片635件,以及美玉、珠宝和石雕。这是中国商周时期的空前大发现,一时间轰动国内外(图2)。
  
  


  (2)出土的近百件青铜器被称为“新郑彝器”
  
  郑公大墓出土大批文物的消息引起全国上下无比的兴奋和激动,有关它的归属问题同样引人瞩目。
  任常中(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一些学术团体都想要这批东西。
  靳云鄂的态度十分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宝物,为先代典型所寄,应该归于公家”。靳云鄂将这些文物武装押运到当时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交给河南省古物保存所收藏。在当时军阀掘墓盗宝成风的情况下,靳云鄂的义举博得一片赞扬声(图3)。
  
  


  (3)当年出土的铜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935年,精选的8件新郑文物赴英国参展,其中一对青铜“莲鹤方壶”尤其引人瞩目。
  1935年,河南博物馆从新郑文物中选出8件,远涉重洋到英国参加国际展览会。
  田凯(河南省博物院副院长):这是中国文物第一次到国外展出,也是“莲鹤方壶”第一次走出国门。“莲鹤方壶”在英国展出期间,观者如云,人们对它所透射出的东方文化魅力而折服。可以说,是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一批重器在英国的展出,使西方人对东方文化和中国的古老文明肃然起敬。
  “莲鹤方壶”成为轰动世界的文物精品,至今仍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壶,原是酒器的一种,古时发展成为象征权力的祭祀礼器。“莲鹤方壶”造型奇特,工艺精湛,盖上四方各饰双层二瓣莲花,莲瓣中央立一仙鹤,作引吭长鸣振翅欲飞状。壶颈两侧各有2个龙形双耳,壶腹部与壶口外饰满蟠龙纹,四角有4只翼兽,壶下四周各饰头像河马、体似蛟龙的怪兽,圈足下有2只长有梅花鹿角的走狮,张口吐舌,负重而行(图4)。
  
  


  


  (4) 图组:(4-1)莲鹤方壶;(4-2)莲鹤方壶细部
  
  在中国青铜铸造工艺史上,一件青铜器集这么多的动植物实属罕见。有人说,“莲鹤方壶”唱出了一曲“青铜时代的绝唱”。在2003年我国发行的邮票《东周青铜器》中,“莲鹤方壶”赫然位列这套7枚邮票的首位。
  毫无疑问,只有至高无上的国君才拥有如此豪华和尊贵,但这座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呢?
  
  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爆发,战争给新郑彝器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历经10多年的战乱,这对“莲鹤方壶”随新郑彝器竟然得以保存。
  1949年冬,国民党政府指令“速将河南存渝古物运存台湾”。一批河南古物被运抵重庆机场,登机起飞。
  田凯:当时河南保存在重庆的文物有68箱,仓促之中有30箱没来得及运走,重庆就解放了。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一批新郑青铜器得以保存内地。
  1950年8月,河南省代表与国家文化部代表共赴重庆,接收了河南的这批文物。
  田凯:接管这批文物时,挑选了50多件送到北京故宫博物院,这里面包括一件“莲鹤方壶”。
  
  1923年郑公大墓的发掘,不过是郑韩故城大规模考古发掘的序曲,新中国成立后,由它引出的种种重大发现相继而来。
  据文献记载,郑国和后来的韩国,两国的都城就建在新郑一带,但具体位置到底在哪里呢?
  郝本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在今天新郑市城关附近还耸立着一段很长的高城墙。20世纪60年代确定这个地方就是郑韩故城(图5)。
  
  


  (5)1961年,郑韩故城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60年代中期,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再次对“郑公大墓”进行全面清理发掘。
  对郑公大墓的所属年代和墓主人身份,文物界一直有不同的推断。
  郝本性:1924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根据这个墓出土的带有铭文的“王子婴次炉”,断定这个铜炉的主人是楚国令尹子重。楚国令尹子重的这个炉怎么会跑到郑公大墓里来呢?王国维先生说,晋国和楚国曾发生过一次大战役,楚国被打败,就把这个炉遗留下来了。当然,也有人表示不同意见,郭沫若先生认为这个子婴不是春秋中期的令尹子重,而是春秋早期的。还有人认为比这个还要晚,是战国时期的。
  能够判断墓主人身份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应该是墓中器物的铭文。但在出土的100多件青铜器中,有铭文的只有这件 “王子婴次炉”。它便成为断定大墓主人及其年代的惟一线索。
  郝本性:为什么说王国维说得有道理呢?因为这个炉体上有南方的楚和吴流行的细线方格纹饰。另外,铭文的变体长方字也是楚国流行的文字 (图6)。
  
