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常见的心理与行为问题例谈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_z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厌学及其干预
  目前,中职生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问题。厌学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厌倦学业的情况,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严重者称厌学症。它通常表现为情绪上厌倦学习,态度上消极甚至对抗学习,行为上被动应付或逃避学习,在具体行为上通常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无所谓自己的学习成绩,无所谓家长、老师的批评,成绩不断下降。严重的厌学会导致逃学、学习适应症、学校恐怖症等。
  1.1 中职生厌学的原因。
  1.1.1 缺乏学习的动机。有很多中职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一张毕业证,找到一份工作。他们难以理解学习的真正目的,更不能将自己的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发展真正联系起来,缺乏理想和目标。
  1.1.2 缺少成功的体验。很多中职生都是没有考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上较吃力,考试经常不及格,很少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因此,他们对学习逐渐失去了信心,逐渐形成习得性无助感,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1.1.3 家庭环境不良。不少中职生生活在离异家庭中,还有一些中职生的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经常吵架。在这样家庭中的中职生缺乏正确的教育引导和安定的学习环境,渐渐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1.1.4 师生关系紧张。中职生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的较多,如上课讲话、睡觉、离开座位乱走等,导致一些教师对中职生有“差生”偏见,往往对学生缺乏耐心,一味地批评甚至打骂学生。这往往会使中职生对教师产生反感、抵触情绪。这种紧张的师生关系是导致中职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由讨厌任课教师到讨厌所学科目,最终导致讨厌学习。
  1.2 对中职生厌学状况的干预。要想改变中职生的厌学状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2.1 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兴趣。要利用各种机会帮助中职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可以采取不同形式,如讲座、主题班会等对中职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要让中职生认识到,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新的起点。另外,培养中职生的专业兴趣也是改善中职生厌学状况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1.2.2 让每一个中职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一定要对中职生充满信心、耐心和热情,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并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体验学习的成功,这样他们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改变以往的厌学状况。另外,对于那些就业时需要较多基础知识的专业,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耐心,从基础讲起。
  1.2.3 讲究教育方法,改善师生关系。当学生对教师出现过激行为时,教师要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策略,巧妙化解师生冲突,避免和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正面冲突。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保留在全体学生面前的尊严,也能减少因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1.2.4 采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方法。部分中职生的厭学状况过于严重,可能会导致学校适应不良,甚至产生学校恐怖症,对此,学校的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老师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系统的心理辅导。
  2 课堂违纪及其干预
  2.1 违纪行为及其原因。对于相当一部分教师来说,学生违纪是令人头痛的问题之一,轻微的如迟到、开小差、说闲话、下座位,严重的如考试作弊、恶作剧、干扰他人学习、顶撞教师,甚至发生课堂暴力冲突。学生违纪有多方面的原因。单从学生违纪的心理原因上看就有:不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纪律的要求;没有养成纪律行为所必需的习惯;意志、性格上有缺陷;某些特殊的爱好没有得到适当的满足;对教师提出的纪律要求抱有对抗态度等。许多学者认为学生违纪的深层原因是:①学生的合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②学生缺少基本的社会技能。一个违纪学生通常是一个没有得到认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感到懊丧茫然的孩子,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建立在一个错误推理的基础上,即认为违纪行为可以使他得到他所盼望的社会认可。德莱库斯提出,学生违纪行为经常与呈递进关系的四个目标相联系:引人注意,获取权利,寻求报复,自暴自弃。当学生获得社会认可的需要不能得到合理满足时,他们就要做出某种“出格”的行为以引起他人的注意、证明自身的存在;如果教师对他这种行为置之不理,他就要设法获取能操纵局势的权利;如果他获取权利的愿望落空,他就转而寻求报复;如果报复也达不到目的,他就会逃离情境,不反抗也不服从,变得自暴自弃,以获取他人同情。
