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当代大学理念的思考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2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中国大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
  
  《大学》中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念或根本。大学之道就是大学的理念或根本——要求一个成熟的人或担负重大责任的人,首先要明白正确的人格行为的基本标准和治理国家的基本道理,然后才能深入到群众中去工作,为社会服务并努力达到很高的境界。其基本意思就是要求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深的学问,即要懂得如何做人和治理国家。这是我国传统的大学理念的灵魂。[1]
  19世纪末,一批办大学的士子们敏锐地注意到大学理念在大学发展中的作用,很快从大学发展上的“中体西用”转为“西体西用”,中国近代大学理念初步与世界接轨,并于民国基本完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近代化,即大学自治、学术自由被广泛地承认为大学发展中所应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2]产生于时代巨变风云中的中国大学从一开始就自觉承担起了传播和创造知识的责任,而且,增添了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复兴的理念。[3]孙中山在中山大学所倡导的新大学理念是我国近代大学理念的杰出代表,其核心内容一是传统文化: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二是革命精神:革命者要立志做大事,天下为公。孙中山的新大学理念既继承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又根据革命的需要有所创新。体现了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4]20世纪初,欧美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传播,一些具有时代和创新精神的大学理念应运而生。蔡元培的大学理念与实践对我国近代大学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其大学理念主要包括:完全人格,诸育和谐;教育独立,大学自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昌明学术,倚重研究;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梅贻琦的大学理念:知类通达,通重于专;端赖大师,教授治校;兼涵并容,学术自由。[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可谓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的三座里程碑。[6]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早期大学理念的近代化对外来影响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和不加选择的,而是有所选择、有所改造、有所创新以至有所前进的。例如蔡元培推崇德国的学术研究,但同时认为“研究也者,非徒输入欧化,而必于欧化之中为更进之发明”。非常明确地表达了思改图进、融中西文化之长的思想。[7]又如梅贻琦认为,近代大学教育的宗旨,归根到底仍应是儒家《大学》所说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及张伯苓力行“士货化”于南大,这些理念和精神都是在中华文化根基上形成发展的。[8]
  建国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独尊苏式”,强调大学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为建立民族的科学工作者的大众的新文化服务。文革十年,大学理念遭毁灭性破坏。改革开放以后,重塑大学理念,恢复大学传统成为大学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与时代的融合与冲突,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多元文化的冲突对于中国大学理念的形成和发展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有益的。[9]
  
  二、对中国当代大学理念的几点思考
  
  1.确立中国当代大学理念的意义
  大学理念内涵的丰富性使大学理念蕴涵了大学的办学方向、目标确立、运营策略、社会责任以及人们对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思。故没有大学理念引导的实践是一种“盲”。从理念切入,可以更好地把握高等教育的本质、功能和规律,而且能更好地理解高等教育规律如何制约和支持人们以高等教育的认识与追求。[10]
  大学理念作为一个上位性、综合性的高等教育哲学概念,不仅反映高等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时代、社会、个体诸方面的因素。所以大学理念不是游离于社会发展的主题和中心任务之外的。面临21世纪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从高等教育的文化特征和文化使命的角度出发,高等教育理念也必须有一个新的突破。如何通过文化的传承、选择和创新确立当代的面向未来的高等教育理念意义深远。[11]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世界范围内名次的排位,更应是大学理念的吸收和树立。[12]纳入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念,同时确立个性化的中国当代大学理念是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前提和先导。[13]
  
