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09年起,我校以构建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为重点,以教学案的设计和应用为载体,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效益、提升办学水平起了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的研究与实践,以课改的成果,建立课堂教学的新常态,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思维能力,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数据分析(测试分析)
【作者简介】刘燕飞(1982.10-),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型课堂,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育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所在。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目前初中英语语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改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主学习型课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核心,合作、探究学习是辅助和补充。下面就谈谈我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学习要做到学以致用,可用所学语言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的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更多让学生自我实现的机会,以满足学生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深化基于“尝试教学理论”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建议、我校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及課改精神,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方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1.严格按照16字方针,执行落实359课堂教学模式。(1)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需要进行预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策略。对于一些语言知识,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研读教材、查阅字典等方式习得。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作出明确的具体的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和监督,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再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总结和提升。(2)多练少教,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3)激发兴趣,激励成功。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质,因材施教。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1)对待学优生,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知识,增强语感,开阔视野,提升阅读技能,同时还能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此外,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小老师作用,在“兵教兵”中实现双赢。(2)对待学困生,循序渐进,激励为主。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给他们定下阶段性目标,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不断地达成新的目标。
三、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1.完善学生学习行为要求。着眼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进一步修订我校的学生学习行为要求,对课前、课内、课后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行为要求”既是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指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观察评价的重要依据。
2.督促和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学习行为要求。 结合校园文化环境和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加强学习行为要求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督促和指导学生践行学习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依据学习行为要求改进学习评价,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以评价引领学生优化学习行为。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学校经常邀请教育专家,为学生做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专题讲座,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定期举办“学生学习论坛”,组织学生开展以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以后我将对课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通过研究找到对策,把握规律,通过研究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在自主学习型课堂改革的行动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在行动与研究的结合中不断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常汝洁.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数据分析(测试分析)
【作者简介】刘燕飞(1982.10-),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型课堂,在培养目标上,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在帮助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育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建设自主学习型课堂的重要目标和价值所在。根据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目前初中英语语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改变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自主学习型课堂,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强调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突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核心,合作、探究学习是辅助和补充。下面就谈谈我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
1.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在英语教学中,要抓住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语言学习要做到学以致用,可用所学语言组织学生讨论当今的热点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
2.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个性是创造性的基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更多让学生自我实现的机会,以满足学生的欲望。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深化基于“尝试教学理论”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改革,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实施建议、我校教学常规的要求以及課改精神,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方式,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1.严格按照16字方针,执行落实359课堂教学模式。(1)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需要进行预习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策略。对于一些语言知识,学生完全有能力通过研读教材、查阅字典等方式习得。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给学生布置适当的自主学习任务,并作出明确的具体的指导。教师通过观察和监督,发现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再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总结和提升。(2)多练少教,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教师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3)激发兴趣,激励成功。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个体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质,因材施教。
2.尊重学生个性发展。(1)对待学优生,顺其自然,适当引导。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课外阅读,积累语言知识,增强语感,开阔视野,提升阅读技能,同时还能达到以读促写的效果。此外,可以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小老师作用,在“兵教兵”中实现双赢。(2)对待学困生,循序渐进,激励为主。首先,教师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情况给他们定下阶段性目标,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鼓励他们不断地达成新的目标。
三、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提高组织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1.完善学生学习行为要求。着眼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自主学习,指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进一步修订我校的学生学习行为要求,对课前、课内、课后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出明确的要求。“学习行为要求”既是引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重要指导,也是对学生学习观察评价的重要依据。
2.督促和指导学生认真落实学习行为要求。 结合校园文化环境和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加强学习行为要求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督促和指导学生践行学习行为规范要求,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要依据学习行为要求改进学习评价,加强对学习过程的观察评价,以评价引领学生优化学习行为。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学校经常邀请教育专家,为学生做学习心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专题讲座,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定期举办“学生学习论坛”,组织学生开展以勤奋学习、善于学习为主题的交流研讨活动。以后我将对课改实践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通过研究找到对策,把握规律,通过研究总结经验,提炼思想。在自主学习型课堂改革的行动中发现问题,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在行动与研究的结合中不断提高自己理论素养和专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常汝洁.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