  


  


  


  (6)图组:(6-1)王子婴次炉;(6-2)炉体的铭文;(6-3)炉体的细线方格纹饰
  
  李家楼郑公大墓的主人,最有可能是死于公元前571年的郑成公,或者是死于公元前566年的郑僖公。也就是说,这个郑公大墓的年代应该是春秋中晚期的。
  春秋初期,中原一带分布着50多个大小诸侯国,仅新郑周围就分布着郐、虢等小国,郑国恰好处在这两个国家之间。
  春秋初期12强国之一的郑国,最初建都于现在的陕西华县一带。大约公元前8世纪,东迁至今天的河南中部一带。
  郑国有名的国君郑武公决定寻找更好的国都,他看上了这块两河交叉之地。
  郝本性:郑武公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建城,主要是考虑城市供水问题。从守卫上说,河流就是一道防线,比较安全。
  当时这个地方属于郐国,雄才大略的郑武公使用反间计灭掉了郐国。
  郝本性:郑武公给郐国的要人写盟书,然后埋在地下,又故意透露给郐国的国君。郐国的国君果然上当,派人挖出了盟书,把自己的要人杀掉了。郑武公利用反间计轻而易举地灭掉了郐国。
  公元前769年,郑武公将国都东迁到今天的双洎河与湟水河交汇处,为区别旧国都,把新国都称为“新郑”。从此,郑国在中原称雄一时。
  新郑先后有18位郑国国君在此建都,历时390年。公元前375年,逐渐强大的韩国灭掉郑国后,也将国都从今天的河南禹州迁到新郑。
  郑国和韩国先后在新郑建都538年,后人便称其为“郑韩故城”。
  昔日规模宏大的郑韩都城,它的布局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郑韩故城考古队,自1964年大规模的钻探和试掘以来,重大的考古发现可谓高潮迭起。
  20世纪80年代初,蔡全法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往新郑负责发掘工作。
  1996年9月,一块土地被划入挖掘的范围。蔡全法推断这里可能会有突破性的发现。
  蔡全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我们认为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就安排探查,结果发现一些殉马坑。
  殉马坑周围往往伴随青铜礼器出土,蔡全法在发现车马坑的地方布下100个探方。
  然而,发掘面积已达600平方米,却没有发现一座青铜器坑。
  蔡全法决定改变方案,改为向东边挖掘。但仍然没有突破性的发现,倒是殉马坑在不断被发现。
  蔡全法:光出马坑不出礼乐器坑,这是很不正常的。
  殉马坑多达44座,每坑殉马少的两三匹,多的四到六匹,都是头朝西,均匀分布形成纵列。
  这么多的殉马坑究竟是做什么用的呢?如果是祭祀活动的遗存,那么还应该有相配的其他遗存。
  终于有一天下午,一个技工跑来悄悄告诉蔡全法一个重要的发现。
  蔡全法:他跟我说,那个探方的东北角露出一个像钟纽一样的铜器。我去了一看,果然是钟的纽。
  当他们继续清理时,奇迹出现了:3排钟纽从北向南整齐地摆放着,北面2排,每排10个,从小到大一字排开,南面的一排是4个钟,总共24件编钟静静地立放在那里(图7)。
  
  


  (7)出土的编钟
  
  蔡全法:这个钟一发现,我们就预感到这个地方发掘的高潮期到来了。
  ?1997年1月初,在一座方形坑中,隐约露出了2件青铜器的形迹。
  2号坑,是这里发现的第一座礼器坑,一共出土9个鼎、9个鬲、8个簋、2个方壶、1个圆壶、1个鉴、1个豆,共31件青铜礼器。
  接下来又相继探出了8座祭祀坑,并初步断定3座为礼器坑,5座为编钟坑。
  这一重大发现是在郑韩故城考古史上具有突破性的进展。
  在国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蔡全法把挖掘面积扩大到8000平方米,考古队共发现礼乐器坑18座,殉马坑45座,出土青铜礼乐器348件(图8)。
  
  


  