  2.大学理念的传承、选择与创新
  文化的积淀和认同是大学理念生成与发展的线索和依据。积淀是前提和基础,认同是后人对积淀的再选择。无积淀则理念无从产生,没有认同则此理念失去传承的机会。20世纪初中国大学理念其源头正在于中国丰厚的文化积淀中。是以中国固有文化中的“士志于道” “明道济世”为根本,吸纳包括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大学理念在内的人类多种文化的共同体。[14]所以,不论是欧美的大学理念,还是我国历代倡导、探索的大学理念,都是一种文化的沉淀,经受了历史的锤炼,实践证明它的基本内涵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大学的办学规律和当时的时代精神,是我们今天仍然应当珍视和继承的。[15]传统是满足人类永恒需要的生存力量,保守是维系这种生存力量不断生长的理念行为方式。在高等教育领域,保守传统是正常的、合理的、必要的规律。确立当代的大学理念首先是人类文化传统的传承。[16]
  20世纪以来,文化的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和不同集团之间的学术文化交流大量增加,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多元文化间如何更好地相处相融。大学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担负着继承、传播、选择和创造文化的责任。[17]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理念既要解决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促进不同文化的形成,又要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民族化、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关系。确立当代中国大学理念必须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18]
  大学是时代的一种表征,但这并不表明大学必须围绕于门外的社会风尚转,大学不能离开其固有的本真的文化的追求。社会变化的越快,大学这里变化相对较少,思想观念相对独立的领地就越有价值。大学与围墙之外的世界是互动的,但又要保持距离,这正是大学文化选择的使命所在。大学理念必须以其先进文化的高势能同化社会。[19]
  西南联大在中国教育史上创造了奇迹,其主要原因正在于通过正确的文化选择,创造了一种以中国文化为本位,融合中西教育思想的教育范式。[20]
  学术是大学生命的根基。不同的思想在此激烈碰撞,永不停顿地探索和追求真理,因此,大学是新知识的源泉,是不断推陈出新的地方。[21]学术自由正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所在。[22] 大学作为发现真理,传播真理的场所,需要批判的精神和质疑的勇气,需要摆脱现实束缚的精神。[23]创新的大学理念和学术自由正是一对密切相关的理念范畴。[24]
  世界大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在吸纳整合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理念,是大学变革前进的动力,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25]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使文化创新大于文化传承。在文化“认同”与“适应”的矛盾运动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合是创新的根本。[26] 通过对教育文化与经济文化的整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整合,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形成独具个性特色的大学理念和精神,是探索当代中国大学理念的重要课题。[27]
  
  3.道德、真理与功利
  以大学探索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为基础,大学理念可分为三类:以知识论为基础、以政治论为基础和以道德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
  以知识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即是强调大学“为学术而学术”。[28]尽管大学理念无时不处在变革演化之中,但存在着亘古不变的独特内涵与个性。西方古典大学理念中最重要的理念即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这仍应是当代大学理念的核心之一。[29]
  以政治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要求大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即强调知识的实用和功利。[30]20世纪以来,大学成为社会的服务站,大学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但追求“有用”的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将不利于大学创造性的发挥;追求不受约束和干扰的大学理念可能有脱离实际的危险,而人类的重大发现常常是在对那些“无用”知识的探寻中获得的。当代大学理念在现实与理想、有用与无用之间找到合适的定位将对大学的良性发展有深远的意义。[31]
  以道德论为基础的大学理念要求作为文明传承的机构与载体的大学除探索知识外,还要探索并完善道德;除为社会服务外,不应在社会中倡导并践行道德。在西方大学理念的冲击下,作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当代大学有必要捍卫本土文化的大学理念。纯粹的认识论理念占主导,大学会越来越贫血;政治论占主导则大学可能变为社会的附庸;道德论理念的价值就在于可以制衡认识论和政治论理念的偏激行为。当代中国大学理念应使道德、真理、功利三者统一起来,实现大学的和谐发展。[32]
  
  4.渐进式发展
  大学的进化很像有机体的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小改革来完成的。大规模的突变往往会导致毁灭。高深学问的研究不适合在激烈变动的情况下进行,因为高深学问之中的不同观点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截然对立,并没有必须一方克服另一方的对立,而是不同理论之间此消彼长,融合成新理论的发展过程。渐进发展是发展的常态,体现着事物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代价最低的发展。[33]
  大学的力量在于稳定。大学必须坚持理念,保持自己的文化品格。大学也是社会中最为民主的机构。这些都决定了其变革方式是渐进的和累积的。[34]
  国际上一流大学办学理念之形成与发展无不显示出恒定而又动态的渐进式发展特征。恒定的,是指它在本质特征方面保持稳定,具体是指它的精神、性质和气质。动态的,是指它在外延方面保持开放的形态,随时接受各种变化因素的冲刷洗礼,因为时代和社会在不停的变化、它们对大学的要求也在不停的变化。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始终能够在动态中保持恒定的基本特征,在恒定中维持发展的强劲势头。可以阐述为“变中含不变,不变中有变”。[35]在今天躁动的世界中,在高等教育激烈变革的环境中,渐进式发展的大学理念需要大学维护自己的保守性文化品格。[36]
  
