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健康发展,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共同教育。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合作是否融洽,关键在于沟通与交流。只要教师本着尊重的原则,遵循教育的规律办事,家长就会成为教师教育上的得力助手,也会成为教师的好朋友。但是许多教师由于自身的原因,在与家长的沟通交往中和家长产生了冲突,家校难以形成合力,进而影响了众多教育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教师在与家长交往中和家长产生冲突的心理原因以及如何加强自我心理调节,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化解矛盾和冲突。
一、压力过大随意宣泄
现代社会生活步调快,职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教师无意中会把自己的心理压力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常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而对家长乱训一通,家长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双方产生了冲突。例如,开学第一天,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们进入教室,家长们也站在教室后面听教师布置一些事项。有个男孩在位置上坐不住,东张西望,随意插话,后来还又哭又闹,吵着要回家。班主任很生气,对孩子的父亲说:“你这个孩子太调皮了,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他却坐不住,乱说话,乱动,这样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的,班级也会被他弄得一团糟,你要好好教育他。”这位父亲当面只好说这个孩子确实是太调皮了,一定要好好教育,但是心里却非常不悦:我送这么小的孩子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来教育的,你凭什么来批评我。虽然表面上双方没有起什么争执,但明显已经产生了对立情绪,这是不利于家长以后更好地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其实刚入学的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现象,但这位班主任近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自己年幼的孩子也经常生病,本来要求学校不安排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但学校缺人手,还是安排她担任班主任,而且是最辛苦的一年级班主作。多件事情堆集在一起,造成这位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在这个事件中,教师用批评家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过大的压力,方式不妥。本来批评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如果教师在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使用批评,容易让家长心生不悦,心存芥蒂,双方就很有可能站在对立面了。
教师的压力来源非常多。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承认压力的存在,并且做好抵抗压力的心理准备;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不要逃避,而是静下心来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广泛的爱好,进行适当的运动,让不良的情绪得到合理的转移和宣泄。教师过大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就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较好地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请家长共同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不留情面地把孩子与家长都批评一通。这样,教育工作取得了家长的协助,才是最完美的家校教育组合,才是最佳教育效果出现的根本保证。
二、焦虑过度难控情绪
许多刚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心中充满了激情,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但事实往往与想象的场景相违,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以自身经验和能力难以处理好的事情。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人们心情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带到与家长的交往中。一位上进心很强的年轻教师,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班级成为学校最优秀的班级。但事与愿违,他接手的这个班级原来的基础一般,班级总体纪律差,学生平均成绩也不高,班上还有几个“刺头”经常惹事,班级的三项评比在年级中常常是倒数第一的。这位教师非常着急,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努力,但起色不大,以致他常常陷入深度焦虑的状态。偏偏这时,有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经常受到欺负,找到学校要求转班,学校领导说要征求班主任的意见,请家长去找班主任协商。学生半途换班,在学校里是很敏感和忌讳的事情,因为学生换班就意味着原来这个班级很差,班主任工作没做好,所以这位教师听到家长要给学生换班级,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否定,所以不愿听家长的任何解释说明,也不做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而是一口回绝:别来找我,有本事你找校长说去。本来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受到欺负,家长心里就十分委屈和不满,现在看到班主任的态度傲慢,也很生气,双方吵了起来,冲突也不断升级,最后还是在学校领导的调解下才处理妥当。
造成教师焦虑情绪的原因非常多,压力过大、目标过高、工作过难都有可能。学会控制情绪,减少焦虑是教师自我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扬长避短;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学会从开阔和弹性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危机;学习使用合理有效的减压方法降低焦虑水平。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遇到喜欢指责挑剔的家长,需要沉住气,先让家长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在肯定他们热心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同时,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跟家长坦诚地交流解释,一起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自尊过强失去耐心
