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的起源及艺术精神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是以人的肢体动作为载体的表情达意之活动,从早期的质料因,经实践劳动的动力因实现的形式因与目的因,即由无意识的人体活动到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舞蹈是先民社会生活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亦最能体现先民部落的文明发展特征;现代文明令人们擅用科技替代原始手段,而舞蹈却未曾离弃其“质料因”——人类形体,只是此阶段的人体更加灵活敏捷、自在洒脱。可见,舞蹈的存在与发展显现了其伴随人类生存初识与生命律动而生,并从不间断地相伴于漫长的人类发展史。因而,研究舞蹈起源与本质,就需将其内涵外形、古貌新颜同人类文明的自我评析、开掘与完善紧密相连。
  【关键词】舞蹈;起源;艺术精神
  一、舞蹈的起源
  舞蹈最初的呈现就展现出维系社会(氏族、部落)的群体性,而非孤立的个体行为。从迄今可考的古籍、崖画及出土文物中方可得知:劳作、卫戍、祭祀、表情、求偶等原始人类活动促成了舞蹈多元性风格特征,而对于舞蹈起源众说纷纭,其主要可归为以下几种:模仿论、游戏论、巫术论、交流论、演进论、多元论等。其经历了上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舞蹈与巫术仪式舞蹈、中期的帝王纪功乐舞与宫廷祭祀乐舞、女乐、角抵、百戏、队舞、戏曲舞蹈等形式的演变,最终形成其特有的风格特征。社会进步促使舞蹈由“人天以和、舞以象之”之功能指向逐而转向“回”、“流”、“韵”之审美意蕴,传承于民众,增强民族凝聚力,其审美效应得以泛化:舞蹈不再只是舞蹈者的舞蹈,而是全社会、各阶层、不同身份人们的追求与向往,成为以表达并发泄人类的各种情感为本,具审美价值及特殊品格的艺术门类。
  二、舞蹈的艺术精神
  舞蹈在于以心感知、体悟生命并展现生命,其所呈现的时、空、力的三维立体感性形态,不仅给人以视觉美感体验,也不只停留在视觉美感下所暗示、象征、蕴涵的表义层面,而是以时空力的形态诂释生命,并演绎生命之生气与生机、自在与今在。
  舞蹈并不是仅给人们提供视觉美感和娱乐消遣,它更在于让人感知生命、身体文化与艺术气质,感知此种艺术形式将人的生命形态、生命情调活生生地展示在眾人面前的方式方法,从而唤起人对身体的认知、对生命的珍视、对美的追求。
  在研究舞蹈的过程中,对舞蹈生命意义的探寻与求索,必然要理清“舞蹈生命科学”的精确内涵,它既包含物在生命,亦囊括精神生命。前者依附生物学、基因学、遗传学等,为自然科学之范畴;后者则涵盖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艺术学等,属人文科学范畴。可见,“舞蹈生命科学”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综合性学科体系和科研工程,绝非依靠单一学科或倾少数人的才智可以完成,它需要进行跨学科的学术人才整合,携手研究,方能取得正果。
  关于舞蹈的定义,《中国舞蹈词典》(1994年)作此解释:“舞蹈在一定的空间(舞台或广场)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的队形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服装、布景、灯光、道具)等艺术手段来塑造舞蹈的艺术形象。”《大英百科全书》(1998年)也解释为:“舞蹈是身体有节奏的动作,通常会出现在一个特殊的空间并伴随着音乐:这些动作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一种想法、情绪,释放能量,或者就只是从动作获得乐趣。”从中方能得出,舞蹈在形式上和其他艺术之差异,在于其是以“连续的人体动作”呈现,而连续的动作中有点、线之分,运动着的流畅动作即为线,瞬时的停顿、闭气及亮相称为点,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抑扬顿挫的舞蹈艺术。使“人们通过舞蹈家的身体,充分感受到运动、光明和欢乐。通过人体的传导,大自然的运动也波及自身,在我们身内活动着。令人感受到饱含思想的光照。舞蹈就像一次祈祷,在持续不断的起伏中,每一个舞步都仿佛连接太空,成为宇宙永恒律动的一部分”。舞蹈是“人”的艺术,且努力展示生命之气、表现情感之真、诠释美之主题。
  舞蹈之美离不开感性认识,是审美意识建基于身体实践之上的科学。在舞蹈进行过程中,身体动作是一种生命意义象征的情感符号,集情感、生命、身体、灵魂为一体,是别具一格的语言存在,其能够直接反映民族历史、时代背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带给世人不同层面的文化信息,包括年龄、性别、思想、道德、社会、政治方面。总之,舞蹈不仅呈现出个体生命形态,同时展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有精神风貌、情感情绪、风俗习惯、意识观念和审美追求,呈现出不同时代舞蹈家对生命具象与灵魂的感悟和对内涵与韵律的诠释。
  【注释】
  [1]王克芬.中国舞蹈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4年。
  [2]美国大英百科全书公司编译.大英百科全书[M].中国台湾:中国台湾中华书局,1988年。
  [3](美)伊莎多拉·邓肯著.谢尔登·切民编.张本楠译.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53页。
  作者简介:刘丹(1982年10月),男,河南郑州,河南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摘要】鸦片战争后,清廷的闭关观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廷在对外交往中仍被“天朝”观念所支配,闭关观念基本没有发生变化;二是在洋务运动期间,对外交往使闭关观念有所松动;三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清廷主动选择开放国门,广开各口,并认可了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清廷的闭关观念宣告终结。  【关键词】清廷;闭关观念;对外交往  一、1840—1860年间清廷闭关观念的停滞  鸦
期刊
