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摄影日益趋于大众化、日常化,高校摄影教学也不断推进改革。高校摄影教学开始采用翻转课堂形式,广泛使用網络资源和SPOC课程,同时转变课程考核方式,实现以过程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摄影从胶片开始,经历一系列改革,现在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数码摄影。而在全球几乎“人手一机”情形下,有观点认为,大众从实践中即可学习摄影,练习拍摄,几乎无成本的拍摄使得采取功到自然成的方式领悟摄影成为可能。单从摄影的基本要义(记录现实)来讲,貌似正确。但笔者认为高校的摄影课程应该有更高的内涵。摄影教育与书法教育相似,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民众的书写能力已经不存在很大问题,但环顾周围,有书法能力者有几人?满街摄影机,随手一拍族,微信、微博处处可见,真正摄影者有几何?所以,高校摄影类课程在此种情境下应以引导学生理解摄影真谛,提高摄影和鉴赏水平为主旨,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图片图像的鉴赏能力和驾驭能力。高校摄影类课程应随时代而变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实施到学生学习评价等各个阶段均需调整。
一、教学方向的改变
现在学生对摄影丝毫没有陌生感,相反,他们非常熟络拍摄,大多从牙牙学语时已经成为家长的“御用模特”,或拿着家长的手机开始拍摄实践。基于此,如何引导他们将拍照习性转变为摄影,就成为一个教师必须跨越的门槛。不仅仅是课堂讲解和操作实践,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理解摄影内涵即影像的表达能力,至于摄影技术的起源演化和改进过程,可以作为课程引导,课程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看图、读图和懂图,使其大致明白什么是摄影,最后达到学生在理解图像后能主观创作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过去,教学高度强调和重视摄影理论知识以及掌握运用器材的能力,但是很少培养学生的镜头感。随着拍摄器材的快速进步和自动化智能程度的日益提升,摄影技术的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学生拍照很方便也很随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偏好”——即随意拍摄、不讲究少思考,只是记录,因此造成了很奇怪的现象。学生在掌握摄影器材和相关设备环节不费事,上手很快,却很难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
(一)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导,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与核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而对于摄影课程来说,翻转课堂形式比较契合这种需要更多实践的课程类型,教师作为课程引导者,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同时,指定摄影专题,将学生作品在课堂呈现。全体学生课堂讨论探究,教师再针对习作拍摄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便于后期处理或者重做。
(二)改变教师的位置和角色
教师进入学生班级或拍摄小组,从讲台上的“演讲者”转变为台下的“参与者、同行者”,学生由 “听众”转变 “操作者、创作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总体要求,合理安排实践课时和讲授课时的占比,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以学生为主导,以实践操作、实际拍摄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更加自主、更加个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改变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教室,出教室进校园,实景拍摄,采用答疑方式实现过程教学,把需要教授的内容与拍摄过程与校园实景相结合。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提高要求,对于差一点的拍摄小组,随时辅导教学。同时,记录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能力情况,作为修改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1.摄影器材的更新和完善
学校对相关课程一般都配有一定比例的器材设备,学生借用器材或自备均可。但是,学校的设备更新比较慢,有些学生就认为设备老旧,喜欢使用手机拍摄,不能一概不允许,可以使用。教师有义务讲解手机与专业相机的功能和性能区分,指出手机在镜头、像素、分解力以及色彩还原等方面的不足,纠正“手机包打天下”的错误观念。
2.教学过程评估和考核
高校摄影教学应引入“过程管理”考评机制,以教学过程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摄影课程属于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特点是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性强。但应该看到,随着课程对拍摄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会衰退,热情会淡化。教师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需要改革课程评估考核方式。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将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一并纳入考核,实现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同时聘请班级干部和摄影基础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做出评价,每一次实践拍摄作品成绩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课程考勤与作品水平并重,期末考试作品和卷面成绩平衡,严厉处分期末作品中抄袭和请别人代替拍摄的现象。学生成绩 =平时(考勤+作业+同学评价)×20% +实验(作品+课堂点评)×30%+期末(卷面成绩+期末作品)×50%的公式计算。加大教学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
3.适度使用网络资源,引用SPOC课程
摄影网站提供了许多摄影者的摄影作品、拍摄技巧、心得体会,如蜂鸟网、色影无忌和中国摄影网等,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这是课堂内容的有效扩充 。教材永远落后于摄影器材的发展,而网络却几乎与之同步。教师可在课前先行布置学生浏览观看,为翻转课堂做好准备,也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操作实践课时。
