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经济建设有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如何将有限的环境资源利用并节约,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在进行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的过程中,以环保教育带动社会节约资源的风气,进而为国家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有着保障意义。以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思想精髓,促进环境教育的有效性开展,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本文以荀子环境教育思想为例,对其中与当代高等教育的联系进行解析,进而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荀子;环境思想;高等教育;启示
引言
在开展我国高校结教育时,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以外,还需要以符合我国政治文化基础的优秀文化内涵,培育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道德风尚,进而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价值观,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创造性人才。而我国的国策始终是依据国家背景为落脚点制定的,尽管国家制度发生了改变,基本的国情却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建设经济和精神文明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荀子中的环境教育思想为例,对其中实用主义进行解析。
1 荀子环境教育思想的定义
荀子是战国末期人,儒家学派的继承人,然而其在儒家仁和载物的基础上,做出了人性本恶的论断。透过荀子诸多文学著作,可以发现荀子倡导实用主义,其中的思想精髓也是与现实相适应的,不同于孔孟一昧的鼓吹儒家教化,荀子在总结了礼崩乐怀和井田制瓦解的经验后,对人民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推断,于是其将环境思想作为研究的方向。而在其成书的环境内容终,已经有了现代环境思想的雏形。环境的变化会带动人们生存环境的變化,从而促使人们生存条件过渡,进而转化为新的需求,促使统治阶级为人民提供新的服务,进而转变政治思想。而荀子环境教育思想就是希望通过以儒家学派中的教化宗旨,将环境保护的思想传递给万民,从而约束万民的行为。如果人们不受约束,会因为自身利益不断地破坏和浪费资源,以战国为例,就是因为各国之间争夺土地资源和其它资源,造成资源破坏严重,人民被迫迁移,进而造成井田制破坏。而荀子所处的是封建时代,受到统治阶级的驱使和禁锢,在当代,却不限制了这一思想行为产生的驱动力,这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值得借鉴和利用。
2 荀子环境教育思想与当代的联系
2.1 环境教育与当代教育内核聚合性
当代虽然经过了时代变迁,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然而维持人民基本生活来源的物质基础依然需要依靠自然环境的补给进行创造,因此环境资源能否节约和有效利用,这是每个年代都应该考量的问题。那么在考量环境教育时可以明显地看到,荀子所阐述的环境教育思想与当代推进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系统聚合脉络。当代教育是以学生主体推行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根本目的是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能力和对社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政治服务,能够稳定国家发展。而这种教育过于强调自主性,以供学生选择,所以通常依靠学生主观的兴趣进行创造。而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则加重了这种紧迫性,它将环境教育与社会稳定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并借助古时候的天谴与农业地震等,震慑黎民百姓和统治者,虽然这种思想带有迷信色彩,却促进了以农业为主导的中国几千年社会的前进。而随着现代的发展,尽管我国从农业社会步入了工业社会,依然离不开农业的生产,然而大部分学生出于未来发展的考虑,对于基础的环境保护学习不再有严密的态度,仅仅看到了开采环境的利益,例如电子专业选择能够创造收益的部分,却忽视了这一部分可能污染环境。因此,荀子的环境思想能够为国家教育敲响警钟,让教学机构和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不再是单纯的学习粗放方式。
而另一方面,当代的教育思想也为荀子的环境思想赋予了多元化的含义,荀子因所处年代的限制,在保护环境的思想中局限于农业环境,而随着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利用多种形式发展经济,对于推动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稳定国家统治,就必须对这些形式分别进行保护管理。例如工业环境、科技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都是需要集中管理的。因此,当代教育思想可以借鉴荀子思想,但是深化了新的内涵。例如在人文环境中,在荀子的教育思想中,虽然并不隶属于环境思想,但是其《劝学篇》等著作中有言,人和以民兴邦。荀子强调以人为本,并且肯定了人聚合力量稳定统治的作用。将人文环境完善,可以借助荀子思想结合,当代的社会管理脱胎于此,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人才资源的流失、人员行为的监督以及人为艺术品的保护等统一进行管理。
2.2 农业社会生存制度与当代行为习惯存在同一性
