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文化和培养人文情怀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而家国情怀素养是历史学科教学五大核心素养中指向最高的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结合当前的历史教学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让教学方式丰富化、教学体悟化、家国情怀实践化,推進家国情怀素养教学。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69
引言家国情怀素养是对国家、民族和家乡的高度认同感。认同感的背后是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历史教学是辅助这些良好品质形成的教育途径之一。初中历史教学开启了学生认识中外历史的大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学习十分重要。历史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知识讲解上,而应以历史知识为背景,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历史带来的厚重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推动家国情怀素养的养成。
一、教学方式丰富化
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吸收知识。历史知识涵盖知识面大,时间跨度大,单纯的就教材讲知识点会影响学生的效率。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展开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根据教学的内容多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频。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根据主题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根据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情景剧的展示或相关的比赛活动。例如在学习“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展示奖。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展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魅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感受我国在这两个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自制力方面较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教学方式丰富化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活力,让他们更好地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是促进家国情怀素养形成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内容体悟化
教学内容体悟化指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时间相差大,有些内容学生无法进行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停留在记背知识层面。学生自然而然就无法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家国情怀。例如,在进行《土地改革》这一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电影片段来丰富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情境。教学结束后,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通过采访家人或朋友,搜集关于土地改革的资料后,撰写关于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便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延伸学习,在加深他们对知识印象的同时,通过亲身实践搜索,让他们明白当下我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都是先辈们呕心沥血、历经多次改革才得以换来。在教学时还可以突出历史人物的形象,感受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可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这对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起着非常好的作用[1]。有利于培育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为我们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提供了方向。因此必须深入体悟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家国情怀实践化
家国情怀实践化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树立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引导他们在实践当中锻炼巩固自己的家国情怀。要让学生明白家国情怀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宏观层面进行教学,也可以从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当前我们生活方式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从自己做起,再向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推进。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身边有很多同学的节约意识不是很强。那么就可以结合自己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通过自绘宣传海报等方式提倡学生节约资源。这些小细节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细节处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层面的教学。基于课本,走出课本是培育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步骤。实践化才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四、结束语
历史教学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丰富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再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体悟化。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做,在实践当中感受家国情怀带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小见大。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公民,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丽丽.走进优秀历史人物,培育家国情怀素养[J].学周刊,2019(11):93.
[2]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2019(08):120-121.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14-169
引言家国情怀素养是对国家、民族和家乡的高度认同感。认同感的背后是一个人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历史教学是辅助这些良好品质形成的教育途径之一。初中历史教学开启了学生认识中外历史的大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化学习十分重要。历史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知识讲解上,而应以历史知识为背景,引导学生切身感受历史带来的厚重感,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并推动家国情怀素养的养成。
一、教学方式丰富化
丰富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更好地吸收知识。历史知识涵盖知识面大,时间跨度大,单纯的就教材讲知识点会影响学生的效率。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当下的时事热点展开教学。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根据教学的内容多给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频。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根据主题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根据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情景剧的展示或相关的比赛活动。例如在学习“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展示奖。最后教师根据同学们的展示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如此一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魅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切身感受我国在这两个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提高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责任感。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但学习自制力方面较弱,需要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教学方式丰富化可以让历史课堂更加富有活力,让他们更好地走进历史。了解历史是促进家国情怀素养形成的基本途径。
二、教学内容体悟化
教学内容体悟化指的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与学生所处的时代时间相差大,有些内容学生无法进行更多的感悟和理解,停留在记背知识层面。学生自然而然就无法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在进行教学时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感受家国情怀。例如,在进行《土地改革》这一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相关电影片段来丰富学生对这段历史的情境。教学结束后,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下通过采访家人或朋友,搜集关于土地改革的资料后,撰写关于自己的感悟。这些感悟便是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延伸学习,在加深他们对知识印象的同时,通过亲身实践搜索,让他们明白当下我们的幸福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都是先辈们呕心沥血、历经多次改革才得以换来。在教学时还可以突出历史人物的形象,感受这些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让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可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这对于树立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以及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起着非常好的作用[1]。有利于培育中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科书中的历史知识为我们了解历史感悟历史提供了方向。因此必须深入体悟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三、家国情怀实践化
家国情怀实践化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下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树立自己的责任担当意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引导他们在实践当中锻炼巩固自己的家国情怀。要让学生明白家国情怀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宏观层面进行教学,也可以从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当前我们生活方式有哪些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对可以改进的地方让学生从自己做起,再向身边的家人同学朋友推进。比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身边有很多同学的节约意识不是很强。那么就可以结合自己之前所学的历史知识,通过自绘宣传海报等方式提倡学生节约资源。这些小细节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从细节处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
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停留在课本层面的教学。基于课本,走出课本是培育家国情怀的一个重要步骤。实践化才能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任务[2]。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四、结束语
历史教学是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深入剖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丰富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再结合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学内容体悟化。让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做,在实践当中感受家国情怀带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小见大。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公民,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童丽丽.走进优秀历史人物,培育家国情怀素养[J].学周刊,2019(11):93.
[2]朱亚岚.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科教文汇,2019(0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