  (8)图组:出土的青铜礼器:(8-1)鬲;(8-2)簋;(8-3)方壶
  
  面对如此重要的发现,这处遗址究竟是作什么用的,考古人员一时找不出合理的解释。
  如果说是窖藏,礼乐器不可能摆放得那么规律,而且将大量的马被杀死埋入地下;如果说是宗庙,却没有发现任何建筑遗存,而且宗庙祭祀是不埋祭器的;如果是陪葬坑,附近却没有发现同期的大型墓葬。
  直到1997年7月,考古队在一个探方中发现了一道夯土墙,悬案才被揭开。
  蔡全法:夯土墙断断续续有30多米长,跟马坑、礼乐器坑的方向一致。符合文献记载,确认夯土墙和祭祀遗址是同期遗存。
  据记载,周代的大型祭祀活动,祭天在南郊,祭地在北郊,由于在城外进行,所以称为“外祀”;祭祀宗庙、社稷在城内,称为“内祀”。这处遗址恰恰是在城内。
  按照“左宗庙,右社稷”的规制,这片遗址处于城内宫殿遗址的右前方,可以断定它应该是祭祀江山社稷的场所。
  当时祭祀社稷是国家的头等大事,选用青铜礼器和殉马,既显示祭祀者的权力、地位与身份,又能作为对神的贡献,并以乐舞娱神,从而达到人神沟通与交流,获得神的佑护。
  因此,这些青铜礼乐器应该是在一次次大型宗教的祭祀活动中埋入地下的。这一尚属首次的考古发现,印证了文献对祭祀礼制的记载。
  蔡全法:按照周礼制规定,国王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
  ?青铜礼器的区别尊卑贵贱的功能,在西周时期最为显著,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则逐渐失去了它的标志性作用。
  春秋时期的祭祀用乐,往往是歌乐舞配合使用,而郑国祭祀用乐,主要是编钟。出土的郑国编钟,多数是分上中下三层悬挂,具备高、中、低三声部。
  马俊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这些钟的发现,填充了编钟音乐史的一个空白。
  郑国的音乐久负盛名,与卫国的音乐合称“郑卫之音”,曾经风靡列国,尤其以郑国的音乐影响最大(图9)。
  
  


  (9)出土的编钟今天仍能够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2002年9月,考古专家在这里又发现了1000多座墓葬,埋葬有20多位郑国国君。同时,在郑韩故城中,首次发掘出保存良好的庞大车马坑。
  马俊才:我们对一座春秋中期郑国国君级人物的大型陪葬坑周围钻探调查,结果发现数以千计的大小墓葬。
  由于盗墓猖獗,郑国贵族墓大量珍贵的随葬品已不复存在。反而是属于陪葬次角的车马坑成了今天郑韩故城考古发掘中的主角。
  专家:大型的带盖子的是可以躺卧的鞍车;中型的上面装饰象牙扶手和青铜配件的是仪仗车;小型的只能站一到两个人的是乘车。
  与秦始皇兵马俑相比,这里的车马坑群时间要早400多年,面积大约5万平方米,墓葬多出2400多座(图10)。
  
  