  三、结论
  
  对于“大学理念”的探讨,目前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马克思)今天对高等教育理念的探索更是探索者强烈的使命感使然。大学理念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人们审视现代大学所出现的种种问题甚至危机时,发现其主要根源之一在于理念的缺失和危机。[37]当代中国高等教育面临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和确立中国当代大学理念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将意味着人们以新的眼光审视和认识大学教育,以新的范型重新构建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的改革与进步必须以理念的突破为先导。[38]
  
  参考文献:
   [1][4][8][9][15]王冀生.中国大学理念研究 [J].高教探索,2002(4):75-79.
  [2][6]王建华.中国高等教育理念近代化初探 [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2001(1): 17-21.
  [3]马丁,刘乐明.当代中国大学校训凸显的大学理念[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0-26.
  [5]韩延明.蔡元培、梅贻琦之大学理念探要[J].高等教育研究,2001(5):90-93.
  [7][37]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14,1-2.
  [10][38]韩延明.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析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10):3-9.
  [11]廖明岚.知识观的演变与高等教育理念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3(8):9-14.
  [12]高晓清,古新.论高等教育的文化本质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2(6):23-26.
  [13]余桂红,贾永堂.对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理念的审视——赫钦斯教育思想的历史再现 [J].复旦教育论坛,2003(4):27-30.
  [14]储朝晖.论当代大学精神 [J].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6):33-37.
  [16]刘创.在传统与保守中获取自由--论大学传统与保守的文化品格及当下意义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6):25-30.
  [17]卢晓中.90年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 [J].高等教育研究,2000(5):103-106.
  [18][20] 封海清.论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 [J].高等教育研究,2005(1):85-90.
  [19] 凡奇.论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特殊性 [J].高等教育研究,2003(6):18-21.
  [21][23]彦华,史芸.试析现代大学理念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12):10-13.
  [22] 耿有权.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J].现代大学教育,2004(2):5-9.
  [24][25]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14.
  [26] 刘能杰.二十年来我国思想文化变迁的回顾与前瞻 [J].湖湘论坛,2004(4):6-9.
  [27]王冠.文化整合与教育创新—西安外事学院的办学实践和大学精神 [J].高等教育研究,2003(4):107-110.
  [28][30][32]李承先,徐辉.大学校训与大学理念 [J].高等教育研究,2005(6):1-6.
  [29]季诚均.关于大学理念发展的历史考察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4(12):10-15.
  [31]赵婷婷.大学市场化与大学精神的传承 [J].高等教育·人大复印资料,2001(11):23-28.
  [33]凡奇.论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特殊性 [J].高等教育研究,2003(6):18-21.
  [34][36]王英杰.论大学的保守性——美国耶鲁大学的文化品格 [J].比较教育研究,2003(3)1-8.
  [35]封海清.论西南联大的文化选择 [J].高等教育研究,2005(1):85-90.
其他文献
由上海市信息委和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联合主办,上海市互联网经济咨询中心承办的“信息化与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论坛紧扣“城市信息化”和“数字世博”
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特别是今年,又成为重点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上海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早,1999年8月就在全国率先进行了
阅读的好处非常多,我们可能举出几百个,但是对于我而言,只有几个是关键的。接下来让我们讨论一下它的益处,然后再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把阅读融入你那忙碌不停的生活中。
在微软MSN还在试探性觊觎企业级市场之时,IBM Sametime却以令业界震惊的开放姿态,实现了与AOL、雅虎、Google三大巨头的互联互通。
一、中国高校合并的背景以及意义与不足近年来,国家为了提高办学效益,克服中国专业学校多而综合性大学少的弊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高校合并。在短短的几年内,高校合并已达数百
51年前世界上第一张信用卡问世,半个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货币电子化的趋势日益凸显,银行卡作为电子倾向的主要载体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
Google自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陆续推出自动排序的新闻频道及图书搜索功能--"Google Print";对搜索市场这块大蛋糕觊觎以久的微软MSN搜索也在"进军新领域"的征途上蓄势待发
【正】奉节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把奉节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自1978年开放白帝城景区以来,奉节旅游业经历了初级发展,正转型升级。特别是2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攻坚性问题,本文根据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以及经济情况将全国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在比较三部分收入来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农民收
高校德育工作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找到妥善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并不容易。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感觉到大学新生群体的状况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