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但一些教师由于自尊心过强,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使一些本来可以得到妥善处理的事情变得复杂。有一位班主任为了减少班上学生迟到的现象,规定上课迟到者放学后要留下来打扫教室,一段时间后,迟到现象大大减少了,但有个孩子还是经常迟到。经了解,是因为他的妈妈喜欢睡懒觉,叫孩子起床的时间就晚了,所以孩子经常迟到。班主任按班规罚他放学后留下来打扫教室,不料这位家长知道后,气冲冲地来学校找到班主任,劈头就问“你是什么意思?”班主任一下子愣住了,只好问“怎么了?”“你惩罚我儿子打扫教室,你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这样,班主任明白了家长的来意,但因为从来没有家长对自己是这种问责的态度,他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所以非常激动和生气,也顾不上跟家长耐心说明,而是冷冷地说:“你儿子迟到了,让班级评比扣了分,我们班上的规定是要罚扫地,你不要搞特权,在我班上就要听我的,有本事你换到其他班去。”这位妈妈是个官太太,本来就傲气,看到班主任这样说话,就更大声地吵了起来,还说要告到校长那里,双方闹得非常不愉快。 这次冲突,看起来是由这位家长不理解班级的管理工作,到学校来无理取闹引起的,但实际上,和这位教师过于关注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也有关系。过强的自尊心容易导致虚荣心,而这种虚荣心容易使教师心理失衡,从而无法平静和耐心地处理问题。上述那位家长到学校来指责教师的根源在于她的护犊心切和疼子之心。作为教师,在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班级事务处理的同时,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在对方处于激动的状态时不要随便去否定她,更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处去指责家长,而是要对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可以请家长到办公室坐下来,让家长的火气慢慢消下去,再晓之以理,告诉家长自己班级管理的相关规定,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上是公平公正的,同时指出如果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在班上搞特殊化,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对她的孩子敬而远之和反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师用真诚相待的态度让家长消除怒气,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取消无理的要求,这样事情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四、权威过高忘了尊重
尊师重教是当今道德社会的崇高风尚,但把教师职业说成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说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可能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高的权威感。尤其许多地方由于入学难、择校难,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等因素,使得家长们对教师的话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让不少教师在家长面前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缺失了服务意识,甚至忘记了尊重家长。小亮是个顽皮的学生,很少能完成家庭作业,班主任多次请家长到校沟通,结果父母双方无一人到校,原来这位学生的父亲经常外出挣钱,而母亲则天天忙于打麻将。终于有一次,年轻的班主任请到了这位孩子的妈妈,在办公室里,班主任历数孩子犯的错误,责问家长为何不管不顾孩子。家长也很生气,说教师在学校为何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并把原因归为教师年轻没经验。双方的交流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唇枪舌剑,都把孩子表现不好的原因推到对方身上,后来还是在一位老教师的调解下,家长才答应尽可能与班主任配合。
双方产生冲突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数落家长的不是,家长面子上挂不住,当然听不进教师的话。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的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双方形成了合力,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师,要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认真分析与家长发生冲突背后的心理原因,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用平和的心态与家长进行交往,以教育好学生、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这样才能齐心合力教育好学生,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常棋)
一、压力过大随意宣泄
现代社会生活步调快,职场竞争日趋激烈,有些教师无意中会把自己的心理压力转移到学生家长身上,常因为孩子的不良表现而对家长乱训一通,家长感到莫名其妙,于是双方产生了冲突。例如,开学第一天,新入学的一年级孩子们进入教室,家长们也站在教室后面听教师布置一些事项。有个男孩在位置上坐不住,东张西望,随意插话,后来还又哭又闹,吵着要回家。班主任很生气,对孩子的父亲说:“你这个孩子太调皮了,其他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他却坐不住,乱说话,乱动,这样会影响其他孩子学习的,班级也会被他弄得一团糟,你要好好教育他。”这位父亲当面只好说这个孩子确实是太调皮了,一定要好好教育,但是心里却非常不悦:我送这么小的孩子到学校,就是希望教师来教育的,你凭什么来批评我。虽然表面上双方没有起什么争执,但明显已经产生了对立情绪,这是不利于家长以后更好地协助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其实刚入学的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是正常的现象,但这位班主任近期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自己年幼的孩子也经常生病,本来要求学校不安排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但学校缺人手,还是安排她担任班主任,而且是最辛苦的一年级班主作。多件事情堆集在一起,造成这位教师心理压力过大。在这个事件中,教师用批评家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过大的压力,方式不妥。本来批评是教育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但如果教师在和家长交往的过程中,也经常使用批评,容易让家长心生不悦,心存芥蒂,双方就很有可能站在对立面了。
教师的压力来源非常多。作为教师,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压力,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承认压力的存在,并且做好抵抗压力的心理准备;培养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和压力时不要逃避,而是静下心来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广泛的爱好,进行适当的运动,让不良的情绪得到合理的转移和宣泄。教师过大的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就能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较好地发现和肯定孩子的优点,用委婉的方式指出孩子的不足之处,诚恳而耐心地请家长共同来教育孩子,而不是不留情面地把孩子与家长都批评一通。这样,教育工作取得了家长的协助,才是最完美的家校教育组合,才是最佳教育效果出现的根本保证。
二、焦虑过度难控情绪