  (10)郑韩故城有中国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车马坑群
  
  今天,河南省境内保存的100多座春秋古城,郑韩故城居于首要位置,最负盛名。它不仅在全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同时期古城中保存最完整的。
  马俊才:郑韩故城目前保护完整的有东西城墙5000余米,南北城墙4500余米。
  按照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以勾勒出这座都城的大致面貌:城的功能分区非常明显,城内一条南北向的隔墙,将城区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城为宫城和贵族居住区,东城为手工业者和平民居住区。
  很难想象,如此大规模的古城,当时会是怎样的繁华。即使今天城市扩张较快的新郑市也无法与之相比。专家们说,21世纪的新郑市,城市规模只有当年郑韩故城的1/3甚至1/4。
  繁荣了500多年的郑、韩两国都城衰落了。如今,只有绵延数十里的城垣如古城的骨骼矗立在原野,孤独地纪念着远去的云烟。
其他文献
面对社会上种种物质利益的诱惑,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坚守诚信?面对社会上诚信的缺失,我们又如何才能建立起一个人人讲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呢?     人之生也直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想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在整个《论语》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关于诚信的论述,而且是作为一个做人的前提,人生的基础来提出。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说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的话,那真不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怎么度过一生?这
期刊
我国历史上有过多次收藏热,每一次收藏热都是怎样一番情景?其中又有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每到周六天刚蒙蒙亮时,北京市有两个地方万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人们在举头看升国旗;一个是潘家园市场,大家都在低头捡宝贝,这就是我们今天收藏的一个现实。  我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收藏热;第一次是北宋时期;第二次是晚明时期;第三次是清康乾盛世时期;第四次是晚清到民国初期;第五次就是今天。收藏热让每一个人都感
期刊
唐诗有一类以历史题材为主的咏史诗,歌咏历史人物,歌咏历史故事。    唐朝是一个特别重视历史的时代。唐以前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期的分裂,好不容易统一了,人们特别注重历史的经验教训,由此也促使诗坛产生了很多咏史诗。  唐诗中间有哪些好的咏史诗呢?  中国历史上的咏史诗是从晋代开始的,当时左思写了一组咏史诗叫《咏史八首》。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是:“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他说,山谷
期刊
一只制作非常精美的工艺品礼盒,它的材料来源于一种金属矿石。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呢?  今天我们请来两位嘉宾,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戴云欧(云南锡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制作这个工艺品礼盒的原材料,就是产在我们云南锡业集团公司个旧一个矿山的锡矿石(图1)。        (1)图组:锡矿石以及金属锡制作的工艺品礼盒    主持人:这个就是锡矿石。  戴云欧:我们开采出来的锡矿石,有氧化矿、硫
期刊
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战争过后伤害并没有停止,地下埋藏的不计其数的各种各样的地雷,仍在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一个灵活而又造型奇特的机器,能在地面上对地雷进行爆破。    战争的影响在战后多年仍会有很多残余,而遗留下的地雷就是最大的威胁。在德国,我们看到了一个发明家是如何用他的发明解决这个问题的。  克里斯托佛正在努力帮助那些生活在曾经是战场,而现是居住区的人们。战争结束了,可是死伤并没有停止
期刊
1998年12月的一天,俄罗斯伊万诺沃市天气寒冷刺骨,一对中国夫妇出现在一栋普通的居民楼前,这一天他们期盼了很久很久。  这是一段跨越整整半个世纪的感情,除了两位老人之外,没有人能真正体会泪水中到底埋藏了怎样的情感,诉说的是怎样一段辛酸的往事。  这位中国老人的名字叫黄健,要追述他的那段异国情缘,还要从70年前说起(图1)。      (1) 回忆起那段燃情岁月, 黄健并不后悔自己当年的的选择  
期刊
虽然跳水划归奥运会的水上项目并且属于国际泳联管辖,但游泳和跳水其实只能算“远亲”,体操才是跳水的“近亲”。只不过体操的空中动作落到地上,跳水的空中动作落在水中而已。1900年巴黎奥运会,瑞典选手就从塞纳河畔木材搭成的高台上凌空飞起,向公众展示了跳水的英姿。1904年圣路易奥运会上,10米跳台跳水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可惜当时还没有多少套路,只能比赛谁跳得更远,美国人谢尔登赢得了奥运历史上第一块跳水金牌
期刊
140多年前,中国第一艘真正意义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诞生(图1)。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第一个独立制造的大型产品,它是真正的“中国制造”。因此,说它是晚清“自强运动”的第一标志,毫不为过。      (1) 晚清“自强远动”第一标志:蒸汽轮船“黄鹄”号模型    但有些奇怪的是,这第一标志并不是政府出资制造,而是曾国藩自掏腰包请徐寿、华衡芳等人历经4年研制成功的。制成后也仅仅为曾国藩自家私用。或许,曾国
期刊
船速似箭,船形如梭,彩色的浮标隔开6个赛道,翻飞的桨叶如手脚的延伸,赛艇运动的确很像游泳。不过这里的“游泳者”是船,这片“游泳池”的面积也大得多。从1829年开始,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在泰晤士河上的校际赛艇对决成为伦敦的一大盛事。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也是赛艇高手,他亲自将赛艇项目安排进1896年首届雅典奥运会,可惜爱琴海湾的自然水域风高浪急致使比赛无法进行。1900年巴黎奥运会上,赛艇在塞纳河首次下水
期刊
我们的星球——地球,一个伟大壮丽,变幻无穷的世界,充满了大自然的奇迹。但这并不是地球最美妙之处,我们的星球在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甚至在宇宙中也绝无同类。  这里要向大家介绍大海的力量。只有亲身来到这里,你才会完全体会到大海的浩瀚。地球四分之三被水覆盖着,所以我们称之为蓝色的星球。水是地球区别于太阳系其他星球的一个特征。它遍布整个地球表面,改变了我们的世界。  海洋已经存在约40亿年了,它雕刻着海岸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