  2.2 违纪行为的预防与矫治。
  2.2.1 要制订明确的课堂规则与程序。除非首先建立起最低限度的课堂制度与纪律,否则那种干扰课堂秩序的违纪行为就会频频发生。纪律要被清楚地描述,避免“要求严格”、“举止适当”一类的笼统用语;纪律应是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守的;强调自我控制,避免使用过分苛刻的、侮辱性的惩罚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参与到制订纪律与规则的过程中来。
  2.2.2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创造一个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校园人际环境。学生最重要的需要有三:①归属的需要;②完成学业的需要;③有自我决策的需要。学生若处在能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人际环境中,能够体验到被人关心,有机会证明自己胜任学业的能力,有自主选择和影响周围环境的可能,一般来说都能表现出合乎学校要求的行为。
  2.2.3 要培养学生相关的社会技能。学生违纪很可能是缺乏有效的交往技能、正确处理冲突与挫折情境的技能、人际关系问题解决技能和寻求帮助的技能。例如,学生在面临人际冲突时,我们可以建议他们运用诸如分享、妥协、寻求他人帮助、回避或者幽默等方式来处理问题,避免冲突的发生或升级。
  2.2.4 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迅速地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教学任务的正常进行,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及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教师应把处理违纪学生作为对学生实施人格教育的重要契机。
  2.2.5 教师应以平静的心态处理课堂中的违纪事件。对学生的一些诸如不适当的插话、偶尔的走神儿等行为,教师可以采取忽视的态度。如果发生了影响课堂教学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暗示或提醒,如可以先看违纪学生一眼,然后走近他,拍拍他的肩膀,向他提一个问题,或在他的课桌上放一个小便条。教师应尽可能不中断正常的教学程序。   2.2.6 当学生发生了较严重的违纪行为时,教师应及时同学生面谈而不是首先找同事或学生的家长面谈。因为学生唯恐别人在背后对自己议论纷纷,宁愿有人当面指出自己的问题。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应自己直接处理问题,而不是将违纪学生交给学校行政负责人处理,因为这样做意味着教师不是处理这些问题的权威。
  2.2.7 当学生发生违纪行为时,教师的适宜反应是走近他。例如,不是对违纪学生说“你又捣乱了”,“你又迟到了”,而是说“我说话的时候你也在说话,我觉得不舒服,因为这使我分心”。
  2.2.8 行为矫正及认知行为辅导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用于违纪行为的矫正中。例如采取与违纪学生签订成功契约的方式。
  2.2.9 在处理学生冲突甚至暴力冲突时可以运用问题解决模式。格拉瑟提出的问题解决七步法被实践证明是快速解决学生纪律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七个步骤:①与学生建立融洽的个人关系;②询问当前问题: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所作所为上而不是别人做了些什么;③作出价值判断:“这对你(他人)有好处吗?”、“你的行为违背了规则(或公共利益)吗?”④制订计划:不要接受“我再也不这样做了”之类的保证,而要提出一个有效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⑤实施计划:要求学生对计划作出承诺;⑥后续工作:提供支持,检查执行情况,给予鼓励;⑦不放弃,但不接受借口:如果学生实施计划失败,不惩罚学生,但也不接受学生的借口,而是帮助学生重新订一个计划,让其承担改善行为的责任。
  3 欺侮行为及其干预
  3.1 欺侮行为及其成因。欺侮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攻击行为。欺侮是故意施加的没有正当理由的伤害性攻击,包括身体伤害、心理伤害或心理不适。欺侮与一般攻击行为不同的特征是:①未受激惹性;②重复发生性;③欺侮者和受欺侮者力量的不均衡性。欺侮者凭借体力上的优势,或行为上的蛮横,或对非正式群体的控制,对弱小者施以身体上的或心理上的伤害。欺侮可分为直接欺侮和间接欺侮。前者指打、踢、推搡、辱骂、勒索财物;后者指背后说人坏话,造谣挑唆,使受欺侮者在群体中遭排斥、受孤立等。
  欺侮行为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学习和发展有着严重不良影响。受欺侮者会产生焦虑、抑郁、失眠、心神不定、注意力分散、旷课、逃学、成绩下降。欺侮者则发展成错误的社会观念和失范的行为模式,若不受到教育和惩戒,就为日后的犯罪行為和社会适应困难准备了滋生的温床。欺侮行为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竞争假设”认为儿童的欺侮行为是对参与学校竞争而遭到挫折与失败的一种反应。“外部特异性假设”认为具有某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戴眼镜、讲异地方言)的学生容易受到欺侮。有的学者认为,欺侮他人的儿童尽管对社会事件不缺乏信息加工技能,但他们对社会事件有着与人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如他们将操场看作是“粗暴的地方”,“为了避免被人欺侮,就必须支配或奴役他人”。从心理理论的角度看来,欺侮他人的儿童首领在“心理能力”上得高分,对对方的心理有较好的把握,能较好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喜欢给别人制造痛苦,缺乏移情能力。国内有关研究表明,欺侮、受欺侮行为的发生与学生的消极自我概念、缺乏必要的人际冲突解决技能有关。特别是人际关系自我、身体自我、情绪自我等因子对于学生欺侮行为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3.2 欺侮行为的干预。对学生欺侮行为的干预可以从学校管理和心理辅导等方面同时进行。①重视对学生欺侮行为的干预,特别不能忽视女生相互欺侮行为、间接欺侮行为的严重性;②严格校园管理,严明校纪,加强监督等。英国、挪威等国开展校园反欺侮行动,制订并执行一整套反欺侮措施,使欺侮行为大幅度下降;③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对中职生进行人际问题解决策略、自我管理策略训练,提升他们的自我概念。