在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中,很清晰的一点为因地制宜、资源利用。在这里面已经开始根据农业选址和农业位置安排了不同的农业利用方式和农业结构,表明了古代人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深刻寓意能够清晰理解,而在当代发展中,我们也不能脱离这种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将合适的东西放在合适的地方,进而优化资源配置。而农业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因此在荀子教育思想中也有了明显的解释,当环境资源过渡消耗的时候,应该根据时代和统治变化,将最应该利用的土地资源摆在前面,根据土地资源能够发挥的不同优势划分等级,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消耗,而当代的行为发展中,同样有着现实社会的竞争,无论是商业经济还是教育中,总会倾向于能够创造价值的个体与组织。而荀子思想中更重要的一点为当有限的资源赋予更多给优秀的土地资源,其所承担的职责也更大,需要创造更多价值,然后给予下一等级的土地生存浇灌。
这也为当代教育给予了启示,在当代教育中,高校工作者往往只是给予了学习好的学生更多优秀资源,却忽视了其它学生,并没有摆在平等位置,当那些获取优秀资源学生实现了价值以后却没有履行职责,并没有继续给予其它学生生存的空间,压缩了当代高校人才选择的多样性。因此,当代高校需要以综合维度进行判断依据,对所有学生的价值进行判断,然后给予综合价值较优秀的更多资源,根据其后期是否转化为学校资源作为继续给予资源的基础。例如有的学生在利用知识技能进行社会创造,提高了学校美誉度,从而促使学校能够融合更多资金,进而加强师资能力,给予新的资源给下一阶段学生。而通过荀子思想,能够加深高校这一认知,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在完成适者生存的基础上符合教育宗旨。 3 当前高校教育中应用荀子环境教育的不足
3.1 形式化流程,体系未构建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因为不同学科内容较多,所属学科的子学科又盘根错节,导致高校教育不断地压缩学科研究的时间。大部分高校盲目的扩展学科,招收大量的师资队伍,却没有对学科构建的目标进行细化,导致学生常常难以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而在基础的环境资源理论课中,局限于当代政策和社会管理的视野,大多数理论知识严重脱离了实际。例如国家对区域发展进行的相关策略,直接沿用至课本教材,让学生自行参悟。相关教师缺乏专业技能,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在对相关环境保护条例进行阐述时,也模棱两可,缺乏个人的客观认知。而且,环境保护课程的内部规划十分混乱,仅仅作为公开课进行介绍,也没有将其与学生的行为素质和学习成绩联系起来,导致学生主动性不高。更多教学工作者一昧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没有改良教学模式,学生依然是粗放的安排学习计划,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依然浅显。除此之外,相关教学工作者缺乏文化层面的认知,无法完成环境资源与社会政治方面的转化,按部就班的传授环境资源课程知识,学生觉得极其枯燥,教学效果无法提升。而教学资源也极其有限,并没有在环境资源学科中设置优化体系,对于环境资源的重要性没有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对于环境保护专业的学生没有制定职业规划,同时过于注重功利性,将环保课程放在其它学科后面,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有时间接触更多创新知识。
3.2 教学实践不足,评价未完善
在荀子环境教育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是调动学生对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能够让学生在环境保护中体会荀子思想深层次内核,即农业生存状态中物竞天择思想的启示,能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平等对待同学与其他人,同时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对影响环境变化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思考,从而融合自己的专业能力,激发自己其它能力的探索,做到真正的环境利用和保护。例如在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中,因为环境影响制度,也就是根据环境人格衍生出来的,当教育资源消耗殆尽,没有得到教育资源的人就会改变原有的性格。因此,在环境资源学科融合时,虽然因思维差异和行为差异,所领悟的知识不同,但学生能在不同的部分进行思维创造。以农田抽水为例,一昧的调用水泵,可能造成水资源浪费,所以可以建设沟渠进行引水,依据水源流速等标准进行规划不同的引水渠道。而同样的,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标准构建不同的实践渠道,在实践中不断试错,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方向。然而在大多数高校教育中,尽管加了大量的环境教育课程,却没有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标准,没有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行为。
4 荀子环境教育思想对于高校教育启示所需践行要求
4.1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透过荀子的环境思想,很清楚的看到环境对于人的作用、统治对于人的作用,由此建立了环境与统治不可分割的体系和脉络,也构建了环境维护统治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荀子的态度表明,健康安全的人民才是维系统治的基础,而环境却能对人带来变化。