许多刚刚踏上教育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心中充满了激情,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美好憧憬,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但事实往往与想象的场景相违,这些年轻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以自身经验和能力难以处理好的事情。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人们心情不好是正常的,但是切不可把这种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带到与家长的交往中。一位上进心很强的年轻教师,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工作,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班级成为学校最优秀的班级。但事与愿违,他接手的这个班级原来的基础一般,班级总体纪律差,学生平均成绩也不高,班上还有几个“刺头”经常惹事,班级的三项评比在年级中常常是倒数第一的。这位教师非常着急,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努力,但起色不大,以致他常常陷入深度焦虑的状态。偏偏这时,有一位家长因为自己的孩子在班上经常受到欺负,找到学校要求转班,学校领导说要征求班主任的意见,请家长去找班主任协商。学生半途换班,在学校里是很敏感和忌讳的事情,因为学生换班就意味着原来这个班级很差,班主任工作没做好,所以这位教师听到家长要给学生换班级,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努力和能力的否定,所以不愿听家长的任何解释说明,也不做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而是一口回绝:别来找我,有本事你找校长说去。本来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受到欺负,家长心里就十分委屈和不满,现在看到班主任的态度傲慢,也很生气,双方吵了起来,冲突也不断升级,最后还是在学校领导的调解下才处理妥当。
造成教师焦虑情绪的原因非常多,压力过大、目标过高、工作过难都有可能。学会控制情绪,减少焦虑是教师自我成长中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具体来说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学会扬长避短;设定合理的工作及人生目标,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学会从开阔和弹性的角度来面对人生中的挑战和危机;学习使用合理有效的减压方法降低焦虑水平。作为教师,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一定要注意避免与家长发生正面冲突,遇到喜欢指责挑剔的家长,需要沉住气,先让家长发完脾气和牢骚,并对家长的这种心情表示理解,在肯定他们热心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同时,耐心地以平静的语气跟家长坦诚地交流解释,一起分析事情的利弊和对错,主动请他们提出教育孩子的措施,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适时提出自己的看法,以理服人并体现出自己的宽容大度,赢得家长的好感,从而得到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自尊过强失去耐心
每个人都有被人尊重的心理需要。但一些教师由于自尊心过强,在与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耐心,使一些本来可以得到妥善处理的事情变得复杂。有一位班主任为了减少班上学生迟到的现象,规定上课迟到者放学后要留下来打扫教室,一段时间后,迟到现象大大减少了,但有个孩子还是经常迟到。经了解,是因为他的妈妈喜欢睡懒觉,叫孩子起床的时间就晚了,所以孩子经常迟到。班主任按班规罚他放学后留下来打扫教室,不料这位家长知道后,气冲冲地来学校找到班主任,劈头就问“你是什么意思?”班主任一下子愣住了,只好问“怎么了?”“你惩罚我儿子打扫教室,你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这样,班主任明白了家长的来意,但因为从来没有家长对自己是这种问责的态度,他感觉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所以非常激动和生气,也顾不上跟家长耐心说明,而是冷冷地说:“你儿子迟到了,让班级评比扣了分,我们班上的规定是要罚扫地,你不要搞特权,在我班上就要听我的,有本事你换到其他班去。”这位妈妈是个官太太,本来就傲气,看到班主任这样说话,就更大声地吵了起来,还说要告到校长那里,双方闹得非常不愉快。 这次冲突,看起来是由这位家长不理解班级的管理工作,到学校来无理取闹引起的,但实际上,和这位教师过于关注家长对自己的尊重也有关系。过强的自尊心容易导致虚荣心,而这种虚荣心容易使教师心理失衡,从而无法平静和耐心地处理问题。上述那位家长到学校来指责教师的根源在于她的护犊心切和疼子之心。作为教师,在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班级事务处理的同时,也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理解家长的心情,在对方处于激动的状态时不要随便去否定她,更不要站在道德的高处去指责家长,而是要对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可以请家长到办公室坐下来,让家长的火气慢慢消下去,再晓之以理,告诉家长自己班级管理的相关规定,让家长知道自己在处理班级事务上是公平公正的,同时指出如果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在班上搞特殊化,有可能会引起其他同学对她的孩子敬而远之和反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师用真诚相待的态度让家长消除怒气,让家长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取消无理的要求,这样事情就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四、权威过高忘了尊重
尊师重教是当今道德社会的崇高风尚,但把教师职业说成是天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把教师说成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可能导致一些教师产生过高的权威感。尤其许多地方由于入学难、择校难,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高度重视等因素,使得家长们对教师的话唯唯诺诺、言听计从,让不少教师在家长面前有了高高在上的感觉,从而缺失了服务意识,甚至忘记了尊重家长。小亮是个顽皮的学生,很少能完成家庭作业,班主任多次请家长到校沟通,结果父母双方无一人到校,原来这位学生的父亲经常外出挣钱,而母亲则天天忙于打麻将。终于有一次,年轻的班主任请到了这位孩子的妈妈,在办公室里,班主任历数孩子犯的错误,责问家长为何不管不顾孩子。家长也很生气,说教师在学校为何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并把原因归为教师年轻没经验。双方的交流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唇枪舌剑,都把孩子表现不好的原因推到对方身上,后来还是在一位老教师的调解下,家长才答应尽可能与班主任配合。
双方产生冲突的一个很大原因是互相之间缺乏必要的尊重,教师在大庭广众之下数落家长的不是,家长面子上挂不住,当然听不进教师的话。教师与家长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教师必须尊重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的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双方形成了合力,教育工作才能更好更顺利地开展。
作为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新型教师,要学会保持健康的心理,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认真分析与家长发生冲突背后的心理原因,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矛盾和处理问题,用平和的心态与家长进行交往,以教育好学生、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建立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平等关系,这样才能齐心合力教育好学生,培养孩子成人成才。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江头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黄常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