其他文献
【摘 要】 “改革”与“创新”是当今教育界喊的最火的两个词,不少教师都在践行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使出了浑身解数。伴着时代的发展与教育环境的变化,传统的教育理念确实已经难以符合当代教育背景下的实际需要。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笔者深深感到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1 新课程呼吁数学教师关注学生,关注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的常规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常规教育常常被异化为对幼儿严格管理和过分限制,教师为了求得表面的安静,为了方便自己的管理,而给幼儿制定一些不必要的规则。这样势必会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树立自信心带来影响,我们教师应把握好常规教育的度。  【关键词】 幼儿园 常规教育 秩序 自由  幼儿园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规则,大致包含三方面内容:
期刊
情商,是相对智商而言的,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智商,而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毕业一直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不一定把工作干得很成功,有在求职时就屡屡碰壁;有的在工作中因為条件与自己的要求不符而灰心丧气;有的困难以跟周围的人相处而辞去工作,或者一个本来聪明的孩子但成绩差……究其原因,很多人的失败与自身的情商太低有直接的关系。  情商不仅指一个人的心态、情绪,也指一个人的行为习惯。
期刊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勤劳型,勤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几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下面是我作为初中班主任的工作总结的内容:  1 开学三步曲
期刊
【摘 要】 大众信息技术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其更重要的意义体现在通过大众的参与,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文化的重朔;基于大众信息技术的信息文化反而超越狭隘的“技术”成为更上层的建筑。因此,大众信息技术映射下的信息技术教育,不再仅仅是技术的教育,已经上升为关于素养要求的教育。  【关键词】 学科本位 素质 信息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面临着课程的全面整合。信息技术作
期刊
【摘 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学手段日趋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英语教学已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和普及。所谓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不仅为学生创建了活生生的语言环境,还拉近了学生认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学习和承传中华文化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是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如何改变学校德育现状,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寻求一种让师生、家长、学校、社会都认同的文化,主导学校德育,成为学校一直在寻找、思考、探究的问
期刊
猜想是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发展趋势或本质规律进行归纳、判断的超前思维过程,是人类智慧中最活跃的成分,既具有科学性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猜测性,它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检验。猜想也是一种跳跃式创新思维过程,往往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直接深入事物的本质,创造出新形象,提出新见解。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培养学生猜想能力,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环节,是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任务
期刊
【摘 要】 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完善,对现代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相比,农村学校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但是在班主任工作方面,却丝毫不能懈怠。农村中学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家庭贫困的家庭,其中不乏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孩子在思想上大多会存在着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十多年来的班
期刊
1 充分利用导入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1 利用真实情景导入。学生对实物、实人、实景会感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它能直接引起学生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比言语描述更清楚形象,教材中许多新的语言知识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导入。此外,各种易于携带的物品也都可以用来导入生词、句型、课文和语法知识。例如,Book ⅠUnit 17,可利用学生身体部位或玩具娃娃来导入face,eye,leg,h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