因此,人是核心,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生活的品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始终坚定以人本的科学理念,始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在规划学科和建设教学资源时,必须以学生最终达到的目标为前提,而这个最终目标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具备综合素质,并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高校教育中,不能单纯的按照人的成绩进行区分,而应根据人的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心里情况等进行区别对待,为不同的学生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源,从而能够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更快的完成目标,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在划分学生的层次以后长期进行评价,再根据达成目标的情况划分等级。由于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个体差异日益突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状态,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也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应注重培养“大道自然”的教育理念
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并没有全盘吸收儒家文化。而在环境教育思想中,荀子已经有了很明显的道家倾向,而这也是借助儒家进行教化,却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作为思想核心的由来。可以发消息,自然环境相生相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犹如天和地、雨和风总是相伴产生的,所以人立于天地之间,都必须接收环境的考验。而最根本的就在于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为了利益一昧的开采和征伐。在高校教育中同样如此,不能大刀阔斧的全盘批判,也不能全部吸收,尽可能地保持中庸心态。教育学生时不能太过功利,也不能太过于平淡,需要让学生具备生活学习的动力,能够不断地创造价值,也必须修养身心,适时的停下脚步,钻研和研究学习内容,从而创新价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品才兼修的社会人才。十九大精神明确指出,教师要塑造完美人格,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范,自觉遵守学生在学校、社会应遵守的社会道德。
4.3 教师自我价值的回归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荀子的环境思想中就指出统治者应着眼于人民的利益,不断开拓新的环境发展道路。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作为了环境利用的新方式。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同样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利益,不断应用多元的方法,给学生新的发展方向。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建设开拓。在当前的教育中不能专注于与社会经济接轨,还应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觀,从而在社会中成为全能型人才。本文以荀子的教育思想为例,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望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兴德.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经验、问题与趋势[J].评价与管理,2019,17(03) 8-14.
[2]冀鹏.当代高等教育思想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2):172-173.
[3]肖艳.太学的弊端及其对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警示[J].中国电子教育,2018,(03):1-4.
[4]张露.荀子环境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17.
关键词:荀子;环境思想;高等教育;启示
引言
在开展我国高校结教育时,除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以外,还需要以符合我国政治文化基础的优秀文化内涵,培育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与道德风尚,进而在社会实践中践行价值观,成长为对社会和国家有益的创造性人才。而我国的国策始终是依据国家背景为落脚点制定的,尽管国家制度发生了改变,基本的国情却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因此,学习传统文化,对于我国建设经济和精神文明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荀子中的环境教育思想为例,对其中实用主义进行解析。
1 荀子环境教育思想的定义
荀子是战国末期人,儒家学派的继承人,然而其在儒家仁和载物的基础上,做出了人性本恶的论断。透过荀子诸多文学著作,可以发现荀子倡导实用主义,其中的思想精髓也是与现实相适应的,不同于孔孟一昧的鼓吹儒家教化,荀子在总结了礼崩乐怀和井田制瓦解的经验后,对人民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做出了进一步推断,于是其将环境思想作为研究的方向。而在其成书的环境内容终,已经有了现代环境思想的雏形。环境的变化会带动人们生存环境的變化,从而促使人们生存条件过渡,进而转化为新的需求,促使统治阶级为人民提供新的服务,进而转变政治思想。而荀子环境教育思想就是希望通过以儒家学派中的教化宗旨,将环境保护的思想传递给万民,从而约束万民的行为。如果人们不受约束,会因为自身利益不断地破坏和浪费资源,以战国为例,就是因为各国之间争夺土地资源和其它资源,造成资源破坏严重,人民被迫迁移,进而造成井田制破坏。而荀子所处的是封建时代,受到统治阶级的驱使和禁锢,在当代,却不限制了这一思想行为产生的驱动力,这与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值得借鉴和利用。
2 荀子环境教育思想与当代的联系