SPOC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摄影基础课程知识,培养学生摄影实践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个性化教学,便于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大学摄影类课程应以学生深入参与,教师贴身指导为主线,逐步实现课程过程管理,改进考核方式,逐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从而实现以过程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西安财经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摄影从胶片开始,经历一系列改革,现在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数码摄影。而在全球几乎“人手一机”情形下,有观点认为,大众从实践中即可学习摄影,练习拍摄,几乎无成本的拍摄使得采取功到自然成的方式领悟摄影成为可能。单从摄影的基本要义(记录现实)来讲,貌似正确。但笔者认为高校的摄影课程应该有更高的内涵。摄影教育与书法教育相似,随着国家教育水平的提高,民众的书写能力已经不存在很大问题,但环顾周围,有书法能力者有几人?满街摄影机,随手一拍族,微信、微博处处可见,真正摄影者有几何?所以,高校摄影类课程在此种情境下应以引导学生理解摄影真谛,提高摄影和鉴赏水平为主旨,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图片图像的鉴赏能力和驾驭能力。高校摄影类课程应随时代而变革,从教学理念到教学方法,从课程设计、实施到学生学习评价等各个阶段均需调整。
一、教学方向的改变
现在学生对摄影丝毫没有陌生感,相反,他们非常熟络拍摄,大多从牙牙学语时已经成为家长的“御用模特”,或拿着家长的手机开始拍摄实践。基于此,如何引导他们将拍照习性转变为摄影,就成为一个教师必须跨越的门槛。不仅仅是课堂讲解和操作实践,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理解摄影内涵即影像的表达能力,至于摄影技术的起源演化和改进过程,可以作为课程引导,课程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看图、读图和懂图,使其大致明白什么是摄影,最后达到学生在理解图像后能主观创作的目的。
二、教学过程的优化
过去,教学高度强调和重视摄影理论知识以及掌握运用器材的能力,但是很少培养学生的镜头感。随着拍摄器材的快速进步和自动化智能程度的日益提升,摄影技术的可操作性也越来越强。学生拍照很方便也很随便,形成了一种“自我偏好”——即随意拍摄、不讲究少思考,只是记录,因此造成了很奇怪的现象。学生在掌握摄影器材和相关设备环节不费事,上手很快,却很难拍摄出高质量的照片。
(一)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以“讲授法”为主导,教师始终是课堂的主导与核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而对于摄影课程来说,翻转课堂形式比较契合这种需要更多实践的课程类型,教师作为课程引导者,在学生充分实践的同时,指定摄影专题,将学生作品在课堂呈现。全体学生课堂讨论探究,教师再针对习作拍摄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便于后期处理或者重做。
(二)改变教师的位置和角色
教师进入学生班级或拍摄小组,从讲台上的“演讲者”转变为台下的“参与者、同行者”,学生由 “听众”转变 “操作者、创作者”。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总体要求,合理安排实践课时和讲授课时的占比,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由,以学生为主导,以实践操作、实际拍摄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程中更加自主、更加个性,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
(三)改变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不拘泥于教室,出教室进校园,实景拍摄,采用答疑方式实现过程教学,把需要教授的内容与拍摄过程与校园实景相结合。对于基础好的小组提高要求,对于差一点的拍摄小组,随时辅导教学。同时,记录学生在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能力情况,作为修改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学生平时成绩的依据。
1.摄影器材的更新和完善
学校对相关课程一般都配有一定比例的器材设备,学生借用器材或自备均可。但是,学校的设备更新比较慢,有些学生就认为设备老旧,喜欢使用手机拍摄,不能一概不允许,可以使用。教师有义务讲解手机与专业相机的功能和性能区分,指出手机在镜头、像素、分解力以及色彩还原等方面的不足,纠正“手机包打天下”的错误观念。
2.教学过程评估和考核
高校摄影教学应引入“过程管理”考评机制,以教学过程管理实现教学质量管理。摄影课程属于比较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特点是学生参与度较高,实践操作性强。但应该看到,随着课程对拍摄要求的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会衰退,热情会淡化。教师在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需要改革课程评估考核方式。可以借鉴的经验是,将课堂学习和实践过程一并纳入考核,实现教学的全过程管理;同时聘请班级干部和摄影基础好有责任心的学生对其他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做出评价,每一次实践拍摄作品成绩都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课程考勤与作品水平并重,期末考试作品和卷面成绩平衡,严厉处分期末作品中抄袭和请别人代替拍摄的现象。学生成绩 =平时(考勤+作业+同学评价)×20% +实验(作品+课堂点评)×30%+期末(卷面成绩+期末作品)×50%的公式计算。加大教学过程考核在最终成绩中的占比,真正实现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
3.适度使用网络资源,引用SPOC课程
摄影网站提供了许多摄影者的摄影作品、拍摄技巧、心得体会,如蜂鸟网、色影无忌和中国摄影网等,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这是课堂内容的有效扩充 。教材永远落后于摄影器材的发展,而网络却几乎与之同步。教师可在课前先行布置学生浏览观看,为翻转课堂做好准备,也能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操作实践课时。
SPOC课程可以为学生提供摄影基础课程知识,培养学生摄影实践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学生个性化教学,便于辅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经过几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大学摄影类课程应以学生深入参与,教师贴身指导为主线,逐步实现课程过程管理,改进考核方式,逐步降低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从而实现以过程控制达到质量控制的目的。
(西安财经学院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