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找各种理由逃学、一临近考试就生病、见了人就躲闪 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种种现象,常被家长忽视。殊不知,这些很可能是一些心理疾病的征兆……
考试焦虑症
在考试前,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其实,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孩子在考试时发挥到最佳状态,如果孩子真的一点都不紧张,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家长们反而需要有所担心了。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忧、恐惧;在躯体上则出现吃不下饭、呕吐、腹泻、头晕、头疼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有些人会问,是不是平时成绩特别好或是特别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考前焦虑?其实也不绝对。考前焦虑其实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二是对于结果的接受程度差,因为过分关注成绩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从心理调节上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平时的模考要认真对待,让自己多体验进入考场的感觉。其次,要树立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不超常发挥,也能保持一贯的水准。同样,假设自己可能发挥不好,那就想想,也许是题目比较难,其他同学也有可能失手。再次,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书,舒舒服服睡上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最后,多运动让自己出出汗。对于考前的孩子来说,运动可以让他们从头到脚重新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让大脑从兴奋到平静,让身体从平静到兴奋。有张有弛,身体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攻击性行为
案例:黎女士说起自己的儿子就头疼不已。在学校里,他是出了名的小霸王,隔三差五就把同学的文具弄坏,或是把同学打哭。老师三天两头地往家里打电话,其他家长也反映我儿子就像《机器猫》里的胖虎一样,别人见了都得躲着。我是好话说尽了,打骂也用上了,他就是改不了这欺负人的毛病。
家里有这样的小霸王确实让人挠头。“一般来说,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大概有以下两类原因。”一类是“心理冲突”,属于发育问题;另一类则属于病态的范畴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学校比较受冷落,希望通过“暴力”的方式寻求别人的关注;还有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习得性”的,他们从父母或电视里学到这些,认为暴力才能解决问题,“这两种有原因的攻击性行为,都属于发育问题”。
孩子出现这种行为,跟父母和管教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有可能父母关系不和,在家里经常吵骂,孩子潜移默化就会把这种交流方式学了去。也有可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打骂孩子,同样会让孩子觉得,在解决和其他同学的争端时,也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
因此,如果家里有了小霸王,父母首先应该检讨纠正自己的行为。并且阻止孩子接触不良传媒,特别是暴力影视剧。此外,还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恐怖症
案例:张先生的儿子在小学一二三年级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名列前茅,跟同学也相处得非常好,三好学生年年有他的份。到四年级时,因为工作调动,张先生举家迁往另一个城市。换了个学校之后,张先生觉得儿子整个就像变了个人。老师总反映他上课不听讲,和同学也很少交流,这可愁坏了张先生一家。
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学,多少是种可以理解的行为,就像许多大人也不愿意上班一样。属于一种适应障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小学到中学。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就很有可能出现“恐学”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可能孩子在学校里不能跟同学融为一体,或是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其他同学欺负他,都有可能导致“恐学”的产生。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学、换班、换学校都是一种可以适应的状态。那些不能适应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小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觉得自己的家就是一座大山。突然要上学要离开这座大山了,内心觉得失落,无法适应这种分离状态。如果孩子从小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提早“适应”了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恐学”的几率会低得多。
所以,家长一定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要正面诱导,讲清上学和将来工作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
考试焦虑症
在考试前,绝大多数考生都会出现或轻或重的焦虑情绪。其实,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孩子在考试时发挥到最佳状态,如果孩子真的一点都不紧张,一脸无所谓的样子,家长们反而需要有所担心了。但是,也有些孩子身上的焦虑情绪表现得比较明显。他们在心理上表现为过度的紧张、担忧、恐惧;在躯体上则出现吃不下饭、呕吐、腹泻、头晕、头疼等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有些人会问,是不是平时成绩特别好或是特别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考前焦虑?其实也不绝对。考前焦虑其实是压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来源于两点:一是期望值过高,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二是对于结果的接受程度差,因为过分关注成绩而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从心理调节上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平常考试化,考试平常化。平时的模考要认真对待,让自己多体验进入考场的感觉。其次,要树立足够的自信,相信自己能考好,即使不超常发挥,也能保持一贯的水准。同样,假设自己可能发挥不好,那就想想,也许是题目比较难,其他同学也有可能失手。再次,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哪怕一天不看书,舒舒服服睡上十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最后,多运动让自己出出汗。对于考前的孩子来说,运动可以让他们从头到脚重新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让大脑从兴奋到平静,让身体从平静到兴奋。有张有弛,身体才能保持最佳的状态。
攻击性行为
案例:黎女士说起自己的儿子就头疼不已。在学校里,他是出了名的小霸王,隔三差五就把同学的文具弄坏,或是把同学打哭。老师三天两头地往家里打电话,其他家长也反映我儿子就像《机器猫》里的胖虎一样,别人见了都得躲着。我是好话说尽了,打骂也用上了,他就是改不了这欺负人的毛病。
家里有这样的小霸王确实让人挠头。“一般来说,孩子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大概有以下两类原因。”一类是“心理冲突”,属于发育问题;另一类则属于病态的范畴了。有些孩子,可能因为在家里、学校比较受冷落,希望通过“暴力”的方式寻求别人的关注;还有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习得性”的,他们从父母或电视里学到这些,认为暴力才能解决问题,“这两种有原因的攻击性行为,都属于发育问题”。
孩子出现这种行为,跟父母和管教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有可能父母关系不和,在家里经常吵骂,孩子潜移默化就会把这种交流方式学了去。也有可能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稍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打骂孩子,同样会让孩子觉得,在解决和其他同学的争端时,也要采取这样的方式才能达到目的。
因此,如果家里有了小霸王,父母首先应该检讨纠正自己的行为。并且阻止孩子接触不良传媒,特别是暴力影视剧。此外,还要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校恐怖症
案例:张先生的儿子在小学一二三年级一直表现得非常优秀,成绩名列前茅,跟同学也相处得非常好,三好学生年年有他的份。到四年级时,因为工作调动,张先生举家迁往另一个城市。换了个学校之后,张先生觉得儿子整个就像变了个人。老师总反映他上课不听讲,和同学也很少交流,这可愁坏了张先生一家。
其实,孩子不愿意上学,多少是种可以理解的行为,就像许多大人也不愿意上班一样。属于一种适应障碍。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从小学到中学。由于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差,就很有可能出现“恐学”的表现。还有一种情况,可能孩子在学校里不能跟同学融为一体,或是经常被老师批评、有其他同学欺负他,都有可能导致“恐学”的产生。
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上学、换班、换学校都是一种可以适应的状态。那些不能适应的孩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从小家长过度溺爱、过度保护。觉得自己的家就是一座大山。突然要上学要离开这座大山了,内心觉得失落,无法适应这种分离状态。如果孩子从小就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提早“适应”了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出现“恐学”的几率会低得多。
所以,家长一定要寻找孩子不肯上学的原因。当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该与他们谈心,尽可能了解所有与他们上学有关的情况。要注意开导,不要采用简单恐吓的办法,迫使孩子去上学,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创伤。要正面诱导,讲清上学和将来工作的关系,让孩子在认识上有所提高,切忌各种强迫性、惩罚性的言行。