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应用广泛,具有施工方便、外观质量有可靠保证、提高工程进度、降低施工难度等特点。本文主要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问题以及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而混凝土预制构件则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构件均采用预制方式进行制作,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成本。然而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制作及养护时常出现某些外观缺陷,如何对其进行防治,是保证生产合格预制构件重要因素。
一、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问题
混凝土预制构件常见的质量通病有五种:蜂窝麻面、露筋、缺棱掉角、干缩裂缝和飞边。
1.蜂窝麻面
指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呈现麻点凹坑、气泡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其产生的原因是:(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水泥、水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砂子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3)模板缝隙没堵严,造成浇捣时缝隙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间短,混凝土不密实;(5)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防治措施如下:(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2)控制棍凝土搅拌时间,最短不得少于规范规定;(3)模板拼缝严密;(4)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直至气泡排出为止。
2.露筋
指混凝土内部钢筋裸露在构件表面。其产生的原因是:(I)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不良,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2)结构构件断面较小,钢筋过密,石子料径较大卡在钢筋上;(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
防治措施如下:(I)混凝土配合比有良好的和易性;(2)钢筋稠密区域,按规定选择适当石子粒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I/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位置和数量应准确。
3.缺棱掉角
指结构成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缺陷。其产生的原因是:(I)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2)拆模操作过猛,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3)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4)模板残渣未清理干净,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匀。
防治措施如下:(1)控制拆模强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脱模;(2)拆模时应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3)木模板在浇筑前应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养护;(4)模板上残渣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4.干缩裂缝
指混凝上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出现表面性的较浅较细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是:(I)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而内部温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2)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防治措施如下:(1)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2)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3)采取密封保水养护措施,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5.飞边
指构件拆模后由漏砂或多余砂浆形成的毛边、飞刺等。其产生的原因是:(1)模板变形严重,拼缝不严,在振捣时砂浆外流形成飞边;(2)成型时板面超高,拆模后板面多余的混凝土或砂浆形成飞边、毛刺;(3)侧模下面的底模上的残渣没有清理干净,振捣时由于漏浆造成飞边。
防治措施如下:(1)模板制作时应合理选材,严格控制各部分尺寸,尽可能减少缝隙:(2)成型时多余混凝土要及时铲除,不使构件超高;(3)注意侧模下面的底模上的混凝土碎碴清理干净。
二、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关键指标,确保工程质量
1.1粗集料
碎石料源必须选择破碎工艺为反击破的生产厂家,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其中工地试验室无法完成的检验项目必须外委检验。
1.2细集料
细集料必须选择干净、无杂质的中粗河砂,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其中工地试验室无法完成的检验项目必须外委检验。
1.3外加剂
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辅以助剂配制,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技术指标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目前,国内生产高效减水剂的单位较多,但大多属于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生产质量极不稳定。因此要求各单位在选用外加剂时应选用性能好、质量稳定和信誉高的外加剂,并加大抽检力度。各工地试验室应和物资供应部门协调安排,对外加剂的进场数量加以控制,外加剂进场后最好3个月内用完,超过3个月的必须复检,各项指标合格后才可使用。
1.4水泥
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生产厂家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质、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在使用前必须对水泥的性能进行复查试验,以确定是否满足指标要求。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0袋。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水泥受潮结块或存放時间超过3个月必须废弃。