2.1 环境教育与当代教育内核聚合性
当代虽然经过了时代变迁,经济在飞速发展,人民能够当家作主。然而维持人民基本生活来源的物质基础依然需要依靠自然环境的补给进行创造,因此环境资源能否节约和有效利用,这是每个年代都应该考量的问题。那么在考量环境教育时可以明显地看到,荀子所阐述的环境教育思想与当代推进的教育,存在一定的系统聚合脉络。当代教育是以学生主体推行的教育,而这种教育根本目的是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能力和对社会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最终目的是为了政治服务,能够稳定国家发展。而这种教育过于强调自主性,以供学生选择,所以通常依靠学生主观的兴趣进行创造。而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则加重了这种紧迫性,它将环境教育与社会稳定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并借助古时候的天谴与农业地震等,震慑黎民百姓和统治者,虽然这种思想带有迷信色彩,却促进了以农业为主导的中国几千年社会的前进。而随着现代的发展,尽管我国从农业社会步入了工业社会,依然离不开农业的生产,然而大部分学生出于未来发展的考虑,对于基础的环境保护学习不再有严密的态度,仅仅看到了开采环境的利益,例如电子专业选择能够创造收益的部分,却忽视了这一部分可能污染环境。因此,荀子的环境思想能够为国家教育敲响警钟,让教学机构和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不再是单纯的学习粗放方式。
而另一方面,当代的教育思想也为荀子的环境思想赋予了多元化的含义,荀子因所处年代的限制,在保护环境的思想中局限于农业环境,而随着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利用多种形式发展经济,对于推动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稳定国家统治,就必须对这些形式分别进行保护管理。例如工业环境、科技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都是需要集中管理的。因此,当代教育思想可以借鉴荀子思想,但是深化了新的内涵。例如在人文环境中,在荀子的教育思想中,虽然并不隶属于环境思想,但是其《劝学篇》等著作中有言,人和以民兴邦。荀子强调以人为本,并且肯定了人聚合力量稳定统治的作用。将人文环境完善,可以借助荀子思想结合,当代的社会管理脱胎于此,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人才资源的流失、人员行为的监督以及人为艺术品的保护等统一进行管理。
2.2 农业社会生存制度与当代行为习惯存在同一性
在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中,很清晰的一点为因地制宜、资源利用。在这里面已经开始根据农业选址和农业位置安排了不同的农业利用方式和农业结构,表明了古代人对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深刻寓意能够清晰理解,而在当代发展中,我们也不能脱离这种事物发展的规律,只有能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将合适的东西放在合适的地方,进而优化资源配置。而农业社会强调适者生存、物竞天择,因此在荀子教育思想中也有了明显的解释,当环境资源过渡消耗的时候,应该根据时代和统治变化,将最应该利用的土地资源摆在前面,根据土地资源能够发挥的不同优势划分等级,从而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资源消耗,而当代的行为发展中,同样有着现实社会的竞争,无论是商业经济还是教育中,总会倾向于能够创造价值的个体与组织。而荀子思想中更重要的一点为当有限的资源赋予更多给优秀的土地资源,其所承担的职责也更大,需要创造更多价值,然后给予下一等级的土地生存浇灌。
这也为当代教育给予了启示,在当代教育中,高校工作者往往只是给予了学习好的学生更多优秀资源,却忽视了其它学生,并没有摆在平等位置,当那些获取优秀资源学生实现了价值以后却没有履行职责,并没有继续给予其它学生生存的空间,压缩了当代高校人才选择的多样性。因此,当代高校需要以综合维度进行判断依据,对所有学生的价值进行判断,然后给予综合价值较优秀的更多资源,根据其后期是否转化为学校资源作为继续给予资源的基础。例如有的学生在利用知识技能进行社会创造,提高了学校美誉度,从而促使学校能够融合更多资金,进而加强师资能力,给予新的资源给下一阶段学生。而通过荀子思想,能够加深高校这一认知,能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性,在完成适者生存的基础上符合教育宗旨。 3 当前高校教育中应用荀子环境教育的不足
3.1 形式化流程,体系未构建
在当前高校教育中,因为不同学科内容较多,所属学科的子学科又盘根错节,导致高校教育不断地压缩学科研究的时间。大部分高校盲目的扩展学科,招收大量的师资队伍,却没有对学科构建的目标进行细化,导致学生常常难以真正实现自身价值。而在基础的环境资源理论课中,局限于当代政策和社会管理的视野,大多数理论知识严重脱离了实际。例如国家对区域发展进行的相关策略,直接沿用至课本教材,让学生自行参悟。相关教师缺乏专业技能,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在对相关环境保护条例进行阐述时,也模棱两可,缺乏个人的客观认知。而且,环境保护课程的内部规划十分混乱,仅仅作为公开课进行介绍,也没有将其与学生的行为素质和学习成绩联系起来,导致学生主动性不高。更多教学工作者一昧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没有改良教学模式,学生依然是粗放的安排学习计划,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依然浅显。除此之外,相关教学工作者缺乏文化层面的认知,无法完成环境资源与社会政治方面的转化,按部就班的传授环境资源课程知识,学生觉得极其枯燥,教学效果无法提升。而教学资源也极其有限,并没有在环境资源学科中设置优化体系,对于环境资源的重要性没有纳入课堂教学计划,对于环境保护专业的学生没有制定职业规划,同时过于注重功利性,将环保课程放在其它学科后面,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有时间接触更多创新知识。
3.2 教学实践不足,评价未完善
