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资一半交了税
在美國,有一群人被称为“1%的精英”,他们一般拥有比较高的学历和社会地位,从事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家庭总收入超过百万美元,在富人区拥有独立的别墅。在普通人眼中,虽然这1%的人的财富离顶级富豪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站在了社会金字塔很高的上层,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但真实情况是普通人所想象的样子吗?
我的好朋友A,他和太太两人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的专业是常人认为很深奥的影像医学,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读到博士毕业才开始工作;他的太太从斯坦福毕业后又考入哈佛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现在是一家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夫妻俩的年薪加起来超过100万美元,但税合起来要缴纳55%,所以税后的收入不到50万美元。他们有两个孩子,为了能让孩子在一个好的学区里上学,他们贷款买了一幢200多万美元的“学区房”。
在一次交谈中,A告诉我,他们的收入付完每月的房贷、学费、生活费和其他基本支出后,所剩无几。他和太太有一个失业或者生大病,那就要入不敷出。
B也是我的斯坦福校友,他和妻子两人的学习经历完全一致:都是就读于斯坦福电机工程专业,读完本科再读硕士,最后成了工程师。丈夫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妻子则进入了朗讯科技公司。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B所在的创业公司倒闭了。他当时刚毕业没多久,行业大环境又急转直下,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新的工作。当时我们都没有料到,斯坦福硕士也会难找工作。B和C都是基督徒,性格也比较传统,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妻子就全职在家带孩子,丈夫一个人挣钱养家。
B当时的年薪税前有10多万美元,并不算少,但这在硅谷要维持一个中产家庭的开销其实还是很吃力的。后来他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了MBA,毕业后进入谷歌公司,成了一名产品经理。
这时候,他的年薪翻了一倍,涨到20多万美元,但在支付了40%的所得税后,所剩也就10多万美元。他们有一套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支付完每月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和其他日常开销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所以他的妻子不得不经常接一些兼职的工作来做。
我每次见到他,看他依然开着那辆在大学时期就买入的本田汽车,心里五味杂陈。在很多人眼中,他和妻子都非常优秀,学历和资历都非常好,家庭生活也很美满,照理生活很富足,但其实他家过得很不容易。
C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当时去了一家特别火的公司,叫“Excite at home”,这个公司是做搜索引擎的,可惜后来竞争不过谷歌就倒闭了,他因此失业长达一年多。之后好不容易在斯坦福大学里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教授旗下的实验室从事研究,一直做到现在,年薪税后约有十几万美元。
C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夫妻两个人的年薪加起来有20多万美元。可是在硅谷这里,想买稍微好一些的房子至少要花100万美元,所以和前面两个家庭一样,C的日子也是紧巴巴的。
压力来自全世界
近10多年来,美国的社会和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精英群体的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工作机会和相应收入在不断减少,维持其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所需要的成本却不断上升,两者的此消彼长让精英群体的压力倍增,这也是他们深感焦虑的根本原因。
还是以我的朋友A为例,在过去,像他这样的医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多都会开私人诊所,虽然可能辛苦,但自主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近几年,美国整合医疗资源——将中小医院或者私人诊所合并,成为一个个大的医院联盟。在整合后的医院里,医生都是雇佣制,压低医生工资也很常见。一名有经验的医生能拿到10多万美元的年薪已经非常不错了。