【摘要】中国的政党协商民主源远流长,它深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光荣传统的影响。它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立的,适合中国的现阶段国情和未来的发展需要。本文将聚焦邓小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思想,剖析其深刻内涵,并指出其对当代中国政党协商民主的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协商民主;启示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
期刊
【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他笔下的女主角苔丝是一位美丽纯洁,善良质朴的女性,她有着自我牺牲精神,坚强,自尊,敢于向命运反抗,然而最终她还是无法逃脱悲剧的命运。从苔丝短暂的一生来看,悲剧形成的原因主要是苔丝个人的性格与环境和社会的冲突,从而造成了个性的毁灭。实际上,在当时的境况下,由于社会、家庭、性格等原因,苔丝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性的。  【关键词】哈代;苔丝;悲剧命运
期刊
【摘要】“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文化沃土①”,其由文人创造的精英文化和底层劳动人民创造的通俗文化构成。中国民间美术作为通俗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艺术,其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极大的广泛性和普及性。我国民间美术造型始终保持着相对的传承性和交融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侧面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精神
期刊
【摘要】唐代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不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承继并发展了前朝的用玉制度,在玉器制作使用等方面有一套分工明确的组织架构,还对玉器等不同手工业门类的工匠建立有系统的管理培养制度,同时唐代玉工的身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改善。唐代玉器用料精美,主要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从西域和南部沿海地区取得上等玉料。  【关键词】唐代;玉器制作;玉工管理;玉料来源  中国自古就有崇
期刊
【摘要】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历经岁月跌宕、社会变更,传承至今,深受文人与收藏者的喜爱。在当代艺术市场中,宜兴紫砂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紫砂工艺的发展,无不体现了对美的执着追求,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紫砂陶,他的造型艺术深受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  【关键词】紫砂陶;造型艺术;传统美学  张源撰写的《茶录》介绍:“探汤纯熟便取起,先注少许壶中,祛汤冷气,倾出,然后??两壶后又用冷水汤涤,使壶凉洁,不则减
期刊
【摘要】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的《犯罪嫌疑人》,是一部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的力作,通过1976年一桩强奸未遂致死的悬案,导致三名犯罪嫌疑人悲剧性命运。作者通过描写案件的侦破过程与龙潭村各色人等的反应,从有罪推定的荒谬性、复仇的野蛮非理性和看客心理的麻木自私性三个方面,建构了小说的荒诞悲剧性。  【关键词】《犯罪嫌疑人》、有罪推定、看客心理、悲剧性  贵州青年作家肖江虹一直致力于反映底层人民
期刊
【摘要】李安导演的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出彩的故事情节和出色的配乐赢得第85届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视觉特效、最佳原创电影配乐、最佳电影导演四项大奖。影片的音乐由荣获过加拿大电影金像奖的作曲家麦切尔·丹纳创作。他的作曲风格极具特色,其最擅長电子乐器和东南亚乐器混合配乐,且曲调风格以清冷简约为主,受到了好莱坞商业电影的追捧。  【关键词】故事情节;配乐;作曲风格  一、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
期刊
【摘要】南北朝绘美学理论家谢赫在其《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的“六法”,其中有: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其中“气韵生动”作为“六法之首”不仅影响了当时人物画的创作和品评,还对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阐述“气韵生动”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本文主要从繪画创作的不同角度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论述“气韵生动”在“六法”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绘画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六
期刊
【摘要】研究工作因得新的资料的发行而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研究人员的兴趣颇为广泛,而他们的研究理念和为学科做的建设引起了史学界的思考,这些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古代史研究的基本方向。在将来的中国古代史研究中,我们应该联合不同的领域,互帮互助,思考一些更深更专的学术研究问题,持续关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由此来触发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效率。  【关键词】古代历史研究;继承;发展;创新;回归传统  一、中国古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