2.把好进场材料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首先,选择质量好、质量稳定且信誉高的厂家的原材料,确保原材料质量。其次,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测定各种原材料和生产状态,特别是对原材料的进料、储存、计量应全方位监控。最后,工地试验室人员必须做到每进一批料就检验一批料,做到“腿勤手快”,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把进厂原材料质量关。 3.加强拌合站控制,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比较容易,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稳定质量水平较为困难。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严格水灰比控制:骨料的含水量应在用水量中扣除,每天需测定骨料含水量,每次配料时应采用水量自动测定仪连续测定原材料含水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添加额外水量;合理安排工艺和工序,计算各阶段所需时间,合理缩短砼从搅拌到浇捣完毕的时间;对所有参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完善各项记录文件。
4.做好预制构件的养护工作
对于预制构件的养护十分重要,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构件的强度和减小变形。构件养护分为自然养护、蒸汽养护或水中养护方式。我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蒸汽养护,在不具备蒸汽条件的作业现场采用自然养护方式。蒸汽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構件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在进行加热升温,静停时间一般为2~4h。
2)合理控制升温速度,一般为15~25℃/h。
3)养护恒温不宜过高,一般应不高于60℃。
4)养护时构件表面宜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
5)降温速度不宜大于升温速度,构件脱模后其表面与外界环境温差不宜大于20℃。
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以保证构件表面完整不缺棱掉角及损伤,模板拆除一律按各部位模板的受力情况及拆除顺序进行拆模,没有达到强度要求时不可拆除模板。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条件时,要控制好张拉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越高,建立的预应力值就越大,构件抗裂性越好,但是张拉控制应力过高,构件使用过程经常处于高应力状态,构件出现裂缝的荷载与破坏荷载很接近,往往构件破坏前没有明显预兆。张拉控制应力过高,构件混凝土预压应力过大而导致混凝土的徐变应力损失增加,因此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在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
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不合格品,为确保所有出厂的预制构件符合质量要求,对不合格品应作如下处置:
1)对不合格品降级使用。当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及检测结果证明该产品可以降级使用的,应报经质量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同意降级使用,同时应记录并保存有关的技术资料、产品使用情况等信息;
2)采取改进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针对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出现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并加以纠正,在下一次进行生产前应对其进行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3)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不合格品,采取报废处理。对于部分在生产、拉运、吊装等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损坏的预制构件,应采取报废处理,绝不允许有结构性缺陷的预制构件进行使用。
三、结束语
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施工方便、外观质量有可靠保证、提高工程进度、降低施工难度等特点,因此,在许多工程施工中均有广泛应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飞,吕天媛.浅谈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4)
[2]王志刚,吕立仁.试论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前言:
混凝土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而混凝土预制构件则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大多数中小型构件均采用预制方式进行制作,因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劳动效率,而且还能够降低成本。然而混凝土预制构件在制作及养护时常出现某些外观缺陷,如何对其进行防治,是保证生产合格预制构件重要因素。
一、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常见质量问题
混凝土预制构件常见的质量通病有五种:蜂窝麻面、露筋、缺棱掉角、干缩裂缝和飞边。
1.蜂窝麻面
指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呈现麻点凹坑、气泡或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其产生的原因是:(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砂、石、水泥、水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砂子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搅拌不均匀和易性差;(3)模板缝隙没堵严,造成浇捣时缝隙漏浆;(4)混凝土振捣时间短,混凝土不密实;(5)一次浇捣混凝土过厚,分层不清。防治措施如下:(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2)控制棍凝土搅拌时间,最短不得少于规范规定;(3)模板拼缝严密;(4)混凝土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直至气泡排出为止。
2.露筋
指混凝土内部钢筋裸露在构件表面。其产生的原因是:(I)保证混凝土和易性不良,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2)结构构件断面较小,钢筋过密,石子料径较大卡在钢筋上;(3)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
防治措施如下:(I)混凝土配合比有良好的和易性;(2)钢筋稠密区域,按规定选择适当石子粒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I/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3/4;(3)钢筋保护层垫块厚度、位置和数量应准确。
3.缺棱掉角
指结构成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缺陷。其产生的原因是:(I)拆模过早,造成混凝土角随模板拆除破损;(2)拆模操作过猛,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3)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4)模板残渣未清理干净,未涂隔离剂或涂刷不匀。
防治措施如下:(1)控制拆模强度,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方可脱模;(2)拆模时应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3)木模板在浇筑前应湿润,混凝土浇筑后认真养护;(4)模板上残渣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残浆杂物。
4.干缩裂缝