在荀子环境教育思想中,最为关键的是调动学生对于环境资源保护的主观能动性,除此之外,能够让学生在环境保护中体会荀子思想深层次内核,即农业生存状态中物竞天择思想的启示,能够在创造社会价值的同时平等对待同学与其他人,同时能够调动自己的思维,对影响环境变化的多方面因素进行思考,从而融合自己的专业能力,激发自己其它能力的探索,做到真正的环境利用和保护。例如在荀子的环境教育思想中,因为环境影响制度,也就是根据环境人格衍生出来的,当教育资源消耗殆尽,没有得到教育资源的人就会改变原有的性格。因此,在环境资源学科融合时,虽然因思维差异和行为差异,所领悟的知识不同,但学生能在不同的部分进行思维创造。以农田抽水为例,一昧的调用水泵,可能造成水资源浪费,所以可以建设沟渠进行引水,依据水源流速等标准进行规划不同的引水渠道。而同样的,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标准构建不同的实践渠道,在实践中不断试错,研究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方向。然而在大多数高校教育中,尽管加了大量的环境教育课程,却没有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实践标准,没有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学生的实践行为。
4 荀子环境教育思想对于高校教育启示所需践行要求
4.1 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透过荀子的环境思想,很清楚的看到环境对于人的作用、统治对于人的作用,由此建立了环境与统治不可分割的体系和脉络,也构建了环境维护统治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荀子的态度表明,健康安全的人民才是维系统治的基础,而环境却能对人带来变化。因此,人是核心,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人生活的品质。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始终坚定以人本的科学理念,始终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在规划学科和建设教学资源时,必须以学生最终达到的目标为前提,而这个最终目标就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具备综合素质,并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进而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在高校教育中,不能单纯的按照人的成绩进行区分,而应根据人的学习特点、个体差异以及心里情况等进行区别对待,为不同的学生匹配合适的教学资源,从而能够因材施教,促使学生更快的完成目标,在不浪费教学资源的前提下,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在划分学生的层次以后长期进行评价,再根据达成目标的情况划分等级。由于当今社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学生个体差异日益突出,在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状态,重视学生的个体价值。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也要充分发挥民主意识,倾听学生的心声,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 应注重培养“大道自然”的教育理念
荀子虽然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但是他并没有全盘吸收儒家文化。而在环境教育思想中,荀子已经有了很明显的道家倾向,而这也是借助儒家进行教化,却以道家的无为而治作为思想核心的由来。可以发消息,自然环境相生相克,万事万物都有规律,犹如天和地、雨和风总是相伴产生的,所以人立于天地之间,都必须接收环境的考验。而最根本的就在于人要尊重客观规律,不能为了利益一昧的开采和征伐。在高校教育中同样如此,不能大刀阔斧的全盘批判,也不能全部吸收,尽可能地保持中庸心态。教育学生时不能太过功利,也不能太过于平淡,需要让学生具备生活学习的动力,能够不断地创造价值,也必须修养身心,适时的停下脚步,钻研和研究学习内容,从而创新价值。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成为品才兼修的社会人才。十九大精神明确指出,教师要塑造完美人格,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政治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学校应建立健全师德师风管理机制,优化育人环境,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在教学过程中,以身示范,自觉遵守学生在学校、社会应遵守的社会道德。
4.3 教师自我价值的回归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注意教育方法的应用。荀子的环境思想中就指出统治者应着眼于人民的利益,不断开拓新的环境发展道路。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作为了环境利用的新方式。在高校教育中,教师同样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利益,不断应用多元的方法,给学生新的发展方向。
5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建设开拓。在当前的教育中不能专注于与社会经济接轨,还应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价值觀,从而在社会中成为全能型人才。本文以荀子的教育思想为例,进行相关研究分析,望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陈兴德.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经验、问题与趋势[J].评价与管理,2019,17(03) 8-14.
[2]冀鹏.当代高等教育思想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2):172-173.
[3]肖艳.太学的弊端及其对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警示[J].中国电子教育,2018,(03):1-4.
[4]张露.荀子环境教育思想对当代高等教育的启示[D].湖南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