A是一名影像医师,通过医疗影像工具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儿就是看各种扫描出来的片子。他说,近几年来医院为了降低成本,会将一些片子通过互联网直接传到印度,让印度的医生看片子。所以,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革新也对医疗行业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律师行业也是如此。A妻子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了节省成本,常常将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件传到印度,让那里的律师解决一部分基本的工作,之后可能两边协同工作,也可能再让美国本土律师深入处理案件。
事实上,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美国公司都不愿意在请律师做法律顾问上花很多钱,这就造成了很多普通法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如果你是顶尖法学院毕业的,就业情况可能要好一些,刚入行差不多年薪16万美元。打拼5到8年后,可能做到律所合伙人级别,这时也只有35万美元的年薪。然而精英群体跻身顶尖大学,在行业里过五关斩六将,花近10年时间才达到这个位置和获得这样的收入,这投入产出跟过往比起来已经差了不少。
B作为IT工程师所面临的行业压力更为巨大。一方面IT行业比起法律和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技术革新挑战都要大,都要快;另一方面,硅谷里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比比皆是,他们都很优秀。现在在美国,即使你是一名顶尖大学毕业的IT工程师,年薪也就10到15万美元,如果自身条件差一点儿的话只能拿到7.5万美元。
现在尴尬未来迷茫
同样的行业,同样的技能,赚钱的机会却比10年、20年前都少了很多。1990年代,开一个私人诊所每年的营业额可以稳稳地超过百万美元,而现在,很多私人诊所被迫关闭,医生受雇于大型的医院联盟,拿着每年10多万美元的年薪。你可以说,与社会其他人相比这已经是不菲的收入,然而和十几年前这些人自身相比,同样的行业和机会下,能赚到的钱少了很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就造成1%精英群体现在的尴尬境地。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精英,非常优秀。他们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是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名校毕业的,在美国排名前列的律师事务所做合伙人,有两个孩子,在黄金地段买了房子,他们是我的骄傲!然而你一旦和他们详谈,就会发现他们过得并不宽裕,常常会唉声叹气,大吐苦水。这不能完全归咎于精英群体的要求高,应该客观地看到他们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在这20年内被不断挤压,造成他们想维持和自己身份相符的生活水平非常的不容易。
更严重的是,他们对如何解答这道题目很迷茫,因为似乎现状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尤其那些诸如律师、医生等专业性很强的从业者,他们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转换“跑道”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他们常常会和孩子探讨说,你们可能要重新考虑你们的未来,因为父母走过的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
在美國,有一群人被称为“1%的精英”,他们一般拥有比较高的学历和社会地位,从事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家庭总收入超过百万美元,在富人区拥有独立的别墅。在普通人眼中,虽然这1%的人的财富离顶级富豪还有不小的差距,但也站在了社会金字塔很高的上层,过着令人艳羡的生活,但真实情况是普通人所想象的样子吗?
我的好朋友A,他和太太两人都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的专业是常人认为很深奥的影像医学,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读到博士毕业才开始工作;他的太太从斯坦福毕业后又考入哈佛法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律师,现在是一家顶尖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夫妻俩的年薪加起来超过100万美元,但税合起来要缴纳55%,所以税后的收入不到50万美元。他们有两个孩子,为了能让孩子在一个好的学区里上学,他们贷款买了一幢200多万美元的“学区房”。
在一次交谈中,A告诉我,他们的收入付完每月的房贷、学费、生活费和其他基本支出后,所剩无几。他和太太有一个失业或者生大病,那就要入不敷出。
B也是我的斯坦福校友,他和妻子两人的学习经历完全一致:都是就读于斯坦福电机工程专业,读完本科再读硕士,最后成了工程师。丈夫毕业后加入了一家创业公司,妻子则进入了朗讯科技公司。
200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B所在的创业公司倒闭了。他当时刚毕业没多久,行业大环境又急转直下,所以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新的工作。当时我们都没有料到,斯坦福硕士也会难找工作。B和C都是基督徒,性格也比较传统,有了两个孩子之后,妻子就全职在家带孩子,丈夫一个人挣钱养家。