指混凝上养护完毕一段时间后出现表面性的较浅较细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是:(I)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而内部温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2)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
防治措施如下:(1)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2)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3)采取密封保水养护措施,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5.飞边
指构件拆模后由漏砂或多余砂浆形成的毛边、飞刺等。其产生的原因是:(1)模板变形严重,拼缝不严,在振捣时砂浆外流形成飞边;(2)成型时板面超高,拆模后板面多余的混凝土或砂浆形成飞边、毛刺;(3)侧模下面的底模上的残渣没有清理干净,振捣时由于漏浆造成飞边。
防治措施如下:(1)模板制作时应合理选材,严格控制各部分尺寸,尽可能减少缝隙:(2)成型时多余混凝土要及时铲除,不使构件超高;(3)注意侧模下面的底模上的混凝土碎碴清理干净。
二、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质量控制措施
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关键指标,确保工程质量
1.1粗集料
碎石料源必须选择破碎工艺为反击破的生产厂家,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其中工地试验室无法完成的检验项目必须外委检验。
1.2细集料
细集料必须选择干净、无杂质的中粗河砂,其技术指标必须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其中工地试验室无法完成的检验项目必须外委检验。
1.3外加剂
配制高标号混凝土必须使用高效减水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辅以助剂配制,其掺量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技术指标必须达到国家有关规范要求。目前,国内生产高效减水剂的单位较多,但大多属于小作坊式生产模式,生产质量极不稳定。因此要求各单位在选用外加剂时应选用性能好、质量稳定和信誉高的外加剂,并加大抽检力度。各工地试验室应和物资供应部门协调安排,对外加剂的进场数量加以控制,外加剂进场后最好3个月内用完,超过3个月的必须复检,各项指标合格后才可使用。
1.4水泥
水泥选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所使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生产厂家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质、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在使用前必须对水泥的性能进行复查试验,以确定是否满足指标要求。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应超过10袋。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水泥受潮结块或存放時间超过3个月必须废弃。
2.把好进场材料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场
首先,选择质量好、质量稳定且信誉高的厂家的原材料,确保原材料质量。其次,指定专人定期检查、测定各种原材料和生产状态,特别是对原材料的进料、储存、计量应全方位监控。最后,工地试验室人员必须做到每进一批料就检验一批料,做到“腿勤手快”,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把进厂原材料质量关。 3.加强拌合站控制,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
在试验室配置符合要求的高强混凝土比较容易,而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稳定质量水平较为困难。一些在普通情况下不太敏感的因素,在低水灰比情况下会变得相当敏感,这就要求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种条件、因素的变化,并且要根据变化,随时调整配合比和各种工艺参数。主要做好几项工作:严格水灰比控制:骨料的含水量应在用水量中扣除,每天需测定骨料含水量,每次配料时应采用水量自动测定仪连续测定原材料含水量,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添加额外水量;合理安排工艺和工序,计算各阶段所需时间,合理缩短砼从搅拌到浇捣完毕的时间;对所有参与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完善各项记录文件。
4.做好预制构件的养护工作
对于预制构件的养护十分重要,可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构件的强度和减小变形。构件养护分为自然养护、蒸汽养护或水中养护方式。我公司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蒸汽养护,在不具备蒸汽条件的作业现场采用自然养护方式。蒸汽养护应符合以下要求:
1)構件混凝土初凝完成后在进行加热升温,静停时间一般为2~4h。
2)合理控制升温速度,一般为15~25℃/h。
3)养护恒温不宜过高,一般应不高于60℃。
4)养护时构件表面宜保持90%~100%的相对湿度。
5)降温速度不宜大于升温速度,构件脱模后其表面与外界环境温差不宜大于20℃。
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以保证构件表面完整不缺棱掉角及损伤,模板拆除一律按各部位模板的受力情况及拆除顺序进行拆模,没有达到强度要求时不可拆除模板。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张拉条件时,要控制好张拉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越高,建立的预应力值就越大,构件抗裂性越好,但是张拉控制应力过高,构件使用过程经常处于高应力状态,构件出现裂缝的荷载与破坏荷载很接近,往往构件破坏前没有明显预兆。张拉控制应力过高,构件混凝土预压应力过大而导致混凝土的徐变应力损失增加,因此控制应力应符合设计规定。在施工中预应力筋需要超张拉时,可比设计要求提高5%。
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不合格品,为确保所有出厂的预制构件符合质量要求,对不合格品应作如下处置:
1)对不合格品降级使用。当有可靠的技术措施及检测结果证明该产品可以降级使用的,应报经质量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同意降级使用,同时应记录并保存有关的技术资料、产品使用情况等信息;
2)采取改进措施,防止不合格品的再次出现。针对不合格品出现的原因,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出现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并加以纠正,在下一次进行生产前应对其进行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3)对于无法继续使用的不合格品,采取报废处理。对于部分在生产、拉运、吊装等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损坏的预制构件,应采取报废处理,绝不允许有结构性缺陷的预制构件进行使用。
三、结束语
混凝土预制构件具有施工方便、外观质量有可靠保证、提高工程进度、降低施工难度等特点,因此,在许多工程施工中均有广泛应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预制构件质量管理,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高飞,吕天媛.浅谈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4)
[2]王志刚,吕立仁.试论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和防治办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