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探讨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53647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一些列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课程思政
  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习主席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目前专业课程思政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有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政课老师的任务,思想政治与专业课尤其是理工类专业课没有关系,专业课即便讲政治也会与课程内容脱节,出现“两张皮”现象。其实,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课程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思政理论课,人文素养课、专业课等课程对核心起辐射作用。对于一门专业课来说,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课程的灵魂,她引领了育人的方向。举个简单例子来说,比如科学家应该努力学习科学知识,那学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造福人类还是毁灭人类这个问题就得由课程思政来解决,否则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未来可能会走错方向,或者因认识不到自身价值而找不到前进的动力。
  2.课程思政成效不佳
  课程思政是课程的灵魂,目的是引导学生的价值追求或者培育其学术精神。目前,课程思政效果普遍不佳,老师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习近平指出:“传道者首先要自己明道、信道”。教师对课程思政内容的坚定信仰是良好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教师知行不合,学生就很难被感染。
  《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只有把学习变成一件开心、快乐的事,学习才能持久不懈。这个学习原理告诉我们,课程思政如果单纯的“学”而不“习”,效果恐怕是有限的。所以专业课程思政应结合专业教育,在思政环节中设置参与、体验环节,只有这样思政教育效果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措施分析
  1.确定课程思政主题或方向
  有的教师在课程思政时缺乏宏观设计,思政点内容很较散,点与点之间没有关系,这大大影响了思政的效果。为了更好的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思政点之间最好形成一条线或一个面进而形成体。所以,教师在学期初,应根据课程特点,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精神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等确定本课程思政主题,比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深入挖掘专业课包含的思政元素
  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和不同时代下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加强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不断挖掘开展“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实现多门课程的联动。要想保证“思政元素”在专业课程中的有机融合,应根据不同类型专业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思政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挖掘专业课开展中的思政元素。高校学科类型较多,不同课程类型对应的思政元素含量不同,要认识到不同类型专业课间的差别。思政元素挖掘要循序渐进,在找准挖掘关键点后确定教学开展流程。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是一项持续性工作,由于思政元素会随着时代发展产生相应变化,因此,在挖掘“思政元素”时应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充实思政教育体系。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的提升是以已掌握理論知识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实践来加深对思政理论的认识,即是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的过程,是一个思政元素不断补充的过程。另外,思政教育育人功能实现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思想、新战略,从这些先进理念中提取思政内容。
  3.注重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相配合
  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多门课程配合开展同样是推动“课程思政”良好建设的有效途径[5]。在多类学科共同作用下,做到思政元素全面挖掘,促使学生在不同类型课程教学中掌握相应的思政知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时,首先要有一个系统性的思维,确定好统一的思政教育目标,利用专业课教育方案的载体作用,将目标划分到各个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改精细化管理,从而在多个课程协调开展下,实现预期的思政教育目标。
  综上所述,思政教育始终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针对“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分析,以“思政元素”在学校专业课中的有效融入为目标,采取适当的教学改革措施,将思政教育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逐步完善学校思政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
  姓名:高娟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1
  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淄博
  职位:教师
  学位:研究生
  研究方向:建筑结构
  工作单位:淄博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端型技术人才,为社会做出了重要教育贡献。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时,不仅注重人才专业技能培养,也更加关注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让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结合多年教育经验,可以发现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合在其中,能够开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色,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日后就业需求,让学生在日后岗位
期刊
摘要:田径训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爆发力和柔韧性,所以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定的运动损伤为了保证学生在训练中的健康和安全,就要采取合理的预防方法降低运动損伤发生率,同时更要学会要在运动损伤产生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避免对学生产生更大伤害。本文从阐述高职院校田径训练现状入手,分析现阶段高职院校中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和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进而提
期刊
摘要:维吾尔族男子群舞《葡萄熟了》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学生表演,在第十届桃李杯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个作品是维吾尔族舞蹈“那孜库姆”风格,又在其基础上对那孜库姆的传统舞蹈形式进行了比较典型、合适的创新与再发展。本文以维吾尔族男子群舞《葡萄熟了》为例,通过对该作品的动作表现形式的解读,对舞蹈《葡萄熟了》的舞台调度以及服饰、灯光表现形式的论述和分析,深刻解析了舞蹈作品《葡萄熟了》的舞蹈表现形式。  关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探究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之后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旨在为体育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问题及策略;  高职院校作为国内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而体育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强健体魄,磨炼意志品质,健全人
期刊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现代企业培养理论和实践兼备的高技能人才,受历史原因影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部分都是有中等专业学校发展而来,在人才培养机制方面需要由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转变。  1.进一步优化“校企一体,三段递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相关产业,以学院“校企一体,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与地方企业紧密合作,本着“校企一体、专业共建、人才共育
期刊
摘要: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至高的道德标准、严格的礼仪规范和优良的传统美德,使得我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但时至今日,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整体情况并不乐观,图书馆里的大声喧哗、课堂上的嬉笑打闹、不尊重老师等,都与知书达理的大学生形象相差甚远。如何探究高职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及如何做好广大高职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而艰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就是要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所以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性教学对理论结合实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阐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入手,分析了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意义,进而提出了教学对策,希望对促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时效性有所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时效性  引言:实践教学要密
期刊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师德之魂。很多教师都倾洒他们全部的爱在学生身上,但却很少得到回应,学生感受不到教师深深的爱。试问,这样的教育收效又有多少呢?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反思一下:我们要如何做,学生才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呢?能让学生感受到并唤起学生对教师的爱,那就是一种能力了。我们教师亟需拥有这样一种爱的能力——让你爱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只有具备这样爱的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获得教育的成功
期刊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艺术类中专,数学教学是学生们必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在我校目前的文化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是我们中专数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与解决的。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这些问题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有的存在于各中专院校之中,有的却是我们艺术类中专所独有的。要想中专类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改善和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了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期刊
摘要:绝大多数医院都发生过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在医事法学领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主要是由医患双方沟通不恰、医方存在过错、调解力度不大等原因引起,进入诉讼阶段的医疗纠纷也不在少数,在诉讼中患者的病历作为证据使用,病历的书写与封存是否规范至关重要。很多医务人员对于病历的书写存在种种问题,医疗机构对于病历的书写、保存没有完善的规定,从而使本可避免的纠纷发生。本文主要借助对医疗诉讼的研究,探讨在诉讼中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