B当时的年薪税前有10多万美元,并不算少,但这在硅谷要维持一个中产家庭的开销其实还是很吃力的。后来他去了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读了MBA,毕业后进入谷歌公司,成了一名产品经理。
这时候,他的年薪翻了一倍,涨到20多万美元,但在支付了40%的所得税后,所剩也就10多万美元。他们有一套价值100万美元的房子,支付完每月的房贷、孩子的教育费用和其他日常开销之后,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所以他的妻子不得不经常接一些兼职的工作来做。
我每次见到他,看他依然开着那辆在大学时期就买入的本田汽车,心里五味杂陈。在很多人眼中,他和妻子都非常优秀,学历和资历都非常好,家庭生活也很美满,照理生活很富足,但其实他家过得很不容易。
C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当时去了一家特别火的公司,叫“Excite at home”,这个公司是做搜索引擎的,可惜后来竞争不过谷歌就倒闭了,他因此失业长达一年多。之后好不容易在斯坦福大学里找到一份工作——在一个教授旗下的实验室从事研究,一直做到现在,年薪税后约有十几万美元。
C后来结婚,有了孩子,夫妻两个人的年薪加起来有20多万美元。可是在硅谷这里,想买稍微好一些的房子至少要花100万美元,所以和前面两个家庭一样,C的日子也是紧巴巴的。
压力来自全世界
近10多年来,美国的社会和行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精英群体的发展空间被不断挤压,工作机会和相应收入在不断减少,维持其社会地位和生活品质所需要的成本却不断上升,两者的此消彼长让精英群体的压力倍增,这也是他们深感焦虑的根本原因。
还是以我的朋友A为例,在过去,像他这样的医生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多都会开私人诊所,虽然可能辛苦,但自主空间还是比较大的。近几年,美国整合医疗资源——将中小医院或者私人诊所合并,成为一个个大的医院联盟。在整合后的医院里,医生都是雇佣制,压低医生工资也很常见。一名有经验的医生能拿到10多万美元的年薪已经非常不错了。
A是一名影像医师,通过医疗影像工具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说得通俗易懂一点儿就是看各种扫描出来的片子。他说,近几年来医院为了降低成本,会将一些片子通过互联网直接传到印度,让印度的医生看片子。所以,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革新也对医疗行业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
律师行业也是如此。A妻子所在的律师事务所为了节省成本,常常将一些简单的法律文件传到印度,让那里的律师解决一部分基本的工作,之后可能两边协同工作,也可能再让美国本土律师深入处理案件。
事实上,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很多美国公司都不愿意在请律师做法律顾问上花很多钱,这就造成了很多普通法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如果你是顶尖法学院毕业的,就业情况可能要好一些,刚入行差不多年薪16万美元。打拼5到8年后,可能做到律所合伙人级别,这时也只有35万美元的年薪。然而精英群体跻身顶尖大学,在行业里过五关斩六将,花近10年时间才达到这个位置和获得这样的收入,这投入产出跟过往比起来已经差了不少。
B作为IT工程师所面临的行业压力更为巨大。一方面IT行业比起法律和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技术革新挑战都要大,都要快;另一方面,硅谷里来自中国和印度的工程师比比皆是,他们都很优秀。现在在美国,即使你是一名顶尖大学毕业的IT工程师,年薪也就10到15万美元,如果自身条件差一点儿的话只能拿到7.5万美元。
现在尴尬未来迷茫
同样的行业,同样的技能,赚钱的机会却比10年、20年前都少了很多。1990年代,开一个私人诊所每年的营业额可以稳稳地超过百万美元,而现在,很多私人诊所被迫关闭,医生受雇于大型的医院联盟,拿着每年10多万美元的年薪。你可以说,与社会其他人相比这已经是不菲的收入,然而和十几年前这些人自身相比,同样的行业和机会下,能赚到的钱少了很多,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就造成1%精英群体现在的尴尬境地。在很多人眼中,他们是精英,非常优秀。他们的父母会说,我的孩子是哈佛、耶鲁、斯坦福这些名校毕业的,在美国排名前列的律师事务所做合伙人,有两个孩子,在黄金地段买了房子,他们是我的骄傲!然而你一旦和他们详谈,就会发现他们过得并不宽裕,常常会唉声叹气,大吐苦水。这不能完全归咎于精英群体的要求高,应该客观地看到他们的发展空间和生活质量在这20年内被不断挤压,造成他们想维持和自己身份相符的生活水平非常的不容易。
更严重的是,他们对如何解答这道题目很迷茫,因为似乎现状短时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尤其那些诸如律师、医生等专业性很强的从业者,他们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在自己的工作上,转换“跑道”的成本非常高。所以他们常常会和孩子探讨说,你们可能要重新考虑你们的未来,因为父母走过的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